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童山雷

蜕心堂存墨——江南达者童山雷中国画选 (陆续添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末冬初,旬日内奋力成画五帧·

  忽然一轮新疫情起,重又小小禁足。居家或站或坐或卧,勤勉作画、述文、读书、谈艺,兼任家庭电脑及手机管理员,且分担些许庶务。暮色中庭园内走上两大圈,归来再让阿猫蜷伏于膝腿(其每盼于此!)与家人一起看上几集电视剧。平凡而有规律的时日,终必令己艺迂回长进。追忆三二十年前,尝有稚诗歪句,道是:莫道今朝少知己,他年天下刮目看。尔后至今之前一段,网络论坛鼎盛,亦确有吾人初至某艺坛,则竟已见彼处正议论吾人吾艺近乎“闹热”,甚至有未识谁何之士,径直对吾言称“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此等等。吾自知所建“艺名”主要仍在隐形“艺术江湖”之上。今吾也,据己实情,审天下势,久存定见:于世间不攀附“官府”,不介入“江湖”,不热衷“市场”,但埋头“实业”耳。幸而所选之翰墨艺路,愈老益盛,恰如秋已去,冬新来,正值收获窖藏之际也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坡仙老佳绝语句,不亦甚宜此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秋日下 一派阴霾罩麓滩·黔山纪行》。当地野山旅途得来。最是有体会者:深心凡称入画之地,皆多非名胜处,而每常只在这并不为人属意之凡淡山水间。若此,山环水抱,岭梁麓滩,有似趋避揖让成形。其路桥民居,绰约隐显于幽林内外;恬然钓者,端坐滩头,独对亘古流逝不尽之水。则微阳映照大野,秋风轻拂,云霾开处,柔光掠波激浪,漫目但见溪河面上,泛起如箔似绸般的涟漪。这画者瞩目乃觉心动,铭于记忆,归来发掘之,凭借手中色墨毫翰,略无阻滞一气呵成得图且欣然题句。其文情艺趣,自不待言矣。又,前次偶触于心并明确命名之“墨调”及“色墨调”一说,今转思之,对吾国既有之画学理论与绘画实作,亦或果称俱小有裨益。远年尝提出关于正式创建“比较绘画学”学科之构想,兹,当也算是从属概念之一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寂野荒滩任漂流 “南江大峡谷”景色·黔山纪行》。其旨趣既见于图。寻常峡滩之地,辟作此旅游景点。临水之处,平凡“设施”俱在;岸坎之下,几多橡皮胶圈停浮于彼,而整体因雨后尽显浊黄的水面上,浅滩湍急,却并不见一“漂流”者,这荒寂之状,或真说明现时疫期内旅游业之萧条也。然院坝中亦有二女闲步于花丛边,遥远之隅,路桥高架,一鸢遨翔昊天,似甚可表明这黔山荒峡“景区”特色。画作视感雄浑,大笔挥扫下同时不予忽略各种细节,则吾人临案之际“胸怀兹境”之概,不言自明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危峡外 白云渺淡映高天·黔山纪行》。进入这南江峡谷,唯觉其荒峻幽险,虽景色平平,也自有一番尘世间难得的清润闲适气息。当时偶然得见三二游人沿峡底窄逼栈道行走,浑黄流水,喧虺于浅滩高崖间;却另有细细清亮悬泉,滴泻在苍苔遍布之“巨蘑”般岩壁上,伫足观之,眼角余光带及天外柔白云朵,也甚觉有其趣味。此画便将这综合感受构成画图,并佐以束放有序之笔触与浓淡有致之色墨,予以表现。入目视象之感,雄沉莽荡间,同时可见丰富层次变幻,且似微有一丝令人感怀之悲凉肃穆气氛,若隐还显,只在这横贯画幅却斜带而下、色泽亦相对觉着明黄的湍急水面低回漫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峡江迤逦湍流去 谷口空余花蕊红·黔山纪行》。窄峡出口,危崖对峙。二游人沿栈道徐行。幅面中心视野处,矮平石桥横亘;流水下滩后,喧湍回折,渐向远方。近前或高或低“点景”之地,三二亭台,窈然可见。通体景象,示明其仅为“荒僻旅游区”无疑。甚是触目者,路边一株艳红花树,迎风摇曳,与周遭苍翠清幽丛莽对照呼应。此平凡风物,抒写之际,全在于以笔墨情调为基本“看点”,因而乃于近景之岩石草树与中、远景之山势滩流格外着力用心,得成浑茫一体中却又能见丰厚浓淡层次变化、且可隐见内中若干点、线、面、体“串”作其结构韵律,如此这般视象感。而一切皆出以率意之手笔。顾以思之:或兹亦恰堪表明达某为人从艺“心灵手不巧”(有其想法同时手势即使放逸却偏向拙笨)之特点。呵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出峡幽江萦玉带 依滩峻岭幻金佛·黔山纪行》。随前景出窄峡而经桥坎,湍水跌扑下滩,径向相对较宽峡谷。其余一切景色不过皆属时空转换得来罢了,唯有临滩一山,足令吾人作奇异想象,盖因其左看右看,恰似一尊坐佛也。于是画作以此为构思,取夕照之下,金赤之光辉映于彼,而画面其他部分降低色度,且总体趋于阴暗调子,连“黄水”也一变而成幽寒“清流”,乃凸显“佛光辉照”之相对温暖明艳处。笔法仍出以雄放洒脱,尤其以刚健块线,表达这所谓“喀斯特地貌”区域景物特点。有意无意间,不觉精彩毕现。格外值得一记者:幅中所用,多为宿墨脏色,然入画之后,似乎正巧示其苍茫黄昏沉郁幽粲之状。最是记得少小时心仪的一句话,道是某外国画家,调色板上的颜料每像污泥一般肮脏,但一经拿上画布,却总好似金子一样地闪亮。由此可见,有过研究西法色光手段之经历,画者处理翰墨丹青,自是与“国粹派”有其不同处。另,同时的确也证实吾今常思之“墨调”与“色墨调”概念,作为画理,果堪成立。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所得本地零星画题(10年代后期)
