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8902|回复: 1

[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娱乐”加“愚乐”的
电视鉴藏节目

陈履生
  鉴藏在公众媒体中的娱乐化倾向,现在已经成为和荧屏上的猜题、游戏相并行的潮流之一,其吸引眼球的是“宝”,而根本是钱。据不完全统计,开设专门的鉴藏类的频道有:央视二套的“鉴宝”和“艺术品投资”,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投资收藏”,湖南卫视的“艺术玩家”,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收藏版,山东卫视的“收藏天下”,天津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艺品藏拍”,吉林卫视的“找你”。这之中开风气之先的当然得数央视的“鉴宝”。“鉴宝”将娱乐化的各种因素引入到鉴宝的过程中,使之成为一个像综艺节目的节目。而综艺节目的唱唱跳跳,与鉴藏类节目的说说笑笑,则是以别样的方式造就了不同凡响的收视率。本来这种事情不值得一谈,因为这种娱乐化有大众需求,有收视率。可是,业余的人做了专业的事,进而影响到专业的形象以及专业内的价值判断,显现出了贻害深远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又不得不说。   那些养在深闺中的前辈鉴定家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干这个行当的人,在今天能成为舞台上的明星。而过去被认为是寂寞之道的鉴藏,在今天能成为一个时尚的、大众化的热门。至于往日的反复推敲成为今天在舞台上的脱口而“断”,更是难以想象。著名主持人王刚在北京卫视“天下收藏”中演出的“砸宝”一幕,则以戏剧化、表演化的各种手段运用到节目中。在娱乐和愚乐的双重关系上,为人们展现了另外一种结构方式。而过程中的签立“生死文书”,就好像王纲所演的电视剧中的一个情节一样。虽然,眼下有许多人(特别是专家)对他的“砸宝”提出了异议。主要是针对赝品客观存在的价值问题,一砸了之似乎有点不合常理。可是,在节目中,王刚出其不意的一锤下去,被认为赝品的瓷器瞬间破碎,而碎瓷溅到他的手上划出了血。王刚自我调侃道,“这血是真的”。一场戏剧中的偶发性又将主持人的机智和应变能力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将这一节目引向到一个戏剧性的高潮。再看看那些持宝人,真者之乐与假者之悲的鲜明对照,实在也是一种世相漫画。
  在“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今天,投资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热衷于收藏的许多人都抱有投资的理念,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收看鉴藏类电视节目的观众们,他们将往日鉴藏中的对鉴藏主体的关注,转移到对保值、增值的关注上,而藏品的文化含量与鉴赏的文化意义,则退隐到一个次要的地位。在文化和经济的这种关系的转化中,中国的鉴藏文化在当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是收藏的人越来越多,而收藏的品味则越来越低。往日的鉴藏之雅,沦落到今天的鉴藏之俗,基本上反映了当代文化的整体状况。可以说,鉴藏类的电视节目兴旺之日,正是鉴藏的文化品格丧失之时。

发表于 2007-5-2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2 em12 em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