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8-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985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通識知識:中國八種神秘原始文字- K6 I, X( h' o# q0 @
4 b& S3 v. `3 h& F
. W: i$ n0 t1 y' v( Z) u. |
■岣嶁碑
" A/ P7 `* f4 t' l8 V6 S# a7 M* Y$ N , p3 T: B z, h( ` y: ?+ g4 @- F! y
3 u6 A4 I% q1 K& M& i# v) x
倉頡書:倉頡廟內歷代碑石眾多,雖經戰亂多有散失,現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陣列於前殿之內。其中《廣武將軍碑》曾失落千年。這些石碑年代從東漢起,歷魏、五胡十六國、唐、宋、元、明、清至民國。廟內有一塊《倉聖鳥跡書碑》,黑色的石頭上刻著28個古怪的符號,相傳這就是倉頡當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這些鳥跡書由小的圖形和畫面組成。該碑立於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碑面所鐫28字由白水知縣梁善長摹寫。宋代《淳化閣帖》將它們破譯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現代學者則認為它是甲古彝文書寫的一段祭祀經文,直譯如下:「一妖來始,界轉鴉杈,祭神青腦,禍小馬念,師五除掃,幡齋解果,過鼠還魂。」 / I, v# x+ ]! s! f- [/ n
夏禹書:比《蒼頡書》更難釋讀。它共有12個字,其中5個用的是古彝文,7個是用漢甲骨文。兩種文字混合使用,說明夏代文字的複雜性和漢文字形成過程的原始形態,證實漢文字的形成當在夏代開始。
" x# d) p2 d, H" p. }4 |
* U; G# Z5 J; w5 _+ t+ K1 a( f, ^ 紅岩天書:亦稱紅崖天書。在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曬甲山崖石壁中,有一塊長達百米,高約30米的巨大淺紅色石屏,上有數十個鐵灰色的符號,大者如斗,小者如升,若篆似隸,古樸瑰麗,被國內外學者稱為紅岩天書。
6 A- v" ]% S9 n
7 C# W1 `& x* A& n( g, F 巴蜀符號:在四川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器物上,發現有150個不同的圖符,統稱巴蜀符號。中國學者錢玉趾認為這些符號可能是2400多年前的一種拼音文字,與彝族的拼音文字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 {9 }# |4 x# e; L1 K" w3 j4 g
9 B& ~; w1 |+ ]# F$ ~ 東巴文字:這是千餘年前雲南納西族先民創造的原始象形文字,有「活著的象形文字」之稱。納西人於木石之上刻畫,名之為「森究魯究」(意即木石之痕跡)。 & a6 I+ T y, t# J9 }- @& [* O; H
4 Q2 G% e( y d# {( [9 i 岣嶁碑:文字原存衡山,現置紹興禹廟的「岣嶁碑」,碑文似篆非篆,書法奇古。有的學者認為是大禹治水的記功碑。 4 q6 _- C" ~ f9 w
9 ^; |5 K5 f" y9 p+ b
夜郎天書:在貴州省赫章彝族地區新近發現。專家所稱的夜郎天書共有4480個字,以毛筆煙墨書寫,如草似篆,筆畫盤旋彎曲,字形粗細不一,疏落有致,自然流暢。
# M- H: f1 y, s5 g2 p+ y- c; R 仙居蝌蚪文:浙江仙居縣淡竹鄉一個高達128 米的陡壁上,發現有人工鍥鑿的日紋、蟲紋和蝌蚪文。傳說是大禹治水留下的記錄。蝌蚪文,也叫「蝌蚪書」、「蝌蚪篆」,為書體的一種,因頭粗尾細形似蝌蚪而得名。蝌蚪名稱是漢代以後才出現的,指是先秦時期的古文。(根據網絡資料編寫)
. J' l$ d4 P& I8 w$ J$ { 来源:《文匯報》7 n' [; {0 O+ y) {5 m
5 o" `# [. v; R9 b7 p! K: ^
[ 本帖最后由 扇面 于 2007-7-28 08:2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