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443|回复: 22

[评批] ★★★★★对国展评审制度十大疏漏之点评:(原作:沉壁 点评:陈浩)续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评审十大疏漏》- S3 o% m  d2 c% `5 M
7 V$ \8 z& _+ [6 v/ e  m6 J1 @3 ^
原作:沉璧
/ o% X" T3 k1 g/ g% N- h

: o# \. \9 c8 k- eNO。1
2 r( k. {. {. o/ x$ c分秒必争的初评
% x1 `$ o. F3 U* X# [% V疏漏指数:★★☆☆☆
! _5 ?0 O9 \3 @; r+ o" C8 m6 d
    有人列出这样的算式:2 f( B, R8 U1 F$ N9 t# {. A# R. i
〔4×60×60(半天的总秒数)×5(小组)〕÷20000(作品数)=3.6秒+ C) G/ J7 Y4 ?5 N! A
即便把分子翻倍,把分母再缩小一些,评委在每件作品的停留时间也不会超过10秒。
0 x+ p) M8 I4 N$ P" h    曾听一位八届国展的评委记忆犹深地说,那次国展初评时,最后把评委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连拎作品的武警战士也累趴下了——这种争分夺秒的速率评选谁敢保证没有遗珠之憾?尤其是小字作品,对于年岁普遍较大的评委来说,持久的工作节奏难免有恍惚、分神的时刻。更何况初评时二三人一组,如再有人为因素,一件优秀作品初评即遭扼杀亦未可知。
. T- r! I% c/ H* ]4 ~* x4 mNO。2
  {: k. C# `2 l5 ?7 X0 Z缺乏问责的机制1 x  I2 h- [; B, ?" F! r" L# Y! o
疏漏指数:★★☆☆☆
0 p& r  t1 r- e  e  c
    早在1979年,我国刑法即对渎职罪做出相关的明确规定;2003年,政府又对未能恪尽职守的官员推出问责制度;而书法评审从来就是哪评哪了,即使出现了不正常现象也没有“纪检会”追查到底属于谁(主办方、承办方、评委、参赛者)的责任。" F% p( j! Y( T- g6 H4 Z/ g
   二届兰亭奖评选时,中国书协提出“阳光评审、学术评审、规范评审、和谐评审” 这一科学的评审原则。但如何真正地贯彻落实,保证效果,中国书协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善、严厉而又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以此规范评审行为,杜绝评审中不负责任,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
. `" P6 O4 Z& }$ i8 yNO。3
8 m# U" F8 M5 v8 {尚不规范的公证
% v( c: Q+ X: |疏漏指数:★★☆☆☆

! @4 k2 }4 Q1 s+ G/ ]   大家一定还记得西安宝马体彩造假案中公证处的严重渎职。他们竟然与造假者串通一气蒙骗抽奖者,使不法行为合法化。7 i% G$ [7 J, C8 p9 v/ U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书法评审中引入公证的积极意义。但我们见证了每次评审结束后,入展名单总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布的事实。这至少让我们产生“遐想”——最后公布的名单是否为当场计票得出的名单呢?公证人员是否可以完全控制现场、完全履行权力和职责呢?
3 \' J5 v0 P2 V3 |NO。4/ u- h1 p% D# s/ l2 D
犹抱琵琶的提名2 B2 F8 N2 i% l/ z) B+ n5 H
疏漏指数:★★★☆☆
+ x, h7 g# B# C5 S5 A5 A# r, x
   毋庸置疑,当前评审中获奖作品的提名方式与中国书协倡导的“阳光评审”显然相背离。6 w2 @- g8 `. s) T* K4 r
我们不理解,既然评委在数万件作品中慧眼识珠、衷情于某几件作品,为何不能将这种选择公之于众呢?何况这正好可以置评委于众目睽睽之下,让其承受强大的舆论监督。此一举数得的良策不去实施,只能给书坛落下“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的口实。4 E- j$ {( m6 Q8 o( A3 s* s& b4 p
NO。5
- e' H4 l; w& ^3 U6 ]8 Y' c7 O讳莫如深的打分
! W; w/ _# r7 t4 E  H6 E8 {疏漏指数:★★★☆☆

