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书艺公社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庙内

戏台
DSCN4380.JPG


钟楼、鼓楼
DSCN4379.JPG



庙碑
DSCN438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宾包厢
DSCN4392.JPG

廊柱胡风
DSCN4384.JPG


鸟瞰古镇
DSCN438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到客栈已近正午,再看黄河更明艳
DSCN4419.JPG
DSCN4420.JPG
DSCN44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栈小憩
DSCN4423.JPG
DSCN4440.JPG
DSCN44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亲临“吴冠中一生三大发现之李家山”


午后,在县旅游局领导的引导下一行驱车前往李家山民居

DSCN4445.JPG


路过的这片空场就是27日百人百米长卷书写的条案




白景峰还在与当地领导筹谋细节
DSCN4447.JPG
DSCN444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碛口民谣:“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里的炭。”

李家山民居位于碛口南5公里,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一直作为碛口富商大贾的集中居住地。民居以窑洞为主,搞的叠置,错落有序。窑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数为四合院。整个民居分布在黄土山坡上,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砖对缝砌筑,无论造型、风格、艺术都十分考究。


进村的路,弃车安步
DSCN4457.JPG

DSCN4459.JPG




仰望
DSCN44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家山依山而建、寻势错落,过去的风水先生称山形似凤凰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冠中先生当做自己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这里从外面看像是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而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李家山
无标题.jpg


画的就是对面的四层院落
DSCN4468.JPG


当年吴冠中就坐在这个位置
20070921_b3499aa5fd67c5cc9b6851WPtEtf5LV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美有时比美本身更难得
2.jpg
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冠中借宿的院落
DSCN4519.JPG
DSCN4480.JPG
DSCN448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