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741|回复: 38

笔墨随时代 丹青焕新彩——点评2006年全国中国画入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笔墨随时代 丹青焕新彩
www.xmnn.cn2006-12-28厦门网(海峡网)
——点评2006年全国中国画入选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优秀作品《天菩萨》,作者米金铭、王践翔(四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优秀作品《蓝色天空》,充分运用笔墨的表现力,简约而又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造型、神情和动态。作者于成松(北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优秀奖《深山有声》,以饱满而深远的构图,严谨的造型、新颖的笔法和富有时代气息的题材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画发展方向、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新面貌。作者:王传银(山东)
无论中国画如何变革,其面向生活、立足传统、勇于创新、着力表现时代精神的创作理念始终主导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日前在厦门举办。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0件作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厦门,经过两轮遴选,262件入选作品让厦门观众领略到当今全国中国画的创作概貌和水平。笔者有幸参加展览的筹备和作品评选,聆听许多全国名家对作品的点评和论说,受益良多。
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末,中国画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由古典步入现代的纷杂过程,西方绘画被引进、中国画“边界”樊篱被打破,多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学术争鸣此起彼伏,中国画出现了多元化、多重性与多维性的新格局。可以说,这次展览也是这种趋势的缩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中国画如何变革,其面向生活、立足传统、勇于创新、着力表现时代精神的创作理念始终主导着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和西方绘画不同,中国画的创作基础是建立在画家的心灵体验上。灵感和***来自生活,对生活的体验越深,作品感染力越强。本次展出的许多人物画,因为贴近生活,无论是表现城市或农村题材,还是描写各地风土人情的作品,如《清秋》、《阳坡》、《记忆中的爷爷》、《达布达尔的新娘》等,其动人之处除了笔墨技巧外,主要还是画面场景的营造和人物神情的刻画。值得关注的是,以表现都市生活和都市青年为主题的作品异军突起,这些作品大多出自画坛新锐之手,如作品《都市阳光》、《深山有声》、《飘》、《焕然一新》、《过客》、《逛街归来》等,画家把最直接的感受以富有创意的手法表现出来,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观后令人眼睛一亮。此外,从许多优秀的山水、花鸟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触摸到各地画家热爱自己生活的土地和家园之炽热情怀,他们笔下的山川、景物地域特色鲜明而奇特,如作品《万壑乾坤图》、《阳光故道》、《秋实》等,有的雄浑,有的轻灵,有的婉约,耐人寻味。

作为中国画核心的笔墨内涵,始终是评判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尽管前些年有过“笔墨等于零”和“坚守中国画笔墨底线”的争论,但最后还是回归理性。这次展览中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都有许多笔墨语言丰富、内涵深厚、表现手法娴熟的好作品。如作品《蓝色天空》,充分运用笔墨的表现力,简约而又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造型、神情和动态,展现出作者很强的笔墨驾驭能力。不少作品的笔墨表现手法细腻、丰富,如《高粱熟了》、《初霁》、《流翠湖》、《秋月含情》等,透过画面,可以看到画家对古典传统笔墨的理解和应用,从勾、皴、点、染的笔墨架构中萌发出中国画的笔墨力度和生命力。可喜的是,不少工笔画制作的成分少了,线条的质量和内涵提高了,如作品《秋意》、《爱写荷姿到深秋》等,画面格调高雅,很是耐看。亦工亦写的作品,如《秋梦别兮岁月情》、《柿子熟了》等,时时流露出笔情墨趣,生机盎然。

“笔墨当随时代”,正是由于当代中国画家勇于探索和创新,才有当今中国画坛多元化的格局。从《天菩萨》、《黄土情》、《零距离的变奏》、《风动心动风筝动》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借鉴西方绘画、吸收民间艺术精华以及糅合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尝试和努力,这些不囿于中国画“边界”束缚的有益探索,正是中国画多元化、多重性的体现。总之,当今中国画家较好地把握住中国画创作中与西方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借鉴中的“度”,不失中国画的本质和精神.
文/白磊
[来源:厦门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06年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名单



