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449|回复: 2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辽东七人中国画学术交流展前言



韬(著名作家)


基于辽东国画院这个平台,近两年丹东美术界展事不断。书画家也好,书画创作也罢,最需要的是氛围和环境。辽东国画院已经创造出一个创作与交流,沟通与研讨的开放空间。使涉足这个平台的书画家各取所需,获益匪浅。
策展、策展人、策展机构是活跃艺术氛围,促进艺术交流,引导艺术市场,提升艺术品位,发展艺术事业等等最重要的媒介。可以说,在传媒喧嚣的当下,艺术创作和艺术产业最需要的就是具备相当艺术品位、具有前瞻视野和市场意识的策展人或策展机构,在创作、研究、欣赏、收藏等艺术流通,传播过程中建起桥梁。辽东国画院的发展,也证明把握和顺应这样的规律,既是艺术家需要的,也是艺术市场需要的,更是一个地区艺术创作影响力的提升和未来发展需要的。
辽东国画院七人学术交流展的举办,就是基于辽东国画院这个平台上的学术交流和创作展示。此次学术交流展,是聂振文、周少平、黄海林、王晓东、奚露、毕正杰、阚吉军等七位书画家间的创作交流,是试图探寻七人间各自的艺术领域、艺术个性和所认同的学术标准及艺术境界的呈现。七个人的年龄跨度虽然从不到三十至近五十岁,但同为文人画家的他们,不仅仅在坚守视野,师承与创新,灵性与扎实,技巧与学养,创作与市场等等层面有着极为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在地域文化背景和地域身份认同方面,有比较深刻的清醒与把握。七个人当前这种“在辽东”的伫立,事实上标示了每一位的出发点和可能性。
如同许多最终淹没在一生致力于“生活在别处”的作家一样,有许多书画家最终淹没于“风光在别处”的创作中。像终生未曾拥有“个人词典”的作家,这些画家终生未曾拥有个人的“风格”。其原因便是从来就“立足未稳”或不知“足立何处”。“在辽东”这个背景,绝非仅仅“越是地域的,越是特色的”以及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层面的认知。“在辽东”更不会阻碍画家走出辽东、走出更远。恰恰“在辽东”这个事实,使七位画家的文人画创作与交流成为一个美术现象。最难能可贵的,是七人间的学术交流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艺术创作抵御纷繁陆离的当下和浮躁心态的通路,就是艺术家之间超越友谊的学术交流、学术碰撞,他们已做到这一点。
七位画家中,聂振文的创作得中国山水文化意趣甚深,他属于先天有磁力的人,所以像磁石一样,能够把周围的同道聚拢起来。
王晓东是个心平气和的人,这种心平气和一方面源于优裕的生活背景,另一方面则来自广泛的阅读涉猎和见识。
周少平更像隐于民间的高人,二十多年的篆刻生涯,使其在寻常生活中,亦浑身的金石味道,其实,他在“民间”很火的。
黄海林在绘事方面乃少年得志,读书求学的经历非常完整,是学院派,可贵之处是他画中冲淡、性灵之境以及清醒的艺术追求。
奚露则是位“艺术玩家”,文人气很足,一方面因为浸淫于收藏天地,另一方面似有“世家子弟”的聪明与灵气,有时候,文人画恰好是立足于“玩”的。
毕正杰是行了万里路的,见识广了,为人反倒沉静。身上有种不惊不乍的宽厚,绘事一道,以性灵通之,亦洒脱。
阚吉军是个沉默的人,其人其画呈现一种安然,对于山水画创作的深刻理解,使其创作的前程不可限量。
七人间做这样一个艺术交流展,实际上有一种机缘在里面,更重要的是七位书画家间的坦诚交流和艺术碰撞催生了这个七人展,也预示了某种艺术流派的可能性,更为诸多“在辽东”的画家提供了一个艺术视角。总之,我们有理由从七人间的这个学术展及其带来的学术层面的延续讨论,发现七位画家艺术上的清醒和执着。
作为画家,追求艺术个性是永恒主题,而追求艺术个性需要创新和探索,创新和探索则需要有所立足,有所扬弃,甚至冒些风险,创新与探索的风险与墨守成规,一味师古的淹没。衡其利弊,清醒、冷静、扎实的探索与创新,必定为艺术创作打开一片新的天地。辽东国画院七人学术交流展作为一种美术创作现象,其意义就在于创新与探索,所以,必定前途光明。