原创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今天
凡不能见本帖中图片者,请查看原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6734&idx=1&sn=8d4226075a53879b3a2c5f2ddd97a6ef&chksm=bae29d6b8d95147d559b56bb126de5a34e237f6ef4a42d570bd13c0a2cfc254b9ff7db27fe0c&mpshare=1&scene=22&srcid=1118QVFit9897iLLeW7BBMXr&sharer_sharetime=1637184817145&sharer_shareid=7f0a7423a2d1449ccb40069d7abd5770#rd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隆冬暝暮 鸿恩寺前 寒梅丛中 远眺山城》。一派迷茫且复色彩浓郁的紫灰调中,岗岭高耸,其势绵延并具跌宕回环之姿。山顶有阁楼巍然屹立,且被华灯照亮,看去已自微觉神奇。兼以四下或近或远,皆星星点点,灯火璀璨;幽暗坡麓间,亦隐隐约约,可见梅影斑斓。背景这江山之城重庆,分明在这冬寒之夜,渐渐沉寂下来了;中景傍靠江岸边,一艘轮船,似也强调着这索寞之感。而细看之下,近处山腰路间,还有俩人正趱行着哩……人道说咱这重庆山水,最宜入画;吾辈幼时不觉,现今思之,果然果然。另有一点:当时得斯境,其实尚在寒阳半斜之时,不过这心中微动,想见待等夜幕降临后,这儿又会是何种模样。于是作画之际,意往神驰之,也就翻成如此这般情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微阳临照苦溪河》。撷取那日郊游所得实境,抒情写之:车至僻野小站,似将倒转。站外坡麓,林树芜杂森密,一径蜿蜒穿越,有若回折之带。二人伫足昔者废弃“水利工程”前,像是正在观赏并加以慨喟。中景阳光之下,金黄色之银杏,枝叶但觉泛跳如波;其婀娜多姿生动形态,以及光影摇荡之感,可与稍近处舞动之柳树,遥相呼应。远方景物则静沐煦和秋阳下。天际白云轻柔,亦觉随风微微飘动。平阔溪岸上,有高楼数幢,或其亦即暗与吾生有着某种难以言传之关联罢?而滩头却悠闲地坐着几个钓鱼人。几只鸥鹭,也自由自在地翻飞向高天去了。莫不成,这也暗示着画中人时下已脱离俗生谋食之羁绊?整个画境,于极平凡中蕴含深切感怀,倒也不知观画诸君,能否通过这信意挥洒点厾之色墨感受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夜宿金鹰下 静听山雨急·游驻南麓得之也》。野山荒院一座,新老房儿混搭,堪当僻静“农家乐”处。一窗幽灯微明,则房舍整体,几至淹埋于弥天漫野风雨之中。画幅之绝大部,皆为斜扫近横之挟风雨势,其宛若山呼海啸,撼人心魄。迷茫内,隐见那南麓标识“大金鹰”,孤独却又活灵活现耸立于山巅处,一发为此增添了好些神异之感。此即当日游驻斯境,于亲身体验中得来也,料非凭空捏造所可想见。
附当时得诗,以供参看——
次南麓古树农家乐
夜宿金鹰下,
静听山雨急。
百虫皆灭声,
四壁无颜色。
晨起觉秋凉,
闲行知露湿。
即将凌绝顶,
驻足言心得。
附记:所言者何?盖为此次游事,荆妻因故未至,乃谓如此佳景,当留待异日共同赏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秋山夜雨后 晓行但觉麓林滋》。却承接前画之境事:沐雨之巨鹰,兀自侧身耸背站立那厢。而整个山野,已是风雨宁息,一派清旷。隐见有长长石阶,通向岭头鹰立之地。半山松林内,湿雾弥漫,数人结伴上行。亦有泉流自林间出;断崖四下,则轻薄烟云缭绕。极近前,寂寥园门墙畔,团团红湿之树,花叶混杂,显然乃山中过雨之景象。垂树之下,特地又使停着几辆小小私车,稍远并同示那俩房儿,以暗示其游事。画中诸物,悉称手法粗率却观之井然有序。画成,欣然击键志此文字,同时似真呼吸得幅间之清润气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江城夕照中》。现代化大都市近前,一江之隔,喧静比对明显。入眼景物,悉在半斜之清朗阳光照耀下;时虽近晚,而色光甚觉明丽。这巴渝江山之城,南北两岸,特性毕显。对岸那繁华景象,自是不消说了。则江南这厢,高崖上那游乐场之“摩天轮”,桥头一带相应景观,以及远处絮帽般扣覆在南麓顶头的大团云朵,无不生动有致地展示着这当地风貌。咳,如此翰墨山水画作,自顾亦确实只当咱这“江南达者”,最宜为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晚霞下 江岸拂来杨柳风》。视角转换至回折山路一隅。遥天满布紫红云霞,而整体风物,已似渐笼罩于暮霭之中。