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3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411|回复: 117

2011国美见习基地总执事王冬亮先生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3 10:21 编辑

2011国美见习基地总执事王冬亮先生网络展

gjy.jpg

王冬亮—— 江苏常熟人,别署王唯山,采铜斋主人。200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城市雕塑专业,师从万振球、陆磊、顾人德、林再成、杨明、沛雪立等名师。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师从王冬龄、祝遂之、韩天雍、金鉴才、沈浩、陈大中、戴家妙、白砥、沈乐平、蒋进、鲁大东、吴战磊诸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见习基地教学总执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作品参加展览及出版:

    浙江省二届温泉杯书法大赛获金

    浙江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铜奖;

    第六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获金奖;

    第七届全浙书法篆刻大展获银奖;

    中国书协第二届草书展获三等奖;
   
    中国书协第二届青年展入展;

    第四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铜奖;

    浙江省五届中青展铜奖;

   入选《浙江书法六十年》系列书法精英展

   浙江省建党九十周年展获奖;
  
   浙江省五届青年书法选拔赛金奖;

    08年、2009年连续被评为“浙江省青   年书法二十家”。
   
   出版:《二王书风探微》上海书画出版社

【国美见习基地:专一的精神,做专业的书法;专业的力量,走专业化的道路。向社会推广纯粹的学院文化,让大家了解、继承应有的古典治学精神
【继续走专业化道路】国美见习基地2011年暑假书法训练营特别课程正式启动  招兵买马中(第九期将满,第十、十一期热招中,欲报从速)

国美见习基地成立两周年之际,为感谢广大书友的支持与厚爱,凡报名参加本次特训营学习者,均有特别惊喜馈赠,详情请登录http://bbs.shufa.org/thread-200453-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18:38 编辑

回复 1# 马陵人


   

王冬亮的书法展
          序 言           

颜子茗


   
  海虞唯山王冬亮先生是我大学本科时的同窗好友,亦是我最钦佩的几位师友之一,其人为学治艺从不蹈俗迹,而必究心于前贤之会意着力处,为真得书学之方法者。 冬亮兄在本科时即已是众同学中专业上的佼佼者,这都得益于其善于将阅读思考和习字相结合,故其无论技法或观念皆超出我等一筹。其行草书尤其出色,记得一年级下期,祝遂之先生教授行书课,冬亮兄所临之《集王圣教序》受到遂之师的大加称赞,得了全班最高分,当时我亦刻苦临习了好几通,然水平则不及其一半,真莫奈之何,现在想来,其多思考多研究的学习方式迥非吾等只顾伏头苦写者可以共语。     
     
     冬亮兄学书主要致力于两个系统,一为行楷,二为草。其行楷初学赵子昂,次又上涉米元章,再溯李北海,如今又欲窥钟王之妙;其草书则自高古一路出,以索幼安、皇休明之章草为本,再延及孙虔礼、僧怀素之今草,尽得草法衍变之精义。而此次展览则新添隶书一路,不同于当今写隶者之单纯以汉碑或汉简为取法对象,其以兼顾两者的方式独标新意。其隶书虽绝少示人,然真晓书者从他章草功力之深厚则早可推知其隶法之不俗。

      中国之文化传统尚通达,而又特注重历史,此点迥出于并世各民族之上。故于书法之学习必重视各门学问之贯通、注意历史潮流之递变,是以学书之旨:不精文字则不能安体式;不通经史则不能远气象。不知此者,单在一点一划、一纸一帖上着力,而谓之专精,则诚难与之道也。冬亮兄于历代之书体风尚皆深有体察,其中流传变迁之历程亦烂熟于胸;更又广采历代之字学文献以相辅,如其习六朝人书必参顾野王之《玉篇》、习唐人书则必参空海之《篆隶万象名义》。可谓深谙马一浮先生所说“无一笔无来处、无一字无来处”之意。      我与冬亮兄相识已九年,忆昔第一次相见我便对他留下不寻常之印象。那是在钱塘江边的美院宿舍楼里,我第一次到隔壁寝室串门,一进门便看见其在练字,而他并不在书桌上写,而是将一副画板架在房间中央,然后站在旁边如绘画写生一般在上面挥毫。只见他戴副眼睛,留着小分头,着一套旧式之立领中山装,而其振臂运管的同时,则面部表情严峻,俨然一副五四愤青学者的派头。我在旁边观摩了半晌,他也不加理会,良久,则忽然执身旁一字帖对我滔滔不绝大谈一番,却似早已相识了一般,而我只得诺诺而已。想我大学生活刚一开始便见如此摸样之同学,当时诧异之余真不知该作何感受。以后接触渐多,对他之印象便从诧异变成了佩服。现在的冬亮兄已不见当初那种“骨鲠”之气了,变得“圆滑”了许多,但这种“圆滑”并不是世俗间所谓的“是故”,而是一种德艺俱进后的成熟与圆融,所谓“和气光同其尘,披褐而怀玉”是也。                        

