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41285|回复: 17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特别回报:肖先生给网站打来电话,希望网友们对其作品作出评论,将从中选出五位精彩评论者,赠送其作品集(价值98元)



时        间:2007年7月13日16:00-18:30时
地        点:深圳市同德路2号珍风阁(红荔路邮局斜对面杭州市政府驻深办侧)
主办单位: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珍风阁画廊
媒体支持:书法网(
https://www.shufa.org/
中国艺术论坛网(http://www.china-yishu.com
中国书法网(
http://www.freehead.com
                     《墨林》
赞助单位:深圳墨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主  持 人:李    静(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学术主持:鞠稚儒(西泠印社社员、深圳卫视《盛世收藏》节目主持人)
策        划:赵永金(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央美院书法硕士生)


[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07-7-17 11: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文飞主要艺术简历

肖文飞,男,湖南嘉禾人,196811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永和书社社员。199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获计算数学、汉语言文学理、文双学士学位,200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曾任《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书画》编辑。2005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王镛先生攻读书法专业博士学位,并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书法》执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文飞书法辑评


寓朴拙于洒脱,用笔天然无饰。


——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



从文飞的不同作品中可以同时感受到意与法的暗合,拙与巧的相生,顺与逆的搏击,古与今的共存。我特别注意到他的几种书体集于一幅而又颇为协调的作品,这是需要本事的,需要驾驭各种书体的基础,需要统一语言表述的手段,需要变化空间构成的能力。都能做好,确属不易。


——王澄(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肖文飞属于理性与感性俱佳的一类人,所以他有既做学者又能艺术创作的良好资质。艺术创作要驰骋于高层,非要极好的感觉不可,而所谓高层是靠不断的理性的审视来维系和调整的,没有这种审视,创作无法通变与超前,而具体的创作过程则需要永不停歇的新鲜感觉。在与肖文飞交往的过程中,我惊异地发现他低调的言谈举止中蕴藏着“发威”的潜力与冲动。时间将证明他的优秀。
——石开(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在常人眼里,肖文飞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些抑郁。然而,他妻子却说:“常常在半夜,他将我从梦中摇醒,要我看他的得意之作,激动得像个孩子,说他顿悟了,然后滔滔不绝地谈他的心得,谈他的志向。”内心的激烈与性格的压抑,形成一种张力,表现在他的作品上,每个字的结体仿佛受到外空的巨大压力,向内收缩,然而点画豪放跌宕,转折处锐角高昂,显示出不屈的抗争,强烈的矛盾冲突导致一种特别的神采。刘熙载《艺概》说:“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志,如其学,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看肖文飞作品有字如其人的感觉。
他最近在一件作品的题跋上说:“《天发神谶碑》以秦隶之方参周篆之圆,势险而局宽,锋廉而韵厚,将陷复出,若郁还伸(这四个字最能反映他的书法风格),白石翁取其一瓢而化为江海,历来有成者皆有其安身立命之所,听云阁主人叹曰:吾之安身立命之所安在?”显然,他特别钟情《天发神谶碑》。
江苏庄天明先生主张学习书法要从生命的基本态出发去寻找取法对象,肖文飞的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以他的心性以及功底,学习《天发神谶碑》的困难不在于方、险、廉,而在于圆、宽、厚,如果他能够兼顾到这三个方面,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书法风格一定会别开生面的。
——沃兴华(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

读了文飞的《三十五岁前的日子》,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的书法为什么会写得那么好。因为,在他虚灵活脱的胸襟、具有玄学意味的心灵的中介下,天地自然的缠绵意韵与英华之气,都已然在不知不觉中化作了他的书法的笔底浩浩春风。
——傅京生(美术理论家)

湖南人的书法,从僧怀素到何绍基,从毛润之、齐白石以至当代书坛的新锐,从古至今,决不缺少才气和霸气,或龙蛇竞舞,或风雷激荡,或铁划银勾,或春蛇秋蚓,不一而足。文飞的书法,作为湖南新锐的一个代表,有才气而能无霸气,可谓雅人有深致者。
——刘彦湖(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

