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国尚画廊

张世刚2014年精品四尺对开(不断添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二 25-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名称】唐诗四尺对开(二十六)
26-1.jpg
【作品尺幅】四尺对开
【作品材质】纸本
【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价格】协商
【其他说明】请联系:18921778881(可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一 26-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二 26-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名称】唐诗四尺对开(二十七)
27-1.jpg
【作品尺幅】四尺对开
【作品材质】纸本
【创作年代】2014年
【作品价格】协商
【其他说明】请联系:18921778881(可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一 27-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局部二 27-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世刚,1958年生于辽宁海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培训中心教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金奖,全国首届扇面书法大展银奖。入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大展。2013年荣获中宣部“书法三名工程”奖。1990年组织“辽宁省二十九人书法进京展”,1995年参与组织“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3年9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张世刚书画作品》专辑。曾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书法家”,辽宁省文联评为“辽宁文艺之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世刚生活照 张世刚个人照.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0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离谱
                             文/张世刚

        无庸置疑,现在的书法已经退出了实用的平台,所能展示的就是供人欣赏。书写的内容很少有人去关注,甚至有些笔误都不太影响欣赏者的审美,往往习惯于视觉的、直观的感觉,看是否有“冲击力”。但是随着人们对书法兴趣的逐步浓厚,书法家造诣的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的深入,综合修养的提高,一大批的书法业内人士,以及广大的书法爱好者的审美逐渐的会由表面趋向内含,由视觉冲击转为内心的品读。品察一点一画的韵致,以及点画与点画间的衔接过渡,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乃至通篇的呼应变化所产生的意会难言的艺术品质,并能给人们心灵深处带来具有超时空艺术美的享受,应该是书法审美的大趋势。那么,这就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书法作为纯粹的传统民族艺术,虽然受到现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其美学价值观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人们在品读它时也一定会有一种传统的习惯定式和审美标准,尽管这些定式和标准有时会比较概括和模糊,一旦面对它时,自然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经典标尺浮现出来,进而来判别其优劣雅俗。无论是创作者或欣赏者都不允许无原则地糊涂乱抹和意想天开的评头论足。这是书法背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积淀所致,这是客观的,是不以当代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书法退出记事功能而成为今天纯欣赏的艺术门类,人们对它的欣赏自然也会出现审美的疲劳现象,或者说欣赏者的审美逆反心理。如果作者仅仅因为某种面目出现在某次获奖名单里,从而刻意去经营它,保护它,不再以碑帖来关照它,不去贴近文化,不来皈依传承,反以自己卑浅的修养去营造它,以狰狞的面目去张扬它,只能是无端地重复自己,“十年一贯制”,“二十年一贯制”,同样也会令人生厌,这也是客观的。那么解决这种可能的唯一办法,那就是古典的法贴,舍此别无它法。这就是所谓的 “不二法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书法史文化的。
       书法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一般讲艺术是来源现实生活,换句话说艺术品本身能直接表现或再现生活的方方面面,描写自然景观,刻画人物性格,表现或再现社会动态,从而来服务于社会生活。不可否认,在这一点上,艺术是生活化的。但书法不同,书法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是作为附属艺术游离于文字之上,中国人记录文明、传承历史的一种载体上的精神华彩。它很难像其它艺术那样,诸如文学、绘画等去表现或再现生活,因此可以说书法是来源于文化,而又服务于文化。那么,学习、创作书法注定要遵循它特定的艺术规律。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的经典碑刻和墨迹就是学习研究和创作以及发展书法的唯一源泉,对其欣赏、品读以及评判的审美尺度都是建立在其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