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660|回复: 13

【胡抗美先生在线答问整理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6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胡抗美先生在线答问整理版

胡抗美先生书法网在线答问

各位网友,周末好!

    本来计划上周的在线,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延迟到今天,我深表歉意!
    朋友们提了很多问题,我综合了一下,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有关书法艺术问题,包括创作问题,风格问题,继承与创新问题等等。二是有关我个人书法环境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个人对艺术的认识问题,还有如何评价自己水平问题等等。三是书法艺术之外的一些话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与朋友们沟通交流前两个问题。
    咱们今天进行交流和沟通,回答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海涵!对前段时间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我将概括归纳进行回答,不再针对某一个网友的问题,请大家谅解!


    by7666:请问胡先生:怎样协调书法临习中碑与帖的关系?
    至尊宝来:胡先生您好!您如何看待“碑帖结合”,您在这方面作过探索和实践
吗?有何心得?
    琴岛大布衣:对所谓的“新帖学”学说如何评价?


    答:关于碑帖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碑帖关系,我们先对汉字的发展作一个简要说明。汉字的原生态是篆类字体,秦代以前的文字基本上都是篆书,这大体上可算作汉文字的第一个阶段。汉字的第二个大的阶段是汉隶,就是汉代隶书。第三个大的阶段是魏晋时期的楷、行、草书。书法传统不仅仅是魏晋书法经典的法度与风格,还应包括原生态的篆书和秦汉隶书。谈及碑帖关系,不得不追本求源,阐明先秦和秦汉之后书法精神的统一性和传承性。为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即,就书法的法度及精神而言,当以篆隶为本。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真书不师篆古,行书不师章分,如人食粟衣丝,而不知蚕茧禾苗所出也。”这是认识碑帖关系极为通俗的比喻,但不可忽视。
    碑帖在信息狭窄的古代,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诸如北碑南帖之说。这种区域性对于今天的书法创作而言,没有太大的意义。总的看,无论是尊碑抑帖,还是尊帖抑碑,争论是阶段性的,碑中有帖,帖中有碑是永恒的,这几乎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帖学来说,篆隶是本;对于碑学来说,魏晋是源。钟王以篆隶为法;明清以来的碑学大师无不以二王帖学为起点。康有为理论上鼓吹碑学,但其书法作品
却明显地表现出碑帖结合的痕迹。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填过一首《长相思》,词曰:“碑亦精,帖亦精,孰好身前身后评。皆当翰墨名。帖举旌,碑有声,赵舞燕歌双翼行。比肩获两赢”。这可能是我最早的碑帖观了。写碑写帖只是风格不同,不应该存在谁高谁低、此俗彼雅的问题,写帖的大手笔与写碑的大手笔同样都是书法艺术领域的大师。由于审美取向的差异,或因社会环境、生存背景的影响,导致阶段性的碑盛帖衰现象或个人碑帖选择,它只能说明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绝不是碑帖的对峙。因为碑之美,承载着悠久的帖之美的积淀。
    有朋友询问我个人在碑帖结合方面有过什么样的探讨,有哪些体会。我一直学帖写帖,从颜入手,又翻过去学二王,接着专题研习米芾、王铎。时光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总感觉自己作品中缺了点什么似的,这时发现碑的营养的缺失。于是有了临写大小篆及金文墓志的愿望,也有了对帖学的反思与总结。写了一段时间篆碑类作品之后,最深切的体会是,草不入篆隶其用笔不知所以然,其形再妙,终难脱俗。关于作品中缺碑的苦恼,我曾经向沈鹏老师请教过。先生在《进入狂草》序言中说:“胡抗美在反思自己的创作时,直言对碑的学习不多。写狂草而要从方笔居多的碑吸取营养,确有困难;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碑缚束狂草途径,使创作思想不得解放。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遵循老师的教诲,我边临边创边体会,把碑的切笔等引入狂草的起笔处,学习篆隶以活泼狂草的使转等。后来我又专门研究索靖的章草与篆隶的关系,体会就更加深刻一些。最近,沈老师在《傅山书学的原创精神》一文中,从书法诸体的融合运用的角度,再次深刻的阐述了碑帖关系,从而使碑帖关系在理论上有了新的高度。
碑帖关系中还涉及到新帖学问题。新帖学概念的提出,有对帖学复苏、振兴的思考,也有对帖学的回顾与总结。帖学的发展是曲折的,但它一直是在传承中发展,从而使之成为中国书法的基础。从明末开始,碑刻金石的价值已经开始被书家所认识并努力在创作中予以运用。以董其昌为领袖,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为骨干的晚明书法家掀起了一场张扬个性的艺术运动。但是,董其昌流畅润雅,极为典型的帖学特征,而同一宗旨下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的共同特点却呈造型张扬,通篇跌岩,气势奇崛之象。我举这个例证以说明当前新帖学的倡导者们,提出这一概念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当然也有其现实针对性。应该说,目前产生新帖学理论的条件是成熟的。前提是帖学,关键是新。新观念、新面貌、新内容等等如何定位,如何确切反映近现代帖学发展变化的实际,特别是经历了碑盛帖衰之后和有意识的碑帖结合之后的新帖学,它的价值何在等等。当前,新帖学还处在探讨完善阶段,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批评与关注,至于概念科学与否,准确与否,有待历史的检验。

