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361|回复: 2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大隐于市
——书家乐泉近况
   江苏省江阴市的书协副主席李春泉先生是我安徽同乡好友,去年他跟我说拜了位高人为师,我问他是谁,他说是南京的,名叫乐泉。我奇怪:这个人好象没怎么听说过嘛,你干嘛不找个知名度高一点?李兄呵呵一笑,这位老先生可是大隐于市啊,真正实力派!乐泉先生的作品此前我没见过,但我想,以春泉兄的眼光,肯定错不了。200837日,乐泉先生夫妇来春泉兄家中作客;427日,春泉兄一家三口及他的好友葛先生一行前往南京拜访乐先生,两次春泉兄均邀我前往,这使得我得以近距离一睹乐泉先生风采。
现发一些乐先生书画近作,都是在他的工作室中拍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看一下乐泉先生的简介吧

乐泉简介
   
乐泉原名康泉,别署拓园,以万千莲花斋额其室。

1950
年生于南京,籍扬州。
  现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国画院、南京市书画院、南京博物院特聘书画家。
87年举办《乐泉书法展》(上海美术馆),90年出版《乐泉书法选》(江苏美术出版社)、《荣宝斋》、《中国书画》、《中国书道》、《十方艺术》、《当代书法》、《书画艺术》等多种专刊设专栏介绍。
2002年,作品入选首届流行书风提名展。

我所认识的自己
——拓园自语
乐泉
  学书四十余年,好象每天都是刚刚起步。历尽沧桑的昨日,正一页页地被翻过去。在诸家蜂起、名人辈出的当今书坛,我真切地感到:自己好似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世俗的困扰,名利的追逐,不能削减着我们的意志,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一个纯真的心灵。充满压力的工作之余,我几乎成了一个懒散的"隐士"。更绝少提起毛笔,在局促的画案上肆意挥毫。说实话,没有感觉的挥运,无疑只是昨天的重复。世俗所谓的"大师"们的作品,或许只是一种平庸的代言。我清楚自己:要作,就要作最好的。我的一生的代价,义无反顾地实践着这样一种诺言。我为之感到自豪。生命在等待中沉默——因为最好的作品尚未创作出来。完善作品意境也应是完善人格美的过程,离开这一点起码的条件,其它都是不真实的。艺术价值的内涵与外延,绝非三言两语能穷尽,意境赋予作品的灵魂,只有与人的生命内观相一致时,作品才可体现艺术的至高境界。真正的艺术,自会把我们领到一个真实而平静的审意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别人对乐泉先生的评价

笔墨恣肆又一家——读乐泉作品所得
程大利
  伏案于灯下,在青年书家乐泉的作品中流连,他以作品抒胸臆,与读者款款谈心,这于我是件十分惬意的事。
  乐泉的书法清逸绝佳,非大胸襟而不能为。他的字很宁静,宁静的背后是一种***,一种挑战,一种澄怀味象的高境界。这很像他本人,一介懦雅书生。他从不大声说话,绝少慷慨陈辞,更不吹牛,平静得如一泓池水,这与他的年龄似乎不大相称。
  书法,既是一种易于普及的艺术,又是一门旨趣遥深,博大无涯的学问。说书法难,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写得太好,看看我们周围,因袭的空气令人窒息,学汉魏者多流于呆滞,差不多成了石匠,既使学得形神兼似,仍不能称之为艺术,因为艺术是显示个性的创造。而乐泉的书法,却呈现着一种桀骜不驯的、旁若无人的力量,但他又绝不是现代派、不是什么现代书法,他那支柔毫饱蘸着传统美学的情趣,努力地表现他自已,显示出独特的个性。他那支笔像划开铁板的钢椎,时而凌厉如风,时而醇酣摇曳。用墨不是一味焦墨点漆,而善用水,浓淡干湿,笔随意转。笔势总是随情思变化,收到功力意趣兼美的效果。
  他是从传统美学的大海中游来的,七岁始学书。从晋唐入手,十六岁后,转学北魏龙门造像,魏晋墓志、摩崖,兼学二王,参读古代和近代名家手迹,尤钟爱何绍基、沈寐叟,心领神会。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仅在笔画方圆上下苦功夫,而是研究其结体,悟其天趣,时出时入,纵横捭阖。悟字之外,还去悟道,悟整个儿的艺术规律乃至做人之道。
  乐泉的书得力于书学,书画同源,有力能扛鼎的笔力,有对墨的理解,再加上较高的眼界修养,是不难产生好画的。乐泉钟爱石涛、八大,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所以,他的画格调不入流弊。再加上天生爱动脑筋的习惯,笔下常生奇趣,胜过许许多多终年苦练的山水画者。书和画是心灵的艺术,要靠很强的感受力去悟,董其昌所谓‘气韵不可学’,就是这个意思。但悟,要靠文化根基,靠哲学修养,那些不下大气力去思索的人,是无论如何写不好也画不好的。
  中国传统文人很重文化素养的全面锤炼,所谓一个人的气质好,常是指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而言。中国画是无声诗,画家多兼诗人。乐泉对中国古典诗词醉心研读,谙熟格律,兴之所至,常有佳作,如‘独领高风凭寂寥,不逐流水事俗颜’(《初春即事感怀》)、‘宁使慧心化血碧、堪行高节振炎黄’(《夏日怀苏曼殊上人》)等名,直抒胸中磊落,也流露着他对艺术的追求和人格的力量。
  在中国书画坛上人人呼变的今天,乐泉的书画给人一种启示:变和创有高下之分,并非所有的手段都是上品。标新立异并不难,难在要变得令人折服,新得耐人品味。乐泉走的是这样一条路:扎扎实实饱学传统,竭尽全力地脱出藩篱。他的路子无疑是正确而辉煌的。说他大功告成,似乎为时尚早,但沙曼翁先生八年前对他有所评价:‘今人能将魏碑写活的,唯赵悲庵、康南海及于右任三家。如乐泉能勤于学、而得于心,将来当能与上述三家相伯仲。凡真知书者,当知吾语非妄,绝非盲目吹捧也。’
  沙先生说得很有道理。