北岸那地形起伏有致的山城,自西向东,一溜横展开去;无数高低大小各异的楼房,连同所有塔,亭,转盘路,高架桥,泊船,轻轨,等等等等而今这重庆城特有之物,俱或隐或显呈示于彼,且是暗觉其生气勃勃。最是惹眼者,映衬着那飞跨南北之彩虹形大桥,近处几株柳树,沐浴在金色夕阳之下,随风婆娑飘舞;而那极长垂地的枝条,亦似暗示着此处之荒落僻静。柳丝下,二人凭栏观景,意态颇见逍遥与鲜活。于现代城市生活中随常撷取之境,信笔挥洒得如此情味,吾心实感快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7、《春归夏至长嘉汇》。昨岁“五·一”于本城长江、嘉陵江汇合口得来之印象也,今趁此春阳晶灿而为。山川灵秀既钟于斯,拙手秃笔之下,凭借色墨层次,宿墨、渍墨及清水混合诸彩并用,由是掺入今之所谓“莫兰迪色系”(灰调)概念,乃颇得晴日下光雾迷离之感。而其虽是写意,则那两江水色,也都是略有分别的。如此现代化都市,直接撷入翰墨画作,看来古往今来纯粹“文士型画者”中,亦唯有达某,托生此亦江亦山之城,方占此“得天独厚”之条件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8、《下浩》。沿江另一类似之新开发地,今岁开年小游得之。其虽称“老街”,实则以本市极中心地区“渝中半岛”为“全景式”衬托,毕显新旧对比之情味。又因正处在轻轨所跨越之“东水门”大桥下,配合着江山形貌,并那曲折而下的坡坎路,及沿途仿“民国风”的青砖房儿,更见特异。以是,吾唯用一枝长锋羊毫大笔,或厾或扫或挥洒,取其淋漓痛快,径写出一时得来之意象。尤其近前崖壁高处,一树盛绽的梅花,令此独具重庆山城特色之境,顿觉神采飞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北碚作孚园》。满幅晴光淡荡,对应清夏煦和之境。一条石径,穿越绿树丛荫,蜿蜒回折而上,至其山岭之巅,则彼处先贤端坐,后辈士子,似正式躬身施礼,已将此园主旨点示出。沿路庭园景色,多在日照下显得光斑跳跃,其形态仅略可辨识。远外江山,连同江畔高架路桥,俱凭藉此麓岭之势曲还而去,亦然笼罩于腾腾光雾之内,诚为我巴渝之地炎夏特色矣。以翰墨意趣试写之,微觉乃有西方印象主义画派之视象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0、《晴云覆罩圣灯山》。雨润秋原,天光新霁,云影依稀。主景大岭横亘,以是斯山主峰一带真实景致,结合远年铭记于胸之印象,浑成今者若是犹非之观感。近前除些许树丛,大量土地似皆荒芜,倒也曲折展示现下乡村相对衰微之面目。闲游之人,毕竟与之没甚切身利害干系可言了;略予关情,亦表敦敦人文之意。全画由干湿相济之笔触写出,观之视感明晰且觉厚重苍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1、《兹山鸡犬往来亲》。随性撷取当时路旁所见:莫约是守看作物之犬,趴伏于石板砌成的窝棚内,跟前却有一只母鸡,与之并排蹲伏,且像是正在同这犬儿嘀嘀咕咕地说道着甚。此真乃令人观之称奇的景象!自古即谓“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则此二者,何以竟至于亲密无间?若非亲眼所见,决不可能凭空捏造及此;即得斯意,宁不令成一画。既然亦复纳入“山水景观”中之场面,自当不便对二物细加描写,不过借其阔大放逸之笔意,通以之得成一“天宇间物类衍息场景”而已。其雨余秋渐深、云物润泽而山野寂寥,然则丛蓁林树间却隐觉生机暗涌之约略视象,并透过横斜枝叶缝隙可见伫足观景之人,一切俱为表达这乡趣题旨而设置。
………………
吾之画艺追求
浑天成纳万象,澄静水泛崇光;
涉虚灵远狂怪,缘尘世类仙乡。
不依成法,不玩花样;
不拘真切,不入抽象。
广拓画境;
显立人格;
巧融诗、书、画、印;
穷究笔、墨、水、色。
宁苦涩毋甜腻:
宁复沓毋单薄;
宁散乱毋板结;
宁霸悍毋柔弱。
于画种本身所允许之范围内,力攀旨、趣、法、技之综合高度,且于假定三维空间内,全力驱使笔、墨、水、色混合运动,即令咫尺方寸之间,其势亦犹如大兵团之“立体作战”……
静思己艺何之……
详略意趣求于宾虹、子庄间,皴染技术跃出傅、李两家外,兼谋潘、吴二公之构架造境,更体味寄萍堂神髓与大风堂气势,并旁涉如莲、秋园之纯然逸兴,由此融入一己文魄诗魂,及毕生生命体验,再另假以天然之拙笨手法,而后看看是否可以渐成独立面目。此吾画之终极所觅也,即使觅之无果,死于途中而不憾。
另,以一人之力而欲取众多大师之长,宁非痴人说梦;况其各种优长本身,亦或相互抵牾,虽欲杂揉也决不可能。吾言不过愿置身于此上好气场,受其潜移默化影响而已。画道中君子,得明此意,吾辈乃称幸甚。
我之为艺意态
景仰然非直袭而唯扬弃古典艺术,认同与爱好并介入于近现代艺术,关注亦理解却不跟踵于当代及所谓后现代艺术。或换言之:仰止于古典殿堂前,置身于近现代队列,伫足在现当代圈外。致力用心五十年,虽居草野,亦觉可以平视今之艺海文滩。毕己事,每常潜入古今中外艺林细细体味各家各派之艺,也尝精心挑选出数人刻意研习。其时也,精魄膜拜而神志清醒,唯思:当作何为,方可避免死在这株株巨树之下。与此同时,却又遥遥地对一切行于不同艺路但确具造诣之士,默怀敬重之情……
…………………………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入中旬起至今,亦得成画五帧·

