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983|回复: 64

年终大餐:评点2007中国书坛10件大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1 D* K5 B% j# U$ z9 n( t4 s

3 a+ L# N8 K+ H+ ?编者按:终于齐活了,我们感觉到的是首先作者对于2007年书坛的十件大事的遴选和罗列下了很多功夫,也费了很多精力,这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作者罗列的十件事当然具有代表性,也反应出代表性的意义,更能体现出作者对书坛的观照和评价,这样的观照和评价对书坛无疑是有意义的,有建设性也有指导性意义,它反应出2007年的书坛做了什么?做好了什么?做坏了什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提倡了什么?反对了什么?鼓励了什么?鞭鞑了什么?暴露了什么?……等等!感谢作者的辛劳和奉献!3 x9 B5 n+ Y9 C! u7 }
需要提醒网友们的是作者的盘点,只代表作者及其支持者,那么,你的盘点是什么?* J. D! @) b! i" @
不妨也来说说!  J! [5 L/ H6 S1 ^
# `) v% r% v9 o! |" o% l" I
5 W8 e9 a: y8 H% T; _/ l: B

, |! N/ {4 U8 \! b' V风风雨雨又一年。2007年中国书坛发生了很多事情,但大多随风飘散了,凭记忆能让本人想得起来并印象深刻的不外乎以下10件事。一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乃短短一瞬,也许这些事情以后不会再有多少人记起,但它们的的确确在公元2007年的中国书坛真实地发生过,它们都曾或多或少地推动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过一代书人的艺术生活。

" j9 f. Q' E5 R9 W
+ Z: d) Z. ^; M) C7 N3 X( M! Z( O1,九届国展“何豪事件”/ L- U  T; o3 W" g

- f$ @: e& k& A0 J$ s  M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何豪”,用时0.001秒,找到相关网页3370篇,其中绝大多数与九届国展相关。九届国展只“火”了何豪一个人, 尽管不算太光彩。1 h8 F( X4 U9 I2 B& B$ \

) D2 p# p) M: t, m6 c& j名不见经传的广东人何豪参加九届国展获得行草二等奖,现场测试在公证人员的公证下,评委们确认了其获奖资格。一切似乎已经结束。然而,互联网上细心网友们对此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中书协再次组成专家组,对何豪复议,根据对现场创作的两幅行草书作品与公示获奖作品的分析,评审复核组集体认定:该作者现场创作与获奖作品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差距,不具备获奖条件,决定取消其获奖资格,以入展作品收场。同时,遭遇复议的还有两件篆书作品。
/ K, F+ j% [% {0 o" P
. I0 Z" l8 N: q3 p) S以复议形式更正评审结果,也许这还是中书协在国展中的头一遭。互联网的影响力首次发威。入展作品及时在网上公示,使国展的评审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想想之前第五届新人展,入选作品还是展览当天大白天下的,虽然有人证据凿凿地指出当地一名工作人员竟以一幅临写张继的隶书对联入展,然而,曲终人散,结果尘埃落定。* E& C1 C" r% Z) j- f8 P
2 l0 Q2 v: N: N% N8 R6 n# j$ V2 U
九届国展出现“何豪事件”,足以说明这一届中书协在民主评审进程中的进步,有里程碑意义。然而,正如一位网友点评的那样:何豪很可怜,书协很可悲,评委很可叹!
- i/ C3 W* e4 }& {' W) D
: p2 p+ c. B* _+ t1 P/ X6 p以前侥幸入展者大有人在,可怜何豪不幸成为第一个中枪者;展事频频名利渔之,可悲中书协的“国展效应”才是何豪真正的制造者;可叹那些例行公事的评委者,眼光真的连网友的眼力都不及?当他们将结果交给公证员公证时,做梦都不会想到结果翻案。
( }1 S* D2 N2 C* O. Z' A3 l+ ^# a
& Z0 e2 g5 l5 R1 S# C( r) s其实,取消何豪的获奖资格而以入展论处,仍然是中书协和的一次稀泥。既然不够获奖资格,说明本人的现场测试与投展作品差距太大,评委的眼力不会判断不出是不是“枪手”所为吧?如此追查下去,其实并不难。
4 c8 ]2 |8 _& w# R) p# x8 p6 f# x  G* ?5 X0 e
何豪一举“成名”,“枪手”闻之胆寒,评委闻之冒汗。- |  W  ?, F  ]( n6 H

