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114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大师遗产归属报道惹麻烦 :刘海粟女儿赢官司
8 I; W9 |0 v7 E0 g2 f0 a$ d. A2007-07-07 07:16:34
/ {0 y/ M1 G E+ \【发表评论】 $ |. |0 o6 q1 K: [. b
[扬子晚报网消息]
: g" N. m# Y' i o: T2 Y, W 晚年刘海粟
; ^2 j& Q2 g6 R" O0 V 去年,一篇名为《未留明细遗嘱,刘海粟画作拍卖引出遗产归属难题》的报道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它披露了已故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儿女们为遗产起纷争的一桩官司,一时间,美术圈内外议论纷纷,“豪门恩怨”令人感喟万分。 + \1 H; H7 q" O9 k) |2 |! H, o, L ]
上个月,刘海粟的女儿刘虹和爱人白庭荫拿到了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他们告赢了刊发这篇报道的传媒,但心情却是亦喜亦忧。喜的是,终于对不实报道作出了反击,挽回了自己的名誉损失。忧的是,“家务事”仍然没有解决,他们仍然被裹挟在“遗产归属”官司中身不由己。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刘虹和白庭荫,对于这起“案”中套“案”的官司有了更深入的厘清。 0 d, Q7 n4 r/ |' Z% t; R- ]
, c3 ?. O! L) T2 X. y 一篇报道引出诸多疑问
! n9 Y8 S- y& b! m1 K) Q& u/ Y
* ]8 b) ^0 l0 R8 G7 t 2006年3月20日,《第一财经日报》第B6版刊登标题为《未留明细遗嘱,刘海粟画作拍卖引出遗产归属难题》报道,文中称:刘海粟的48幅画在拍卖行挂牌,刘家众子女闻讯赶紧报警,结果发现委托拍卖的竟是自家姐妹。刘海粟夫人夏伊乔和5名刘家子女联手状告刘家另一女儿刘虹和女婿白庭荫,要求将这批画交出来作为遗产共同继承……
# K& i2 ^4 E3 C# \( Y' @- s8 ^' p+ s$ ]- b `& `& e, \& O
看到报道后,刘虹夫妇有很多不解:首先文中称夏伊乔及子女等6名原告状告刘虹,夏伊乔已被卢湾区人民法院裁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委托律师状告刘虹?其次文中称白庭荫在上海雇了一个名叫傅伟明的保姆照顾夏伊乔生活起居。傅伟明是众所周知的刘海粟故居的工作人员,何以成为保姆?再次,被告称白庭荫因经营公司破产,指使傅伟明盗窃家中的画作并将画作拿去拍卖,作为生活来源。实际上白庭荫在香港、上海有多家公司经营尚可,何来破产之说? 3 S3 @1 R& V( t, D; v, W
0 t% ?5 l- x: K2 g! G 毅然起诉讨要名誉权
; ^9 ]# h" m, N) |/ R: P! |
. I" o' @2 t7 B; M# v6 C4 m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刘虹本人非常纯朴善良。电话中的刘虹仍然很平和,她告诉记者:“文中写的东西基本不对,简直是胡说八道,为什么不跟我们核实一下就发表出来?”由于刘海粟和夏伊乔都是海内外著名艺术大师,报道刊登后,互联网上也多次转载,造成街谈巷议,使刘虹身心受损,傅伟明更遭邻居白眼。 # ]5 B6 @$ Q* J
S4 r% L& Z& Y( Q6 o1 @
百般思虑,刘虹夫妇与傅伟明毅然决定起诉《第一财经日报》。他们认为,“《第一财经日报》不是无聊的八卦小报,怎能这样道听途说,无中生有?这样无视国家法律和新闻媒体行业道德规范,已造成我们的身心健康受损及严重的经济、名誉和精神损失”。他们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在上海主要媒体包括《第一财经日报》、互联网百度和雅虎公开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被告赔偿三原告精神损失费人民币各50000元。被告承担案件受理费及原告诉讼代理费。 8 E8 `; A! O& `6 j2 p% |
) _8 m3 { R& N; e" x% m3 w& u 法院判决刘虹等人胜诉 9 \" k7 O# f$ F3 a4 x+ _: a
$ x( N0 j5 }9 a v$ Q) c: N! q 在法庭上,被告《第一财经日报》辩称,虽然文章发表上有些内容确有不确切的地方,但通篇表达的意思是对遗嘱或者遗产怎样分割的意思。这篇报道从主要内容上看基本内容被告方都有正当合法来源。被告并没有侵犯原告名誉权的过错。原告名誉权没有受到伤害。且在社会上没有造成后果,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请。
& B. ~" \6 y6 K5 L' V: b8 g+ |6 }8 |( |/ h5 R% Q' J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民的名誉权受法律保护。被告刊登的文中所提及“刘海粟46件画作均被法院扣押”,实际上只有少数为刘海粟落款,“白庭荫夫妻感情不好,刘虹长期在香港定居”、“白庭荫在上海雇了一个名叫傅伟明的保姆……”、“经营公司破产”等内容确有未经核实、失实及不确切之处。文章发表后,又经互联网转载,对三原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故判定:一、被告《第一财经日报》社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第一财经日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向原告刘虹、白庭荫、傅伟明赔礼道歉,刊登内容由法院审定;二、被告《第一财经日报》社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刘虹、白庭荫、傅伟明精神抚慰金各人民币10000元;三、原告其余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 V4 F* a" K" r) T% ]' [1 `# }0 V: S% B0 e
“遗产归属”尚未判决 ) n% |5 }" R& _# Y; H
2 ?) @/ ?# W8 E9 c
这起案件至此告一段落。然而,它的源头——“遗产归属案”却在5月11日第一次开庭后就搁浅了。而说起此案,刘虹仍有深切的不自在,“对我来说,兄弟姐妹还是我的兄弟姐妹”,她说,大家仍然常来常往,聊天谈家常,“没有反目成仇,也许好事的人希望别人家里出些风波,但我们兄弟姐妹间还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好”。
& m& n5 S7 \, U$ [* d. Y9 z b# V+ a
记者采访白庭荫得知,那48幅画作仍然被封存着,等待着法院判决它们的最后归属。他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这些画作确为自己所有,是刘海粟当年赠送给自己的外孙女——也就是白庭荫夫妇女儿的。至于为什么要把画作拿出去拍卖,他解释:是因为老先生的东西在市场上价钱比很多一般画家还不如,艺术成就和市场价值严重脱节。“最高的也就几十万一张,而我拿出的三张,一张拍卖底价300万,一张250万,一张150万。我希望通过拍卖市场让海老的艺术价值得到认可。”白庭荫说,还有一个原因是他要整修刘海粟故居,需要钱,“我之所以觉得委屈,是因为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这个家争光。” : }* C8 j* q' u) A- d( l) o% M: ^' F% J
. j" u7 @8 O+ t
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刘虹仍然盼望着与兄弟姐妹们更多地沟通。而眼下,他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第二次开庭。 本报记者 冯秋红
! [$ K) H; P' v$ J- x) C& _1 J/ L, t' S$ b, }
3 ~6 z" q$ L) d( _& O: \) U编辑: 杨昉 来源:扬子晚报9 S X3 a! z9 J* c) R, k4 D'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