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6900|回复: 48

为书法网友打气,珍惜你今天的涂鸦之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0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为书法网友打气,珍惜你今天的涂鸦之作!

( ~6 @% K9 d. ?+ S! T* {4 r  文/黔   墨

* l- t2 l0 c- N1 z1 P# g. r7 D       先讲一段读书经历:
        比我年龄还大的,1958年出版发行的《美术研究》,发黄的第35页上刊登了李苦禅(中国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弟子,已去逝)述《回忆齐白石老师》一文。我看了很受感动,原因是文中披露了齐白石大师鲜为人知的几件事。8 r  }1 f4 }' U2 I; N& @
     其一是齐自石的老师、画家、诗人工闯运(湘绮)的学生很多有钱有势,其中有谭延闽、夏寿田等人:每次讲学,王闽运总是对齐老师说:“苹生
,你过来,坐得离我近些。”后来,王私下对他说:“你出身穷苦,是一个工人,他们看不起你,我叫你离我近些,他们便不敢再轻视你”。
/ k/ a6 b$ ~0 i; r        其二是齐白石大师住在北京玄武门外湖南会馆,每天作画出售,以维持生活。他画五尺的条幅,没有桌子,就在床板上画,拿茶碗当色碟笔洗,
每张画只售人民币一元。
- _8 \6 @% c- }7 F
! J, F( q5 d1 n$ F* Q5 x3 T: L( U     另外再讲一个真故事:
* g' E1 i$ t4 d$ u5 g3 A; [! X
& }1 X3 _2 s- E; L     2001年2月,我有幸随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代表团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贵州书法联展》,回来时过客香港,与我省著名书法家周运真(全国第五届书法展评委)、章维崧(贵州民族书画院院长)、书法硕士邱世鸿(现为书法博士、居南京)在香港皇后大道中325的门面上看到一家招牌为“中国艺苑“的艺术会馆,我们一进门,该店挂满了上百幅中国名家字画,其中的一幅齐白石1951年的作品《台家欢》(设色纸本、高106cm横64cm)及另一幅《鱼戏莲叶东》(水墨纸本、高65cm横33cm)便跃人我的眼帘.凭我的直觉终于又见到大师的真迹了(前几次是很多年前在北京的荣宝斋和上海博物馆等地)。找便匆匆地问周运真、章维崧二师以为如何?话音未落,章维崧先生便操作浓浓的贵阳方言说:“真凯的!真凯的!”
9 j/ s# A7 z% C: p0 m       不管店主同意与甭,我们便径直奔进馆堂.细细品味墙上诸多名家真迹,嗅着字画中散出的阵阵墨香,有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任伯年的册页、弘一的对联、王蒙的题词、刘海粟的题跋、钱松岩的山水、陆俨少的绘画、书法以及诸多明、清及现代名家字画。我们仿佛掉进一个中国书画的珍宝馆,陶醉在艺术的强烈氛围中。
; N! N3 O9 `, L7 f5 a       经过相互介绍得知,“中国艺苑”为香港花鸟画家萧晖荣昕经营,每年他送出去参加拍卖的书画作品经额上亿港元,香港特首董建华曾多次接见
过他。 3 N7 u: B! u" v0 @' H/ }: E+ j; ^
       当萧晖荣先生得知我们四人从新加坡参加书法交流展归来,并为“贵州的著名书法家”后,他强烈的要求要请我们吃晚饭并留墨交流(此事当时的香港《文汇报》曾作报道)。饭后他介绍了他收藏情况,
他从七十年代开始,收藏了中国自明清以来的书画佳作上千余幅,出有大部头藏画集二本。其中讲到齐白石时,萧先生收藏齐白石的画作就达七十余幅之多(可见其收藏齐白石作品之丰富)。当时,齐白石的画作在香港、台湾等地的拍卖起拍价均为30万~100万港元,并一直呈上升趋势,可见齐白石的中国画在画坛上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啊!* s* M5 z5 ~& _; O- G" l% Y

