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2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肖:您在训练学生时都采取一些什么办法?
6 s, u" o" S4 ~. \! P9 T9 V徐:采取什么办法?这个不能随便说,有人要想知道的话,建议他到美院来学习。一句玩笑话。但要我一下子说清楚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些年的书法教学,我也有了一点积累,想得也可能不是很周全。有次座谈,我提了汉字造型研究,很多导师也很赞同,只是说这个题目大了,这是要重新立一个教学法的问题,至少需要十年功夫,我说十年能做好就不错了。这是一种科学艺术化的汉字造型观,是实打实的。你研究什么笔法?脱离了那个形,哪有什么笔法!脱离了形,孤立的谈笔法,就是空中楼阁,云山雾罩,不着边际。
& R& ^8 {) w$ w+ _/ {可以用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形,不是用一种手法表现一种形。不同笔法产生不同质感的线条,最后也是以线条的不同形状表现出来的。从汉字的角度来说,也没有帖学和碑学之分,有的只是表现方法的差别。
L: K- ?2 Y8 W' ?2 s8 A书法并不是简单的用笔的问题。一些杰作之所以打动我,往往是它的字形好看。远的不说,就说沃兴华老师,他很讲究笔法和线条,但我觉得,沃老师的强项不是笔法和线条,他的作品最感染我的,是他处理字形好看,至少是线条和字形结合得好。/ c* g- T! v. c& I+ Z8 p1 \
这就是我的观点。可能我认识浅,但是我现在确确实实是这么认为的。
1 {& \8 K T$ F- _7 K( _- H4 G- s4 N3 `5 {; O$ I- n" x/ g
肖:您对写字的材料,比如说笔、墨、纸等讲究不讲究?
! Y7 c1 W6 D& _, L' p; E, C0 e+ B& d徐:你说讲究也讲究,你说不讲究也不讲究,关键看表现的对象。要达到什么目的,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一切工具为目的服务,就这么简单。具体到我,我需要干什么,我就来什么工具。有些人只能用一种工具比如说一种笔、一种纸来表现一种风格、一种形式,这是很可悲的。5 `! P6 l. F7 q( A ?7 d
为什么说“大家”不择笔,因为“大家”能力强。只是到现在,“大家”让“小家”们给糟蹋了,“大家”这词不好了。
( M; k) p2 ]. y5 ]! s7 K B( z3 M. ]+ {. a+ B+ |9 N
肖:谈谈您读本科那一段学习时光。4 i( E; p1 a- v2 u) K5 f& l
徐:考中央美院之前,我就知道我的字不行。为了考试,画也突击过,基本上不会,跟考美院的标准差老远了。我当时突出的也就篆刻吧。那个时候,考生的水平都高,竞争很激烈。9 V. \2 f& P+ _/ y5 M
当时在美院,王镛老师、陈平老师基本不怎么要求你要干什么。他们不说你不好,也不说你好。现在看真不好,但他们就是不说,让你心里急。我到底怎么了?我到底怎么了?让你自己主动去琢磨,心里有一种紧迫感。- o/ c! m* O6 l8 n/ U( F. M8 ]6 ?6 M
而且,每位老师讲的可能不一样,有时还会有相反的地方,没关系,各讲各的,学生自己去弄明白,这也是中央美院教学的一个特点。这样挺好,比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生是教会一种能力,让他能处理至少是大部分的问题,不是教他某一种风格的字体。
