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 C1 ^2 _3 G( l/ d# e# D
' n, C) B: [5 b! `4 G4 y6 E 钝 语 疯 言 K. J0 V3 d; `' u" i0 p
- V$ X) o' i9 w) Q3 L+ _) N文/陈锋. Y& K; d. L0 m6 _7 l1 l& r6 I" K" V
- q4 P, G& y2 t! ^+ B( ~! L
相对于创作来说,我更喜欢临摹。 ! y( w8 s1 o! L2 q; U) y; b" h8 m1 L4 i; F7 \2 P
临摹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在经意间揣摩古人用笔,结字,章法之妙,当有会心时则拍腿叫绝,无不感叹古人之智慧。在不经意时,有不可预知性,时常能带出率意之趣, 胸中无竹比胸中有竹的境界要高的多。, L; V9 a. S- `) u# f Z( F- P
/ r7 u# S" e, s ~9 w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临摹的深度决定创作的高度,积累的越厚反弹越高。当然,天资有高低之分,对于像谢无量,于右任等天才大师来说,也许看看足矣,也有标榜自己临摹《兰亭》上千遍者,但一看其创作作品,只能心里暗想,此人为中国的GDP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应该感谢其拉动内需。临摹并非抄帖,而是有所摄取。钝之愚钝,至今仍痴心于临摹,从中体会那种快乐。1 U+ p$ M5 V2 A$ i% p W) G l; C
6 V" B! V4 G9 s- a6 Y! h
临摹与创作也并非是截然分开的,临摹就是创作。当我们拿起毛笔那刻起,其心态,工具,材料等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并不能再现古人,只是借用古人的外在形式和书写内里来表达自己,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术最终是表达人的生命状态。 0 e. J l* S( J3 B$ K 1 z# h r% \5 E, @5 |7 n在学习中,我喜欢帖学的温润雅致,我也喜欢汉魏碑的雄强大气,然更喜欢民间刻石的奇崛和雄肆,他的结字总是给我惊喜,时常想先民这么写也很有意思,当然按照唐楷的标准来看它们是不美的,甚至是丑的,但是美的不能打动我,而它却能打动我,我喜欢这种被打的感觉。( r# J* L; r8 B6 p"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