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411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法度与自娱之间
前些日子听了个讲座 里面提及
摄影的原理是通过视域有限的镜头,摄取拍摄对象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聚焦,对准一点,虚化其他许多被认为是次要的东西.作为审美的主体也是如此,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带着生活中的感受去寻找传统借鉴,时代已经规定了他们特定的立场和视角,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又会对特定视角范围内的东西的洞察.
古往今来,书法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对王羲之的书法明项穆<书法雅言>中认为:兼乎钟张.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归根到底,由于时代环境不同,各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到了王羲之书法不同的侧面,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明代有明代的抉择,米芾有米芾的判断 ,康有为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必须承认,对传统的兴趣来自现代需要,对传统的观察受制于现代需要,对传统的阐述也来自现代需要,传统本质上是现代的翻版.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纯粹的记述是个神话.那我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我选的可能和主题有些不一:
选择了两种范本尽量用两种方式阐述和表现,里面加入了一些个人的主观处理对点画的形态加以变形,以求整体的统一.事实上,这样的还原根本做不到.用佛家的话讲王羲之在当时的存在,王羲之在后来的发展,我们今天与王羲之的相遇,都是一种因缘,都是条件和原因的假合,处在迁流变化之中,没有自在的实相,我们只能顺了这种因缘,根据当下的感触,现有的资料条件和知识结构去重塑我们眼中的王羲之.
已经好久没动笔写字了 ,闲来无事随手抄书,在法度和自娱之间徘徊,成此习作,发来求教于诸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