% @5 V# |' E {2 m" c9 r7 V- d3 k" N$ R我们上学时,王老师几乎没有示范,我跟你说到现在为止,我没完整见过他写字、画画,你信吗?当然,偶尔在纸上落个款、画两笔是有的,但不是从头到尾示范,为什么?美院的传统不讲究这个。9 e* B% p, k# B/ H6 }
重要的是一种气氛的熏陶,什么叫熏陶?“熏陶”是不产生接触的烟熏火燎,这种潜移默化特别起作用,它让你多角度、多方法地去体会、去表现,这是美院——至少是国画系,或者是绘画这一块的传统。都靠自己,绝对不轻易否定你什么,你怎么写、怎么画都行。
" g! Z% S- R B9 a/ V现在返回来想,我那四年没有什么进步,那时候不理解。我对书法有一个初步的、清晰的认识是在30岁以后,在主观上有了一种要主动处理汉字造型的意识。在这方面,我可能晚熟。所以现在看学生写不好,我也不着急,着急也没用。
% ?) e$ Q7 K: H1 U! T但我是用功的,学校都知道。可能用功没用好,但是我把工具用熟了,我把毛笔用亲切了,把笔和墨、笔和纸、刀和石头的关系摸透了。每天上课,没有人逼促你,一天刻20方印,当然没有刻得好的。但是量摆在那里,通过量的积累我获得了经验,我知道这一笔下去会是什么效果,那一刀下去会是什么效果,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纸、什么样的石材又会有什么效果,这些都烂熟于胸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多了。
3 y# c( s x& O; w( |2 a当时还有人说我写得像王镛老师,我写的某些东西是像,不光社会上说,学校都说了。但跟王老师不像的东西,我也能写呀!有些东西写得像,与我们关注的源头有关,我们都喜欢这种东西。王家的《万岁通天》帖,宋四家跟明四家,不都有相像的地方吗?这有什么呢?只要你写好就行了,对不对?我还老觉得我写得不像王老师呢!我觉得我现在写字并不像王老师,首先我不怕像,其次我也有能力不像。这不是一个简单像与不像的问题,审美追求上有相近的地方,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_ z4 W4 c8 [5 }) z0 S1 l Q
前面说过,我到30岁以后对书法才真正有了些理解,这方面有些晚熟。现在想起来可能还是好事,早有早的好处,晚有晚的好处。6 q0 T2 C* T. ]2 X9 m+ R4 n, F
我感觉我的字到现在还在变,看不出将来会成什么样子。我觉得应该这样,这样容易生存,容易往后发展。我还是希望把我的以后打个问号为好,不要现在就打成叹号。不知道成不成,也许成,也许不成,留条活路,我希望留一条活路。
$ _& H7 A% n! ?$ C# V! x' b8 B我觉得书法在50岁以下都应该是多样的,多体验,不固定什么自己的风格。50岁之前,一定把自己的路拓宽。没有大范围扫描,专精也精不了。8 u$ w7 g2 r8 E- u4 G
前一阵子发现沙孟海的一种价值,就是他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字,用笔排列很密,字又大,但笔的翻转又不破坏结构,还浮出结构。因为这么大的字,笔翻不好,会乱出圭角,把结构给破坏了。解放以后,我还没见过大匾写得有沙老这样棒的。有时间我一定尝试。
4 Y; Z# t |8 R0 x! y; T
8 j0 V/ ?7 P9 U7 I5 } X肖:创作前,您打不打草稿?
0 b: q. d: C4 l% i) O" m徐:有的打,有的不打。* e$ X% n4 M. q3 f+ i
" U/ Y4 O; v. {7 h& u9 X! ~肖:外人看您的作品,感觉您比较感性,但是,按我的理解,您还是比较理性的。+ t- r, @+ D V( ?