    品之:欢迎胡先生的到来,向您致敬了  !!!可否请您谈一下对书法临摹中"遗貌取神"如何理解?
谢谢!


    胡:对于初临帖来讲,还是要强调形似,没有形似谈不上神似。在形似的追求上,要用100%的力量冲进去;在神似的追求上,要用200%的力量冲出来!

       拾遗斋主:胡先生,上午好。。。。对于一个没有入过届展的书法爱好者,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和创作思想去面对九届国展。。。。。。

    胡:还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做准备,做好入选与落选的准备,我非常理解这种心态,我自己也是过来人,投稿>>落选>>再投稿>>再落选.....>>>直至成功,靠的就是平和的心态!

    至尊宝来:胡先生您好!请问您如何看待和评价当代草书的创作现状?
    圣手书生:都知道胡老师是草书大家,那么请问您对于当代草书创作有什么样的总体评价。


    胡:怎样看待当前行草书的创作现状
现状的判断与评价是多元的,也是复杂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山水,即便是同一人的评价,也有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或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不同领悟与心态。行草是当今书坛的主流,其艺术水准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长足进步。其表现,一是活跃于当今书坛的成功的中青年行草书家,其背后都有一个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成功的老师。由此而论,当今的这些中青年书家是改革开放以来书法成果的延续与发扬。二是以六七十年代出生为主体的中青年书家队伍一般都受到良好教育,国学功底较之“文革”受害的他们的前辈而相对厚实一些。同时,他们生活的环境恰逢我国新时期书法热的兴起,为他们书法接受创造了适当氛围。三是他们对书法本体的认识纯粹到位,对传统经典的理解很少走弯路。他们是信息开放发达的受益者,各种碑帖应有尽有,各种媒体快速传播创作动态,各种展览提供高水平信息和直接参与的平台。他们没有辜负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继承与创新的艺术大道上有所作为。当然,考察现状的视野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我对行草的现状是乐观,因为行草创作现状中还存在一个没有参加各类展览的书法家群众。这个群体中,有的已经功成名就了,有的屡试不中隐居于民间,有的冲着会员获奖的桂冠在不懈的求索。他们共同遭遇着进退选择的痛苦,并且不甘于现状。当这个群体的精神活动或地位长久被舞台冷漠,甚至置若网闻时,在信息、语言及书法风格多元化的环境中,被冷落者必然加大张扬标新立异的力度,高举创新与探索的旗帜,走格格不入而入之路。尤其在审美情趣上,他们精心打造鹤立鸡群态势,凸显与众不同的追求。他们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比较理性,不是一味的拿来,更不是无力的依附。评价中国书法现状少了这个群体是不全面的。关于创新问题,应该说还是鼓励大于实践。魏晋以来,由篆隶而改型于楷行草类革命性创变之后,再也没有突破性的拓新。不破不立,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滋味。经济傍大腕与书法上的傍古腕相得益彰,借古代名人而出名,借古代大家而成家是继继承传统模糊化的寄生现象,谈不上继承与创新。行草创作面貌表现出对古人的依附与抄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舆论的赞许,有社会的笑脸,还有业内的绿灯。
    如果展望一下行草的前景,我认为行草是当今也是未来书体的主流,中青年是今后书坛的希望。椐了解,中国书协会员将近8000人,8000人谁能走入前1000名?1000人中谁能走入前500名?500人中谁能跨入前100名、前10名、前5名?是那些靠综合素质滋养的人,是哪些研究问题、靠思想创作的人,是那些内练成功、具有良好修养素养的人。