                                                                                                                 辛卯五月二十三日夜颜子茗序于微散精舍之灯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18:37 编辑

回复 2# 马陵人


   

王唯山自记


    一、网络展缘起


     杭州的六月,正是梅雨时节,昼夜难分且忽晦忽明。半个多月的雨季让人无法出门,而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雨季,很容易就忘掉了对外部世界的观想,忘掉了时间。进而,能够在亮着一盏昏黄光线的台灯的房间里,一个人慢悠悠地沉淀些什么,整理些什么,思索些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做。

     我的几个好朋友几次催促我,说要我发一个书法网络展,我亦是答应了很多遍,但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其实是一直偷着懒未曾整理——这实在有点难为情。现在正好趁这个哪也去不了的雨季,索性安心检点一下自己这几年的旧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一些不太成熟的经验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与批评。
   
     2007年我曾经发过一次网络展,名字叫做“客居佑圣观”,已经四年了,现在看来里面的作品比较单薄,当时的一些想法现在看来自己也会窃笑,正因为如此能看出了前面的问题,所以,我应当可以肯定自己这几年来略有些进步了,发下面一个网络展便有了阶段意义。
                           
                  
     二、关于展出的作品


     我的这些作品是从2008年积攒到现在的,敝帚自珍而已。有的只有照片,原作不在了。我大概地选了一下,总共拿出四十来张。因为我每个阶段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不一样,所以从作品上也能看得出某个特定阶段的风貌。当然也并不是总是那样分明,有些是随性写的,也有些是想到以前的某些问题,有感而发写的,再或者是得到了好的工具乘兴而写的等等。

     近几年我主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依次排下来基本是这样的:第一,关于古代书法形制特点与纸张色彩形态;第二,唐代行草书与正楷的关系;第三是章草与两汉隶书的关系。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的对象往往又会跃出这些范围。

     关于纸张的色彩问题的探讨,我曾经写过一个漫谈系列来讲,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引起我兴趣的,是因为见到有不少古代书法作品是写在有色纸张上的,和我们今天大量使用白纸的习惯不同,而且通过观察,发现纸张颜色对书法作品是有非常大影响的。于是,我非常想弄清楚古人使用有色纸张的原因和色彩依据,以及其制作方法。后来找到一些书籍,比如蒋玄怡先生的《中国书画材料史》等,使我从纸张制造方面对其颜色产生原因有了大概的了解。而最早在用色理论上给我启发的,应该是顾颉刚先生讲的五行学说与颜色的关系这些学问。通过学习,我认为色彩对书法作品风格情调的影响是很大的。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曾经做过很多染色作品,都是实验性质的,完全不是为了给作品做旧,做旧和染色完全是两回事,此处不展开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并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最近恰好读到著名学者姜澄清先生关于中国色彩理论方面的大作,颇为受益,使我进一步增进了对色彩语言的理解,也使我更有动力去将这个课题理完整。

      对于唐代书法的研习,我一直是比较感兴趣的。我认为,笼统地讲,书法史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书写系统,一个是两汉、魏晋系统,一个是唐人系统:两汉、魏晋是隶书影响下的书写系统。尽管从书体上讲东汉末以后五体兼备,但是无论从书体传统的延续性和惯性来讲,还是从东汉中晚期到魏晋时期文人书法名家的师承关系来讲,此间的书法都还是与“汉法”直接相关的,要研究此间书法,不从两汉入手,恐怕是不会成功的;唐代以后,是楷书影响下的书写系统。由于今天日常使用的正体是楷书,我们现在基本上受到的都是唐人书写系统的影响。在唐代,楷书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唐人的行书和草书都不能没有他的影响。唐以后的行草和魏晋的行草从“成分”上来讲是大不相同的。前人讲的先学唐人再学晋人的观点,我认为有很大的缺憾,至少缺少了对书体演变的深入了解。这次我展览展览中不少作品是以唐人的写法写的,有楷书也有行草,写的过程中都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了楷书的核心作用。

