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2 W8 M- K- x$ [
当横店那儿还有一个圆明园% Z$ [" z% Z1 ?# a1 g, X
0 l5 I. W5 o: d) A& G1 q4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本报实习记者 孙 怡 2008.3.6 2 ~4 k5 E2 }0 x' C
' G% s- N# \9 l8 Y f9 w0 x) J
+ F, ^, ]) Z: t1 u& @/ n* e% `7 U' H8 ~) X9 b: L$ P
2008年新年伊始,浙江横店圆明新园工程的序幕在一片争论声中拉开。这座斥资200亿元人民币、号称要“重现”圆明园的横店新园是否真的能够如实“再现”一个工艺精湛的“万园之园”呢?
0 Q6 l" m5 ^2 Y# a$ W/ x4 b ^5 N9 E5 t) g7 \- u% k8 y, b
刘卫东: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 J3 Q# Y, l! {( I: u, A, }贾文忠:著名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书画和全形拓专家! @, b+ j e3 Z0 t3 ?6 j, ^
朱中原:艺术学者、批评家# G4 j5 o& H- t# L* m
孟树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教授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 G& {/ O! {, |) {- x/ B+ ?: U7 r* j
6 {/ Q: A; \8 y/ N$ { 2008年2月27日, 针对近一时期弄得沸沸扬扬的“浙江横店重建圆明园”一事,圆明园管理处首度做出回应。有关人士表示,不同意横店“重建”圆明园。并指出,圆明园具有惟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根本没有必要异地重建,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A; l2 D; `4 ~+ _3 ]2 v9 `& D 一边是信誓旦旦要如实“再现”圆明园的浙江横店,另一边是持反对之声的圆明园遗址管理部门,如此“对峙”也引来各界的热烈讨论。
' e ~/ j A1 W# u, ?8 n5 u7 Y
8 J/ b% u7 \9 ~: ?2 M, t圆明园该不该重建
( J1 J4 ?2 X( O) Q7 \
- Q+ e. f' l3 i4 w# G 刘卫东:圆明园管理处反应过激,重建未尝不可。) E- q5 Z) y- b2 f& u
对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回应说横店重建系违法之举,我个人认为是有些过激的。作为圆明园的直接管理机构,圆明园管理处对于圆明园的保护意识过强。在我看来,老址新园并不相冲突,横店与圆明园管理处完全可以携手打造圆明新园,一南一北交相辉映,这样既能体现中华民族在艺术方面的伟大智慧,又有利于抚今追昔,激勉后人。重建本身是好事,关键要讨论的是如何重建、如何还原。4 z$ k- p3 Y/ O" h. H
! q5 B! \$ J: j% |8 Y! p8 P 孟树锋:圆明园不应重建,反对之声应予以支持。/ Y5 p1 s0 ~/ v) B
圆明园当然不能重建。作为一段国人无法忘却的历史,圆明园自身的意义与价值都远远不止于其艺术、文化价值本身。个别人可能也正是利用它的特殊意义进行炒作,恐怕所打的“教育”、“爱国”旗号是假,沽名钓誉、为己之私才是真相。+ R, U3 [0 b- {' o9 B
圆明园管理处此次对于横店重建做出反对回应,作为圆明园的直接管理部门是责无旁贷的,我认为应给予支持。
* q! e K) G$ |( F" Y
4 S2 g! b$ d+ I* F4 l: A 朱中原:这是利益之争。从客观上讲,北京圆明园反对横店重建圆明园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然而,透过现象就会发现,北京圆明园的做法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只不过客观上符合公共立场而已。“重建是指在原地点、采用原工艺、使用原材料。”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更像是在玩文字游戏,其潜台词大致可理解为“即使要建也只能原地重建”。也就是说,北京圆明园方并没有明确反对重建,而只是反对在异地重建,这就给北京圆明园以后可能重建留下了一个可以转圜的空间。$ e0 {( t/ K' A6 D+ D7 y; w
事实上,无论是在北京旧地还是在横店重建圆明园,都是不可取的,都没有任何的历史和文物价值。依我看,北京、横店的重建之争还将持续,圆明园这块“肥肉”谁都不会轻易丢掉。
. o8 q0 ?3 n$ g
" u0 `, h& f& m j横店为何要建圆明园
( h; ~) o" }# [/ `1 X9 w" r$ |* M. M. H