  皆黔山纪行之作也。吾人无论闲劳,尤其外出旅游,一经用时,终不致令其虚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月泛清光荒峡远·黔山纪行》。沿岸顺水行至路尽头处,伫足四望天野,除所来之径周遭,已具“开发”模样,水流下方,远外苍茫一片,竟不知云霾之下为何。当时亦尝设想,倘于月夜在此观景,必另是一番奇异感受。而画者则有这“能耐”,庶可借此重作安排。于是今者回顾彼时情景,当即铺纸挥毫布墨,凭着感觉未退,一气将此心中景象刷刷写出。其纵横捭阖、意气风发之概,甚令沉溺于是之艺趣文心,顿觉惊奇痛快。此种大笔挥写带染范式,原为吾辈二十来年前即觉得心应手者,一则当年多皆囿于小幅画面,二来此后总欲另在“深沉丰厚”几字上致力,故尔每属偶一为之。画成,抚腮静观入目那阔大雄沉、丰富多变且是简淡而又干净利落之通体视象,并吟味甚含格律诗意之题款,乃觉这多年来所行曲曲折折艺途,心力当未虚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鄨水牛塘关渡口·黔山纪行》。生僻古怪之地名,暗蕴悠远之历史文化。画者实游其境,得于看似并非“优美”之风物内,细加体味其意,乃紧扣彼之形神,抓住且强调一二“看点”,遂得予以略带夸张意趣之表达。若是,关隘虽为新建,因所倚山岭势态,竟恰如一鲁莽“山大王”镇坐那厢,于是整体视象,顿感韵致不凡;兼且正处夕阳下光影交汇之点,景物忽明忽暗,更佐以天空一朵飘浮红云,并泊船处缭乱摇荡之水纹,益觉幽杳神奇。兹意之得来,其实乃是众人候坐船上、因三二不守时游客久久不至而颇不耐烦情形下。由此可见,这文心画魂,独能趁机跃于河流对岸高处而俯瞰于是,的确或真另有所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夕阳下 鄨水发吾思古之幽情·黔山纪行》。船游鄨水所感。幽润、荒古、回折、静谧之河峡内,孤伶伶之游艇慢行于斯。崖岸高峻,峙而束之。远外天空晶亮,淡淡紫白色云朵,映衬着一座恰当夕照之方形断壁;其余远近不同之崖岭坡滩,尽隐没在阴影内,然斑斑驳驳,毕现山石复杂形体之丰厚深浅层次。满幅悠悠墨韵,自是配合少许凸显彩色;而点缀其间镌于迎面绝壁上之“白云”二巨篆,以及画之左下隅一礁石上堆奉之图腾牛首,分明亦加强了这整体气氛的表达。此类画作,写奇异山水之形固然重要,但细细吟味阐发个中情思,更属不可或缺。兹画中一切有形,皆遵从其题旨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江峡尽 云门开 光雾中 鄨水沿岸 难寻斑斑旧迹·黔山纪行》。写当地主景“云门”。其“喀斯特地貌”特点,毕显于斯。所有鬼斧神工、一若人造般形态,固不消论及了。画即取此巨大“石拱门”之下,游船轻盈划来行将穿门而过,厚实绝壁外夕阳光雾迷茫,云物俱在虚无缥缈间;而于内一侧,如凿似砌之壁,石纹坚实且复排列森严有序,崖下栈道逶迤,波影漾摇,反光映射壁上,三五水鸟翔集沙滩,静观船儿掠去,意趣甚是幽恬。这般画境,艺者想象空间实则已相当受限,唯力求将其现实情味发掘展示足够而已。倒也不知此等目标,达成也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轻舟泊岸处 幡然回望 云门之内锁幽峡·黔山纪行》。写出兹峡后情景。其秉承吾志:画境不同,手法亦异。前两画,一幽杳中犹见远辉,一清荫外夕阳晶粲;此则直写斜照之下,漫幅荡漾和暖秋光,一派澹然温柔情致,同时乃见角隅处微露清幽峡谷。而画法却反取极粗大之笔,简略挥洒点染,径得其意。许久不用这青壮年时代常用之法矣。转而偶用之,又焉能一如既往,终欲于寥寥数笔间,依据今之实际境况,另觅趣味。斯境也,游船泊岸处,三二客人,立于清艳阳光下,围而仰观一巨大“乌沉木”,当属引人注目之“看点”。另,惯常那反复皴擦渲染之法,岂是不好;唯以暗黑视象求其“浑厚华滋”效果一路,既经宾翁、可染诸先贤创建定型,也早已只是现成之物耳。吾意:因境取法布势,必要时不唯笔意至简,尤当惜色墨如金,方称见识与功夫。得画随感,志之备忘。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上旬,两地辗转中得画四帧·