+ y: a7 V9 \% \$ p" [, B/ G  j# L' K   作为国展参与者的我一直羡慕体育比赛、歌手大赛中的当场亮分制度,主持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选手最后得分……”的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
% x# M9 m0 H  D' T& A* [而我们的书法评审,对获奖作品的打分情况一直都是讳莫如深。与获奖提名一样,按理说全面公开评委的打分情况,一则符合“阳光、透明”的评审原则,有助于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二则可以使评委接受舆论监督,尽可能认真、客观地评分,避免人情分、随意分,何乐而不为?
( n+ Q! E( z- m% j9 h* a8 rNO。6
6 M; n5 C, @1 I9 t% o千呼万唤的名单8 }+ L% w5 P6 I) z! X4 q
疏漏指数:★★★☆☆
6 C- E! c( p- Q2 R8 o; q) p  T
    “夜长梦多”的解释为:比喻时间拖长了,事情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8 z4 n: x7 ~+ c; D3 p9 c8 N3 d   当代社会,已完全有条件实现评审同步公布评审结果,避免夜长梦多。计算器、电脑、网络等使计票、登记、名单发布等工作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同步直播,边出名单边贴名单,那该是多吸引眼球的网络,多吸引眼球的书协呀!但令人遗憾的是,每次国展获奖、入展名单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这自然使人猜度、怀疑真的有什么幕后调整。
2 t" W& k% G2 M7 }% U, DNO。7& B: [3 d5 D  Y# I* V
一锤定音的名单
+ c" _/ P) a& Y$ _: Z* P疏漏指数:★★★☆☆

' S) G/ ^  s3 w) Q; [    每次各大网站首发名单时都不忘加注一句“以上名单以中国书协最终公布的名单为准”。书法网公布最终名单时总重磅标明“中国书协授权发布”的字样;一般来说,此即为一锤定音的名单,该获奖的获奖,该入展的入展。- l1 Z9 |) J! I7 I) h2 M! `7 w$ U  e
    “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孰不知近年书坛已非净土。为了弄个会员证,为了增加获奖机率,“枪手”“化名”投稿者屡见不鲜。书协也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妇女展已开始面试、抽查),但还没有具体的应对策略。网络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愚以为将名单进行网上公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以让覆盖面极广的网民实名或匿名揭发,而后书协只要认真核实(可委托地方协会),严厉处罚即可杀一儆百。8 |% I8 Q7 h* U. A' i8 M0 V
NO。8
; E" G; z7 ?: ~4 x4 ?& s半遮半掩的网络
5 {/ ?6 R* y" J$ B5 n7 @疏漏指数:★★★★☆
) `6 ~7 e$ d- i: n; e
    广大书法网友们一定怀念全国首届行草书展评选的日子。那些天,我们陪着老齐,陪着书法网,陪着浙江书法网在键盘上度过了一段属于书法评审的快乐时光;这一次,也是书友们对新一届书协褒奖最多的一次,连最善挑剔的天生书呆子亦撰文肯定。
6 f7 K( F/ g7 A+ |% L7 H    诚然,网络的全方位介入是书法评审的一大进步,它与书协提出的“阳光评审”相得益彰。按说,行草书展的成功尝试书协应当为网络提供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但不知为什么,接下来兰亭奖评选时,书协却开始限制网络的介入,这显然又与“阳光评审”“和谐评审”的评审原则背道而驰。在这次评选现场,我们遗憾地看到老齐的镜头只能一次次地对准矿泉水和公证员MM,一条和月老手中一样的红线拉开了书协与网络、与书友的距离。书协这种对网络半遮半掩的暧昧态度和且爱且恨的复杂感情,不禁又让人猜度、怀疑阳光下的阴影了。# U% R7 U" r' {. u
NO。9! U: ~; g$ s0 i  ]' v+ o5 t
一如既往的分省评选% }# w1 ?7 o5 w: _% j
疏漏指数:★★★★☆
/ y0 C. y4 m7 ~. v
         他们(不如改成我们)觉得评委如果对某个省有意见或有想法的话,可能会出现殃及池鱼的现象。
- I" R0 ~( m# R, Q% Y    我想不出来分省评选的好处。
# \( f+ t7 D2 @  _2 X                   ——摘自齐玉新《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观察断想》
- F' E  O' Q6 v5 n+ e- w+ c    是的,分省评选的好处是什么呢?只能是便于照顾或打压。这种违背“公平、公正”艺术评审原则的规定书协为什么老抱着不放呢?如果本着对艺术负责、对作者负责的态度,这一老黄历也该到了翻过去的时候了。退一步说,即便照顾,也只能对西藏、新疆这样的边远省份,我们许多书法发展相对较好的内地省份也有照顾的必要吗?
; }* i4 Q( _' cNO。106 e: \. q8 y& B( s! D( e$ w% j
□□□□的评委确定& g: J* I5 o3 f+ a3 s: b
疏漏指数:★★★★★

