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叶武

张公者对话王家新访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张公者
近体诗自然要讲格律,但这些都是“技”,而且是“轻松”可以做得到的。好的诗仍然在思想内容至上,好的书法同样如是。



王家新
如果让人们选择,在心无竹碍、朗朗上口的直白和矫揉造作、曲回隐喻的所谓“意蕴”之间,人民肯定会选择前者,选择“毛体”诗词和书法。毛泽东诗书中的器宇、格局和驰纵,彰显了我们民族和时代的高度、广度和张力,博大、精深。


张公者
近现代中国画创作有突破性。书法创作同样有大家高手。



王家新
在近现代书法里,我比较喜欢徐悲鸿、谢无量、鲁迅、郭沫若、茅盾的字,比较欣赏甚至景仰弘一法师、赵朴初先生的字,这里首先排除同样喜欢的白蕉、沈尹默等“职业书法家”。前面几位或是画家、作家或诗人,或释者高僧,即不以书法名世的大书法家。本无意于书,恰恰“无意于佳乃佳”,书法为其他成就所掩。也正因其他方面的“字外功”,成就了他们书法的水准。


张公者
您的作品中时有鲁迅字的古雅。



王家新
(20世纪)90年代,我曾痴迷鲁迅的书法。大家常常引用郭沫若评价鲁迅书法的语句,也激赏郭老的襟怀,我以为,郭沫若是由衷的,有眼力的。鲁迅先生的书法绵里藏针,圆融、苍茫、从容、内敛,尤其是其间的一股“文气”,叹为惊绝。
王家新作品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王家新作品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20 编辑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张公者
鲁迅的字透出他的文化学养,书名为文名所掩。



王家新
徐悲鸿书法也是为画名所掩,到今天还没有被广泛认知,实有遗珠之憾。


张公者
我觉得徐悲鸿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位书法家。我把徐悲鸿的书法成就排在沈尹默之上。还有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也无人间烟火,笔笔含和,不着痕迹,进入化境。



王家新
弘一的丹朱经文,特别是“悲欣交集”,根本无法企及,点画已彻底删繁就简,一片籁寂,只可欣赏,断不可效法。
他们的高度源于内心,源于字外功。再不论序次,列举出白蕉、胡适、郁达夫、沈尹默、赵朴老、启先生、沙孟海、林散之、沈延毅、周汝昌、谢稚柳、高二适……,最核心的还在字外功夫。其文化底蕴,或学问、或词赋、或人格操守,使他们的字迹不单薄,余音绕梁,常看常新。这些都可归结到书家本人对世界、人生和艺术本体的认识、修为和态度。对待自然造化和人文传统应有敬畏之心、谦卑之态、感恩之意、眷恋之情,在此前提下以宗教般的情怀来传承、研磨、创造,因艺术而使生命丰盈、生活欢愉、生存有意义。应知艺术与科学不同,科学无止境,而艺术亦有无法超越的高峰和极限,有一种“超文明”现象的存在;也应自信,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开出一片新的天地,可以为伊憔悴,独上西楼,望断阑珊,得晤佳人。
0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21 编辑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张公者
书画家的学养常与佛家、道家思想化在一起,作品中弥漫着禅味、玄意,也常常是这样的作品具有耐读性,并成为经典。很多书画家到了老年,这种热爱更为突出,无论行事与文章字画处处都可表现出庄禅意境。“无去来处”——您曾书写过,想来您刚过不惑,何故书此四字?



王家新
那是季羡林先生九八岁寿辰前,我们想做十把紫砂壶送给季老,聊天时老人说过这句佛家语,我就写下来准备拿去刻在壶面上。这个句子我非常喜欢。我们选定的是莲花器型,用上好的紫砂老泥料。遗憾的是时不我与,慈颜不待,老人家没等到壶做出来就仙逝了。那年到三○一医院看望先生时,我说不能祝您长命百岁,应该遥祝“茶寿”,祝您活到108岁,老先生很高兴,在小桌子上写了两张“相期以茶”,有一幅在我这里,几乎是季老的绝笔了,每每想起竟有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意象。季老去世时,我写了首五言:“缘结耄耋后,相期曾以茶。不惑我方惑,翁已入仙家。”


张公者
“无去来处”、“相期以茶”。季老等老先生相继谢世,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思索,是留给后人的财富。


王家新
人们常常暗自追问,我们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从个体生命看,似乎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但从哲学角度思考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归宿时,回答这个设问并不那么简单。赵朴老仙逝前写下的“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似与此暗合。这是朴老的生死观或生命态度,如此达观、清澈、释然,无惧死生,无意去留,却已证去来。


张公者
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在更高的层面上,书画家创作也都离不开对自我、对生命终极的思索和感悟。也因此,才使得艺术创作有了它绵绵无尽的意蕴和魅力。



王家新
《兰亭序》说“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这种喟叹一旦实证便增添了一份从空中撞向心灵的震撼力和沉痛感。是啊,在宇宙的眼底我们的生命何其短暂,何其渺小,我们所追逐的名与利,纠缠着仇与怨,乃至悲喜着的生老病死都何其微不足道、何其荒唐可笑,犹如《庄子》所言的朝菌之于椿树,犹如人类眼中的蝼蚁、蜂蝶,它们哪知椿树与人的存在,但也在生老病死、储食酿蜜,奔波忙碌、繁衍生息。
2-19.jpg
2-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40 编辑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张公者
《兰亭序》能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除了书法技法本身的高超外,同时又是好文。一篇好文,不仅是体现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是文中对死生、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有人认为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表现出的是“悲观”的情绪,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是超越时空的思考。



王家新
这种超越时空思考的结果绝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跌入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深渊,恰恰是通过这样的认知,更激发了我们去追寻积极的人生、从容的人生、欢娱的人生。正因为认识到时光的短暂,经济学上称作“稀缺”,生命才更珍贵,才更应该体味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把欣赏和向往的目光投向草长花开、日升月落、雨霁虹起,那些无言的欢愉、短暂的永恒;用感恩的心去装盛亲情、友情和爱情,去劳作、去回报;正因为宇宙的深不可测,世界和生命的变幻无常,才要勇敢地面对,去斩断荆棘,抖落块垒,把苦难和悲凉变成人生的财富,发自内心地去护生、去包容;正因为时空的浩渺博大,才更应心存敬畏,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伟大的自然力和延绵不绝的历史与人文传统。对于艺术家而言,包括书画家们,更应有敬畏感、宗教感,将美好的艺术融入生活。这种融入不是衣褐怀玉式的,应将她虔诚地高高举过头顶,作为我们生命的寄托和导引,所谓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也以此让我们存在得与其他生灵们有些区别吧!■


责任编辑:韩少玄
(本文发表于《中国书画》杂志2012年第1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意境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目一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22 编辑

识其大  养其厚——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1-27a.jpg
1-28b.jpg
1-29c.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武 于 2012-1-18 20:29 编辑

识其大  养其厚 ——张公者对话王家新  


◇时间:2011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王家新工作室

2-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