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重磅]::::朝见朝宾::::{书坛名耆王朝宾全影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9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说两句
在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心中总会有一个参照系,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也只有比较才能在众多作品中品味出他们之间的差异及技法、风格、形质和神采等方面的个性和变化以及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艺术规律,更深入地欣赏到艺术作品的丰富内涵。因此,有比较才能有分析,有比较分析才能更深入地欣赏艺术作品的美。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也是这样。这种艺术作品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自古以来都在运用,如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就曾记载王羲之说:“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又说:“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或谓过乏;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王羲之正是运用这种比较的方法,知彼知已,清醒地认识到各自己的优劣长短和在书法史上的位置,并最终达到书圣的高度。问题是这种比较是以历史上的大家为坐标还是以现当代名家为坐标,如果以现当代名家为坐标比名气,那就很可能会助长追逐名利的浮燥之心;如果以历史上的大家为坐标就会促进人的奋发精进,去攀登艺术的高峰,这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有利的。
138楼、183楼文章在批评分析王老的作品时,以历史上大家的作品作为比较对象,把王老的作品放在历史的坐标中讨论王老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以助作品的赏析。不妄认为这样的比较是有积极意义的,是值得提倡的。同时也可以帮助王老认识自己作品的优劣短长,为其书法艺术的精进添一把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2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散之先生在世时与徐利明先生谈“现在社会上风云变动不定,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林老说得多好啊。在艺术上不是不比、不争,而是不与时人比,不与时人争。敢于“与古人争一地位”,是林老的胆识,也成就了林老的书法艺术。如果王朝宾先生也敢于“与古人争一地位”,敢于与古人比一比,其胆识也十分可贵,其将来的书法艺术成就也不可限量。
  林老还说:“艺术上的成就高低不能用时名来衡量,三百年后才能定论。”这话说得对极了。现在名气不大的人,未必书法水平不高。历史将涤荡尽一切浮名,最终以作品本身的水平定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189楼上李克谦先生帖子中说的“我的书法比某某写的好”这话与#99楼韦言的帖子说“我不认为王老先生96楼的两张行书比我高明……我写得比他好很相似。我赞成李克谦先生说的“我手写我心。”书法家能达到“我手写我心”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了,不为应付展览而写,不为挣银子而写,不为名利而写,使书法成为超越物外的内在需求,这是古今许多书法大家的共同特征。
  今天王朝宾老师也是如此,他不去奔波江湖而是作为一个磊落隐者,默默耕耘,故而与当前许多伪书法拉开了距离。
  李克谦先生把书法理解为“我手写我心”李先生对书法的内核理解很深,这话一下子深入到书法艺术的内部规律,很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30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李克谦 于 2007-8-12 23:12 发表
不知怎么我就觉得说"我的书法比某某写的好"这话听起来很别扭,最起码一点说这话的人他的心态根本不适合学书法,书法是用来和人比的吗?我没有事的时候也喜欢划拉两笔,书法,我的理解就是;我手写我心.

        我赞成李克谦先生说的“我手写我心”也赞成白云逸先生和兰斋先生说的。
       我的理解是书法家写字的心态应是“我手写我心”书法家在审视自己时应当以古代大家为参照系与古人争一席之地,而不与时人争名利。在欣赏书法时不能用耳鉴,用时名来衡量。而应以古代大家作品的水平高度作标尺来衡量,深入欣赏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如果把以上三位先生的观点综合起来进行品鉴,就不会发生“走火入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作品写的好,文章写的也是一流。face13 face13 face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戏票友谈王朝宾先生游丝草书

京戏票友眼中的王朝宾先生游丝草书
        我是京剧爱好者,为养耳,特别喜好尚长荣的段子,闲暇时不乏交游一些搞艺术的朋友,这些朋友除京剧票友外,还有玩线条艺术的书家,特别是草书家。因尚长荣的唱腔是无形的线条,其声音所形成的曲线是勒出来的。草书是有形的线条,然草书家的线条多数不细腻,勒的不到位。为养眼,只有到二王、怀素、枝山、王铎等古代草书家的作品中寻觅。非贵古而乖时,因时弊太多,时利太少之故耳。
       前些时日,在朋友那里见到河南书家王朝宾先生的游丝草书,看后如同刚听完尚长荣的段子,----美!过瘾!隔数日后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养眼提神,非常值得回味,犹绕梁三日还余音在耳。
       眼观王朝宾先生的游丝书,线条力度极强,入木三分,若锥划沙,是勒出来的。而且线条越细,勒的越狠。随着线条勒动时的节律,使观者精神为之一振,情绪为之高涨,心随其动,手随其动。啊!享受!
       往日养耳,今日养眼,他日有缘,我定交之!
       我是尚长荣先生的票友,亦是王朝宾先生的书法票友!