刘卫东:商业目的为出发点,无可厚非。; m! H3 e4 S. S. O- T j2 _
横店此举具有十分明显的商业目的,但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异地重建新园,一方面可以吸引大批游客,满足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可与北京圆明园遗址的厚重悲凉相辉映,更加体现出历史的沉重感,或许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教育作用。再者,南方园林多半小山小水,缺乏这种占地几百公顷、气势恢宏、形式上外松内紧的皇家园林,如今这等规模的园林现身南方也实在难得。
. w9 ?/ ]5 W; H& l* a _" \
% {2 q; W" l. F- G2 d' W 朱中原:文化价值缺失同样难具商业价值。7 ?9 L+ q/ [1 q. Z
横店此举是一种出于商业考量的单纯复制行为,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E6 ]6 O7 G1 [) V, Z
圆明园是一种不复存在的皇家园林文化艺术成就,同时又蕴含着被外来侵略者洗劫、破坏的历史厚重感,这二者使得残缺本身成为圆明园的最大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即使跳出历史意义本身,单就艺术成就而言,圆明园也是无可比拟的,它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哲学与艺术思想的精髓。更何况圆明园所承载的历史重荷是不应该被抹杀的。那么从文化学、历史学和文物学的三重角度讲,在横店复制一个新的圆明园是毫无意义的。" H- H8 _, n& _) k( }' m! f
尽管横店方表示其所建的不是文物,也不是仿建,但事实上如果其重建圆明园而不考虑其文物价值的话,又怎么可能会在以后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和旅游价值呢?
p' Q2 U+ H, C% a
) Y' ?" p7 ~8 ]6 S$ ^2 f; M7 i 贾文忠:不要将遗址与新园混为一谈。
: n% U K1 I" f* Q/ i 横店自主集资,不用百姓的钱,要搭建一个圆明新园也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横店的新园与那个承载了中国人诸多情愫的圆明园遗址,完全是两码事,不要将其混为一谈。300多年前的圆明园是皇帝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贪图奢华享乐而牺牲了无数普通百姓建造起来的,如今横店要重建圆明园的目的是出于商业也好,是为了还原历史也罢,其出发点都是与老园截然不同的。之前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以圆明园为主题的公园、游乐场所,现在横店的重建能够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主要因素恐怕是过分炒作造成的。+ f5 A+ X P. \# k) _
. g+ V% h5 @" I; u
圆明新园什么样
6 J8 ?. i- x0 `1 \; B) V9 y5 [) B! [6 }
贾文忠:重建的不是“空房子”,“5年完成”一定办不到。$ I8 ^$ M7 \. [+ C3 `% `
横店作为影视基地起家,搭建起一个具有“电视效果”的外壳绝对可以办到。然而圆明园不是一件道具,更不是一座空房子,而是有文化内涵的精美园林。横店要重建圆明园,也不应单纯意义上的复制外观,更要体现的是其内在文化,因此还原其环境、布局、内外陈设就都是问题。: ~' L+ q) i, d1 W. x9 n- J
即使横店要达到的只是纯粹复制意义上的效果,那也将是难上加难。因为目前关于圆明园内部陈列、装修摆设等等都缺乏考证依据,又何谈仿照复制呢?更何况修复天坛、故宫带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目前文物复制的水平还比较落后,以现如今的文物复制水平要在5年时间内如实还原一个皇家调动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耗资数亿两白银建成的圆明园,是一定办不到的。
# g' c+ {2 _* f% t _ b
: }( D5 g- r i; g0 D 孟树锋:“如实还原”如同天方夜谭。
5 t5 C" ]' x3 c( y 圆明园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工艺美术的宝库。圆明园中几乎所有殿堂楼阁里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瓷器、牙雕、玉雕、景泰蓝等珍宝,以及大量精美的西洋钟表、灯具和其他用具,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大水法”十景中“海晏堂”喷泉的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青铜雕像,其中一件在现今就可以拍卖到几千万元的价格,可这仅是圆明园外部景观的一件装饰品。而圆明园新园的异地重建发起单位——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说要拿130个亿作内部文物的征集、收购和复用,恐怕拿出1300亿只作文物收购之用也根本无法将这些瑰宝收集全。
