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8-4-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
- 点评币
-
- 学币
-
|
冷眼旁观“西泠门”,莫共流言兴波风3 \1 V, |" `0 s) r8 [
: D% G2 C. d4 l& L
关于“西泠门”事件,只能等西泠人来澄清。. _9 h+ w' ?4 u; P9 h: G( k
真实的“事件”活生生地发生在极少的人中间。但就算他们,也对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主观理解。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客观地”搞清这些事,但总是根据自己理解方式去理解。这是事件的第一次变样——这个时候,“李大嘴”割破了手指。" K; ~: o0 `7 {3 z' Z5 ?
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说出发生的事。有人努力“说实话”,他挑选最能反映自己理解的话说;有人努力完成自己的目的,他说的时候增加了点东西,又减少了点东西——这是事件的第二次变样——“李大嘴”说:我的手“完了”。# [, Y7 H+ c& ]
有一种伟大的发明叫“语言”,它使事件在人们的嘴上“风传下去”。李大嘴”说自己的手“完了”,是要说明“痛得很”,到了“秀才”这里,“李大嘴”的手真的完了。这是事件的第三次变样——“李大嘴不小心砍掉了自己的手。”
3 h. g f: \3 J4 e “事件”具有吸引力和兴趣,人人将它“风传下去”。
. n" ], _# O, ]; F, z$ p ……, {2 L: w& T/ z; F J- G
终于,事件又到了“小郭”嘴里、“小贝”嘴里、到掌柜的“佟湘玉”嘴里,就成了“李大嘴”自杀了。
" ^" r, m- {; K2 U1 u) u- x “西泠门”事件类似:外人不知道实事是怎样的。
- T+ @, u( R- n$ Q! w* } “西泠门”事件类似:外人在嘴上把它风传。, x& G8 _1 g8 V7 K% B
“西泠门”事件类似:在网上变样又变样。
+ G+ `- s' m; r$ c$ r# L “真实”呢?“真实”在西泠印社的台阶上——它被扔在西泠印社的台阶上,伴着孤零零的春草、春露。
3 P9 V% g. b7 w! k" @ 为什么大家总喜欢说来说去?难道不知道真实在风传中变样?其实,外人只有一个作用:把事件风传下去——听到什么传什么,从来不知真与假。1 M* U5 V% r# L
关于“西泠门”事件,让人家清净吧。如果无意间传递了真实,也许没有什么坏处;如果无意间传递了“误解”,那就是自己厕身“罪人”。
y: _6 n/ d. }2 h3 U* J& v- T “西泠门”的事,只能等“西泠门”的人来说话。外间人说话,或许,是“有所用心”的吧?在网络风传,可能是一种“绞杀”或者“追杀”,但我们不知道是谁发出的“追杀令”。
: ?: L5 ~& x l4 g6 w 西泠印社的事,只能通过印社的正规渠道来解决。9 J7 m% e+ j) H8 n9 ?: V7 p' j
我们能干什么?倾听。
/ ~3 ]% k$ a- k6 K( a8 \
+ v# C* n- t% P, ]8 _) X
8 b! H; ^1 k8 _" ~
6 n+ ^/ u# g$ D, ?" n& |; u3 x
" e9 M0 u) G0 I" v$ w5 l! l3 l8 ^/ S. i% Q$ E6 `9 J! \. d: A; a
从JSH先生的“最后几句”说起
) ?- _. f y# f! P' d4 V2 V3 T) Q' D8 L" d: E
最近的“西泠门”事件,JSH先生“最后”说了“几句”:
3 E+ @ @, d& V4 j4 }6 A (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93432&extra=page%3D2)
; }3 j! b: |" I, O% K5 J% N$ o9 M, [; p/ @; D: h
一、! a" `- F0 _ @
“关于陈振濂,我一向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也很勤奋,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他的缺点也比较多,作为旁观者,我认为他的缺点主要是:学问上,他缺乏深度;为人处世上,锋芒太露,有官本位思想。我个人与他,无任何恩怨可言,前一段时间,由于受西泠事件的影响,我的言语略有激动成分,希望陈先生不要太介意,毕竟老兄的许多马甲也骂我不轻,大家就此扯平……笑一笑,挥一挥衣袖……”; i" u/ V: d: U% ?
