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05|回复: 0

某西方记者称抗震新闻不自由 激怒联合国发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8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某西方记者称抗震新闻不自由 激怒联合国发言人(转)某西方记者称抗震新闻不自由 激怒联合国发言人2008年05月18日 12:39光明日报
"我不许你这么说!”——联合国新闻发言人玛丽·厄泽女士16日严词驳斥了某西方记者以所谓“新闻自由”抨击中国抗震救灾的言论。 

中国汶川地区遭受特大地震灾害后,受到全世界的强烈关注。中国政府迅速有力的救灾行动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扬,不少媒体称赞“中国令世界感动”。 

然而就在中国人民顽强抗震救灾的危急关头,极个别西方记者今天却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办事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将中国的抗震救灾与所谓的“新闻自由”强行联系在一起,遭到高度评价中国救灾工作的联合国新闻发言人、联合国各组织发言人的严词反驳。 

在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各组织首先介绍了中国抗震救灾的进展情况和联合国与中国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团结协作的详情。就在新闻发布会即将结束之际,一名西方媒体记者提问称,中国政府不许西方记者进入灾区报道,有悖“新闻自由”。此言一出,当即引起强烈的反应。联合国新闻发言人厄泽女士一反惯常的沉稳温和态度,严厉地抢先回应道:“我不许你这么说!”随后,她详细地解释了汶川发生地震灾害后联合国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她强调,抗震救灾是抢救生命,是人道主义紧急救援行动,绝不能与其他不相干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署发言人伊莎贝拉·比尔斯女士红了眼圈,她声音颤抖地说,抗震救灾是在与时间赛跑,救援人员早进入灾区一秒钟,就能多救出一条生命。灾情发生后的前几天最重要的任务是抢救被埋在废墟下的生命。中国救援人员是在道路交通严重堵塞,重型机械无法进入救援现场的情况下,徒步前进,用双手抢救受灾群众,可歌可泣。她强调,联合国人道主义救援署与中国的合作从地震发生伊始就非常顺畅,救灾的原则是首先保证让中国自己的救援人员迅速进入灾区开展紧急抢救,中国也并没有拒绝国际援助。其他联合国组织发言人也纷纷表示,媒体应该客观公正,不能将人道主义救援与其他问题牵扯在一起,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帮助中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听到这些公正的声音,坐在台下记者席中的我也再按捺不住,立刻举手要求发言。得到发言许可后,面对现场百余名记者,我强忍心中的激动,努力维持平稳的语速:“我要给这位无知提问者上一堂‘地理和道德课’!中国的面积比欧洲还大,而且地震灾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山区。地震造成的破坏巨大,加之气候条件恶劣,即便是中国救援人员都很难在第一时间进入灾区中心地带。怎么能在交通通讯资源已经非常匮乏的情况下,置危在旦夕的生命于不顾,而让不了解当地环境和语言的外国记者首先进入?西方媒体不是一向标榜‘最珍惜生命’的吗,怎么能以所谓的‘新闻自由’来干扰我们抢救生命的努力?!”全场静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