# _  i- z" v: ?; _% `相信有了九届国展的复议风波,十届国展时的“枪手”也许会失业,评委也许会更敬业。  T+ ?  j5 `: S5 b. u8 ?7 I/ s+ ~" x

4 z8 N$ A9 O8 t) J# z, l8 C# H但愿如此。3 j! S# B( a5 L& d7 G  y0 u
9 Z9 h# |* W2 e: j5 `0 m) W& g" \% Z$ n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12-13 12: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2,西泠印社全国“海选”
7 A4 \* T, F. A  H4 u2 o2 Y- `! h7 z2 C/ L* [7 f# L7 j  b5 _. ~
2007年,有着“天下第一名社”美誉的西泠印社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选活动。其立意之新、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反响之强,足以使其跻身2007年中国书坛十大事件之列,如果没有“何豪事件”,我想我一定会把它列在首席位置进行评说。- }: a- U/ z9 ?9 [! w; n+ D+ a

  W" E. i1 c8 |9 ]3 R百年西泠,虽属民间社团组织,但其在无数印人心中的位置丝毫不低于中书协,甚至更高。成为西泠印社社员,是很多印人的梦想,这也是此次西泠海选为何会如此引人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4 e1 j) ]1 L0 k' d" M6 l7 D
% W/ C9 @7 m+ W" U, p! q; u9 r
此次海选的全称为:“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活动。先在全国10个赛区进行选拔,然后在杭州进行总决赛。按照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的说法,此活动旨在选拔出顶尖的印学人才,佼佼者可直接成为西泠印社社员。 最后,有15名印人加盟西泠印社,其中还有两位日本印人和一位韩国印人。* i, A. f0 y2 ]$ ~& C$ ^4 X- j4 f
: J3 H. u9 G" Q4 I; C. E5 K
活动终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一直没有平息。
& u; i+ d% W: O
" u7 p+ R, Q) O* Y1 d有人称赞西泠印社终于放下架子,向全国普通的印人敞开了艺术大门;也有人批评此举实在有损百年印社的脸面,把高雅的篆刻艺术娱乐化、庸俗化了。
8 K$ n1 K' u( z9 P( m
) L3 P( o% b! x0 |, N3 l; N0 v而我个人以为,西泠海选意义是肯定的,毕竟在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之初,首任社长吴昌硕,就是海选出来的,尽管那时的词典里还没有“海选”二字。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海选活动搞下来,完全背离了“海选”的真正含义,准确地说,叫“选秀”或者是“选拔赛”更为合适。这也由此决定了这次活动的高度值得怀疑。
/ h& i! G& L" O$ M% R' {6 A' V8 c7 }- q# {  X2 G- k+ w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海选”。: }+ }" d7 [$ E  b

3 `- K( O/ _8 @) K' k$ f“海选”是中国农民在村民自治中创造的一种直接选举方式,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村官直选”。 这种选举方式是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1986年换届选举时首创的。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从此,“海选”成了法定的选举办法。
) n8 z. g$ }. K1 V  N" ?. Q
8 X$ C  m# K. s8 j7 L. g' K0 ]那为什么叫“海选”呢?一说是由选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进行选举,犹如从大海中捞取珍珠一样选择自己信任的人。二是“海”有“极多”和“漫无边际”义,比喻不指定候选人,想选谁就可以提名谁。
- h4 w9 _, s7 {, J3 Y' ]. g% {" I  U7 p
现在,“海选”已不限于村委会选举了,有的地方用“海选”法选出了县长。“海选”也已用于非政权领域的选举。 因此,西泠印社搞“海选”活动,是相当与时俱进的,具有超前的眼光和魄力的。但十分遗憾,让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
% ]+ W) s! I; X; X& {# }6 r; b
% G/ r1 |- Y' Y3 ]( U/ A2 x: b这次西泠海选活动最大的诟病就是,并没有让更多的优秀的篆刻家加入到活动中来,十有八九的参与者多为没入选过国展的初学者。为什么?有人认为是一些已具声名的印人担心落选丢人而主动放弃的,尽管他们十分想往成为西泠印社社员,但又不想以这种赶考的形式为伍,或者,他们根本就不认同以这种方式加入西泠印社。这些观点皆有道理。他们都没有错,错的是西泠印社。0 c% i6 c, }: c* C" W  L