  小游本地某农家乐所得数画至此毕,近期整个于现实生活所撷画题至此亦毕,乃重拾己诗(词)意画作为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野山将入夜 亦如吾人半老时·辛丑仲秋游巴渝南麓后岭偶感之》。续前本地游事。当日黄昏闲步山中,夕阳已坠,晚霞犹映天红。四下麓岭庄田,尽皆笼罩于沉沉暮霭,周遭一派岑寂。看看夜色却渐弥漫开来;路旁房舍亦见浑浊灯光。回首向来之处,居所侧畔那大水池,与天际云光辉映,格外日亮,诚谓“镕金”般的,甚有趣味。当时即觉这静谧丰厚甚至辉煌之秋日暝意,感觉何等佳好,惜乎为期不永,是真如吾身各种内外条件渐次成熟而堪叹其也将老去矣!今为兹画,即据此感受,勉力表达斯境。幅中色墨实沉苍润,笔意雄劲放达间亦复见其悉心收敛,视象具体然一切细节自于信手挥洒时顺带而出,并不拘泥于一一细致刻画,当与所示意境相称。似这等画作,自是承袭诸先贤所开法度了,唯愿仍有己之面目在,不至于观而与之两相混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煦和乡野花湖岸》。仍写此次小游得来景象,却为翌日沿湖畔漫步所得。画中布湖滨一隅,密树荫下,平桥接搭堰坎坡麓。远外川凹,薄雾与天际微云共示宁和秋晴;且见田畴间小溪曲折而至,侧旁亦有新旧农舍三二。近前水风拂岸,零星草木之花,尤其几朵美人蕉,婀娜多姿。水中两只麻黑老鸭,长伸着颈,似正满有兴味地张望着画之另侧,盛绽桂花与将枯藕芋间,一位徐徐行走的农家小姑娘。且是隐然可见,那小姑娘头顶上,还翩然有只蝴蝶飞随着哩。如此饱含生活情趣画面,料必亦只可于实地感受中得来;率性笔墨,从容不迫挥写而出,也与景物本身“天然去雕饰”风格相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多丽·苍洱印象》。再一轮改换居所,恰值于现实人生所得画题暂且告罄,乃重拾己诗意、词意而为。此昔年滇游得来之词也,取其首二句之境,则包含对那彩云之南苍山洱海之滨的基本印象。如图,将“白云轻,群峰缥缈迷离。碧川前、风花雪月,长裹一派春辉”语势幻化为可视物象,且将彼处有名的“崇圣寺三塔”纳入,而径直以极澹然之色墨写其全景。似此等画面,固然相对易于取悦于俗众,但最忌讳的,却是画得过于“小样”。因此,仍出以己惯用之简率笔意,或粗或细,似详亦略,遂得感觉其有如世外仙乡、同时又充分表达其实地特点以及这画者个人风味之图中形貌神韵。搁笔沉思:这忆写多年前之境,经此心“过滤”且以文辞“推助”,或真亦与俗话说的“热炒热卖”式作画,有所区别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六州歌头·远思 荒村旧梦,入髓意难平……》。己词意画作,远忆乡间生活所得意象而成。取印象深刻之当日来去路途辽阔全景,示以黄昏怪异晚霞下极其暗黑幽紫血赤之光影关系,并出之以浓酽近焦之墨与看似粗率实亦森严之笔,遂成视而殊令心目震颤之强烈效果。斯固为“原汁原味”之自然景观矣。则何又存半分闲逸之感;所具者,唯凌厉之情与泼辣之意耳。是以当称与原词主题相应,真是深入骨髓断难平抑之梦魇与思忆也。作山水如此,宁非“雅道”废弛欤?吾今每为画,不求幅幅合人意,但愿决不违己心,且是必欲使之皆成具备独立神貌之生命个体。拳拳兹志,何人可心会之。