" r! K8 U# @+ W! y     笔者实在想不出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书法评审中评委的确定方式。以前我们压根不知道,从行草展开始书协好像出台了一个新的评委产生办法,具体细节未对外公布。; E- h0 \/ j% s- D4 a; i& R3 F& h
    谁都知道评委在书法评审中的重要性。评委的艺术修养、艺术操守是关乎一次展览质量、水平和导向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权威性尤为关键。如果本着对艺术负责、对作者负责的态度,其产生办法不应当受到地域、情感、利益等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应当在公开、透明、客观的原则下按一定程序产生,真正将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推举出来。4 J  {4 Z7 m" ~1 `
  `! Q9 k+ V/ q
[ 本帖最后由 沉璧 于 2007-5-30 20:29 编辑 ]
; g& w, y! _; M6 A" d
7 z1 n' K- t7 E  S. r( h! l- {8 {, q6 s) }% t0 O- b6 T5 T1 Y+ A

/ D/ _( v/ d% H2 s6 P6 V8 N1 U: M5 b3 U- E* C4 X# U: A+ i% w
点评:陈浩: C1 m) Q  G: P9 E+ D0 f- g* K
: _3 c9 }# H9 _' ~+ n

9 \% [9 k5 W3 W' Z
1 r5 j9 E, {7 y- @$ Y7 P& I
NO。1( f& f4 H# `9 G8 ?
分秒必争的初评; w1 V' T, [# ^) ]' U: t
疏漏指数:★★☆☆☆& X) U1 W& V) Z- i. a3 E5 Y# E
   有人列出这样的算式:2 O  I0 B8 c$ c. F& M
〔4×60×60(半天的总秒数)×5(小组)〕÷20000(作品数)=3.6秒
  E' j. F% W9 G3 V1 R( @' D# D即便把分子翻倍,把分母再缩小一些,评委在每件作品的停留时间也不会超过10秒。
4 j% b( r; [. r  i3 R/ X    曾听一位八届国展的评委记忆犹深地说,那次国展初评时,最后把评委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连拎作品的武警战士也累趴下了——这种争分夺秒的速率评选谁敢保证没有遗珠之憾?尤其是小字作品,对于年岁普遍较大的评委来说,持久的工作节奏难免有恍惚、分神的时刻。更何况初评时二三人一组,如再有人为因素,一件优秀作品初评即遭扼杀亦未可知
. t; B9 J: D7 `
这种审评方式或曰惯例,几十年不变制,其弊端也显露无疑。不说主观随意性的差异,导致不公;就是客观条件,也不允许细审。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兴利除弊呢?' B& b" Z2 Q) d) S9 ]- J
$ ~* Z8 ~% i: f( S+ d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21 19: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陈浩

% ^  w9 m1 r' l3 s5 b, c  l
/ A/ [3 A, y; b" T+ k  S9 b3 ~) [这种审评方式或曰惯例,几十年不变制,其弊端也显露无疑。不说主观随意性的差异,导致不公;就是客观条件,也不允许细审。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兴利除弊呢?

, X, d# s7 Q4 F. S4 j2 p% j# D" t1 w" T* c5 h9 m

  l& K/ N0 ]8 @8 n6 s- Y3 R0 U我们知道,每次国展,多有成千上万的稿件从四面八方飞到组委会,带着作者的梦想和金钱,最后大多数的人两手空空也,抱怨之声此起彼伏......
+ y, c3 N- Q% ?1 u7 H* R! ]
有人却还美其名曰:贵在参与!
$ a! I+ Y: ~$ i0 E殊不知,有人却从中发了大财......
. I1 S+ u3 O* Z* g4 x' k. y3 `. Z7 _1 k* Q* U' v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3 18: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陈浩
+ j  u; a$ Z/ \7 o$ b
NO。2
# T; q& r, V- R" j. h8 w4 C0 d; c缺乏问责的机制4 M+ g1 Y  l0 `" p( l0 s3 X
疏漏指数:★★☆☆☆
3 k' I+ Q0 v7 s6 s& w
    早在1979年,我国刑法即对渎职罪做出相关的明确规定;2003年,政府又对未能恪尽职守的官员推出问责制度;而书法评审从来就是哪评哪了,即使出现了不正常现象也没有“纪检会”追查到底属于谁(主办方、承办方、评委、参赛者)的责任。
" m" w2 @7 ?9 [8 d1 ?4 l   二届兰亭奖评选时,中国书协提出“阳光评审、学术评审、规范评审、和谐评审” 这一科学的评审原则。但如何真正地贯彻落实,保证效果,中国书协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完善、严厉而又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以此规范评审行为,杜绝评审中不负责任,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