. \# r" z, t6 u/ n既然是名为西泠“海选”活动,那为什么不严格按照“海选”的程序办事呢?先分全国10个地区进行民意推荐候选人,或者是印人自荐,再通过现场测试以及利用网络让全国的篆刻爱好者,或者是经过筛选的具有选举资格的印人进行投票来产生最后的胜利者呢?) W8 u- U" E8 [' [8 F

1 ~/ k5 y2 s5 u3 X% X4 ^/ L而事实上,西泠海选完全变成了一次“选秀”。选秀不是海选。众所周知,演艺圈选秀选的都是新人,张艺谋拍电影选秀,巩俐和章子怡肯定不会去参与,选秀本身就已经把专业和业余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优秀的篆刻家没有参与的原因。
, i3 S5 u" r( C8 K2 E2 J+ v, i
- Q& C+ L0 ^# X  }西泠“海选”是高明的,但办成了西泠“选秀”,就是滑稽的。因为,西泠印社,在全体印人心中,是圣地,是至高无上的。因此,西泠的海选就应该在专业的印人群体中选拔更优秀印人入社,而不是什么在全国业余选手中进行“选秀”进行考试。这是西泠印社自降身价。除非主要目的是为了炒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二件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爽.内容不全em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改为2007年中国书坛2件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关注。
- l( ^$ r3 p5 a这些文字,是俺即兴瞎写的,个人观点,不求深刻,只求博大家一笑。写一篇发一篇,请大家稍安勿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等再看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尔兄:: V7 n; {. y" g% V  d) i
不要大喘气!  e  y- J4 X1 |1 z9 O
em4 em4 em4 em4 em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3,河南书协选出18位“主席”& k5 P% Z( f5 X/ o. R* D& g

5 c! W  O0 K( z1 o2 F! W2007年,河南省书协例行换届,选出一位主席,17位副主席,按民间称谓,河南书协选出了18位“主席”。放了中国书协省级书协换届的第一颗卫星。创了中国省书协的最新纪录。- M2 e( ]. o9 a6 G* M% m% d
1 i3 G* ~! j+ _7 o2 x  w, d6 l  n
(名单如下:宋华平当选为本届主席,17名副主席依次顺序分别是:王宝贵、李强、胡秋萍、王荣生、赵振乾、许雄志、王鸣、张高山、吴行、米闹、杨杰、张剑锋、云平、张建才、谢安均、刘安成、计承江。)
' j8 U& K2 B, C8 {  c8 h% D# i4 S0 Q6 ^# ]  \5 H3 N1 [
省市书协换届越来越难了。这是真的。不信你看你自己所在地的书协换届,就清楚了,当代中国书协组织换届的难度系数远远超过了跳水的最难系数,甚至比女人生孩子还要难得多。女人生孩子危难之际,可以剖腹救子,书协不行,谁下刀,剖谁的腹?
2 H, j# c, U! k( w/ S0 p7 b2 U
0 w/ h$ W5 W: G! v书协组织在中国存在的年龄不过20余岁,只算个毛头小伙子,但他的市侩程度已经登峰造极。随着艺术品投资的迅速升温,书协这个民间社团性质的组织,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士的“厚爱”,争个书协主席副主席位子,越来越炙手可热,为了达到目的,上拉领导出面,下拉理事选票,中国官场之丑态毕现。1 c2 o% V# ]8 [4 V- u

