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80
- 注册时间
- 2003-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17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Fbox=师友杂忆十五篇(作者:王元军)] ! |1 a# \% h7 p- _3 I, P
/ D: ?) {5 L- Z& I师友杂记(十五)黄永年:令我终生敬畏的学者* L6 @% {! e8 }! I
2007-01-18 21:15:55- @4 K) y0 T4 c. {) i5 v
2 ?, x1 M) \# j# ^
5 h& ~$ u6 z& @
今天早晨8点,忽然接到友人黄寿成(黄永年先生的哲嗣)的电话,从口气听,就感到有一种不祥之兆。果然。他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黄永年先生于16日下午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
. m V* D) v3 a: {8 I* c1 b$ X8 C6 k! s+ B
本打算下月8日参加牛致功先生的80大寿祝寿活动,顺便去看望黄先生,没想到,这个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K1 [& W1 l. l- M, z* \: K
" R/ c$ U6 k' P' e( V
黄先生在1991年前后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开过《唐代专题研究》课程,我们还听过他的《唐史史料学》。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不苟言笑,学生们都怕他,他的学生被他骂得哭鼻子是经常的事。再加上他曾师从吕思勉、顾颉刚诸大家,大学时即发文与陈寅恪辩,让我们有一种“须仰视乃观”的情结,所以,我在他面前一般大气不敢出一声。他操一口浓重的江阴话,弄得我一堂课下来,没听清多少,又不敢问。看着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很着急。好在他的成果大多发表了,或者出书了,我都能弄到,慢慢消化。上完他的《唐代专题研究》课,我交的作业是《刘洎之死真相考索》,也是怕被他骂,翻了一些资料。令我想不到的是,先生最后给了我92分,给这样的分数对黄先生来说是不多见的,为此我让私底下得意了几天。后来头脑一热,投稿给了《人文杂志》,没想到很快刊出了。想想,这都是黄先生逼出来的啊!黄永年先生在历史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功力深厚,现在想想,遗憾的是当时未能多从他那里学得一些真经。
, H/ s8 x9 v: [0 e2 a, J. b! b) x! H
又过了三年,我留师大唐史所任教,所里办了一份报纸《历史故事报》,马驰老师让我负责找人题写报头。黄先生的书法篆刻(中华书局出版《黄永年印存》一书)水平是很高的。我想请他题写,去他家之前,把该说的话想了好几遍,生怕露怯,没想到,他很痛快地写了。他还说,他很欣赏启功先生的字,遇到写不好的字,就看看启功先生是怎么写的。我知道他与启先生交情非同一般。他的书一般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那次聊了很多,近距离接触后,我才感受到了黄先生慈祥的一面,也看到了他慈祥的微笑。这让我畏惧的心理减轻了几分。
& l m: w/ p1 M
" _5 k- l) j+ B8 G/ ^# n离开西安之后,从书店里陆续买到了黄先生的《唐史史料学》、《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古籍整理概论》、《古籍版本学》等,时时翻阅,常有收获。黄先生也写过书法方面的文章,独出心志,让人耳目一新。我虽然也写过几篇所谓的书法论文,从不敢拿给黄先生看,我知道,离他的要求还太远!
$ [. W( b! C7 N/ e! }, B' ~& k5 e4 P+ I; Y; {
有一些东西,后人是超不过前人的!黄先生走了,但他将是我一直敬畏的学者!
k6 e6 I/ @1 p% \) _
5 r8 O# R% ]7 i2 K Q, \& _ @# R) [! |9 r) r3 t
9 N' |' I3 L& V- L8 d2 X7 e
[/Fbox]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