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7-7-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72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徐慶華:把篆刻作一門獨立藝術追求- z6 Z* e! [1 I& a. e* ?# B/ i k
/ G0 K8 c8 N3 V# @: {( q1 B% S
9 I8 J1 C+ }+ X) A
5 Q( x C6 `2 g; M' @3 `' Q6 x: E
時間:7月8日
# s2 c$ i1 c& k3 r2 k# } 地點:上海徐慶華寓所
% M4 ~( O9 y( v: E, f6 T7 ]' L 采訪人:廖淵
" N/ r% ?0 w! w5 N$ i" l, g 受訪人:徐慶華9 y+ U- B$ n! ?! v. a% J
3 j; U! O, d. u! I( ] 《藝境》:那麽多藝術門類中,您當初爲何選擇了篆刻?
C0 E7 h; A5 h6 ~8 M' a1 r9 n9 @6 R. L9 L8 F( w( r9 q# L
徐慶華:我當初選擇的并非篆刻,而是書畫。因爲書畫的需要,才學起了篆刻。覺得好玩,也就一發而不可收,一直走到了今天。如果沒有意外,可能篆刻将會伴我一生。還有一件事使我對篆刻執着至今,當時我學習篆刻不到一年,《書法》雜志舉辦了全國首屆篆刻評展,我成爲當時最年輕的獲獎者,時年19歲。這次評展是文革後的第一次,所以全國的篆刻高手都競相投稿,其中不乏當時許多著名的篆刻家,難度可想而知。獲獎給了我很大的信心,說明自己在篆刻上還是有感覺和天賦的。
( O3 K2 e1 a) l4 w/ A# F. J1 `. n: @# F3 t
《藝境》:請您自我評價一下,覺得自己印章最大的特點在哪?
" q/ ]1 K9 Y4 m6 m- L7 l
3 o( ?2 r. K: B8 j4 l1 p5 H 徐慶華:簡練、質樸、雄渾、大氣,并且具有現代意識。
2 j5 X, Y5 ~" p
( G3 A) d. m) b* O! W) | 《藝境》:您覺得自己的篆刻定型了嗎?# [6 Z0 X: ~- |( x! _4 J- ?
* Q3 k% N3 g7 j9 m5 X6 T# @
徐慶華:應該說,我的篆刻已經形成自己的面目,但遠未定型。藝術家可以有比較穩定的風格,但決不可定型,定型就意味着藝術生命的終結。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應該是在不斷的毀我塑我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最終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
8 f5 p& `7 B* x! {/ @+ g8 ]! [3 {* a# ]* u
《藝境》:誰對您的影響最大?
; v. [& ^8 b4 y; Z9 i
. L! \9 {( W, k1 ^5 _$ l 徐慶華:畢加索、波洛克、德庫甯、吳冠中、張藝謀、韓天衡和王冬齡。9 H" B, P+ L1 W
: x7 d% d- l7 ], H& j 《藝境》:您怎麽看待秦、漢印風,流派印風及當下的流行印風,您如何理解篆刻的突破與繼承傳統?
/ d# y9 F0 s- k; o5 t( p( [
+ N9 L4 Y u. i2 j; g5 U2 p9 l 徐慶華:秦、漢印風,流派印風及當下的流行印風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産物。秦、漢印風主要是依賴于實用而存在,流派印風則主要是明清文人之間的雅玩,而當下的流行印風更多的是一種篆刻藝術的全面覺醒和自覺追求,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實驗性。想要成就篆刻,突破是必須的,只是每個作者的突破點不同而已。縱觀篆刻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它也是一部承前啓後、不斷突破的史,只是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生的。丁敬、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再行突破創新的。
$ a7 A# d7 o" W" b* C6 x' r K6 v% T, K5 w
《藝境》:請您簡單講講如何學習篆刻,如何理解書法功底與篆刻的關系?
- ^* B- |2 t+ c9 t$ j6 Q) |: F/ E1 T7 O5 s) [ R9 F9 Q
徐慶華:學習篆刻的方法有很多,只是因人而異,可以拜某位名家爲師,向其學習治印之道,也可自學成才。但不論用何種方法,刻苦勤奮是必須的,當然還需要勤于思考。要成爲優秀的篆刻家,擁有好的書法功底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對篆書要有很獨到的理解。唯其如此,才能在篆刻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 G9 s9 `% B$ g* \* Y# `
! ]. D; S/ ]" b/ _- P6 y9 F" y$ `4 R 《藝境》:您認爲邊款重要嗎?如何理解邊款和印面的關系,您在邊款上做的文章多嗎?