; A- T4 D4 D: m- M& k 不说5年的时间是否够用,仅古代工匠的技法之精湛就是今人根本无法达到的。当时的工匠将技工、手艺、思想完美地结合起来,才创作出这样经得起时间推敲、站得住脚的传世精品。可如今在商品经济的推动下,人心浮躁。当你可以使用一分钟几千转的砂轮去打磨一件工艺品的时候,哪还有人肯潜心投入数十载去雕琢一件工艺品呢?因此,同样的东西,古今的情感不同,分量就更不相同了,“如实还原”简直是天方夜谭。; Y2 c8 k! K% F! O
( z- F6 e- T, Y. k2 Q; U# ~ 朱中原:靠凭空臆想出的新园连赝品都不算。" j' O7 s% K: A7 ~; g6 c
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要凭空臆想出一个“皇家”园林是何等的困难。没有见过真正的圆明园的现代人,只能凭空虚构出一个理想中的园林,这种虚构的园林和现在中国到处盛行的假景点、假文物和仿古建筑没有任何本质区别。艺术可以虚构,但文物和历史绝对不能虚构。可以想见,一个虚构出的“圆明园”即使建成也将是一具没有“思想”的形骸。0 e- [, s( N7 Y3 s! b. p
0 O2 Y3 R& |/ x G5 s4 a
圆明新园能带给我们什么
6 i4 j. k! W( F: ?( l w' }" |+ z7 d
刘卫东:调动民众热情,横店从中获利。" A1 N6 _/ k( Q
作为一个民营团体,横店不花国家的钱,又能够调动起百姓对于圆明园的空前关注与热情,而此举也将为横店本身带来不小的收益,这本身是好事。百姓投身于圆明新园的募捐活动证明了百姓对于圆明园的热爱以及想要亲眼瞻仰圆明园的需求。但前提是这座圆明新园一定要够“美”,才可能会有人“买单”。纵观改革开放30年,市场已形成一套规律,你必须要有过硬的东西,才能够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相反若不重质量就一定火不起来。4 B% f9 M! [& y" Z- X4 `- Y7 T
( V* v3 @) r; l" M8 f0 N+ ? 朱中原:“小众”之利益,大众之蒙蔽。6 |6 N3 f w4 Y$ d; g! n9 D
按照重建领头人徐文荣所说,圆明新园的目的是要还原历史、保护文化遗产。然而依我之见,复建圆明园惟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其商业价值。可惜,这个商业价值的获益者是少部分人,是小众。既然是小众,就不应拿着“民族”的名义去募捐,去利用普通中国人的善意和良心,还把它打扮成“文化”装饰成“教育”。横店的所作所为不但是违背常理,甚至还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欺诈。
" L9 L3 T' ^2 ~( A1 W( R$ r. P 横店重建圆明园已成事实,这个圆明新园很可能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经济效益却并不是因其历史文物价值而产生的。因为毕竟普通老百姓对圆明园的工艺水平、艺术价值等等都缺乏充分了解,因此很可能会出于好奇而蜂拥而至,心甘情愿地花钱买票去看一个复制圆明园。然而真正的圆明园的艺术水平是还原出的圆明新园所无法企及的,可这座新园却被当作一个圆明园的立体形象,印入老百姓的脑海之中。这对真正的圆明园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侮辱。
- B5 o4 N3 f J# R9 ?; f. D* G) L# g" a
孟树锋:不要事与愿违,误导后世。
5 a8 |, C/ e- X 要重现圆明园的辉煌这种愿望本身是美好的,但是要切合实际,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不要夸夸其谈、标榜自己将建成一个多么相似的圆明园,因为即使再相似,历史上也仅有北京那么一个圆明园,在人们的心目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它的神圣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更不要误导什么“北有遗址,南有新园”之类言词,因为我们的后辈已经受到了太多的误导,不要若干年后提及圆明园时,还要让我们的后代在分辨之下才知哪一个是真正的圆明园。 $ f7 l4 `. f8 l) z2 `+ {* P
( t! E9 u. x7 g7 s& h% z
7 d, I& Y) b* y8 d9 x2 u% v. p. {- X. A( W+ a1 }
0 `/ y n5 |" S5 G! B- l/ O
- T& ^ _. R- i[ 本帖最后由 朱中原 于 2008-3-6 17: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