                                                                                                       2007年10月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以载道,墨以见情

———再谈王朝宾先生的书法艺术
        我在《寒暑斋斋主的书法情结》一文中着重欣赏了王朝宾先生古雅蕴籍的章草,独具魅力的游丝草及其情怀。实际上,这只是他书法艺术奇葩中的一个侧面,未能对他的书法艺术做较全面和深入的赏析。王朝宾先生的书法皆以书载道,高屋建瓴,既达情尽意,又自出枢机,其学术造诣的高深“决在学问修养耳”(王朝宾先生语)。拜读他的作品集,倾听他的信札,观摩他的临帖日课,乃至他的行书、隶书、真书、醉草、章草、游丝草等或浓墨重彩,神采外耀;或淡远空灵,超凡脱尘;或枯涩老辣,苍茫峻挺;或润含春雨,迹隐幽情……。一切书语皆情语,一切墨语皆情语耳。
      《庄子·天下》篇云:“易以道阴阳。”较早的书法理论家东汉蔡邕在其《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出焉。”当代杰出的书法家王朝宾先生以寒暑为斋号,其寒阴而暑阳,于书则刚柔相济,神茂而韵远。于用墨是自然调畅下的润燥、浓淡、枯湿的巧妙结合。细析之,其燥浓枯显阳,润淡湿显阴。
       《易传》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仪和阳仪),两仪生四相(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相生八卦。”八卦的前六卦分别是震卦、巽卦、艮卦、兑卦、乾卦、坤卦。还有两卦依天(乾)地(坤)玄黄而表现出来,也是我们要谈的主要两卦——即坎卦和离卦。坎者水也,居五方中的北方,以玄黑为色,五正为权,五行为润下,其气阴冷曰寒;离者火也,居五方中的南方,其色为火红映照下的黄白色,五行为炎上,五正为衡,气阳而燥,故其曰为暑。八卦通过阴爻和阳爻的互感变化演成六十四卦。王朝宾先生以寒暑为斋,直取坎离,一变常态之水火不溶,为“冰火一池共冶”(王朝宾《寒暑斋获砚记》语),水火共妖娆。其书既“兼备阴阳二气”(刘熙载《艺概·书概》),又坎离相济。用墨也阴阳调和,坎离共生。随着情感的宣泄和行笔节奏的迟留及笔势的强弱变化,其墨色也表现出由浓重到清淡,由润泽到燥渴及由湿到枯的回旋往复变化,并且通过浓重、湿洇、润泽一类的复合墨色表现出了王朝宾先生对墨中之水的控制力:通过清淡、燥渴、枯干一类的复合墨色表现出了他对墨中之火的控制能力。再进一步分析,他精湛的用墨方法往往是带燥方润式的水火共舞或以火为主的将浓遂枯、丝丝露白,绚烂之极复归浓润。他的这种用墨玄机源于《周易》中既济和未济二卦的演化。
       其既济者坎在其上——即寒冰之水在上;离在其下——即暑火在下。其卦的变化是初九、六二、九三、**、九五、上六。卦爻以九为阳,以六为阴,济既卦的阴阳爻分别表示为:初爻阳、二爻阴、三爻阳、四爻阴、五爻阳、六爻即上爻阴,王朝宾先生于用墨的表现是:以润、淡、湿为主调,以燥、浓、枯为陪衬的六种墨色变化——即燥润、淡浓、枯湿的变化。他的游丝草书《李白把酒问月诗》便是出于这样的墨韵。
       未济者,离在其上——即暑火在上,坎在其下——即寒水在下。六爻卦的变化是初六、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用阴阳爻表示分别为:初爻阴、二爻阳、三爻阴、四爻阳、五爻阴、六爻阳即上爻阳。表现在墨色上是以燥、浓、枯为主调,以润、淡、湿为陪衬的六种墨色变化,即润、燥、淡、浓、湿、枯的墨色变化。他的章草书《赵壹刺世疾邪诗》源于此种墨韵。