文飞性情极深,而言语颇寡,其抑塞孤傲之怀一发之于书,故其书内敛而倔强,如绝壁之木,上有峻石之欺压,下无滴水之润泽,而鼓努自奋,不可遏也,虽千难百厄,力抗而无悔。文飞书用笔虽提皆按,力透纸背,虽有连带,皆见斩截。笔刚而涩,意奇而深。彼专尚端正典雅者,或怪其突兀支离,而不知书法之工,固有在结构之外者。
文飞书力重笔方,亦年龄使然。他日自化,或能磨砻圭角,益以浑成,吾拭目焉。
——郑寒白(《中国书画》杂志编辑)

[ 本帖最后由 四大吟者 于 2007-7-14 18: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肖文飞

梁培先

和文飞兄相识是在他任职《中国书画》编辑期间,当时我经常给《中国书画》写稿子,彼此电话里时不时地相互骚扰一下,谈的都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事情,偶尔也谈谈个人生存境遇方面的状况。每次文飞兄的谈话都不会很多,但诚恳而真挚,每有扣人心弦之语,令人感动。之后他到《书法杂志》做编辑,这种编辑与作者进而是朋友的交情又持续了一年多,通过电话里的了解,我知道那一段时间文飞兄活得似乎挺压抑的。后来我到美院读研究生,文飞兄则高中了王镛先生的博士,彼此间的交往才算正式开始。但就是这不算太长的交往,文飞兄诚实而温存、含蓄而有节以及不饰张扬的作风的确让我从心底里确立了这个老兄是个好哥们的印象。
文飞兄学习书法最早受湖南当地一批有科班经历的年轻书家的影响,注重点线动作的到位以及作品语言上的精心加工。后来,上海的沃兴华老师到湖南讲学,文飞兄有幸参加。沃老师用笔逆涩的把握、字形结构以及篇章构思的夸张作风,对于他书风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湖南期间,文飞兄的作品就已经小具规模了。这一方面与他入手时切入角的正确选择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他长期以来勤奋的结晶。许多当时和文飞兄一起写书法的湖南朋友们提起他时,都会说及他如何如何的用功、如何如何的刻苦。以文飞兄沉静寡默而又深具内美的性格,这也是必然的。以我的了解,文飞兄是属于那种内心感受异常灵敏而又不愿做什么宏篇大论的人,每当看到一些老师、朋友们的作品中有令他感兴趣的东西,他总是非常准确地捕捉、默默地记在心里,回去之后不断地琢磨。这样长期下来,“手”与“心”的积淀肯定是有分量的。所以,每次看到文飞兄的作品总是有所新进、有所斩获;每次一起谈艺术,总是可以听到一些尽管不多但又非常精辟的言论。
在文飞兄的求艺历程中,中央美院王镛老师的辛勤教育是不能不提的。文飞兄先是在王老师那里读研究生课程班,如今又是王老师的博士生。师从多年,可谓是耳提面命、恩情有加。王老师治艺,强调理法、气度、格调上的与古相会,在形式感上则注重新理异态的自我阐释、自我发抒。文飞兄恭谨地执礼问安之时,脑子中的那根神经却是始终不懈地在观察着、体悟着,执其大又不放其小,对于王老师那种随笔兴发的作风以及空间布白、虚实对比、节奏变化等的处理手法牢记于心。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些重要的启发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化为自己的营养。
