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7894|回复: 11

书法的评价与意临(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其核心是书法作品,核心理论则是学习方法与欣赏(评论)方法。我相信,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天,对书法核心理论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多见。过去我曾听过一省书协主席的书法讲座,其所述除了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外,没有什么新意。期间我提到如何写好榜书横匾问题,这副主席的回答亦跟一些书上所说的一样。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在我所见的资料中,未曾见有对这方面深入探讨的文字。欣赏方面,尽管有些人弄来一些西方哲学概念,但这除了将书法审美弄得更为玄虚外,并未见有实质性的进展。书法是中华民族之花,如非对中华民族精神有深刻体会,又怎能对书法有深刻理解呢?我插入这一段的意思是想表明一点:人人都可以耍耍书法,可耍得好的人并不多见,无论这是由书法本身所致还是时代精神因素影响,都无法改变这一客观事实。
  因在书法核心理论认识方面的肤浅,对书法作品水平的评价少不免偏重于作者的名气。这种对作品本身的疏忽,便成了绝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通病。不难在一些评论中看到“有古意”、“学某碑”、“有某帖味道”、“时风”等字样。当然,客观评价一幅水平较高的书法作品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恐怕世间没有多少人能办得到。可在运用什么古意、某碑等来评价作品时,要先考虑自己对古意、某碑等的理解,如“此作品受《兰亭》影响”,就得看看自己的审美能力是否跟《兰亭》的作者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或更高,要不然,会引起行家笑话的。
  世间有三种人可以有能力客观地评价书法作品:一是具有自知之明的人。如《论语》所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对老实人的生动描述。只是这种人是道家所推崇的“真人”,世间难觅。二是在其它艺术领域有非凡造诣的人。艺术是意识形态的反映,一个人的意识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任何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意识形态都能心领神会,如西方某些艺术家,他们第一次接触中国书法时,都能敏锐地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感受。这可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中找到例子。三就是下面所说的由实临过渡到意临的人。
  除去个别天赋极高、自小在良好的书法氛围下成长的人外,余下的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少不免要经历实临走向意临这一关。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的书家心里都明白,由实临走向意临,类似禅宗的顿悟,是某种令人狂喜的飞跃,这是由模仿走向创造的关键。如过不了这一关,即使再努力,也免不了固步自封的下场。历代书法理论家再三强调“字外功”的重要,就是由此而来。至于能否突破这一关,跟天赋有关。人虽无法改变天赋,却可以认识天赋。人生道路上虽然会面临许多选择,自己只能选其一,通过对天赋的认识,就可以明白到那些东西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世间的学习方法所说的就是教人如何选择,而选择是否恰当,自然跟自己对天赋的认识有关。至于如何认识天赋,则要遵循别人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才能有所体会。
  虽然我认为初入门时从街招入手跟从名碑名帖入手没有什么分别,因为这主要是因人而异,而不是由模仿对象所决定。但名碑名帖人所熟知,为了论述方便,不得不要拿来出一些名帖出来说明。对于实临较到家的人不难发现,有些字帖采取实临的方法难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而一些古今名家的临作则在外形上跟原帖有很大的出入,难道他们的临帖水平还比不上现时一些只玩过数年书法的书法爱好者?可略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像颜真卿、徐渭、傅山的某些行草作品,比二王、米芾、董其昌等人的行草作品更难临得形似,究其原因, 颜、徐、傅等人的某些行草作品,如小儿涂鸦,结字、点画等常有出人意表的地方,而二王一路,则跟老学究相似,有板有眼,临写起来特别就手。如套用尼采的观点,前者是酒神式的狂泻,后者则是日神式的儒雅了。明白到这一点,大概就明白到,古今名家的意临,实是用惯用的运笔模式来表达自己对原帖的领悟。如果学书者在书法审美方面欠缺深刻的体会,盲目将“取法乎上”理解为从高水平的作品入手而选取颜、徐、傅等人的某些行草作品为模仿对象,很容易就会养成荒率的习惯,以丑为美,实属不智。而以二王一路入手,虽容易流入甜俗,但为大众所喜,亦足以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假若一个人自问实临功夫深厚,不妨多读颜、徐、傅等人的作品及魏碑,感受一下其中的率意与朦胧,累积日久,自然会生出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那种对率意与朦胧的直解,所谓心领神会,得意忘形,遗貌取神是也。笔端一动,就可实现了实临到意临的过渡。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过去实临过的法帖,心中就会明白到无论意临任何字帖都不是难事。经历过实临到意临的转变后,就如百川归海那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从何处开始,其目的地都是一致的。
  2008年7月20日

  我有时会在QQ群“墨友集中营”(号码:16926324)跟一班书法爱好者聊天,里面有数个漂亮的MM,如有兴趣的,可进去对她们指导一下。


附:我创作的六尺条幅。此条幅是应朋友索书,拿了张六尺宣先写了张五尺大小的行楷中堂后,在余下的宣纸上写下的。

[ 本帖最后由 曾惊花落 于 2008-7-24 10:39 编辑 ]
1[1].JPG
2[1].JPG
3[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曾惊花落 的帖子

4[1].JPG
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5 em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

兄台的评论很有见地,但兄台对二王的评述在下实不敢苟同。几千年对书圣的推崇和发扬,莫非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都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以为初学者应以二王一路入手,先奠定深厚的用笔和结构的基础,但以后必须求变而追索自己的个性风格。好比二王的书风为公认的“标准美人”,如果每位书者因求其美而都整容成那个模样,虽然美了,但那种美就没多大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曹孟德 于 2008-7-25 17:29 发表
兄台的评论很有见地,但兄台对二王的评述在下实不敢苟同。几千年对书圣的推崇和发扬,莫非中国人的审美观点都有问题?

二王是二王,自己是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秋蝶 于 2008-7-25 17:47 发表
我倒以为初学者应以二王一路入手,先奠定深厚的用笔和结构的基础,但以后必须求变而追索自己的个性风格。好比二王的书风为公认的“标准美人”,如果每位书者因求其美而都整容成那个模样,虽然美了,但那种美就没 ...

二王技法可以力学,自然受到初学者的热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好的书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己性情高度自然的融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讷言堂 于 2008-7-26 10:53 发表
书法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好的书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己性情高度自然的融合。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