品味乐泉书法
吴起秀
      乐泉被称为"画坛大隐,书界卧龙",在大江南北声望日隆。尽管他深居简出,不求闻达,然而,关于他的传奇还是不胫而走。而立之年,他曾携作品求教林散之,林老在病中披衣而起,赞其书作"笔力老成,必能成大器",再三叮嘱"如有作品,再拿来看"。后拜访萧娴老看其作品后,惊叹得连称"罕见""后生可畏",并即席授以五指执笔法。不惑之年,他独闯上海滩,举办个人书展,海派书画家赞为"天人"。谢稚柳先生题辞称道"书体多变,雍容回荡,自成面貌,近世书手殊难得也"。沙曼翁先生更是预言"今人能将魏碑写活者,唯赵悲庵、康南海、于右任三大家,乐泉勤于学,得于心,将来当能与上述三大家相伯仲。凡真知书者,当知吾语非妄"


      大师的赞益引起了社会的密切关注,先是金陵饭店将其""去担任艺术总监,之后,江苏美术出版社长程大利先生慧眼识珠,三顾茅庐,请其专事书画创作研究。乐泉的异军突起更在评论界和收藏界引起轰动。作家俞律手眼甚高,在看了乐泉书作后,为其撰文专题介绍。又将自作诗数寄与乐泉。乐泉赤膊挥笔,一个通宵写就长达十余米草书长卷。俞老精裱后再三赞叹"大手笔,大意境,大气候"。台湾一客商慕名请乐泉为公司一面墙题书。乐泉用六张六尺整宣一天写成。台商裱在客厅墙壁。结果,许多客户谈生意醉翁之意不在酒,要出几万金买乐泉巨作。对此,乐泉都付之一笑,不屑张扬。


      乐泉常说,大道无形,中国书道是世界最高深艰难的艺术。是指学无止境,变化无穷。其道根基绵厚,渊远流长。唯其高深,才显出艰难;唯其艰难,才又凸现高深。因此,书道非小道。宏观地看"书法甚难,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天资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也"。(元虞集)微观地讲,中国书道难在其漫长的"通变"过程。通,是要通古法,通古人。要在古人浩如烟海的名碑法帖面前,甘受寂寞地钻进去,汲营养,茁壮根基。变,则是在融通古人古法的基础上,突破樊篱跳出来,能变化,并自成面目。


      从通的角度审视乐泉,他的根基可谓穷通百家,熔铸万法。他七岁学书,从晋唐立基,手摹心追十余年。文革期间,又下放农村十年,在烈日、寒风、油灯、门板陪伴下遍临秦篆汉隶,晋人和北魏碑志。这二十余年碑帖功夫,修炼了乐泉沉静恬淡的风骨和极高的悟性。在那个读书无用,人人高喊革命口号的年代,没有教师,没有展览,没有交流,乐泉把所有的兴趣和热忱以及对艰难生活的体验都诉诸笔墨,和无声的古人碑帖对话。他从晋唐悟得笔法,从宋元明清悟得笔意,从晋墓志和魏碑悟得自然真趣,其独到之处,在于能融会贯通,变而化之。他取碑志结体融二王及唐宋诸大家之长,参以历代名家章法气韵,往往大处落笔,以神写形,常使意到笔到,构成了大气、雄浑、质朴、清雅的书风。乐泉能把同一汉字或同一首诗,用多种字形和书体写出,千姿百态,变化莫测,乍看笔笔字字有来历,细察则是其自家笔法,这种独到功夫源于其穷通万家的深厚根基和孜孜不倦的勤奋。谢稚柳所赞"书体多变,雍容回荡,自成面貌",正是对乐泉通古人,知古法的中肯评价。