由湖南朋友的影响到沃老师的艺术启迪再到对王老师艺术的深入体悟,文飞兄的求艺之路可谓三沐三薰、受惠非一。而我最看重的不是文飞兄的这种幸运记录,书坛上有此幸运的年轻朋友很多,但并非人人皆可成为一个有希望的书家。文飞兄与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始终秉持着一种学而后化的态度,始终忠实于自己内心表达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创作出路,这种内在的修为对于一个书家来说,远比其师承了什么人更重要。
就个人气质来说,文飞兄性格绵密而温婉、细致而委屈,但作为吃辣椒长大的湖南人,这种绵密温婉肯定不同于江浙一带吃甜食长大的琐屑柔弱,他内涵着一种刚扬勃发的韧性。文飞兄的整体书风与其气质性情之间有着一种非常吻合的同构关系。粗看他的书作,似乎总是在柔柔中发力,线条流荡之间散发着轻松、淡雅甚至有些柔弱的气质,但细细查看他的每一个入笔处的恳切、收笔的迅捷以及偶尔枯笔的大力勃发,都是在绵密之中蕴涵着生辣、朴质的耿介和老笔纷披的苍涩。这与他所师从的任何一位老师都不相同。
文飞兄的书作与其师辈们拉开距离最大的是其对书法韵味的体验。比如,在沃老师那里,他特别注重空间意象的凝造;在王老师那里,则强调构形章法的惊世之美。而文飞兄作为一个典型的楚国人(湖南古属楚国),他的骨子里却分明流淌着楚国人荒古诡异而又不乏文气的血液,所以,看他的书作,虽是对沃王两位老师的书法有所吸收,但他并不过分地在乎作品的气象是否峥嵘、空间是否硕大,而是更在意书写过程中笔墨流转的自在从容,造型结构的天真烂漫以及章法构图的奇异奥峭。换句话说,与师辈书法注重空间的意匠相较,文飞兄的作品则更在意时间感的塑造,注重在书写过程中那颗含蓄而敏感的文心的发露。这使文飞兄的作品多了一些如诗歌般的声响之美。构成这种美的声响是复杂的,有时仿佛夜静更深时栖于万山之颠卧听云水、松风之行止、之吟唱;有时又好像漫步于深入海中的沙滩,千窍之水循环往复,击于沙石、击于宿草、击于空明,流转之中畅想着飞逸、连接着无尽的穹苍。而与这种节律之美、时间感的塑造相对应的则是文飞兄作品中对于字形空间、章法的匠心。或者可以说,文飞兄书法由空间到时间的自由转换原本依赖于对这些或奇峭如危岩、或飞动如流云、或缠绵如枯藤、或奋发如斗士的字形的独特把握。通过长期的创作积累,文飞兄在对字形形态、细节空间的处理上,已经做到了以笔使情,笔随情转,其笔法、字形随性所发、因字赋营、因形而赋章法、而赋节奏,这是其书作字里行间繁音杂作,涌动着一股天籁俱至般的驳杂与奇丽的关键。
文飞兄的作品在美学上选择的是一种自然而又奇异的路数。因而,其略带野逸的美学品格必然倾向于选择有利于此种情结自由表达的形式。在文飞兄的诸般书作中,我个人认为,最能达以上之意者当属他的小字型书作。或长卷、或斗方、或横披,总是能在笔墨流走之间得自在、得真如、得萧散,而且这些书作虽然在美学分类上或雅逸、或清野、或奇诡,但与作者内心的呼吸相契合,始终散发着一种寓朴拙于洒脱、天然无饰的情调之美和歌吟之美。其郁结处如楚骚的泽畔行吟,其诡怪处如山鬼之啼哭,其烂漫处如高士之扪虱……这样的思绪、这样的情愫是否是湖南人与生俱来的性情,这个问题我说不好。但就文飞兄来说,我很清楚的是,在文飞兄淡漠而沉静的外表下的那颗文心的跳动——它所牵动的神经始终是在以忠实于自我为本位、在不断的淬砺之中寻找个人之升腾的,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人生痕迹都将在灵魂的归化过程中浓缩为一种图式化的象征、一种人生一瞥的折光,因而,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是淬砺之后的产物、是一种人生况味的真实写照。它与文飞兄人的“这一个”有关、与历史有关、更与现代人对于人的诗性栖居状态的独特解释有关。

