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杨梅岗人

【独家】邱振中 基础训练:不断提高的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1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em1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0 寒食诗 的帖子

挺有意思。七月,我在故宫里,从电脑屏幕上仔细看米芾的绢上面帖子(放大率当然自己控制),真是纤毫毕现,一根根丝都可以看见,当然还有丝上面的墨迹。技术的发展,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以前古人看不见的东西。这也是要利用的。

和古人比技术,也可以。书法的确有技术层面技法方面。但这方面,也该有个主次。什么是该比的。拿什么比较,拿临摹作品还是创作?甚至,技法是什么,主要的是什么?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法是什么?比以前多了什么还是少了什么?比形态还是比“动力形式”?临摹应该临什么?

邱先生说,宋代的技法开始松弛,是很多人的看法,我也同意,是否公认,是另外一回事。但它有米芾,技法好像一点也不松弛。现在不知谁又可以去和他比比。唐人的法也太严酷了,也许宋人不屑那样束缚自己。宋人写诗,也许比不过唐人,但他们作词,那唐人就没法比(是没法比,他们都死了)。人的感情意识,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让宋人去写唐诗,比唐诗技巧,那当然不如唐人,但宋词自有法则。文学的流行形式变了。创作找到了新的出口。诗歌的技法也许是松弛了,可是我们因此有了宋词。宋词也很灿烂。这是辩证法。

回头说比技法,恐怕也先要定下比赛规则,才可以比。单项比也好,五项全能也好。裁判找谁?也要有个考试。裁判考什么,我不知道。没有规则、裁判就没有比赛。

[ 本帖最后由 金沙石 于 2009-9-22 22: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坛最奇诡的特性

1、你参加过书法国展或其他重要的书法艺术活动的开幕式吗?话筒里传出的“贵宾”的声音和救护车在你身边驶过的声音没有区别,开始高亢而响亮。过一会就变得低沉了。这就是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
2、书法为什么要办展览?书家为什么不离开展览?,书法家为什么不离开书协?牛顿说,那是因为万有引力,爱因斯坦说,那是因为空间在弯曲。
3、当我们回首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很渺小而艺术的海洋是如此宏大。但是,艺术真正的“海洋”却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广袤无边。当你走进展厅,看到的是拥挤嘈杂,好像站在一个立满哈哈镜的屋子里(是“凸”镜),个个都很高大,就好像在参加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假面舞会。技巧被无限放大,反复出现,场面热闹非凡,领导、专家、嘉宾、获奖者个个红红扑扑、亮堂堂地像太阳。

他们手里也有一面哈哈镜,是“凹”的,他们在透过“凹”镜看我们:个个矮小、瘦骨伶仃,一副“东亚病夫”之态。
这就是天文学家眼中的“引力透镜”。
它让人与人光影交错,让艺术形态繁复莫辨,让时空虚实共存。这就是书法最奇诡的特性。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22 12: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承载着无数古往今来鸿儒圣哲、布衣百姓的灵魂和梦想。它从盘古在开天辟地地神话开始,它用点、横、竖、撇等符号来回答我们对祖先的终极询问: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我们深入传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把关于自身和艺术起源、发展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帖由 诗意的空间 于 2009-9-22 10:55 发表
老邱说的头头是道
为什么自己的作品像“鬼画符”呢?????
艺术是靠作品说话的
吹得太大会像气球一样爆炸的!
像气球一样爆炸也许不可能,不过,“基础之上的创造,是更为艰难的课题,况且我们的目标,也不在于这一百年。即使从宋代算起,也是一段千年以上的岁月。”
这样理论已经像“爆米花”一样在爆炸。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22 12: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辩论要激烈!但不能总拿古人相比!如果总拿古人说事,有借古人抬高自己身价之嫌疑!当代书坛如此多的"名家"\"大家'',应该把他们的"不雅"作品拿出来暴光一下.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所谓名家名作,其实很多都是应酬之作,一些人碍于面子或有不同目的,阿谀奉承,指鹿为马,硬是把某些丑陋扭曲得令人发指的东西说成"佳作",严重影响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对此,应大胆鞭挞之,以免子孙后代连王,欧颜柳褚等都不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半醒居士 于 2009-9-22 18:30 发表
em1 em1 辩论要激烈!但不能总拿古人相比!如果总拿古人说事,有借古人抬高自己身价之嫌疑!当代书坛如此多的"名家"\"大家'',应该把他们的"不雅"作品拿出来暴光一下.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所谓名家名作,其实很多都是应 ...

说得对。名家为同行说一些好话、润色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拿历史说事,抬举要留有余地。
看看古人是怎么评价同行的。
颜真卿 自书告身《自书告身》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董其昌谓:“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绝少。”  

蔡襄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22 23: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果儿 于 2009-9-22 11:45 发表
书坛最奇诡的特性

1、你参加过书法国展或其他重要的书法艺术活动的开幕式吗?话筒里传出的“贵宾”的声音和救护车在你身边驶过的声音没有区别,开始高亢而响亮。过一会就变得低沉了。这就是物理学上的多普勒 ...


这方面,我们早已经超过晋代隋唐宋明清了。谁今天拿一份祭侄稿去参展,恐怕连废纸的资格也算不上。我们的技术标准,其实比唐代要高。说才到宋代,已经是留有余地了。又前进了三百年。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22 22: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原帖由 放下便是 于 2009-9-21 16:41 发表
果儿不是一直都属“挺邱”派吗?
不知这是怎么了?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诙谐的、“不尊敬”的文字的目的,是想用比较智慧的方式让我的敬爱的老师听到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政治是暂时的,而方程式是永恒的。”这句话是他最好的墓志铭。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9-22 22: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2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沙石 于 2009-9-22 22:12 发表


这方面,我们早已经超过晋代隋唐宋明清了。谁今天拿一份祭侄稿去参展,恐怕连废纸的资格也算不上。我们的技术标准,其实比唐代要高。说才到宋代,已经是留有余地了。又前进了三百年。

em4 为什么要说“又前进”了三百年?一年、一天足以,邱先生说过:“现代人要将书法向前推动半步都很难。”想想一天一个人能走多少步,连蚂蚁都不止只走“半步”。如果某些人的技术标准真的很高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