    关于当代草书的总体评价
    我没有能力对当代草书的现状做出准确的评价,只能就创作现状谈谈一孔之见。有人认为当代行草已经超过明清时代,我不敢苟同。当代行草书尤其是草书从总体上衡量仍然处在打基础,深入传统,学习传统阶段,发展势头好、路子正,符合书法史规律。但是,作为入古出新的要求,既存在入古不够的问题,也存在出新不够的问题。一些创作还处在表层,模仿的痕迹很明显;具有广泛性,缺乏深刻性,其质量还没有达到明清境界,更不能说超过了明清。超过是需要高度的,没有标志性的东西及独特的个性是跳不出古人的,大家看看大赛获奖、入展作品,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某些符号,某些结构总有与古人相似之处。再看看明清高峰文征明、祝枝山、徐谓、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觉斯、八大、扬州八怪等等,这些都是当代书家需要努力攀登的。

    大风起:请问:您认为应该如何完成小行草到大行草的转化?我觉得写小行草还能把握,但大行草有很大难度! 呵呵,很想知道您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惑,而您又是怎样解决的?

    胡:小行草和大行草有他们相同之处,比如说:造型和符号,也包括用笔都是相通的,但是由小变大,它和造型也有很大的关系,创作中通过编组的方式,把三五个字连为一组,从形式上解决了从小到大的问题。这方面王鐸是比较经典的。

    琴岛大布衣 :请问先生:王羲之学习“众碑”,是否可以说,“帖”从“碑”出?
他为何说:“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胡:第一个回答:关于碑帖关系问题已经回答了此问题,请参考!
"对于帖学来说,篆隶是本;对于碑学来说,魏晋是源。"

       雪山孤雁 :胡先生,上午好~!请问您对当前“流行书风”是什么样的态度?谢
谢~!


     胡:无论什么书风,只要符合艺术本体的规律性,都是对当代书法的繁荣有益,还是提倡百花齐放好!

     宫恩武:请教先生两个小问题,第一:如何界定一位书法家的艺术高度和精神高度(是不是可以分成以下几类:书法家、书法人、写字的、文字使用者等);第二:中国书法从前十年的丑拙之风起至今就是未来整个书法的发展方向?谢谢胡先生,您辛苦了!

    胡:当今重要的问题是要分清书法和写字的区别,字写得好不一定是书法,衡量书法主要是靠意境、韵味!

    吴邦志:请教胡老师:草书创作,如何掌握“法”与“意”的度?您在创作草书时是欲书先散怀抱,然后一挥而就,还是胸有成竹,然后作书?您在作草书时,如何调控草书的节奏?谢谢!!

    答:“法”是基础,在法度之内可以任意挥洒,节奏是变化的,不是调控!

    琴岛大布衣:对新兴的“艺术书法”理论学说如何评价?

    答:关于如何看待艺术书法问题
    艺术书法的提出,我想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非艺术性书法和书法中非艺术性负
担。我注意到对艺术书法的不同看法及批评立场,但我以为它不是书法艺术说法上的
顺序调整,更不是书法艺术的审美疲劳,而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升华。同时也是经济社
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与人生体验的必然反映。因此,艺术书法的概念,是对书法特殊
审美性质的突出强调。
    艺术书法审美观念的萌芽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的大幅书法现象。徐渭、张瑞图、
王铎、傅山等大幅作品,绝大多数具有今天的专门展示功能。这种纯粹展览性的意
义就在于书法“尚用”与“尚美”的决裂,尤其是那些抄录古人诗词及古文经典的大幅作
品,基本上是站在“尚美”的立场上观照书法,不再承载实用的负担。
艺术书法张扬书法的审美性,它摆脱了书法之外的诸多属性,从“尚用”与“尚美”
的结合走上了纯粹“尚美”的轨道。它诠释的是人们深化了的对美的含义,魏文帝曹
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新观念。鲁迅先生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
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
代”,或者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艺术书法追求的是艺术,把书法的形式美摆
在首位,作为第一重要因素进行强调。艺术书法不再是纪事载言的工具,而成为艺
术书法家审美体验的空间。同时,也实现着艺术书法自身美的独特价值,证明艺术
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艺术书法是书法活动长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是书法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社
会的适应。书法艺术的艺术性早已存在,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却难于进入艺术
领域,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员。究其原因,与它长期同其他文化形态纠葛不清具有
直接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强调书法的社会功能有着不同的表现,但都集中在
历史、政治、伦理、宗教、社会学等等方面,而对于那些属于美学范畴的灵感、妙
悟、迷狂、想象、升华、象征、气韵等等,或被列入小技,或被称之为玄乎。