[ 本帖最后由 四大吟者 于 2007-7-14 18: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知道的肖文飞



徐飞

2002年第一届“流行书风展”,由于石开先生照顾,我得以和他同住组委会为评委提供的有两张床的单间。也正是这个机缘,我才得以结识了很多“书坛”名人和后起之秀。这其中,就有一位——肖文飞。
我既不是参加大展的作品作者,也不是参加理论研讨会的论文作者,除了坐大巴和大家一起去今日美术馆看开幕式并观看展览之外,一般都是在石开先生的房间里休息并胡思乱想。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人前来“拜会”石开先生。而这当中,没有肖文飞。
直到最后一个晚上,听说组委会举行晚宴,招待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评委和作品、论文作者。我正在房间里“神游”,忽然接到石开先生的电话,叫下楼吃饭。于是我下楼,懵懵懂懂地看到一群人围着好几张圆桌已经就座,其中有一位身材颀长、皮肤白皙、眉毛显眼得有如画龙点睛一般的年轻人进入了我的视线。这时候,听到刚刚结识的篆刻高手文雨浪介绍:我的好哥们——肖文飞,湖南岳阳同乡,刚刚考进了王镛老师的研究生课程班。于是吃饭。席间,我开始和在座的新朋友们攀谈。在例行的敬酒中,当敬到肖文飞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矜持。
“也许是不熟悉吧?”我想:“或者就是傲慢?”
吃完饭,我就回楼上和石开先生道别,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
2003年下半年我开始上网并在“书法江湖”的“专题研究”板块做栏目“版主”,这时候,有一篇书法论文《书法的三重节奏与当代“流行书风”》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望而知本文作者“整合能力”非常强:逻辑细密而条理分明,文字清新而毫不学究,说理透彻而颇具创见。仔细一看,作者——肖文飞。于是我立即就想到了那个“文气”得似乎有一些矜持的、身材颀长而白皙的书生形象。
后来听文雨浪说起肖文飞的事情,说到肖文飞放弃家乡的美满生活毅然去北京求学的故事,就不由又一次增添了对肖文飞的兴趣:这么一个理性得能够写出那么严谨论文的书生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冲劲?!
后来又看到他的另外一篇文章——《从“乡村话语”到“城市话语”》,文字还是那么清新、那么条理分明、那么富于创见。于是我就很想再次结识其人了,当然,也很想看看他的作品——是不是像他事实的文章和传说中的那么为人深心结想而又蕴含***。
2005年6月的“流行书风展”应该是一个机会。此前,在石开先生的支持下,我提议为“中国书法网”做一个“华山论剑”的网络交流活动,帮网友们书面采访一下王镛、石开、王澄、沃兴华四位先生,请他们回答网友们提出的问题。我想:这个时候,一定会遇到当时就已经身为《书法杂志》主要编辑的肖文飞并一定能看到他的作品。
在展厅里,肖文飞人倒是看到了几次,都在忙,没有机会深谈。于是看作品吧。作品是擅长的行书,用笔用墨一如他的文章那样灵活机动而又沉稳矜持。以理性为基础,而时常会暴发出出人意料的苍茫渴笔。亦正如传说中的他的为人:理性当中时见感情的暴发。作品整体布局看似平和而条理分明,实则深沉圆劲而充满***,这也正如他的文章。我想:这大概这就是典型的“文如其人”而又“人如其文”的主儿吧!
据说“物具万象”,那么,完整统一的物体是最难以理解也应该就是最难以预测的了。
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前途无量,高深莫测的“人物”——肖文飞。
郁郁乎文哉,肖文飞!


[ 本帖最后由 四大吟者 于 2007-7-14 18: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书法十家——肖文飞卷》首发式
暨肖文飞书法小品展


[ 本帖最后由 四大吟者 于 2007-7-14 18: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四大吟者 于 2007-7-14 18: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