2006年12月23日,我国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中国画专题展览——“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厦门市艺术中心美术馆正式展出,展出的顶级国画作品共262件,其中福建省画家的入选作品达41件,厦门市画家的入选作品则有11件。本次国画大展将持续展出一个月。

据介绍,本次大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作为全国性一年一度的中国画专题大展,本次展览反响强烈,共收到应征稿件近3000件,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地区及法国巴黎都有画家寄作品参选。经过评委会的初评和终评,本次大展最后评出入选作品262件,优秀作品59件。此次展览的中国画作品,形式多样水平较高,代表了当今中国画的顶级水平和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06年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名单

丁玲玲、于成松、于泽海、马永军、牛惠民、王传银、王奇志、米金铭、王践翔、邓伯元、朱雁娴、冯训文、卢锋、刘亮、

刘胜平、刘清世、华林、孙夕恺、朱三益、齐康、吴山石、吴建生、张明川、高俊安、张剑、张恒斌、李玉泉、李京波、李

杰、李新春、李毅、杨东平、杨和平、沈洪浩、沈峰、邵冬波、陈芳桂、陈晗晟、陈敬友、陈儒义、陈鑫、林云珠、林宜耕

欧阳倩、范朝红、姚厚武、查平、胡朝水、要红宇、赵巨跃、赵溅球、骆兆虎、唐旭刚、郭永熹、顾平、高喜军、崔志安、

崔强、黄继葵、黄福坤、彭华竞、窦建波共59件作品62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厦门市文化局?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厦门创作中心??

   厦门市东南融通系统工程公司?

   厦门市宏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二、展览组委会:?

   主任:刘大为 郭振家?

   副主任:?戴志祺 罗才福 魏传义??

   (按姓氏笔画排序)?

   委员:马书林 田黎明 白磊 刘健 张宏 张立辰 张道兴 李云丽 李宝林 李建国 杜军 杨长槐 杨晓阳?陈岚 陈一峰 姜海平 施大畏 胡宝利 郭怡孮 程大利 詹庚西 蔡超 戴卫??

   秘书长:胡宝利 李云丽??

   展览办公室主任:杜军 陈岚 陈鑫 牛惠民?

   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成专家评选委员会?

   四、展出日期:2006年12月下旬?

   五、展出地点:厦门市美术馆?

   六、主办权: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转让权。?

   七、评选:评选委员会对作品进行初评、终评之后,评出优秀作品60件、入选作品200件,共计展出260件。?

   八、优秀作品与入会资格:该展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作者在申请加入中国美协时具备参加一次全国性大展的资格。?

   九、作品归属:优秀作品60件,每件酬金4000元,入选作品200件,每件酬金2000元。以上作品均不再退件,全部由组委会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到了这个程度,不知该说什麽。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都这样画  中国画将后继无人
西画倒是发展了  挖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22555 于 2007-1-23 22:03 发表
如果都这样画  中国画将后继无人
西画倒是发展了  挖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院学的东西,只是在光上.造型上有变化.我觉得太缺少想法了.传统的东西少了.
敦煌的壁画.......永乐宫的壁画......都是线条的元素多.依然有强烈的震撼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即便换上西装,染上黄发,说着英语,甚至于更改了国籍,但他还应该是中国人,中国的笔墨功夫再变也不仍变味道,这并不是不接受现代的东西,也不是不可以中西合璧,要看如何变。学院派出来的咋都一个味儿哪?1+1闹的.........
  我个人欣赏黄永玉的中西合璧,偶作遗兴,不喜欢罗贯中的东东,只是欣赏。因为我本人始终忘不了墨分五色的那种情感,它带给我的是那种恬静、心声、性情的内涵感悟和笔墨痕迹的视觉激荡。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收藏的一幅水墨苹果画;墨分五色远近皆存,视为镇馆之宝,那是一种无言的宣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的确实好```
喜欢``````
我同时也欣赏个性的传统的东西``
能用传统的方法表现``
而且表现好``
我认为是高手``````em2 em2
愚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