  附:

  粗笔拙手 细写心境
  蜕心堂近期诸画局部

  同示达某个人基本特征而每画必独具气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暮山沉厚浑茫。朴野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水风轻飏。天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云光淡荡浩气蒸腾。缘尘世类仙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泼辣凌厉亦真亦幻梦魇感觉。

  简单材质,简易手法,但求丰满且多变化之视象,从而展示吾人一时之特定心境。

  色墨调之搭配不同,入目视感各异;笔势与物象结体不同,所呈心理感受各异。



  ………………………………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中旬得画三帧·

  三画皆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所附小令之境。一暝暮,一飚风过,一清晓残月下,尽为昔时于困苦生活中所感知。今反观自家“知青生涯”,或自幼受东坡等古贤熏陶罢,纵于斯境,似亦初具“也无风雨也无晴”之概……呵呵。
  另,今之为画,必每作皆求诸具体事境、气氛。然兹题材终得自于僻远山乡、凡俗日子,看官幸勿以风景名胜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舒爽情怀对待。第三帧画作,题款与作画手记俱未见全词,此顺录于后。并附今余墨书己诗稿一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归自谣·春暮》。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所附小令之境。其文辞曰:“闻牧笛,麓岭云归人自得。邻墙一树桃花白。 清蔬果腹天尽黑。床头窄,倚灯把卷逍遥客。”为画,则只能是舍弃时间渐进因素,拟定一点,围绕其表现之。于是取暝暮之时分,吾人荷锄归来,四下迷茫夜幕将次降临,萧萧晚风中,荒凉坡麓尽显麻黑阴润,那初春乡野间的索寞情味,已毕显于斯。词句明确提及的那树白色桃花,定是不容忽略;而所谓“牧笛”,则只可能是令其存在于有无之间了,难不成还定要在哪厢隐约画出个牧童怎的?至于词之整个下阕所示之意,全凭小屋所透那昏暗灯光进行联想。有一点却必须厘清:此谓“逍遥客”也,岂真是悠然自得之古代高人雅士乎,不过乃今特定时代,困苦无奈境中,吾辈强持“英勇气概”、“乐以忘忧”之喻耳。一切笔墨表达,尽皆围绕于此展开。相信读画诸君,恐不至于在这种气氛内,亦然体验到那种传说中桃花源般的超然意境。而客观以言,此时此刻,纵使吾人也觉舒怡,那仅仅只是终日劳作后,骤然感到的一份肌体放松罢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伤春怨·风过小园》。亦然“乡间杂诗·远年怀想”所附小令之境,却是俗生某次甚为具体之感受。一日恰当初春时节,每每骤发于此时那秦巴之地的飚野山风,倏忽将咱自留地边的油桐树枝,都吹刮断了。风势稍减后,吾人拄着锄头,站立在犹然寒意瑟瑟的土畦间,四望这萧索山野,特别是下乡落户这几年来已是至为熟悉的这间队里用咱“安置费”租来的下段为老木板壁、上段为黄泥篾墙的瓦屋(其大半是房东的,咱与同伴合住最近处这一角),连同周边一点“纯私有”的稀疏豆麦,远虑近忧一齐涌上心头,那般滋味,非过来人,恐也真难知晓。小令已是好些年前写出的了。今作这画时,内挟胸腹中所余感伤之气,先是刷刷下笔,原以为会是一种率性侃切的视觉效果。不料时下这冬寒阴湿天气,所用棉料类宣纸,则洇浸开去,乃临时决定因势利导,以是终画成这般感觉。看来,这中国画创作,的确明显是含有某种偶然甚至是不可控因素的。顺将小令全文附上,以便看官读画参照。——陡折青芽树。转见残花无数。老豆伏于畦,瘦麦随风犹舞。 夜来天何怒?我则心哀苦。本已至穷愁,况复此、添新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卜算子·野岭啸疏松……》。仍写“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附词意。此前亦尝以此词作画,今者转将纤细松林改作粗壮大松,而枝干、针叶稀疏,乃于晨风中劲拂与喧啸。天际残月、云间飞鸟悉如词意。那小小“知青房儿”及周边环境,则径直用吾友“涧山居所”为素材,不唯与词意相吻,亦复与那实境更为神似。画法本身,尽以大笔出以整块色墨,造型至简,而浓淡虚实强弱间,仍甚得变化感觉。相同文辞,生发出颇为不同之两种画面,也算是身为画者有意尝试之一。


  卜算子·忆昔他乡惊梦

  野岭啸疏松,
  月落霜天晓。
  警怵愁眠四五声,
  如泣云间鸟。

  阔别已三年,
  堪叹乡音杳。
  才梦家山入腊时,
  一寤清欢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驻游涂山“或者·山和诗的院子”暨冬游南山赏梅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6948&idx=1&sn=539477ec060adfd0f26d1f352c0f673c&chksm=bae29c418d951557016a076e92a756d5d13a6161e582d7aa4c0fe6ce440c81466ad7bf0abc0a&mpshare=1&scene=22&srcid=0112vuWP5EjJnfNLEgTENvea&sharer_sharetime=1641965755301&sharer_shareid=7f0a7423a2d1449c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入新年逾半月,得画七帧。皆认真实验画法之作;即使末后一帧,亦然认真试为其“草乱”……


  1、《一落索·黄昏吟罢无事,把个鱼儿喂……目下岭原沉睡,暗有施工意》。新年伊始,清寂润寒中,以此己之小令为题,率意作得温暖干爽且是至为亲切熟悉之画境。兹,径直将吾今江南“云满庭”居所纳入图中,仅因画面视象构成关系之需要,而将时下这高层楼居式样,作一变通处理。画幅间,吾人“阳台小园”固属历历在目,则何以单独凸出于楼身外,乞望看官们休要求全责备为何不合视觉情理了,姑且看作“局部特写”罢。但放眼眺去,远外夕阳下,我重庆这“江山之城”一隅,虽亦非一一据实描画,然而倒还真个自觉是颇得其神似之意趣的。入住斯境的前数年间,凭栏西北远望,天地犹称一派空阔,目下长江滩湾,及隔江崖岸,并江上那鹅公岩大桥之影,俱似隐犹显,观之舒爽襟怀。而后近前坡原,渐亦谋划再修楼盘。此亦无可奈何之事也。兹词兹画,即以含蓄方式,将其事体本身与吾人情绪一并表达。写意山水,径直赋予此等内容,当也算是某种尝试。