        王朝宾先生以墨色的带燥方润和将浓遂枯来揭示水火坎离,用坎离二卦的相摩相荡所形成的既济、未济二卦体现不同的墨韵,并在墨色的阴阳相辅中体现用笔的精到,体现笔法的细腻及其笔势的虚实相应和刚柔相济,如他所说:“黑白相生而奇趣自出”(王朝宾《书法意境的创造》),形成了他独特的用墨、用水、用笔风格,也呈现出了王朝宾先生书法艺术的行上神采,并且异于古今所有的书法大家。其既不同于专善浓墨的清朝宰相刘墉,也不同于独喜淡墨的清朝探花王文治,因其偏于一隅,故行而下谓之器也。与明末清初的王铎也形同而神异,王铎行草书的笔墨苍雄难掩其二臣身份及为人之媚骨,其形上的虚伪神情,致使其形下的笔墨不真。“林散之晚年作品可称之形而上,王遽常的作品可谓之形而下。形而上者逸品、妙品之谓;形而下者精品、能品之谓,兼之则神品也。形而上者可以心领神会,形而下者目击可得。然而欲达形而上者,必自形而下者始。就书法而言,形而下者法度严谨,形质老健,有法可依,下笔往往能落到实处;形而上者往往超越成法形骸,神耀形泯。形而上者虽非力致可成,但须心中时时有之,酿之若久,量变质变,亦有不期然而然之可能”(王朝宾《形上形下论》)。王朝宾先生寓寒暑一斋,化黑白之墨变,驾刚柔互转之笔势,其书即具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神采,也是形而上之谓道的化身,沈鹏先生之“一画”亦即此意也。因此,王朝宾先生的书法既精妙迭出,又神采焕然。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有云:“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而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尝见有得笔法而不得墨法者,未见得墨法而不由于笔法者也”(包世臣《艺舟双楫》语)。王朝宾先生书法墨色的丰富大成,取决于其用笔的精到,如他所说:“欲达形而上者,必自形而下者始……必法度严谨,形质老健,有法可依……下笔落到实处。”他如是说,也如是做。他的隶书和楷书点画精到,线条沉厚,力透纸背,于挺拔中见遒劲,于厚重中见活脱。书写时的笔力皆由护处来,再到藏处去,形成强烈势感。执力为势,工力在人,王朝宾先生积五十余年勤奋之功,使他笔下的这些静书皆静中寓动,静阴而动阳,阳在阴中阳逆行,故其行笔时涩而沉着。阴在阴中阴顺行,用于蓄势的留笔小驻处皆顿之山安,墨沉而痛快,阴舒而阳惨。用笔结字后通过笔势所反映的意境是寄使转于点画之内,寓刚健于婀娜之中,故愈婀娜愈挺拔,愈妖娆愈坚韧。其墨色也多呈现既济的墨韵特点。
        如果说他的静书得益于他笔下精到的点画和笔势的往复,那么他的行书、章草、醉草、游丝草也得益于他笔下精到的点画,其即寄点画于纵横牵掣之中,也寄点画于钩环盘纡之内。在起笔得势即旺,圆笔迅疾放势,方笔收锋蓄势的过程中,实现了笔下欲纵于擒,欲放于收和欲擒故纵,欲收故放的自如驾驭。故得势之笔实墨沉,厚重雄浑;放势之虚笔空灵,内含筋骨。所揭示的是动中寓静,阳舒而阴惨的宇宙之心。其既济和未济的不同墨韵“随着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起伏而使(书法)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刻。”(王朝宾《书法意境的创造》语)
        总而言之,王朝宾先生的书法艺术寓阴于阳,坎离溶熔;既动既静,刚柔相济;黑白互动,虚实相生。既权衡张弛,出规入矩,又随心所欲,率意而为,其谓道也、情也、心画也。收藏了王朝宾先生的书法,便是收藏了艺术魅力的永恒。

                                                                                                                                   胡秉德于2007年12月12日为文

[ 本帖最后由 尚王程邈 于 2008-7-25 11: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