    沧州铁狮子 :请教胡先生,现代书法与水墨艺术的范畴和分野在哪里?是汉字
与非汉字吗?或者字与非字吗?您在现代书法探索上的倾向和风格追求如何?谢谢


    答:关于现代书法的定位及与水墨画的异同问题
    现代书法起源于画家,是由画家中的书家开始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批具有传统功力的书家介入,队伍仍在不断的壮大。现代书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审美多元的必然反映。它出于传统,对汉字学有较高要求,且必须具有敏锐的审美意识。随着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扩大,现代书法越来越多的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外国人士的青睐
鉴赏现代书法,需要现代书法的审美理念。完全用传统的书法审美理念衡量现代书法,可能看不惯,看不懂。
    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一样,所书写的必须是汉字,离开汉字就不是书法。但是,现代书法所书写的汉字(也包括传统书法在内),是艺术化或艺术后的汉字,它类似于文学创作的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汉字”可视为文学创作的生活真实,是书法创作的原型;书法作品中的“汉字”可视为艺术真实。艺术真实不是对生活真实的重现和复印,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即书家的认识与感悟。书家在创作中通过理智的体察和直觉的把握,对汉字型与义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和再现,经过创作者主观能动性加工后的汉字,就如同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样,书法作品源于汉字,而高于汉字。
    在文学创作原则中,艺术真实还表现在假定情境之中,即有个假定真实的问题。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反映和表现笔下素材,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共同规律。书法艺术,无论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不应该只是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汉字,而是创作者运用技法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汉字的表现能力进行发掘、提高、概括、提炼,通过想象与虚构予以变形、夸饰和再造,并且赋于线条以情感。现代书法作品艺术情境的假定性较之传统书法更为明显。《书法网》站上发表了我的现代书法作品“是不”,把“是不”两个汉字的形象创作为自己意象的“是不”而再现出来,构成一个崭新的情境世界。这幅作品展览那天,有一群外国朋友顿足于作品之下,评头论足,指点出一个与我们思维完全两样的艺术审美语言。他们说,中国书法艺术太奇妙了,这幅作品表面上看是由“是不”构成的艺术品,但从深层看,是英文字母A、B、F。在这之前,杨涛先生也对我说,“是不”不应当竖着挂,横过来就是三个英文字母:A、B、F。杨涛先生还说,现代书法在艺术上打通了汉字与其它文字联系的通道。我听到这些评论后,想到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几个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唐三藏、沙和尚好比传统书法的形象,而孙悟空、猪八戒好比现代书法的形象。唐三藏和沙和尚是艺术加工后的现实形象,孙猴子、猪八戒是艺术夸张后的非现实形象,但无论如何,不能否认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和尚人的本质。相反,美国大片中的机器人外形上特别象人,然而机器人不是人。
    我的另一幅现代书法作品“雾”,雾字就其形态而言,有简繁之别,草行篆之异。然而在书家笔下,经过创新、改造、夸张、变形的艺术加工,便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多极、多元的艺术面貌。文艺形象也不例外,诸葛亮、关公、王昭君等,在历史人物中只有一个,而他们的艺术形象却有千个万个,尤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由于审美观念各异,却有无数个诸葛亮、关公、王昭君。现代书法作品“雾”,现实形象或抽象都是“雾”。上部雨字头约占1/3,浓云弥漫,似有数点雨滴;浓云有密有疏,中间穿插风驰电掣般的枯笔,既象阵阵团雾滚滚而过,又如云中夹风,吹动着云,吹拂着雾。作品的下半部分占去了2/3的版面,突出表现淡定、疏朗,形成与上半部分的强烈反差与对比。作品的主题表现了天地人和的和谐气象,天体的自然境象中有雨、有云、也有雾;地上的境象似水、似塘、更似荷。展览的时候,不少书家同道建议将作品释文,由“雾”改为“荷”,或改为“雾?”、“荷?”。如此理解与欣赏,符合人们的情感逻辑,也符合汉字构成的事理逻辑。作品下部分中的枯笔,简直就是画家笔下的残荷。然而,左边的点点墨滴象庙堂门前池塘中的萍叶,紧贴着水面,微风荡漾,栩栩如生。天地之间,作品以和风的抽象为连接。那么,人在哪?在人们的想象幻想之中。这种艺术手法在文艺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例如,演员手里拿着马鞭,就意味着骑着奔腾的骏马;演员做出扬帆的动作,就表示着百舸争流或一叶小舟等等。
    现代书法是继承传统的创新,它的道、法,点、线、面等,不管是形而下,还是形而上,都出自于传统,它只是在构成和笔墨效果上贴近时代,反映时代,以适应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节奏和语言环境。构成,往往具有社会特征的影子,因而它是社会诸多领域、诸多生命体验的抽象。构成是复杂的思想过程,它完全摆脱了汉字的抄写,充满着艺术设计、安排和创造。当然,现代书法起步比较晚,在其发展过程肯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与改进的地方。几千年的传统书法至今不也有许多野狐禅类的问题吗?勿庸置疑,现代书法中,也有打着现代书法的幌子,脱离汉字甚至糟蹋汉字的问题。现代书法的理念很清楚,脱离了汉字就不再是中国书法。脱离了汉字的艺术,我们不否认它的艺术性,但可以坚定的说,它不是中国书法!
       关于现代书法与水墨艺术的异同,简言之,两者创作原料相同,创作思维相同,线条运用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现代书法创作背景是汉字或汉字因素。我看有些现代书法作品的内容,是由汉字想到的一种图式。因比,他们并没有使用现代书法的称谓,而称之为“汉字印象”、“墨象”、“墨阵”等等。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作品,介于画与书法之间或之外,艺术性也比较高,这里面有个如何准确命名的问题。现代书法一开始就呈现明显的不确定性、不准确性,至今仍在讨论、争论、探讨中。故而我以为,现代书法目前只是一个“提法”而已,它会不会发展成一门新的艺术门类,恐怕是难以予料的事。

