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虫甬 于 2008-1-3 08:50 发表 - W% T/ A# o0 {6 g& g
/ h3 f: j) n) _# @2 Z, z& t- x+ N6 M祭如在,祭神如神在。6 ] B, D/ B, h
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可能拥有的神圣、崇高的事物已经很少,像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这样在书法领域里至高无上的存在以一种轻浮、调侃的语调进行解读(哪怕是所谓的“很严肃的学术思考”),长此以往,这种行为本身就会造成一种亵渎,对自己心灵世界中净土的亵渎... 虫兄的第一句我赞同! 但具体到一些问题上,需要客观地看。我以为我们今日不是偶像减少,而是偶像增多的时代。但如果兄都把把它上升到“祭”高度神圣之,我觉得就太作茧自缚了。说实在话,写这篇文字,我在发文之前也考虑到如兄所说的这一层意思,我也有些许的恐惧感,比如对先贤帝王的如兄讲的“亵渎”。
6 p& H! \% ^( i但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或表述方式,我又觉得,你的立意很重要,我的立意从不敢想对先贤有什么不敬!而且对于历史的真实的的考据或学习研究却是对先贤最为尊重的做法。 ) ]+ S7 o v. g4 U K
比如兰亭之真伪,对于还王羲之本来面目很重要。 6 l F# q" H! ~0 g) C3 w0 A/ e
兄在考虑中国文化在当代的转化的问题,记得十年前,我对市场上那些封面设计的卡通式新潮式的国学类书籍很看不上眼,还是喜欢如中华书局等做的很正经的朴素的书籍。但我的一位朋友水雷生兄有一次到我家玩,手里拿着就是那种封面是日本卡通式的用周易谈论姻缘婚姻的书,我当时很不以为然,不屑于此类书,但水雷生的一番话使我茅舍顿开、受益终生,他说:何谓周易?易者,变易也,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你看这种书,就是传统文化适应现在社会人的心理需求,就是变易。你都搞成很学术的书,普通人不敢亲近,但你搞成这种很休闲的小册子,就有很多人愿意去读,你到新华书店里去看看,那些把论语等书用卡通等形式的做成的儿童读物就很好,让孩子们像读故事一样就接受了国学传统教育。这不是很好吗?所以说变易在于形,不变在于理,如果形式不能适应时代环境,那说那些不朽的话,把国学传统当作国故来做那是最危险的,要摆正一种观点,所谓传统文化绝不是那些高深的学者的事,而是全民的事,周易的道理本身就是运动和变易的,不明白这样的道理,那些学者就是学究式迂腐,于世何益? ' z5 B B3 [* b" I) p+ q% V
你看佛教,高级的知识分子可以修律宗,但老百姓呢?不识字的老百姓呢?老百姓可以修净土。都可以呀!你千万别以为净土就比律宗层次低,教化的手段易而真理不易!佛的伟大就在于此!普度众生。 我想我们的中华文化也是这样的。 , m0 V, S" x8 s: U+ b- Y) `
严肃使人总感觉很沉重,诙谐可以一笑而快乐,快乐如果有思考,那就更好了,我们这个民族太多沉重,如果我们今天还在这样的氛围中,那对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需要变易,我们需要往前看。 em13
. G. x# @2 r; T7 z: D9 A* k1 G. M5 z* h- J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8-1-3 12: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