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灰 ( D% {+ H, h3 X. f
少尉
2 y+ u3 \' a/ ~/ {, S: ^+ n3 T+ o% p. ]" K3 \: A, ~
Member
& r0 o4 [3 t R. Q }0 Z2 V! s# f8 ~# \ J6 s
0 z" |. q0 l- M/ E5 H6 h8 @
9 L4 _* K3 ]6 i" d
/ u3 N6 {9 A/ q$ l2 o
UID 1122
0 s9 {9 I4 r& x. g% d& S精华 0
5 t# }! }: g8 T. w0 S积分 2675$ o8 ^; w& Z# ^. ~
帖子 627
' R5 f+ k, ~' X9 Y0 T: N) ^阅读权限 509 Z7 b9 X" h6 ^6 e9 h
注册 2004-2-27
3 ~7 J: }" d3 Q+ Q: n来自 沿天山一带$ y/ G- v. P, X) X3 s% u
状态 离线 5 B, Q( q: a9 e1 I1 X4 e% s; L
| #26
) Q6 s/ z3 ~% k2 n3 e& m$ m发表于 2007-10-4 03:1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8 N+ o7 X" Z, P8 g5 t
+ {6 q: j; T J# H | 郑兄跑琉璃厂看字画干嘛,逛逛书店嘛 ; l" A! P( G* A! M/ y' W' N
2 ]+ \( ^# l5 l
当劣书画在艺术市场驱逐良字画时,说明大多人对书画良莠缺乏审鉴,犹如人民币真假难分。可书画毕竟不是人民币,无分真假。若劣书画满街都是,不止书画市场一处,可以产生两个搞笑猜测:一、也许好书画永远没有了,弄假成真让我们审美意识大幅暴跌;二、让劣书画起到普及作用,带动好书画的发展,使我们审美意识在一个回落的低起点重新抬头,最终还我河山。
- V) J3 Z0 }- l% K, `* a* ?. ?) f' n' c& b3 T1 L) E
然而,我不禁想到边际效益。为什么健在名家的书画在书画市场不多见?仿冒者为何只做那些名气大的书画家之假?再猜:一、名家书画好卖,假的也好卖,并且必然赝品利润高于真品;二、当代成名书画家或领导,其卖一件作品的收入与卖十件相当,谁还去创作另外九件?创作精力与自我经济价值一高一低不行,他们会找个平衡点;三、书画市场怕购入名家真品“压货”,恐世人未识庐山真面目,或价高不应,难卖,所以索性不进;四、书画家渴望一个于己健全的经理人市场,把小圈子流通的书画价格当作市场价格,认为自己值这个价,再贱就掉品格降人格了,不愿把作品交付市场丢人现眼;五、书画市场的价值定法在保持与国家权威书刊对书画家的认知追捧基本一致的情形下,必去追捧那些能够产生更高利润的书画家,而舍去有潜力宣传不够的书画家,以规避市场风险;六、潜力书画家与名气书画家的作品增值从来不指望这个面向大众的书画市场,比方说,没有琉璃厂(被基地组织削平了 ),各位书画家的润利没有丝毫变化;七、固定资产的书画市场是有形的,书画现场操作、寻价、谈价,钱“货”两清,里面有只“看得见的手”;流动资产的书画市场是无形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起了大作用,低工资或无工资的书画家有了汽车洋房,不是喊了声“芝麻开门”就从天而降。
1 _4 x( z' \8 P+ ]
& t) y! B3 C& ^琉璃厂希望书画家提供好作品,怕不好卖,赚头少,干脆向书画家出牌,“此路不通”;书画家谙于流动资产的非固定化操作,怕提供作品吃亏,赚头少,也向琉璃厂宣告,“闲人免进”。两个市场,各自养了一群狡猾的“狐狸”. ], O$ G* |1 k1 ]
* G/ s* a. K: M h" V) |
(漏字,改词。谢翻版奖励
* ^9 P+ E- g" P1 l+ d*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