  2、《涤雨松岗净无尘·远事也》。兹,吾箧内“旧境重现”类。那日例行由吾女居所回归自家为阿猫作“铲屎倌儿”,因心念及此却恰为吾兄仙逝两周年忌日,感思之下,遂重将此前亦曾有过相同题名之画作,另行营构。固因其已是盘桓铭志于胸的久远之境,一切细节,只存概要;是以具象入图,皆据所需,信意而为。只那略示形神之嘉陵江湾及江中“石门”(二巨石礁岛),左右或远或近的歌乐、屏鼎两山,作为主体存在的这崖岸松岗及岗顶小亭与松间群鹤,点缀于各式房儿(俱有其据唯稍稍调整顺向)间的芙蓉花树与高大旱柳,尤其朝着坡上走去的一大一小俩人儿,无不尽属此世曾实存而久已化作吾心幻象者。俩人儿自是当时吾兄弟。哥手中隐见持一弹弓;吾身为年龄相差五岁有余的弟娃,肯定便如小跟班样的,屁颠屁颠在后追随。哥“枪法”彼时堪称远近闻名;一则亦小小自负,二来也为自我激励,所以那木质“枪叉”上,从来便歪歪斜斜刻有“一枪一个”字样。当然,这不会是指去打那些白鹤了,所谓“一个”,麻雀而已。当时正值大饥荒时期,麻雀又属“钦点”消灭对象,是以倘果真又打到几“个”,一家数口,解馋有望……噫吁!此永驻心海之事境也,在这特殊时日作出,自是尤具其特殊意义。吾人尝见昔者星塘老屋后人偶有缅怀旧境之作,甚觉别有意趣。今己亦为,岂愿亦步亦趋相仿,乃另求所具“时代特色”耳。

  3、《氐州第一·星隐霜空,霞煜圹土,云中老鸹声悄。绿野边头,黄沙始处,微见河原清晓……偶拜河滨摩诘老》。己词意画作。取既见于题中数语,而尤示此“河原清晓”、“偶拜河滨摩诘老”情形。其基本景象,则以昔年游宁夏沙坡头所见当地山川面貌为依据展开。其旷远舒逸、于苍凉间亦见勃勃生机之概,固勿论矣。画中诸多细节,如天边横亘成阵之晓云、凌风飞掠而过之老鸹、徐行于沙海之驼队并那“绿野边头”的几丛刺棘,也尽皆类如文辞所述。近前二点景人物,则不消说其高大者即为古时在此留下千秋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摩诘老”(今彼地实有其塑像),矮小且躬伏身躯者,便为达某自家矣。某谦卑之态,显然乃正乞求先贤赐我文才画意……一切内蕴,已见之于此。顺带一语:某家虽于今视世间艺文殿堂所有妄自尊大之显贵有似粪土,而真在倾心服膺之偶像前,原亦是不惜一再放低身段的。此之参拜摩诘、后来在西子湖畔参拜宾翁,拳拳寸心,俱可以之为证。

  4、《应天长·秋》。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所附词意画作。取词之上阕语句,曰:“蛩声乍起,林影渐疏,山原已觉萧瑟。却值四田禾净,愁怀亦缄默。檐间鼠,多束翮。愈示此、老秋岑寂。晚风过,院角衰杨,一片狼藉。”因而幅中自是一派僻乡野岭荒秋景象:崖角小院在暝夕厉风吹拂下,已自肃杀之院树,尤其一杨,愈见枝叶纷披;而四下收割殆尽的水田,连同野地里山岭霾雾,壑梁阡陌,并文辞中所述一切可见及不可见之云物,俱是那般索寞萧瑟。这确是自家深印脑海的近半世纪前巴山乡野景象,今转以翰墨图形示之,兼玩味其款识,乃思之当时何以如此,倍觉怆然……

  5、《隔浦莲近拍·远事残忆》。己词意画作,则仅以词之上阕中数语为题材。画中,临溪高丘之上,莲塘竹林侧畔,一穿逗老墙院跟前,隐见娘儿母子三人正走拢那厢。远处亦隐约可见巴渝之地歌乐山淡影。此寻常仲夏景物,内中却包蕴着此心多少难以言述之记忆!而题款中“来此天晓得”之语,堪称“道破天机”。彼时也,距今已半世纪有余;恰当人间一至为特殊之时代。其时也,家族中一甚亲之长辈,年届古稀,本身并未犯事,纯粹只因社会历史变迁的缘故,须是带着后辈付与的生活费(房租、伙食及杂用),在此接受劳动改造,连同其它一切。这厢母子三人,每月却得悄悄送生活费来,同时因怜长辈,亦将这家庭每月定量供应的三斤猪肉,割上两斤,带来“共享”。最是记得曾有邻家小女,当时即窥破这秘密行踪,道是:“每个月发工资那个星期天,你们一家人肯定是进城‘杀馆子’去了!”……斯言宁非幽默否?种种微妙之意,已可不言。又:画之左角处,坡路石桥下方,大榕树旁,犹另有一院。彼于更早之时,亦尝给这城里娃儿,留下过甚是新奇有趣的记忆。而后同因时代变化,也就一并融入难以言说者之内了。点到为止,不再表述。不过画本身另有一细节需指出:题款俩印,“山雷”正立,而吾旧名所幻肖形章却反盖之。兹,其“到”耶?“倒”耶?呵呵。

  6、《杏花天影·碧风轻拂红芳树。劝耕鸟、啼声未住。怎将清晓付闲怡,待去;北山头,辟药圃》。仍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所附词意画作。假想中另一似是而非之地:山凹间,荒凉贫瘠岭梁,因春至而渐觉碧芜。临溪涧处,沿岸泥墙瓦屋三二,屋侧黄绿秧苗育出,色泽浓艳。如题所曰,却又有着一株停着只“劝耕鸟”的“红芳树”,并一片枝叶萌生的小树林,其尽皆在春风吹拂下,像是微发吟唱,且天际亦然另飞来两只轻盈的鸟儿。这甚宜闲玩的景致,则吾人些怎得此等福气,已自肩扛锄头,结队朝着“北山头”行走,将“辟药圃”去也……艰辛苦劳之生涯,尽可能还作既不呻吟也不“粉饰”之客观表达,并力图从中挖掘出几分文士、画者所体验的独特美感,倒不知真得其意否。

