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944|回复: 24

老师们请批批我的拙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3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有话尽管直言,先谢谢大家!
ylsf.jpg
xscs.jpg
wlczdyb.jpg
发表于 2007-5-1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刀功,更喜(夜凉山房),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em27 好刀工.有机会可否求的一方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感觉好学习了!em11 em11 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线条的感觉很好.大篆入印,尚觉难以舒展.关于印化问题可以深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有冒犯的意思,进言而已。

这工整一路风格的印治,突显的唯刀工而已,自文人篆印以来概不乏见,它障碍了个人鲜活的个性,工板沉静到几乎死寂,刀法的动感,线条的张力全然不见,宛若机械所为之,更背离白石老人治印唯求"痛快"的高调艺术情趣.此印如果是年轻人所为,我更会规劝其不要再在此路耽搁了,这了无生气、老气横秋的历史垃圾不要也罢!作为一种历史上曾经存在的印风搁置看看即好,这工艺美术篆字已经不符合当代审美,早点和它说再见吧!以上纯属在下私见,不敢有冒犯的意思,进言而已。em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老师的指正,我知道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3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铜钥 于 2007-5-2 18:41 发表
这工整一路风格的印治,突显的唯刀工而已,自文人篆印以来概不乏见,它障碍了个人鲜活的个性,工板沉静到几乎死寂,刀法的动感,线条的张力全然不见,宛若机械所为之,更背离白石老人治印唯求"痛快"的高调艺术 ...


em2
老兄的意见我不以为然。
1、突显的不只是刀工,还有审美水平、审美情趣。这是要认真观察和体会,甚至实践后才能感受到的。
2、自文人篆印以来确实概不乏见,但它没有障碍个人鲜活的个性,因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风貌各有不同。
3、刀法的动感,线条的张力并非全然不见,就怕视而不见。体现在线条两短的起收形状、笔画圆转的角度与弧度是变化着的,另外,线条或显圆润、或显劲挺,耐人寻味。
4、机械刻出来的效果毫无生命力,而印人手刻的效果因人而异,再光洁的线条仍然孕育着律动之美。
5、不是只有《白石老人治印唯求"痛快"的高调艺术........》是唯一的高调艺术,那是他老人家性格使然和自身艺术风格的总结。

纯粹的个人观点,交流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4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指教!

承教了,以后再不敢说些混帐的话了,谢谢北国书生!em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