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8430|回复: 16

龙门二十品(之每日一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今天的日课是《龙门二十品》的第二品《一弗为张元祖造像记》。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下方邻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龙门二十品中最小的两个造像龛之一。龛高36厘米,宽19厘米,深30厘米。龛为忍冬卷草纹尖拱楣圆券形,连珠纹立柱,龛底施水波纹。内刻袒右肩斜披袈裟佛及二菩萨。龛下锩刻造像记。据造像记文记载,此龛造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步辇郎张元祖在当时可能是一名给帝王荷步辇的,地位低微的人,其妻一弗氏为他造的龛也小。康有为评价此造像记的书法是"沉着,劲重"。(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这个造像记字数很少,只有寥寥30字。“太和廿年,辇郎张元祖不幸丧亡,妻一弗为造像一区,愿令亡夫直生佛国”。字数虽少,但却端庄整肃,大气凛然。全篇方笔为主,显得沉着,厚重。但在严整之中也不乏灵动之笔。比如“造”的走之儿的横折折撇,“为”的一长撇,都显得神采飞扬。而“张”的弓字旁,“愿”的“页”字部则显得较为奇崛。而章法同样富于变化,比如最后一行“亡夫直生佛国”,曲直变化,奇正相生,令人叹为观止。(可惜我在临习时没有按照原碑的章法去临,下次重临时一定要注意)
请批评.

[ 本帖最后由 扶海一舟 于 2008-7-13 14:38 编辑 ]

张元祖造像记

张元祖造像记
发表于 2008-7-1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再轻松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第三品<始平公造像记>

今天的日课是《龙门二十品》的第三品《始平公造像记》。《始平公造像》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立于太和二十二年(498)。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笔画折处重顿方勒,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此碑是比丘惠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龛。龛高240厘米,宽185厘米,深46厘米。楷书,10行,行20字。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署为孟达文、朱义章书。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动笔之前反复读帖,真是被那种阳刻的形式所倾倒。不过说实话,这个造像记方笔顿挫,锋芒毕露,有些不太敢写呢。正如小九网友所提到的那样,如果一味用方笔,也许是有些问题,因此在临习时想适当加些圆笔去写。不过整篇当中,也发现了少数几个圆润秀雅的字,比如: “不”字,“夫”字的长撇,秀美之气不经意间自然流露,显得与众不同,格外引人注目。细细揣摩,发现大多字的中宫紧收,如“飞”“慧”“震”“愿”“摧”“洛”等等,不胜枚举。因此,也可见有些字在紧收中宫时,放出一长笔来打破这样连续的收势。比如,“焉”的一长横,“使”的一长捺,显得极其生动。另外,点画的变化也比较丰富,比如,“来”两点的左右呼应之势,“州”的三点变化,“亡”“夫”“神”连续三字的三点各不相同。少数字的行意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照” “飞”等字,值得我们去细细把玩。

始平公造像记局部1

始平公造像记局部1

临始平公造像记局部2

临始平公造像记局部2

临始平公造像记局部3

临始平公造像记局部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3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临和局部

这是全临和局部4,全临的可能拍得不太清楚
全临始平公造像(78).jpg
临始平公造像局部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理通,百理明,何必字字要分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幕弘館和曾惊花落的指点,我会陆续把二十品的临习及所得传上来,希望继续得到批评和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轻松些可能会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扶海一舟 的帖子

这工夫下的也相当的大!赞一个!em1 em1 em1 em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门二十品(之第四品)

今天的日课是临习《龙门二十品》的第四品《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高88厘米,宽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龛高138厘米,宽102厘米,深17厘米,在古阳洞中属于中型洞窟。造像记的完成历时近三年又九个月。(以上文字来源于网络)
该造像记的章法较为疏朗俊逸,虽然纵有行横有列,但行距和字距都显得较为空灵,与二十品的其他造像记大多不同,较之第三品《始平公造像》更是显得风格迥异,字势开阖,笔法俊朗洒脱,长撇长捺等长笔画处处可见。如“外”“太”“逆”“家”“孝”等字,看得出书家当时较为轻松的心态。从笔法上来看,该造像记方圆兼用,像“御”“弟”甚而可见圆润秀逸的转笔,无一丝顿挫方勒的痕迹,但放之整篇之中,又毫无突兀之感,令人称奇。
临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局部1.jpg
临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局部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5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这是什么地方,墙壁那么大?em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