  7、《一萼红·出浓阴。怎奇花数朵,多在刺头簪……与岁月、清赏供闲吟。亦伴嚣尘,自封幽土,真渐成林。 人世则关何故,忽朝秦暮楚,忍极相侵。方斫新枝,旋挖老干,皆谓他树宜今……》。此己慨喟岁月沧桑词作,临案颇思当以何形式为之,则适逢作画场地又将变换,乃干脆试以揉纸法及洗碟涮砚之废墨败色而作。画中阴郁天气,朦朦胧胧、斑斑点点间,隐现我山城重庆此前数十年“形貌”变幻之史,已自微示于不言。熟悉此时段本市“绿化树”由刺桐而榕树(巴渝乡土黄桷或外引小叶榕)而银杏之士,或可品咂出内中意味。然终归仅是写意山水画作,不过见微知著,也不取甚宏大叙事感觉了。且画法更趋于如此这般不合常情常理,亦可见吾画者为事之苦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上旬,逾春节期,仍得画四帧·

  这二月上旬,虽逾春节假期,然因“玩处”较从前渐少,“活儿”反能多干,故尔仍得画四帧。兹,始作日前小游南温泉花溪峡壑所得专题也。消闲游事,倏忽已幻为翰墨画境重令吾游,岂非趣哉。又,那日拟画题时得一短短七绝,此却将四句分别敷衍成四幅画作,亦别有其味。思之,接下去,未尝又还不可再将此整绝合作一横卷。亦画亦诗之士,特擅此自在优游,乃又何足为异矣。
  附:整诗为——

  南国冬山碧若秋,
  一溪洲岛截寒流。
  望中春色新将至,
  隔涧观梅堪逗留。


  画循游境,是以顺序稍异。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一溪洲岛截寒流·辛丑岁尾花溪纪游》。记写近日事境。兹南温泉花溪河沿岸美景,自幼即入心扉。而撷之入画,以“山形步步移”之理,视点不同,视象连同意趣则异。本组纪行山水,偶得自腊末旬日内两次游经此地。首四画,分别以己七绝(拟兹游事画题得来)之一句为题;而第五帧,题之以全绝,则亦可归于“己诗意画作”者矣。整体画作既以游程展开,这第一帧,便以溪口入峡前阔滩景象作题旨,其礁、洲截流塞水,周遭冬山悉笼罩于淡薄白雾,树木枯荣不一,各类建筑物尽觉萧索,然寒梅却舒枝绽放;如此情形下,二人沿崖岭小径而上,身畔泉瀑,似犹有声可闻。临案布墨着色之际,甚因此身同为骚人与画者而自豪,盖当时各陆续得来之零星感受,乃在吾人笔下,竟已结作浑茫一体之生动氛围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南国冬山碧若秋·辛丑岁尾花溪纪游》。沿石径登山步入小峡,凭高以望溪涧,但见满目草树,虽值残冬之季,却因这地处巴渝,而唯觉浑茫有如深秋般一派森碧。兹画意即由此生发:全出以坚硬笃定之笔,色墨亦然沉厚且是结作体块,戳写厾染之下,视象甚是雄强刚健。再对比以轻灵空明之水,或泉瀑,或溪流,缓急不一然同映清亮天光,兼之悉依溪岸形态淙淙而下,微波漾影,越见其跌落回环有致。吾人实游其地所得之景,确与臆想之物迥然各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望中春色新将至·辛丑岁尾花溪纪游》。倚陡岸侧身眺望,四下冈岭夹溪伫立,起伏延绵,丛林间乔松挺秀,郁沉苍黛,萦绕断崖尖峰而拂映天际隐约霞辉。定眼观之,众山形态奔趋揖让,煞见其开阖之势。内中新旧不一之房舍,散散淡淡,出没于壑谷麓梁,既点缀这幽深之自然风光,亦暗示此地确富于人文历史。复再细加体察,但觉云色溪声内,水波漾影,草木含苞;尤其临流滩岸,好些芭蕉,似已急急地舒绽开几片新叶、以宣告这又一年的春天已行将到来了。兹,吾视野间之感知也;兹,亦然吾意念中之期盼也。诉诸笔墨文辞,茫茫灰褐之外,特地敷染上少许鲜亮之彩,乃与心境融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隔涧观梅堪逗留·辛丑岁尾花溪纪游》。溪崖跌宕间,泉流铺泻曲环。夹岸乔松老葛,苦竹香樟,或枯或荣,气象森然。麓岭梁滩虽草木丰盛,则石岩刚硬之势一如人之有骨。四下里依稀仍见房屋路桥。尤其是黛色松峰半腰那灰蓝色楼房,显然乃前朝遗迹,其微觉神秘莫测之意,淡淡弥漫于洇湿云雾。稍近游山小道边,二人凭栏眺望,视野中一株艳丽梅花,正红通通开放,恰将此题旨点出。画风粗豪率性间不失用心勾写;黑色浓郁润泽,大块内仍可见坚实稳定之笔痕。同一首七绝小诗,四句分别成画,不唯真个有点意思,且恐亦也只吾这同操辞翰丹硃之人,方才“顺理成章”念及于此。下一帧画,一发又试将此全诗并作一横卷,倒看又是如何罢。呵呵。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体验万千风俗人情,乃得万千诗词文句、万千翰墨画图……
  ·人生甚难者:尽历尘世辛苦、洞悉存世悲凉之后,依旧能够兴致勃勃且是诗意地对待生活·


  (敬请关注童山雷微信公众号:jndzts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