徐:基本上是这样。内容确定了,我可能上来就写,如果满意,我就不写了,如果不满意,我看看哪不好,再处理处理,写个两三张。很少写七八张的,除非我特喜欢这个词,非把它写好不可。写字是无法设定好的,可能写的过程中我就改了,改成另一种东西了,也许比设定的还好,也许打成一个平手。我是基本上不设计。篆书设计一些,你怎么也得写一下啊。(徐海找出他的草稿本,对应着指着墙上)这不就是我写的那个对联吗?一个大概,随时因势利导地改。/ ?* F1 ? X1 z5 s
( _8 f' E+ F9 H( r0 o9 b肖:您现在常临帖吗?; y5 G8 z2 B \2 d
徐:我跟你说一句心里话吧,上学的时候临帖,那是老师的作业。到现在我基本没临过东西,主要是看。临不临倒无所谓,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用好了。你天天临,最后创作不出来,临也白临。
# @7 [6 K9 x. U
; T6 |/ G6 d: d: \, c肖:小时候在少年宫学过吗?9 P* w, F: h ^3 s
徐:十分万幸没去过少年宫。大概是1984年、1985年吧,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十个一等奖中,我是唯一一个不在少年宫学的。得了一等奖的同学,除了我,基本都不写字了。
l3 Z, \2 M& A9 g# o8 u) z `! q# p6 c4 \- ]. a/ s% ?; f) F
肖:当时是自己写,还是有老师?& _4 k6 _9 F2 B- K& a
徐:开始没老师,主要是自己弄。上高中时有了老师,就是现在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的父亲——王念堂老先生,学篆刻,老先生对我特别好,他家里收藏也多。老先生又把我推荐给当时北京很厉害的顿立夫——王福庵的弟子。你不知道我当时刻王福庵的铁线篆,也就20分钟。陈平老师看后说,光凭这个,你考不上美院,路子太窄了。过了一个礼拜,我就改成来楚生的了。陈平看了很高兴,当时我俩就骑自行车往王镛老师家赶,拿我刻的给王老师看,好像就这样王老师相中了我。
! \7 m1 v( ] g+ g) Q; t& B0 n0 M# |" y: `+ J* ?1 m
肖:说说在专业上对您影响最大的几个人。
' T6 e- n- }% n% Z2 j徐:一个是我前面所说的王念堂老先生,那是入门啊!再一个是陈平老师,上美院之前,是他把我引荐给王镛老师的。当然,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王镛老师。很庆幸我遇到了这些老师。从开始到现在,我基本没走过弯路,没让人支歪过,而且只会是越支越正。6 d! N( G0 D, g/ @& s% Q5 R
; o) g# l4 Y9 K* @' T肖:书法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业余爱好?4 @, T0 P' ]# Y: W3 b$ c
徐:唯一的体育活动也就是乒乓球,但也不经常打。还有就是在电视上看看足球了,以前还去现场看,更早些还踢球呢。现在没时间了。 + [2 X4 M7 z$ k8 `- V/ }
/ g0 P& A' `. U: t0 N" A6 o肖:您对目前的状况满意吗? b @, H' S- @
徐:生活状态我已经十分满意了。创作状态呢?就是因为社会事务太多,时间有点不够用。你看,床都支到书房了。
, [, L( F. Q5 I) w& R3 Y5 g% a我睡得晚,而且有个毛病,睡觉前一定要给电视机定时,看着电视才能睡着。创作也一样,也要开着电视,总要有点响声,而且不能有规律,放CD就不行,它太有规律,听到前面就知道后面的了。可能是要造一种有意无意的感觉吧。我是那种要有动静才能静的人。
2 ]! m- S G# w* {女儿快三岁了。我喜欢小孩,有了小孩才知道什么叫责任感。一想起女儿心里就美,这种感觉无法名状,和写一件好作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生儿子没有生女儿好,女儿让我安静。像我这种性格,如果是儿子脾气会更火爆。
3 B" w7 q, Z/ L7 \; X, D前段时间,在美院碰到一位老师,他告诫我,一定要趁孩子小的时候,多给他录像、照相,别像他一样,等孩子大了,连孩子小时候什么模样、什么声音都记不清了。所以我现在拼命给女儿录像、照相。# V0 G. z$ t5 P3 d# u
我还想给女儿要个小弟弟,独生子女对小孩成长不好,但不可能了,政策不允许。
; `6 s$ c- B5 }( {/ K/ R- L我是为生活而艺术,不是为艺术而生活。齐老头(齐白石)有方印叫“衣饭之苦”,好词啊!所以我也刻了一方,虽然有个字不好刻。我还给自己取了个新的斋号,叫“海棠芳馆”,把一家三口的名字都弄上去了,有点意思吧!
/ [3 W4 n9 a* c3 v, Q& D8 h) c) B3 w我写字是为了生活得高兴,自得其乐,没有大的责任感,不会想着要为书法事业做什么贡献,也不想着要当什么有名的书法家,超过古代谁谁谁,这些想法都太“书法”了。, B3 c3 m. c: c" b. f
我只想今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也许今晚会想一下。至于后天的事情,我想都不会去想了。
; P) _% s) L4 e% Q! e" X h0 O# ]4 r3 J8 `, T3 r) a; r8 C
(肖文飞根据录音稿整理,经过被采访人审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