    品之:书风当随时代。对于书法创新,先生请问您是怎样理解的?在书法创新方面,您感觉可从那些方面去思考、理解和突破呢!

      答:创新是一个大的概念,具体到创作当中,造型的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最大的空间!

    琴岛大布衣 :谢谢!那么,“新帖学”,何“新”之有呢?

     答:对于新帖学的新,有一些想法:
一)新帖学是新时代书法艺术与国学基础之间关系认识的新成果
二)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现代审美结合的新展现
三)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
四)新帖学是书法艺术与绘画、歌舞、建筑等诸多艺术深度融合的新面貌
五)新帖学是书法艺术经历了碑帖相争、碑帖结合以及吸收西方艺术精华后的
新发展
新帖学是帖学走出了神话、走出了困扰,出现了风格多元、取法多种、造型多
姿、章法多变等好的势头!

     hzc8821:胡老师,您好!有人说:如今书坛,乱风当道,走怪取偏,几成时尚,您对
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当今的动态有何感想或对这种风气的理解及学书法者跟风现
象 告戒      至此          敬礼!


    答:艺术要靠独立思考

    河村:请问胡老师:有的有成就的书法家在国展中落选,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成就是相对的,也是发展的。

    刀郎:胡老师好!非常高兴你能来到书法网并接受我们的提问.作为一个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书家,我们了解到你的本职工作是很忙很关键的,你是如何处理书法创作和工作繁忙的关系的?