先上高手,篆刻名家——高君林夫妇
高老两口.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和高老(在家乡是个想起来不会让你浮燥的老人)合影,接接地气!
我高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著名画家、原市美协主席——李世元老师
世元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本次画展得到市文联主席——吴多良先生的大力支持!
多良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辽宁美协主席团成员、市美协主席——周国军先生
国军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两位参展画家——我和王晓东(他是天美国画系毕业的,今天见他已是光头了!)
小东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海林印象

海林托我为他造像,这事儿可费点劲儿。
我对海林有些了解,愈是了解,愈难下笔;我佩服海林的才华,愈是佩服,愈难提神儿。
海林对于我来说,如同一杯不可言状的茶,味甘且久,清淳弥香,品人如品茶,当以品性开始。海林温存朴厚,谦恭睿智,初识海林,便被他气宇间不凡的“清”与“静”所打动,英气勃勃,坚毅沉静,一如他展示给我的书法作品,清新秀颖,平和含蓄,真力弥满。谈及海林的艺事,其实在我眼里始终是个谜,说不准在总体上该做怎样的评价。海林是搞书法的,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18岁的他便摘得省展一等奖,那件草书条幅说不准哪宗哪派,却是一件古典与现代完美契合的精品;海林又是画画的,在铁联酒店的画廊里,我见到了他的国画山水小品,简静的构图,青灰的色调,只是点与线的穿插组合和墨色的融汇渲染。空山新雨,纤尘不染,寂静恬淡,清新可人;海林还搞篆刻,他的篆刻古玺汉印为依托,周金汉石、秦砖汉瓦更是他取法的对象,刀下流淌的不仅是传统的厚重,更有个性的张扬,巧拙互见,耐人寻味;海林还写诗文,最近,我见到了他发表在《诗刊》、《上海文学》刊物上的一些诗词和小说,文词清新凝炼,既有***,又富哲理。赏其数段画论,虽寥寥数语,亦显真如,且言之有物;海林还弹吉它,听说古典弹得相当有味道,在大学时还当过校吉他协会会长。海林的爱好是广泛的,并且样样出手不凡,说明他的内心有一种有别于常人的潜智,是悟性?是天赋?还是一种境界?看来,以见一斑而窥全豹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读海林的。我想起了《庄子》遗貌取神的话,看一个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衣着,而当观其举止言谈,精神流露处,所谓目击道存者也。

清刚崛强显风骨

宋元雄秀大范畴

海林的书法,以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有机融合,自觉汇入了造型艺术的诸多形式,给人留下了自我情感宣泄的轨迹。无论是他的楷书还是行书,笔法精到,骨力雄健;线性含蓄灵秀、造白虚实得当,峻逸简远;气息豪迈古雅,简静天成。智慧的笔触倾泻着他洗濯风俗,独特清净的情感世界。宏观地看,海林书法当属宋元文人之雄秀相挽,清刚崛强之风貌,雄以气势骨力胜,秀以情趣韵味长,以雄领秀,以秀显雄,刚柔相济,独领风骚。海林带有碑意的行书,下笔便见松秀,几乎从第二笔起就很快找到感觉,一路直下,随势生发,欹正轻重各得其宜。以碑而出的书家,常见故作迟涩和矫为稚拙的通病,而海林大多数作品对度的把握皆有分寸,因为他临池的心态是轻松的,所以就少见做作的笔画与姿态。在书法上,他与乃师的书风拉得很开,可以说是淘洗几净,在贴近古典的道路上寻觅自己的那方天地。
在自己的山水画册页中,他写道,元章高情吾不让!香光高情吾不让!后题跋曰:吾抄是文时,意愿为北碑体,然一提笔便意想纷披,唐宋诸家悉奔腾底,中道又撞入赵之谦、金农、刘石庵与李叔同诸贤者,授法与斯,悠悠哉,不知当何趋也。这样的臆语实在可爱,可叹!是才情决定其内心古典思的丰富,置根传统,转移多师,终为自出机杼,一款题跋竟能生出万象思绪,在于其笔墨情趣与生命脉博完美融合之超迈境界。而海林进入这一境界是厚积薄发之后的无意识的一种无我的情绪使然。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也。