一、7 v4 B2 e- \+ P
“网络之争,耗时耗力,既损人,又伤己,所以,还是不要延续得好。”
. m) ` B( Z- g2 ~9 LJSH先生的这一举动,标志着“西泠门”事件在部分参与者那里已经进入反思阶段,这是一个好迹象。2 m" m p4 d7 a G/ _* A! n: w
JSH先生是最近说话比较“激动”的人,激动之时,甚至给陈振濂冠以“水货博导”的名号(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92610&extra=page%3D1),如果我们猜测的不错,他说的这些话就是他自己说的“激动成分”。如此激动的J先生,能进入反思阶段,是令人欣慰的:% r" A, X$ L8 P* i5 O& i
从“水货博导”到“非常有才华的人”,从以网络大亨的身份追杀陈振濂到看出“网络之争,耗时费力,既损人,又伤己”,再到“大家就此扯平……笑一笑,挥一挥衣袖……”的愿望表达……。$ m& c0 C$ `) P# T9 D( Y8 D0 d# l" h* }) C0 x
J先生做出了积极的举动,逐渐开始了冷静的反思。他还根据自己的了解,指出了“新闻连续播”先生言论中可以商榷的地方——J先生说:“关于最近几天的新闻连续播报播报的新闻,我也说一说:我也听朋友说过杨鲁庵老先生拍桌子大骂的事情,但没听说杨老与刘江老通话的事。”首先,他肯定自己是“听说”不是亲历,同时对“杨老与刘老通话”的说法进行了怀疑。不管如何,这是在审视最近网络言谈中的真实与虚假的事件。
8 y: ^' }% [9 W5 J# t 我想,大家确实需要冷静一下了。# m! [ N: v U9 S% m
西泠印社的家事,大家最好等他们自家人去处理。既然事情引起了大家关注,相信西泠印社会以来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办公程序妥善解决这件事情的。外间人参与事件的传播,应该声明自己是“听来的”,应该声明事件的真实情况要等西泠印社的最后通报。这也许是比较好的办法。现在不管从什么地方“听来”的话,都加上自己的主观理解到处传播,只能使事情更加混乱。
: n. r k! C) J+ J4 P) H JSH先生开始了冷静的反思,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举动:他表示了力图达到客观的勇气。我们大家都该冷静点儿,不要从外边说得太多,这样,有可能影响到印社内部人员的冷静对待。+ D3 ^6 m% r5 C8 L6 Q5 @4 F. D, G
0 E* \& C# w+ D4 q% p7 N, R' Q
+ D+ Z( w) G2 r5 h
$ p( s7 x3 s/ X* |0 R* q* {% i
' M! z5 p2 M3 q) ?# m, G) w
( Q* r. H. w5 l C/ }& Z
5 P& [0 y- U: ~# z- D y+ ]" w: e
4 `- W" s% Q' o- f$ L( y$ W% b; i4 z* O* h$ W
Z1 `6 [# `4 @4 @1 [+ p
3 r# o2 J( s# G/ A- E4 {刘江先生的意思是什么?
6 a! ~& l- Z- E
' T0 g* K8 k6 H e$ ^ 近日,针对“西泠门”事件,硕德耆宿刘江老先生说:“以陈振濂为首的秘书处辛苦工作,卓有成效,应该支持他们的工作。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但不能用不正当手段围攻,西泠的形象要靠大家维护。”(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88167-8-1.html)
+ O N; C, A0 d: k1 V/ L& z3 J 老先生的话,深情殷殷。我们从字里行间分析这段话的主旨:首先对“以陈振濂为首的秘书处”的工作作出了肯定;其次,对最近网络上围攻陈振濂的做法表示忧心。他认为这种“围攻”是“不正当手段”,对“西泠的形象”是不利的。刘老的意见无疑是一种非常持重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但要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问题。' Z) y9 d# M- K3 j8 w3 \
无独有偶。崔志强先生最近也肯定了陈振濂的才华和工作成绩,他说:
9 V4 ]& h4 T2 K “西泠印社换届后,他们确实很有热情,也想干事,干大事。”0 k& P) Q9 D! G
“陈振濂是属于我佩服的理论家。我们早在九十年代初就认识了,那时候他非常年轻,也很有才,那时我给他起了个和唐伯虎一样的外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9 m& q! F/ j0 E8 y
“我比较了解陈振濂,他是特别想做事的人,而且是非常想干大事的人,恐怕很多事做起来有困难,需要这个平台吧。”
8 ^7 N, H* s$ P6 N2 ^ (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91570&extra=page%3D1); j& t* ^' A0 P6 E5 z
我一向认为:陈振濂是有缺点的,但是他不会没有优点吧?崔志强先生的话,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
4 z0 Z1 |1 O, o0 R8 q 刘江老先生是西泠印社的耆宿,他的话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大家应该仔细听听。) b& V6 \& \( v8 B, g: e8 m) ~
- J. H- B- q, M1 ?0 t1 F' i: G9 D
$ m( R) k: o7 i9 b/ a5 r" b4 B; O, K8 p* U; Y
让事情回到正常渠道上来+ a) ]" P% E. u- m2 S4 {: B
! @% p+ g% ~ V4 j6 ~* N* U
“西泠门”事件成了“网络事件”,单位内部的事情交给了纷纷纭纭的吵嚷。选择这种渠道有着怎样的动机和背景?刘江说:“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这是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他又说:“但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围攻”,这是对非正常处理的提醒:有问题本单位开会解决,本单位解决不了,交上级部门——国家民政部。但是,现在相关消息首先出现在了网络,这很令人摸不着头脑,不大可能有人故意把事情交给网络意见,但是,事情不明原因地首先出现在网络。当消息闪现在屏幕上,立即陷入了激烈情绪的汪洋大海!
! b( z& g( r8 F: k3 q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猜测到处传扬;* U9 x( s' ^* G7 \
一时间,大朵大朵的口水四下喷溅;
; m, @: F6 Q" N% [" {% @+ _ 一时间,你骂我我骂你他骂你你骂他;
6 `) t' ~* y) d: b ……
( L9 A& }& f4 ^0 p, o* A- x 争论的主题已经不再是事情的真相,而是几个网友在斗气使性。大家在谈“陈振濂”、“蔡树农”,那不过是佐料,事情的实质是两个网友相互叫骂:有本事你上来!看谁骂得更狠!有本事你上来,先劈了你小子再说……
0 z" g) x% V. J: s9 @% f3 T 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正常的解决渠道?看来已经有了眉目,网络辩论中的重要当事人JSH先生已经开始了冷静的反思,希望事情转入正规的道路不会太长……% v2 h0 w) M)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