- w3 \9 J* e. O- `+ U7 I. U      总结:回想到前文李苦禅先生回忆文章,当时的齐白石生活简朴,画一张只卖人民币1元和现在的100万港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反差如此强烈。了解过去的历史,注视我们的将来,多读书,读好书,对加深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好处。也许,你今天的涂鸦之作不被人器重,但将来的一天,经过你磨砺锤炼之作会发生熠熠的光彩,也会成为不朽之著。5 J9 v7 x+ b0 z+ S3 O/ q

& f# v, Z* `% n; `
     (第一稿于2003年5月23日,第二稿于2007年1月30日,地点均为都匀风堂)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原文% T& N* a% E2 O7 d' m
$ U+ ?) d2 Y5 N. G! I* Q

! X& b6 B7 m; ]2 o       李苦禅回忆齐白石大师
) F2 N5 M8 X. a6 ]% ^* `9 }* \- e4 v8 z
文/李苦禅述 李松记
( R4 k* ~. X& t# p1 D
        齐白石老师伟大的一生,不只是为祖国的艺术事业增添了光辉,而且他那超凡的学习毅力相崇高的道德品质,也给我们留下了最好的学习榜样。( W3 k, C4 W9 W/ K$ f
        齐老师学画,经历了许多艰难和曲折。童年家里很穷,祖母到地主打谷场捡剩下的稻粒积存起来作食品和供他上学用。他想学画,好容易找到一本芥子园画谱,他就临摹,一气勾了二百多遍,把画谱上的字迹都磨得模糊不清了。晚上,点不起灯,他跑到衡山上折松枝来点火照着读书,每天早晨吐痰都变成了黑色的。没有老师,后来听说离家五里的衡山上住着一位和尚会画牛,他就经常去学。后来,和尚赠给他一幅画,画着一只背立的牛。他一直珍藏着。他曾对我说过,和尚对他的影响很大。* B, ?; `3 _7 q0 Z2 ~- `6 M9 p
       他的第一位老师是王闽运(湘绮)。他和王闽运结识的经过是很有趣的。, l) \% J0 s, j6 T6 J% O
       齐老师三十多岁左右到江西去作木工。身边有一本孟浩然的诗集,作工时,一有空,就作诗。因此,远近的人都晓得有位会作的木匠。王闽运有一次经过他的作工的地方,听到了这件事,很惊奇,当即向齐老师要来诗稿,看完之后异常满意,立刻收作门人。, w6 C# G% n7 K  Z( \" }
  王闽运的学生很多是有钱有势的,其中有谭延闽、夏寿田等人。每次讲学,王闽运总是对齐老师说:“苹生!你过来,坐得离我近些”。后来,王私下对他说:“你出身穷苦,是一个工人,他们看不起你,我叫你离我近些,他们便不敢再轻视你”。# s8 H; K, i7 O/ `( _4 _
        王运平生有三个最得意的学生。一位姓张,是个铁匠,熟读陆贽公奏议,擅长写书扎;第二位姓黄(?)是个铜匠,会作铜质轻气球,擅长填词;第三位是个木匠,作得一手好词,这就是齐老师。   
: E) P$ k7 ~( U/ V: w2 N/ q       初到北京时,齐老师携长子住在玄武门外湖南会馆,每天作画出售,以维持生活。他画五尺的条幅,没有桌子,就在床上板上画,拿茶碗当色碟笔洗每张画只售一元。当时的生活很苦。每顿饭把大米和小米掺在一起煮了吃。买不起菜,就吃辣锻糊。! i) ]0 P& i  I9 t! b
        后来,搬进了莲花庵,和姚茫父住在一起,姚对齐老师很瞧不起。总想把齐老师赶出去,引起了住持瑞光和尚(雪广)的不满,对姚说:”这是我的事。你怎能赶他?”不久,瑞光也作了齐老师的学生,专学山水,后来也成了著名的画家。5 B" Y3 m& l7 q8 a5 ^
       曹锟贿选总统以后,夏寿田当了曹锟的秘书,他们再三请齐老师到总统府去,齐老师执意不肯.一次也没去过,也拒绝作曹的官。曹锟有几次去拜望齐老师.不敢穿军服,换上一套布衣长袍。见到齐老师以后,作揖不迭。
* c' ~* D4 G4 V% T$ |7 k        齐老师出过许多告示,在日伪时代出过这样一张告示:“送礼者不画,照相者不画,请客者不画,为外国人译言者不画。“可看出他爱憎分明的感情世界。1 K% R7 K& s. r8 f3 Q
       齐老师作画异常勤勉,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晚上画到十二点钟才就寝。他身体很好,一生中作画只间断过三次。第一次因为患病吐血,朋友们为了照顾他的健康,请他别处休养,把他的笔都藏了起来,不许再画,这一次间断了五六天,第二次是他的母亲去世,守了六、七天灵,这两次总共间断的时间不到半个月。最后一次是临终前病重的时期。
' @& Y( W$ W. ~2 O$ g! a& O, x3 C       老师生活十分俭朴,没有任何嗜好,不讲究吃穿,不爱听戏,也不玩古董。
$ k9 L0 y0 M' }" ^       1932年我在杭州艺专工作,见到过一幅八大山人的横幅,八尺长,画著一枝弯折的荷叶,一角有一块石头,下面有小鱼游荡。意匠很高,画得非常好。那年腊月我休假回来见到齐老师,在吃饭时提到这幅画。他惊喜的瞪大眼睛,连饭都顾不得吃了,忙着详细的问这幅画的内容和结构。第二天我清早去时,他已画好了三张六尺的横幅,原来他为了揣摩这幅画,一夜没睡觉,他问我哪张有八大的笔意,我指出其中有一幅很像,只是叶梗稍长了些,他很高兴,立刻拿了一个木尺按照我说的把画裁剪了。齐老师这种勤奋钻研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楷模。
0 Z- G( T5 d/ m! i6 |: A       齐老师不但能虚心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对同辈甚至门人的一些较好的经验,也能认真汲取,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个荷花,他觉得荷叶画的效果很好,叫我当场画一幅看看,我画完了。他认为这种画法好,说他以后也要采用。
9 B: g! @# N9 K6 |& V2 A+ X        齐老师对作画深耻重复别人表现过的东西,主张学精髓,反对学形式。因此,在教育学生时,他也是最不喜欢那种一意摹仿,不动脑筋的人,他认为学生要学的”法”,但要有自己的面貌。
. q$ b* N/ A  f- ^9 ?        我是他的老学生了,我特别注意学他的画中内在的东西,学他的精神,而不作皮相的模仿。他很高兴,说:“门下弟子不下千人,众皆学我手,英(1)也夺吾心。”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齐老师提倡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什么。齐老师所走的道路,是我们永远应当遵循的

