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6-7-16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475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jsh
% I& c w5 y$ w3 r$ [
! V) U5 {9 ^1 { n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首先是企业的事情多------好事多;其次是年前社科系统和人事部门给我评了个副研究员的职称-----票友级的人物上专业职称,难啊;更重要的是有书坛网络第一写手之称的天生书呆子昨晚因公飞抵武汉,我们相晤既久且欢.
1 ~ y0 j1 y. z' X
& A4 k* C7 \; I+ f! h 为了迎接这么多的好事,我今天特意穿上了唐装,当然更主要的是为了郑重迎接那个满脑子奇思怪想的呆子-----虽然是民间往来,也要讲究官方礼节,呵呵.
& V! R; e7 D8 ^: }$ T9 Q# V6 X: R% m6 n6 E
帖子还是要继续写,这是2007年个人第一帖,所以对象一定要选好.选来选去,选上了美女书家韦斯琴,扯上韦小姐,大家一起高兴.
/ v, S- ?$ r+ |
8 M9 \" ^- Q5 L6 o 第一次关于韦小姐的信息是从某专业杂志获得的,杂志上除了刊登她的书法,还有她的几片兰花和一张小照,当时眼睛一亮,觉得这女孩厉害,全面,而且路子走得很正.后来关于她的消息很多,公开的杂志报刊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她作品的影子,坊间亦有她的一些说法,很有趣.5 W& N/ X% O- d. n
! j) d" j% L" ~/ Q' ~2 ^& s 真正给我带来震撼的是她和胡秋萍.杨晓琳在广东举办的那次展览.我在网络上看了她们的所有图片报道,看完之后,不得不承认韦小姐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物.大家有兴趣可以重新去看看她们的那些图片-----看她们的活动图片(作品我们太熟).似乎是不经意的,她们的肢体语言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了很多信息,她似乎作过形体方面的专业训练,这实在难得!
- v2 f0 a# {9 c/ D- V; _8 m
2 B" o; x- d9 x# }/ L" o7 J! Q 韦小姐的书法很不错,雅致,秀丽.看她的作品,宛如夏日饮甘泉,沁人心脾.她的小楷很好-----传统中不乏轻灵,劲挺却又蕴涵婉约一面(想象她本人也应该是如此性格吧).现在的书法家们写字,大多数是重大轻小,所谓大,就是比较在意大的布局,大的格调,也就是给人的大的感觉,但对细小的东西比如笔法,比如结构等等却很疏忽,这样做,展览的效果当然很好,但却形成了目前书坛普遍营养不良的现状.现在的书法家很多都在创新,创新本应该是在基本功过关之后才能创新,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咀嚼的价值,可现在的书家们呢?很多根本就没有深入传统,继承的道路基本没有走,就直接走创新的道路------因为你没有深入进去,你的每一笔划,当然是有别于古人的,当然是创新!所以说现在的书坛,是一个互相比小聪明的书坛,看谁更聪明,把情调玩得让大家看得更舒服.张海说,要推大家.我说,要推大家,别在书坛找,到学术界去发现,发现一个技法与综合素养都很高的人才,然后把他吹成大家,或许这个泡泡会圆得长久一些.扯远了,回到韦小姐的身上来.她很了不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知道,一个年龄段,做一个年龄段的事情,她现在年轻,她所做的,基本都是基础性的工作----她认真地写她的楷书,认真地写她的草书,认真地呻吟她的文章,认真地画她的画------她不奢言创新,至于书坛要给她那么多的荣誉,那是别人要这样偏爱她,有什么办法.她不象有些人,三十岁,却把七十岁的事情做完了.+ q+ [' I" Q- ^8 ]9 U
- D* [9 z; `* j/ p* k% s1 s5 A5 ^
韦斯琴的草书也不错,以楷法写草字,虽少了一分***,却多出许多宁静,别有一番风味.
2 t, Q9 n4 J3 d( W# i
2 X+ i# `4 L6 ~+ r, j6 R: h) c 斯琴书法,直接取法老管,此其大弊.老管书法,虽然洒脱,未免过于单薄.韦小姐想要脱其藩篱,估计很难.更为要命的是,若是韦小姐因艺生情,因情守艺,懒得脱离藩篱,那麻烦可就大了(斯琴莫怪).
" {9 P4 r+ |1 v. p+ J" @7 i
9 Q) D& H& ^1 ~; _9 a 每有公众活动,斯琴似乎都略施淡妆,这是对人一种礼节上的尊重,很好,但是斯琴在化妆的时候,是否可以把脖子也附带化一下呢,脸太白,脖子偏黑,过渡不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