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183|回复: 0

翟万益:我读沃兴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5年前,与沃兴华先生相聚于威海,共饮于黄海之滨,在略无溽暑的环境里,品茗谈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生的认真与真诚,久久地存储在记忆之中。以前我曾买过他的二本专著,其一是《上古书法图说》,起商迄汉,是本介绍性文稿;其二是《敦煌书法艺术》,为了解本土书法曾通读一遍。

  由于有了这段因缘,对沃先生的研究有大致的了解,不是十分陌生。我们谈得较多的还是甘肃书法方面的事,我告诉他,打算写一本《甘肃书法史》,对此,他兴趣很浓,问了一些我的构想,并嘱我抓紧著述。之后因研究需要,还读了他的《中国书法全集·秦汉简牍帛书》上下卷,书中有不少甘肃汉简材料。其间他出了《沃兴华书画集》,我曾买过数本,不仅自己观摹欣赏,还特意向身边的朋友加以推介。去年,他寄来新著《中国书法史》、《从临摹到创作》、《书法临摹与创作分析》(VCD三碟)、《沃兴华作品集》。抱着朋友这包沉甸甸的著作,引发了双重的感受,一方面为沃先生学术上的神速进展而高兴,真是十数日不见,即硕果累累,并且从书法理论研究到书法实践都走到了当代书法发展的前沿,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前段时间他从华东师范大学调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任秘书长,从事大量事务性工作,在此状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研究,且成绩斐然,不能不十分的敬仰。

  就书法的研究方向,沃先生主要致力于三代二汉,加上敦煌书法这一条线,其创作主线与后者相复,这些课题都是当代的显学,易于搞出成果,其研究密度尚不及中国传统考据之学那样精密。这本身就是一个明智的定向,他的研究成果就有了填补空白的意义,故而引起学界的关注。

  看沃兴华的著作,首先是感到立论新颖,不落窠臼,大的版块和小的版块又一以贯之,他近出之《中国书法史》,不以时代为序,而以书体为纲,时代在其著作中成为辅线,每种书体自成体系,从生发到发展都详加论说,全书由种种书体发展史构成,结构特殊,阐释精到。

  沃兴华浸淫书史,著书立说,自然明了书史对书家选择的苛刻,知道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他的抉择不能不说带有历史性。其书风的转捩是在编写《中国书法》时接触到敦煌遗书资料开始的,在敦煌文书这个自成体系的书法世界里,沃兴华发现无与伦比的辉煌杰作,使其大为震撼,宝藏中的营养足以哺育无数的书家生成。敦煌书法经过近千年的与世隔绝之后,用我们现在的目光审视,各有特异之处。沃先生未着眼于大部头的历代经卷,而是着落于一些杂卷上,这些卷子一般内容较少,章法奇特,结构诡谲,笔法别致,和传世法书有很大的风格区别。他的风格可用唐窦蒙《述书赋》中的八个字来描述:高古精妙、沉雄险峭,每字均有深意,可于其书作中味出。兴华先生作品一经公诸于世,即引起了关注,引起了争议,毁誉相伴,各执一词形诸报端。以此也为沃先生争到不小声名。作为沃先生本人,在走这个路子前可能早已做好了接受毁誉的准备,很是平静,没有顾忌于此,面对的论争,也不去言说,我理解他这种沉默是在等待历史的裁定,而不是依凭个人的言说所能解决的。

  对于书艺的百花苑,总以奇葩异卉之生出而称快,数百年只以魏紫姚黄独占风流为惯常,也无所谓以百花苑称,兴华先生的艺术,我是心慕之而力不能及,但我还是目送着先生沿着自己的艺术生命形式行去。兰州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