6 [1 v, |8 U7 n4 h( [. h3 q {
1 q9 g* [; h S8 } 徐慶華: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篆刻家一定是印面與邊款同樣重視的。一方好的邊款可以與印面相得益彰,同時也可增加印章的藝術含量。應該說,我是很重視邊款創作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作品,我會花許多時間在邊款的創作上,有的甚至幾倍于印面創作的時間。
3 H. T+ {; r% O6 d# j5 G+ Q9 ^3 J( [' F; L& \7 D
《藝境》:你認爲哪些篆刻家在邊款上面探索比較成功?0 T/ I: ]$ T0 c) }0 O& T
, m- k( ?$ v, K 徐慶華:在邊款創作中比較成功的篆刻家有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韓天衡、王镛等少數幾位。' A% j* X0 g1 P& x7 w
# h: K/ Q. l5 J9 s# E" O 《藝境》:您創作一件作品的成功率一般如何?精品率呢?
" {; X6 Z" c* W( z4 V
6 ^! e' y1 Y7 j4 n7 K$ ^- z7 a 徐慶華:成功率80%左右,精品率20%左右。成功率和精品率要看當時創作的狀态而定,有時會低點,有時又會高于這個百分率。
' q1 a/ d: S7 D5 Z8 Q
; _" h: L8 C3 R7 y 《藝境》:安分做篆刻家的人似乎越來越少,許多人都開始玩相關藝術,比如書法與國畫。您怎麽看這種現象?
; k& d3 a9 [4 v5 E9 V* g) R v- m2 b1 D; P& d
徐慶華:這種現象很正常。從藝術市場來看,書法繪畫肯定比篆刻有更大的市場,可以彌補專攻篆刻因市場相對小而帶來的生活問題。從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和對藝術家的藝術素養方面來講,篆刻家從事一些相關門類的藝術,特别是書畫,那肯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而現在有些篆刻家則太拘泥于單純篆刻家的定位,除了篆刻之外很少研究學習與之相關的藝術,致使這部分篆刻家的發展過早地出現了停滞的狀況,有的甚至如工匠一般,不斷重複,毫無生氣可言。; f2 e, ^ L/ ~
# N2 y, W7 U8 ~, o6 q2 Q+ G
《藝境》:從篆刻家的角度看,當前入流的書畫家中,您覺得他們中不會用印的人多嗎?, F4 c, V$ J% t& K* ^& R
! {/ K' O& a+ [0 \3 Q
徐慶華:太多了,占70%左右。3 n1 Y6 q, v8 k' w: a
' }: n$ c5 B0 w4 p2 ?
《藝境》:在書畫熱的同時,篆刻前些年一直不是很熱,它的地位似乎沒以前高了,對此您是怎麽看待的?0 m! E2 y9 B4 ]
+ f( x; I- e/ @! n) b. I
徐慶華:這個問題不對。我敢說現在的篆刻家比任何一個時期的地位和生活都好。來楚生晚年刻印只要二元,而且可得到長款,而現在年輕的篆刻家刻印都在數千、上萬,有的著名篆刻家市場價都在萬元甚至十餘萬元一方,怎麽可同日而語?
0 y% V; d$ Y8 ]( X
8 E: w7 [ v5 o1 U* x2 d- { 《藝境》:您認爲當代篆刻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 ]4 B$ m( n8 k% O" Y- J6 j, ?' B1 A9 N5 u+ c% r
徐慶華:當代篆刻無論從藝術風格、藝術成就、研究成果、出版物和從業人數來說都是曆史上所沒有的,對我來說可謂生正逢時。
) |" c( d$ I# P1 ~& i- f5 j5 H" X2 t6 v* x8 E! s
《藝境》:您最欽佩的當代篆刻家是誰?
0 H- J2 s: m. G& O1 }; m6 Z! F; Z0 R! a, ^" B
徐慶華:韓天衡、王镛。0 `4 ~2 i! q6 B h7 R7 Z
* [& w5 k8 F/ Z) m7 U/ } 《藝境》:您覺得自己以後能在篆刻史上留名嗎?1 _# M& H- x6 c% Y$ [! }* X: @
- u& D; Y$ \9 c0 a% m7 |! L
徐慶華: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只要你的篆刻在當代是有貢獻的,那歷史也一定會記住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