      我研习的第三个问题——章草与两汉隶书的关系。中间附带出的小问题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长。章草是我自己比较喜爱的书体,最初开始学习是在1998年,中间从来没有完全间断过。但前面几年除了识字和把字帖写熟练了些,一直没有大进步,后来慢慢发现,光是临摹几本字帖,写不出来是理所当然的,于是转而想把章草整个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由于前人对章草书的研究并非那么详尽,大部分的具体问题都要自己去解决,比方说对各个阶段汉隶书和章草书的字样分析及两者关系,对书体时代风貌与名家创造性的区别分析,以篆书为参照看隶书的某些讹变,以及这些讹变对章草的影响、从文字学角度解读章草的字法等凡此种种,我未尝不反复琢磨推敲。从眼前的一团迷雾,到略知此中消息,其中甘苦唯有自知。自去年六月,我曾经讲过两次章草的课题,和大家探讨自己近来的一些体会与经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章草,因为它对整个书法史的研究来讲是如此重要,但现在又是如此匮乏。我的这次作品展中有一些隶书作品,主要都是在辛卯年写的,是我在研习章草主线的路上顺路“捡的”。两汉的隶书非常辉煌,但这个说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里。今天很多人只知道学几个《礼器》、《曹全》这样的东汉铭石碑刻是完全不够的,这种学法更是不科学的。我认为,那种铭石书体在隶书中只占了很小的一块角落,对两汉隶书的研究,即便是清代人,还是有许多遗漏,但这也为我们的研究留下了不少空间。

      就如以上记叙的自己的学书过程,我写字不完全为了把字写好看,而是经常这样去解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期得到一个明确的、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这次这个小小的作品展,我希望能够通过它求教于大家,从而得到更多学习深入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马陵人


   

己丑年作品目录

一、采铜斋书彦悰《画品》62cmx178cm

二、采铜斋草书散页42cmx54cm

三、李垕《续世说》册页25cmx72cmx6



庚寅年作品目录

一、张宗子《品山堂鱼宕》小长卷32cmx170cm

二、张宗子《润中秋》小长卷32cmx178cm

三、汤若士小品文册页27.5cmx40cmx8

四、谢康乐诗三首长卷32x240cm

五、封演《封氏见闻录 ·长啸》长卷34cmx360cm

六、汤若士《王季重小题文字记》册页16.5cmx23.5cmx12

七、陆维钊诗长卷62cmx78cm

八、《杜栖传》小长卷31cmx180cm



辛卯年作品目录

一王维《竹里馆》圆光24cmx24cm

二、颜延之《阮步兵》圆光33cmx33cm

三、阮籍《咏怀》圆光33cmx33cm

四、太上隐者《答人》24cmx24cm

五、《容斋随笔》册页28cmx28cmx21

六、汉诗册页32cmx32cmx24

七、黄溍《陪仇仁父登石头城》33cmx66cm扇面

八、米芾《垂虹亭诗》扇面33cmx66cm

九、王守仁《登泰山》扇面33cmx66cm

十、谢应芳《怀詹伯远》扇面33cmx66c

十一、张栻、王莘诗扇面33cmx66cm

十二、张养浩《登岳》33cmx66cm

十三、刘后村《跋富郑公帖》等五种长卷36.6cmx305cm

十四、汤若士《答王宇泰太守》长卷31cmx155cm

十五、汤若士《答赵梦白》长卷32cmx165cm

十六、钟嵘《诗品》文句斗方一50cmx50cm

十七、钟嵘《诗品》文句斗方二50cmx50cm

十八汤若士《红梅记总评》横幅34.5cmx99.5cm

十九、《礼记·内则·第二十》条幅65cmx138cm

二十、刘后村小品文册页28cmx28cmx24

二十一、文征明题画诗《花菊》38cmx55cm

二十二、武衍《宫词》33cmx33cm

二十三、刘克庄《诗境集序》册页28cmx42cmx16

二十四、陶渊明《停云》诗句扇面33cmx66cm

二十五、陶渊明《时运》诗句扇面一33cmx66cm

二十六、陶渊明《时运》诗句扇面二33cmx66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1:48 编辑

己丑年作品

采铜斋书彦悰《画品》62cmx178cm


彦悰《画品》.jpg

此作是2009年所写,六届全浙获奖作品。由于当时一直研习唐代楷书和行书,即以欧体写此行草书长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1:43 编辑

回复 5# 马陵人


   

采铜斋草书散页42cmx54cm

采铜斋草书小册1.jpg

己丑年,研习东汉末古行书、新隶体、今草之关系,作此两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1:46 编辑

回复 6# 马陵人


   

李垕《续世说》册页25cmx72cmx6

李垕《续世说》.jpg

参加浙江省书法六十年精英展作品。尝试冷色调与暖色调统一于同一件作品中的染色手法。染色,是提升氛围,不是做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1:49 编辑

回复 7# 马陵人


   

李垕《续世说》1.jpg

文章的内容是李垕的《续世说》,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相似题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2:42 编辑

回复 8# 马陵人



李垕《续世说》2.jpg
   

这张,我所想的,是怎样处理底色和表面色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陵人 于 2011-7-2 22:43 编辑

回复 9# 马陵人


    李垕《续世说》3.jpg


有几个朋友说这张字面的细笔画写得像日本字,冤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