, T) C1 e1 L1 W+ D) b    ! q& L7 j5 e$ ~
         注:(1)“英也夺吾心”语中所提到的”英”是李苦禅先生的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光临,多多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大师。
% d& U% ^2 r( g/ [% H4 {4 o! U真正的大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黔墨

黔墨你好:
2 k# x: R5 }3 M! e, F4 R8 k你的题赠《人中龙》,我已珍藏。祝好!7 D" O( U/ n$ V5 ?& s
- \0 N/ c" Y3 g( K+ y, c
[ 本帖最后由 红荆藤 于 2007-1-31 01:13 编辑 ]

黔墨题赠

黔墨题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1-30 08:25 发表
( {8 M- v8 }: e! f  t6 f" {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大师。; V! G0 M. K1 n& O# Y) E* ^3 `# c  D5 Z
真正的大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
" ?2 U  G" L8 @  J  S8 L2 B( r

4 e) L9 H. J& ?) }5 \3 n8 M( A招兄点评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红荆藤 于 2007-1-30 23:12 发表/ o2 e9 g' w) a, B
黔墨你好:; y4 [" s. [% M2 u! [7 X
你的题赠《人中龙》,我已珍藏。祝好!

0 T; p7 _+ b1 r4 g- p: `& i( P) t! P* N% R# {; h& p
; y2 ?! N" T1 H) S3 H
献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总理说,“你(白石)的画就不要卖了,画多少国家全收了......”这也是对白石老人的更好地褒奖
" }& |; t  y2 L  L7 |+ A4 @3 k7 P艺术其实真的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没有提纯称其不上艺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匀的朋友
0 M7 {4 X, h6 f# Z; P3 Q  n离我这里不远啊
' @0 V% J* p( a6 T! P我老家是南丹的,我有个大学同学是平塘的,呵呵( V4 {' H8 I, A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