宁旧勿新为理念
残山剩水注我魂

海林的画既不是晓风残月的愁怨情调,也不是风樯阵马的慷慨张扬,寻觅的是高人文士的清远磊落,又将那些时人惯见的孤寂清高过滤了,提炼了,如同他真率的性格,不跟时髦绝意,自己画自己的。他认为无论写生图景,还是作文人画,二者不必偏废,题材与技法是次要的,画得好就行,香光图式,八大意味,宾虹笔墨,借用一下,写我精神;残山剩水,宁旧勿新。另类的思绪生出如此另类的理念,唯海林是也。


已去造作辟新经
志在纯机见精神

篆刻是要依托于书法的,写不好字而刻印,工匠而已。海林的书法兴趣偏重于行草,但他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手段同样作用于篆刻而呈现出巧拙在见且耐人寻味的意趣。“已去造作,志在纯朴,后生可畏”。已去造作,说的是已经达到了一种进入自由王国的境界;志在纯机说的是所追求的是一种大拙不雕返朴归真的风格;后生可畏,流露的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由衷感叹。

学富五车是志向
诗文并茂写毕生

海林有一首小诗,名字叫做《树》。
我不知道该怎样来说这首诗,我不知道该怎样揣摩海林吟唱此诗时的心绪。或许是我在摘录此诗时受到了感染,抑或是诗的意境撩拨了我的情怀,不由地使我发出由衷的感慨。是关注自然的怜悯,还是相依相恋的友爱?是设身处地的体验,还是物我两忘的对白?是痛苦化作了财富,还是失败变成了哲学?是过程饱受历练的呐喊,还是生命之歌的自我喝采?于是,我终于发现,树的磨难,树的执着,树的风格,树的精神不正是海林对生命历程的咏叹吗!而今,植根于京华这片沃土的海林,一边鬻艺,一边探索。
望收天——这方溢满古香的书斋里,海林经营着他的梦。这梦也许是浩瀚大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梦也许只是一道流水,一道生命状态的流水,不知前方的山是什么样,山高了就高处流,山低了就低着淌,转弯了就随着转,遇到山涧就流马瀑布,轰天绝唱,遇到平川就平静如潭,柔似羔羊。生命的最美状态是完全不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路还有多远,路要走到哪里去。我希望海林的路会是后一种,因为艺术的道路与生命的过程融为一体,就是完美的人生。人生有一种爱好相伴是幸福的,把这种幸福把握得风调雨顺,从容不迫,就是难能可贵的境界。海林已经进入了这种境界,并且是不知不觉的,无声无息的。
海林说,“我最后的生命要在写作上,文字是我生活的灵魂”。执首的心性与远古的志向一旦结合,便等于成功。
写下了这些拉拉杂杂的文字,却难以给海林一个准确的定位与评价,看来只好自认无能了。然而,事物都有个两重性,也许海林就不应该用一种语言来概括,因为海林前面的路是充满变数的,每份变数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惊喜,我们期待着海林的变数,我们期待着海林每一个变数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惊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晓东全家福!
和小东家合影.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上em2 前提:画家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而表现生活;
em2 过程:尤其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例如吉祥的;

em28 结论:我吉祥故我画!

请来。。。

作品。。。
花鸟四条.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大利.jpg
丰富.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