# Q4 m( H5 K& a- h% m遥想当年,西泠印社成立之初,策划者不敢坐在社长之位,还是请吴昌硕出山,这是对当代最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家的尊重,专业的事就得由专业的人才办,非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非离谱不可。
" G* X+ Q- K! y7 _* L4 _
# e, [) Q2 A) }5 G书法组织,是个另类,它与生俱来地和政治的瓜葛牵扯不断。可以诸一鉴定,从古至今,哪一个留名千古的书法大家不是曾位居高职?王羲之是贵族出身将军级别,颜真卿位列三公,苏东坡是进士尚书出身。但古代是学而优则仕,其艺术水准高山仰止,再高的评价都无可厚非。现在不同。是个人都会拿起毛笔刷字,美其名曰“书法”,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力,也敢领书法家之名,且高价出售而“供不应求”,助当代变相行贿之功,而无书法艺术之实,一旦离位,售价一泻千里,为人不耻。购者为一种人:商人。崇拜者为一种人:老干部。  r" O& p5 b5 _4 z( i% [0 F

# w9 }! G6 t0 W/ x7 C) I/ A省市级书协的位子,就是润格,这是公开的当代书坛“潜规则”。
2 M1 b8 z6 j5 o
% j4 |' F% n* F于是,主席一位难求。于是,省市书协换届无不硝烟四起。
7 G/ E$ {. d! U, w7 T- h3 Y! J
按道理,书协这个民间团体,就应该由当地最有成就的书法名家来担纲,引领一方书法与时俱进。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里成了肥缺,很多人打破头想挤一席之地。有书法家,有政客,还有商人。
  e: f8 L0 C  h1 u1 K
& G* D& l$ a4 I" G7 M  s当书协换届成为政治,这里面的麻烦也就多了。有水平的当地书家领袖要尊重,有脸面的当地政客要尊重,有实力的当地喜欢书法的商人要尊重,各方面的平衡结果是,都捐给一把主席位子,取舍难定,只好全上,于是乎,数量多一点也是无奈。
& X/ _2 b5 a& P) M4 q5 c( n% J" v" B4 y1 \$ ~4 j, ~
河南是书法大省,是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老根据地,因此,河南河协的换届具有不可替代的全国关注度和风向标的意义。河南书协主席团的18罗汉现象,是真正的与时俱进,还是好汤里的一颗老鼠屎,相信历史会给出一个公允的评价。* d) x7 b$ @! O) j

) A% r. @/ K8 V9 W8 v3 @, Y其实,省市级书协的主席人数多一点少一点,并不那么重要,重要是,这些人会不会真正为当地的书法事业和书法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如果真正能为河南书法大省再进一步领全国之先,我看河南就是选出28位书协主席,也不算多;如果,占着茅坑不拉屎,只为渔个人之利,置书法事来发展于不顾,就是选出一位主席都嫌多。/ g) N2 u: k- Z& [- W4 {6 ]+ H

. i" m, d" k1 F/ }从河南开始,全国的省级书协换届,“18”这个数字一定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数字。也许不久之后,这个纪录可能就会被某省刷新。这不是一个预言,而是一个必然。不信走着瞧。
3 a: y8 X7 @+ _" e, [
4 T4 N( F4 x+ C' f: q. D书协啊书协,想说爱你不容易。
0 D$ i+ W8 ^7 c
' K7 p7 |: I# t4 w  D有人说,为什么书协一直没有美协那么正规呢?也有人说,书协早就应该取消了。甚至有人说,书协越来越来是“书邪”了。2 v: \: {( ?0 e) Q

% r" \! a& M; `4 I; H0 }+ g我不希望书协组织的消失,但我希望书协越来越正规化,合理化,民主化,科学化。不然,要它做甚?
, E+ B* Z2 Z* g+ _% s, p$ i2 y2 b  m/ {4 `7 i8 Q* b6 h! {- R; N
/ S3 z4 k- H* ]  |5 e&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