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4-15 17:02 编辑 " n! M( J3 G e; }/ P
* \; X& p8 V, y/ H9 [; r
【八零点将录·八十年代优秀书家推荐系列】
陈锋(山东)
# k# ?; J8 n3 L) `- m/ ^) `8 y: ?( D
——艺术钩沉——
1 V R; C% s+ X5 z0 h, o: u- u& t : ]8 l* [) I" a x8 \3 O7 b! `3 n8 {& {& H3 Z, F" J6 j
5 i7 z# w K; S 钝 之 印 象 7 N X6 T o1 O2 G! A9 k 9 V. i2 a+ c4 n/ U' i# E文/修亭/ K+ c/ q3 [3 Y* l5 p. W
- Q/ K- [. ~3 x* g# y5 t“人书俱老”,这句话有点靠不住。 0 ?# s3 a( R! p6 g2 A, e1 c2 U p' M: b& v: r# M1 J
颜黄门《家训》:“为学士亦是为人,非天才勿强命笔。” 4 d0 ^0 w) Y" k% T9 c5 S& x- V; ]/ l, L. i
天才与老或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天才在于“心源”,其源头便是精神。《孔丛子》云:“心之精神谓之圣”。天才命笔如有神助。 3 c& H: D u( h' Q! e7 _3 V * d5 S# i: K, \* ]) n1 I: W古人对文艺讲究“悟”,妙悟、顿悟。人性中皆有悟,下定功夫,悟头始出,学道学艺,非悟不进。只有学而未悟,未有悟而不学者。2 r ~6 T8 D3 V2 V9 c8 U
6 H' Y( Q$ d2 q# r7 d吾友陈锋君,雄姿英发,飘逸出众,一肩长发,小蓄少年胡须,时尚的外表透出些许古意。陈君取字钝之,虽显出少年老成,但简洁干脆,少言快语中带些机智与幽默。, R6 Z1 s2 X) T b5 c* R
& R0 y6 L& F3 U3 D0 h
艺术总是离不开思想,思想是流动的,不固守,不呆板,活泼泼地,像风一样放肆,像云一样自在,吹到哪里就飘到哪里,天马行空。诗人爱风,有《诗经》、楚辞,便有了“风骚”之古风;文人墨客,风情万种,风具有自然之美,又是情感所发。大千世界不能用数量来定,全赖感觉,感悟道心,品味“大美”。很神秘!也难怪有人称他为陈疯子(锋之谐音),好像他也承认,并不反对。但他肯定有他的一个底线,他明白他自己。他取“钝之”之字或许是对“顿悟”的迫切。书法是大道,大道必存神秘,陈锋君也没有去想把它搞清楚,只是倾心悟道,理论家们企图说道,往往下笔无方。) Y% \( Y4 H6 b+ [9 I
# X% M* d& ^+ f. M6 C1 {% i. M. ~- f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曾说:“我与疯子的最大区别就是我没疯。”这就是达利的底线,没疯的最大的标志就是自我的存在。“自我”便是一种表现,是以“我”为中心,这也是艺术的纯粹性,现实中的纯粹不容易守住,守住亦并非是保守。极力表现自己的作品不一定保证作品的成功,但这种“表现”就是“以攻为守”,有“攻”就有了精气神,这也是一种力,是原动力。: J U6 [6 f5 \! @- v
3 R/ D" u3 A% K+ r陈锋君学书画印已积多年,由自学到“求学”再到自学,自学因着心源,求学本于求道。其全部心智用在书画印,这便他心底的原动力,也就是“元气”,使得陈锋君乐此不疲。临帖、读帖不离古风,其行草取法魏晋名帖,参以唐季孙虔礼、旭素及日本三笔三迹等;隶书宗汉代《石门》、《张迁》、《西狭》诸碑,参以简牍及砖铭;楷书以南北朝墓志造像为主,兼及小楷,尤喜元季倪高士,所见者之大自不待言。《孟子》有言:“大而圣,圣而神”,在艺术领域,“大”有两层意思,一为大数量,一为大境界。数量大,视野阔;境界大,层次高。观其大作,沉着痛快,草书、小楷俱见妙笔、会心,格调不俗,实属青年书家中之难得。书画家的“道”瞒不过任何识者,我也不必去充当理论家指给大家看。识君者读其书,书如其人;不识君者读其书,足见其人。信然?欣然!: v ]. d( c4 k% I*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