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1133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定律,权大欺主定律
6 e c6 Z3 M8 g) T
( k* Q9 X9 `4 b2 h" u2 \ Y5 \% o& F' G
) [, l- Q: t+ v$ M0 t 这个题目是我从一本题为《蒋党真相》的书中看来的。& m0 }3 p7 A3 B# l
2 r* P$ R. A: Q" q& B H! Z- | 书中说,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云云。(早年读过的书,印象十分模糊了。)$ a+ }6 M$ `; N2 \) }0 j$ U& a3 t
P) M, |/ D$ l4 P7 M) N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7 A, k5 B$ K( T# w. {& N
8 o7 N* r. N) ~% e* `- U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
y5 x3 u. ?( ?+ }, o; I4 H/ h, g) A$ }9 Y% X$ `) x; i
' m7 Z* O5 `2 J* h5 k' _2 ^% y2 R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君臣一曰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 @5 l5 P" R. }3 y7 Q* l5 s& r0 J; y1 [! W( ~- c" D& P
如何防止"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
4 a0 J. r8 x+ p1 b; o9 }0 s# _: ~% O$ a# C6 O$ U
我的专业是《园艺学》。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於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
. {0 o6 a3 s7 L0 \3 [3 z. l# a# L* e) x( |
4 s) F# T6 W5 `! \( q) c4 e
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 b4 H' O( ^7 z3 R2 t
% s! F: e* a6 z( T+ t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何谓"坐"?"坐"就是享用。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4 i! o# r; E+ P3 C8 } [
% \9 L( J& P& j. n! `$ |/ M( s1 B 现时的人把权力叫做"公共权力",认为"主权在民",古代人的观念则完全不同,他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芸芸众生只不过是一群驯顺的绵羊,皇帝和官吏执长鞭鞭笞天下,他们是牧羊人。一切权力归于统Zhi者,是统治者的私有物。正是这种权力私有的特性,导致了无休止的争夺。象是一个金苹果,被众人抢来抢去。"高才捷足"者从血泊中抢到它,然后"坐天下",享用整个国家。' n# }/ _9 w' e" Z1 x. H- ]
7 a) O( d- A0 {4 s 西方资本主义也有争夺,他们争夺的是金钱,物欲横流,我们称之为"拜金主义"。1 J; i" K/ _& D7 f& j( o
0 [% a$ Z* K/ {1 p* w/ s2 j" W8 I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更看重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我将其称为"拜权主义"。
! ?: |$ f5 \& m2 g" ?
! o7 _7 m6 p! ~( }, x k 人们常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人之欲望,难道仅仅只有食欲和性欲?**时期,我感受到人世间还有一种欲望,超越食欲和性欲。那样的饥渴,那样的迫不及待,那样的不顾一切,那样的不知羞耻,那样的不择手段,那样的心毒手狠,心心所念,只是为了权力,这就是"权欲"。人世间居然会有这种东西,如此强烈,令我惊奇,) A/ z# f2 H% ^5 p
: c E, R q1 z( F& R1 r
古代权力私有的特性,更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权主义",两者叠加,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血腥的连续剧。' d& U' ]- f3 ^. c2 v
% f" M6 P1 F2 _
还有一种原因导致"权大欺主",有人将其称为"权力结构的不稳定性"。( Y, @4 P: P/ V0 C8 C, a* K
& \, Q* q; n5 `, a9 h6 j# R5 o7 }
《左传》云"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7 z3 p6 u; t: u- x, t$ |- F
& Z- E; |6 \5 |: n0 A这句话,清晰地勾勒出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一级压一级",形成一种压力—稳定结构。整个系统的稳定,取决于压力的梯度,越往上去,压力越大,权越重。根据韩非子的学说,处于这种压力结构最上端的君王,必须具有一种强大的"势"(以势压人),君王一旦失去其"势",整个压力系统就会崩溃。一般开国的君王,熟谙权术,具有铁腕,拥有某种强"势",下面的人摄于其"势"而不敢有非分之想。这种铁腕和强"势",在其后人那里却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像晋惠王这样昏聩的白痴,或像溥仪这样幼年登基的小皇帝,强"势"荡然无存,于是出现"强枝弱干","权大欺主","取而代之"。
2 {6 e$ |2 @0 X- C' d) o" a1 U; W! s% m
"权大欺主"是封建社会始终没有解开的一道难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