-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书法创作借鉴价值" E5 D; E7 n. S. a
/ ?/ d+ G, [2 s- ], |6 u4 |+ q$ l; g 今天的时代处于历史剧变期,平正的审美形式已不能满足出奇冒险的精神需求,奇肆跌宕的风格更受人们的欣赏,民间书法中大量这类形式的作品被借鉴和取法是理所当然的。 “上帝死了”,现代人对“神圣”和“庄严”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一切表现平凡的存在的东西感到亲近,对荒诞不经也表示理解,因此,民间书法中那些由今视之类似变形的作品特别受到书法家青睐。9 z' B: n ?4 S) O7 v, Y8 p; M
8 a) e) S, {0 ~" n3 j% v4 M 现代人思想解放,强调个性,反对陈旧的技巧法度和规范秩序,希望书法活动能使作者得到创造的愉快,使观者解除精神桎梏,他们在民间书法中找到了这样的逸品。民间书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挥着它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它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了。# c. b& T P6 `( O# L! J9 p) P$ K: t
) m6 v+ I% N/ F 正体字中,篆书成熟于秦,衰亡于汉;分书成熟于汉,衰亡于晋;楷书成熟于唐,衰亡于宋。篆书、分书和楷书成熟之后,作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它们的形式开始凝固僵化,成为教条法式,限制和束缚人们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迫使他们亦步亦趋,走向拘谨呆板。从宋代一直到清代,篆书、分书和楷书的创作都徘徊于低谷,没有什么力作。; _ B$ F; [, c
3 L: ] x. o5 S; t6 I
篆书、分书和楷书如果想激发活力,焕发青春,有两个办法。一是加强书写的随意性,用笔流畅些,结体放松些,也就是带些“行书”意味;二是追根溯源,去借鉴这种字体还未成熟时期的作品,使用笔和结体不拘一格,稚拙浑朴,天真烂漫,而这两个办法所借鉴的对象都是民间书法。书写的随意性和字体的不成熟性是民间书法的两大特征。
1 W7 c0 r$ T) @# |9 d) A7 @" S* t* k- W
简牍帛书对草书创作也有参考价值。它与魏晋以后的行草书相比,区别相当明显,主要表现为用笔单纯,提按顿挫的变化不那么强烈,结体上注重横势,每字的最后一笔,无论撇捺还是钩点,甚至是竖画,都常常不作垂直的纵势,而向左右两边挑出,造成横向开张的形式。并且,为了强调横势,上下点画与上下字之间很少用牵丝加以连接,即使快写也只采取省略笔画的办法,不像今草那样回环往复,上下钩连,成为气脉不断的“一笔书”。这些写法上的区别使简牍草书的风格没有魏晋以后那么华丽富赡,惊心动魄,但纯净的线条与开张的结体所表现出来的雍容恢宏的精神境界却是后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今天当人们熟悉了魏晋以来的各种行草书风格以后,一看到简牍帛书就很容易被它的艺术魅力所震撼。尤其是青年书法爱好者,竞相临习,已成为一种时尚,其结果,必然会推动今草向归真返朴的方向发展。而且,草书的最高境界是情趣兼得,今草连绵相属,一气呵成,以情势胜,一般来说趣味不够;简牍草书一笔一笔,一字一字,比较注重局部的造型表现,虽然情势不足,但是趣味隽永,两者如果能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一定会使草书艺术开出空前艳丽的奇葩。
8 a6 u2 h, W, D3 R2 f9 P3 x# G: a3 c0 }, {" w
(编后:本文为作者在香港大学所作的学术讲座,因版面所限,本次仅刊发其第一、三两部分,并作了部分删节。)$ n8 _ _; v" R2 X
* `: q2 Q8 J4 S2 j( _: t
选自2001年《中国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