      从变的角度审视乐泉。他的学识、人品、情趣和长期艺术磨练使他的蜕变自成手眼,不流于凡俗。乐泉继承古人而又发展古人,不断追求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他各种书体皆妙,尤精真、行。往往熔金石、书卷、山林等各种意趣为一纸,化繁为简,变拙为美。他从篆隶的凝重转为真、行的俊朗,从魏碑的浑朴转为简牍的灵动,始终躲避着商品大潮和充满浮躁、粗浅、媚俗的炒作,固守书道"畅神""怡情"的本源。也许是磨难炼就了沉静,沉静滋养了悟性,悟性神交了笔墨。他发现在无数晋代和北魏残碑墓志中,铭刻着无数普通人真诚的心迹,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共同情感。有如泣如诉的哀思,有生离死别的追忆,有苍凉的痛悔,有真挚的崇敬。这些无声的心画,与乐泉四十余年的人生体验息息相通,因此,他在平凡质朴中悟到了""的真谛--远离灿烂,反朴归真。他抛弃了流美的才子书,呆板的馆阁体,以魏碑结体为本,以各家法帖为术,化工为拙,变熟为生,在厚重中演绎灵动,于朴实中追求真意境。形成了自己"七分碑趣,三分帖意"的独特书法语言。此其蜕变的一大特点。


      乐泉蜕变的另一特点是笔下有诗,墨中有趣有情。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无情,作画在慑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乐泉不但精书,而且善画,常以画法入书,书法入画。用多变的线条、笔墨和章法,抒写多变的胸臆,使人读之如临其境,如听其心,如感其情。观其九十年代初出版的《乐泉书法集》其《推翻乐府凄凉曲》、《北魏土谷浑志摘临》,用笔深沉萧疏,令人遥想战乱年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凉;《明王觉斯诗》以碑笔入行,兼含简牍书卷之气,使全篇顾盼有情,揖让有理,达到了整体和局部的美妙统一,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律美感。《柘园自作诗稿选页》糅合《张黑女墓志》、《曹娥碑》笔法和宋明帖意。风神恬淡,如玉树临风。《抚琴玩鹤》和《幽躁》或用敦厚的笔墨写出了对宁静幽远的向往;或以枯湿相守,虚实相生的意趣,倾吐了胸中心结。尤值一提的是其多篇《北魏墓志摘临》,有的沉雄古拙,使人有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逸远;有的率真活泼,如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趣。给人心灵净化和逸情乐性的审美享受。


      漫长成功的通变之路,使乐泉书道达到了很高的品位和境界。真如清代原济所称"似董非董,似米非米。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翻看笔底"。(《石涛题画诗选录》)读过乐泉书作的人,无不被他的笔底造化所吸引;而与之倾心论道的人,又无不对他的人品才情由衷敬佩。乐泉认为"艺术追求说到底是精神追求,要以真为美""大智若愚,大真无形"。在此心态下,"没有真正的书情画兴,只能练笔不能创作"。乐泉就这样寂寞地走过了五十几个春秋。至今鬓发全白,不改其志其乐。国内外行家赞其为"金陵书坛第一人"。在笔者看来,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乐泉大巧若拙,独步书坛,已是各界不争的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上大餐,乐先生的书画作品。这些都是在乐先生工作室中拍到的。
_MG_0001.JPG
_MG_0002.JPG
_MG_00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图em14 em14
_MG_0004.JPG
_MG_0005.JPG
_MG_0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图em14 em14
_MG_0007.JPG
_MG_0008.JPG
_MG_0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图em14 em14
_MG_0010.JPG
_MG_0011.JPG
_MG_0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图em14 em14
_MG_0013.JPG
_MG_0014.JPG
_MG_00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图em14 em14
_MG_0043.JPG
_MG_0045.JPG
_MG_006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小品册页好象是乐先生80年代的作品。
_MG_0026.JPG
_MG_0027.JPG
_MG_00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