# Z6 G0 m" I) s, ?$ d$ U! v& V
' n& p. |. c4 l9 P- P) V0 ~问责制度”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 a! S& L, K0 [
为什么书界就不能推行呢?
! Y& B$ {6 f; q6 j: k评审中不负责任,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的存在,是否与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关?
, }6 j) p0 U/ V3 |- i# p这种现状还要持续多久呢?
7 Z) y3 ^# v1 o3 d5 t$ j. w4 X
- b3 j# |) g# m! o% l& y( s[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3 18: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4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3 14:58 发表 2 [' o3 {4 ]' z" o. J; o
* \, ^; t& q, O' }
4 L9 `2 D9 V1 P$ ~* ]5 A: s
“问责制度”是一种符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
0 c) l& f( e- n. o! D9 E为什么书界就不能推行呢?
9 e& y; i( b% L! E' o& W) a( [“评审中不负责任,甚至徇私舞弊的现象”的存在,是否与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关?$ t( S- ~3 _* ?! n3 E. [1 T1 T" S
这种现状还要持续多久呢?
) `9 Z% a/ c# V* W7 P
+ v( x6 r: g6 m- S$ B+ G, l
8 g+ b( ^$ L+ r. k, ^
* T& ~! Y' S3 B/ l3 H
  谢谢琴兄抬爱!!!face2 em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璧 于 2007-6-4 08:25 发表
. Z- y/ \4 z+ y+ |
" o- O5 A7 N( b0 j( U( `4 J$ m* P# b

1 I7 Z* _3 t8 \9 G( H) j6 u0 O  \( v/ H  |4 e! N8 Y
  谢谢琴兄抬爱!!!face2 em16

% k$ z. Y, q$ u. j" [+ M客气了,主要是文章评批得好!我只是有感而发,想到哪说到哪,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评审的目的不够明确具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麻烦,公平公正就很难体现出来。仅仅或只会喊喊口号,实际上就是能力低下、不负责任、骗人骗己的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木子 于 2007-6-5 14:47 发表 ) k/ [' T; b# g; v% J$ T
书法评审的目的不够明确具体,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麻烦,公平公正就很难体现出来。仅仅或只会喊喊口号,实际上就是能力低下、不负责任、骗人骗己的表现!

3 b" T2 A2 [; U& l  Pem13 谢谢火兄关注此话题!发表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陈浩( D: h6 L+ J. t, i! ^2 z, h
NO。3: E: |8 ?% y! m  V
尚不规范的公证( C) r. `; @9 L
疏漏指数:★★☆☆☆
: R1 ^) ^4 T- w9 B
   大家一定还记得西安宝马体彩造假案中公证处的严重渎职。他们竟然与造假者串通一气蒙骗抽奖者,使不法行为合法化。
8 f( a' K- n7 V   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书法评审中引入公证的积极意义。但我们见证了每次评审结束后,入展名单总不能在第一时间公布的事实。这至少让我们产生“遐想”——最后公布的名单是否为当场计票得出的名单呢?公证人员是否可以完全控制现场、完全履行权力和职责呢?7 y! Q2 f7 a$ n, y, R6 N" ?

& L$ h0 d/ K8 i% q) X$ z现在的公证机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做样子看的。我在原来单位时,常与他们打交道。其中的蹊跷,也略知一二。收费是第一位的,帮着作假账的也有。主要问题是:“使不法行为合法化。”又有谁来公证“公证”呢?!!# @8 A* K) X4 f' G0 q6 `) ?! q3 q
  e/ O  F' ^" |  S+ ~* s' g
[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07-6-13 18: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的主题好帖不少,有点眼花缭乱!顾不过来了!不瞒你说,:loveliness: 本人打字特慢,:$ 有点累!em20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