       答:我是怎样处理工作与书法关系的
十分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关注与关照。我把工作与书法的关系定位于生存与
生命,生存是一份职责;生命是与生俱来,与死而终。生存状态是在官言官,在艺言艺;
生命状态是不断追求,不断攀登,永不停息。事实上,工作艺术与书法艺术是相通的,思
维方式可以互为借鉴,互为促进。二者都是以哲学为世界观,都要对历史负责。工作过
程和创作过程都强调创造性,结果都凝聚在成就感周围。二者的矛盾是时间难以分
割。我们这种人搞书法艺术舍弃的是常人不可理解的。有网友问我现在还临帖吗?
还做日课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给自己一个底线:临帖每天不得少于一张四尺整
纸,至多是多少?没有限制。我们上班族上班是硬道理,还要绝对的尽职尽责。搞书法
的时间全靠晚上和休息日,星期天、节假日几乎都是以笔为伴,根本不能与家人同步。
我的书法方面的一些思考,都是在工作中领悟出来的。相反,书法创作的理念对工作也
有不少帮助。

    品  之:在书法的演变中,唯行草书最能表达人的情感!特别是草书,那生动活泼的线条熔铸着书家如幻似梦般地遐想,一花一世界,一线一宇宙! 请问先生!在草书方面您有很深厚地造诣!对草书的认识和理解必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可否请您谈一下您学习草书、创作草书过程中的理解和体会!对草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否做一展望!谢谢!!!
   
       答:草书创作主要靠性情,缺乏性情而生硬地去创作出不了草书气象,关键的问题要应用草书语言创作草书作品。
    从一届草书展看,草书创作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

    巴利平:1、草书如何选择?自古到今,草书家和草书法帖很多,二王、孙过庭、智永、贺知章等,感觉是“小型草书”,有小巧把玩又实用的感觉,诸如“十七帖”这一类的小草书,各种美的和谐我个人认为十七帖最完美(可能太武断),还有诸如黄庭坚、徐渭、王铎、傅山、黄道周等善大草书家,章法字法笔法奇异,大幅面、大视觉、大淋漓、似乎更合今人口味,请问:两类草书创作如何转换?大小草书用笔如何转换,大幅小件二者创作有何不同(我想不会是换一支笔换一张大纸吧)?虽然写得好都难,但相对来说,那个技术层面更难一些?
    2、从今草小字转型到写大草如何一个过程更科学、更合理?您认为两类草体必须经过的古代书家名帖可以列一个清单吗?
    3、如何更快捷更有效记住草法,请老师根据多年的经验给于教导?
    4、笔力遒劲如何取得??

   
    答:明清以前的作品都比较小,因为书写环境材料的变化,之后才出现大幅作品,尤其是草书,字的笔画减少,尺幅又成倍的加大,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明清时靠缠绕多一些,当今主要靠造型变化。
    晋代的二王类作品,再到唐代的旭素,宋代的黄庭坚,这些都是小草必临的经典作品;明清徐渭、祝允明、张瑞图、王铎、傅山的经典作品是由小到大的必临之作!
    记住草法靠多练多写,没有捷径。笔力遒劲可以加一些篆隶的笔法。

    琴岛大布衣:那么,是否还要有“新碑学”学说?在我看了,将先生所论中的“新帖学”换成“新碑学”,也是能讲得通的吧?

    答:正如网友所言,碑也有“后碑学”之说。

    半耕草堂:胡先生认为您的作品不属实名,还能在当今大展中获奖吗?

答:怎样评价自己的书法现状
有一位网友问我,你的作品如果不属名还能获奖吗?我的回答很明确:就是属名也
不能!理由是我曾经偶然在一个什么网上看到过一条消息,说胡抗美是什么人,他是什
么书法家,题写的“禹皇大厦”几个字太丑了,好好的一幢大厦让他的字给糟踏了。好在
他在该条消息中申明自己不懂书法,否者,我连搞书法的都不够格,何谈获奖呢?

    三笃居:请您分立讲解一下您对"书";"法";"家"的定位;理解;认识,
好吗?

     答:“书”是指一个艺术门类,特指书法艺术;
    “法”是指书法艺术的规定性;
    “家”是指具有一定书法艺术造诣的人。
     如果把以上三字加在一起就可以写一本书了。
发表于 2007-7-16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2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董黄金印文字求解读

楠溪江古村里的一个古董黄金印,雕刻的文字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正确解读,不知道在这里有谁能解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楠溪江古村里的一个古董黄金印,雕刻的文字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正确解读,不知道在这里有谁能解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写的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1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em1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