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童山雷

峨嵋雨后(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陆续添加) 新人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月未残星有光·《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六十九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面对这幅题作《晓月未残星有光》之画,吾人不由摇头默笑,腹内亦自暗暗叹息。此是昔年吾辈乡村生活中一个颇出于无奈的场景。那是1975年国内“左”至无以复加的时期。虽现实生活极端艰难且是具体,但那各种不着边际的“高调”,却是吼唱得震天价响。就以这儿所涉及的小事为例罢:当时,上方规定各村队天亮之前也必须得有“山头广播”,以宣扬“革命方针政策”。而象这种事,老实说,以普通农民立场看待,诚所谓“无欲无求则自刚”,满可以置身事外;因而这事,自然也就落在了“有欲有求”——欲求改变自身现实处境——的全体下乡知青及一部分回乡知青们身上。本队当时的现状是:尽管也有个别回乡知青,但其因很有自知之明、不甚“好高骛远”,倒是甘愿就在故乡踏实为人,因此也就并不想要积极地作什么表现。依咱这人的心性,倘事情止于此,自家也决不可能还去多那窝心甚至恶心之事,硬要赶上去,搞啥“山头广播”了。然而偏偏一同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且是时时都同被乡民们提起的人:身边的那位伙伴,却觉得肯定该是咬着牙都得象那样去做。——凡是明白人,皆不难看出,既象这样,假若自己不跟上去,事态又将会是怎样,所以,也就只好真的是咬着牙,跟上前干呗……可要知道:那是在原本便已苦累至极的状况下啊,这平白又将起床的时间天天都再赶前一小时以上,还跑去那荒冈上端着话筒“扯声卖气”地做那事,这份苦楚,真真是可想而知。好,既已说明原委,一切细节,似不用再啰嗦了,留待读者诸君观画时自行推想罢。这儿只是将画题所属的那首七言律诗(当然仍是自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的)整个附上,以助于了解一点相关情况——


山头广播


晓月未残星有光,
喇叭嘈杂漫沟梁。
鸡声四处作惊应,
人语三遭成笑腔。
嗟尔知青充积极,
诩吾农汉实疏狂。
回心细想亦无奈,
转骂何来屁文章。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为了有助于各位理解昔日情味,亦另将昔年描述其地事境之文字附上一段——


    ……
   洪波对同伴最不满、同时也最是感觉无可奈何的一件事,还是方春庭一回来就发起什么“山头广播”这点。本来,在此之前,大队对各生产队就有这个要求:每天黎明时,各自都在就近的一个小山包上,用传话筒向社员群众宣传一下批林批孔运动的伟大意义。不过本队始终都没有把这项工作抓起来过。而此次方春庭一回到队上,就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争取“政治表现”的机会,所以立即就着手搞起了这件事。他不管究竟有没有人愿意去听那种连篇累牍的“宣传材料”,每天清早都拿着上面发下的文件和队里的那只传话筒,去到那位于本队中部的一个小坟包上,哇啦哇啦地吼读上一气。
  洪波从心底反感这一类虚伪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宣传”。他一听见那些喋喋不休、漏洞百出、完全没有一点说服力的假话,就似乎感觉得自己连脑袋都变大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前段时间他一个人住在这儿时,尽管也明知这是一个“挣表现”的好机会,但他都绝对不愿意去招揽这事儿。然而这时他却是身不由己了。因为他明白,两个住在一起的知青,如果一个对“政治宣传”十分热心,另一个却对此表现冷淡,那么将会产生怎样一种后果。于是,他只好窝着一肚皮火,也开始干起了这件差事。他和方春庭一人一天轮流着干这事。出于气愤,他想,他要干,也就要比对方干得好,才行。他也真做到了这点。他每天都按时上坡,选择的时间早晚也比较恰当。而方春庭呢,在这一点上却把握得特别不好:心血来潮的那一天绝早就打着一把手电筒去读那些文件,以致影响了农民们的瞌睡,使他们感觉不快;有时贪起睡来呢,却又很晚都出不了门,甚至干脆顾不上这事,因而又引起农民们的笑话……而两人能够搭成一人一天去作这事这项协议,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队里觉得这才公平,其二呢,事实上也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天天都来煮这大忙时节的“早早饭”……
  整个地说来,本队的社员群众和干部们对他俩的这场“竞赛”有如下评价。
  住在山头广播点正下边的汪永乾笑道:“唉,两个知青,为了想回去,硬是拼着小命在干罗!不光白天黑夜的同我们一道搞‘双抢’,清早巴晨的,还要顶起星宿,跑到观山坡上去,象鸡公打明样的叫上半天!可怜,——依我说呀,光看在人家这一点上,都把人家两个弄回去算喽!”
  文谢天说:“好象他两个还是比起在干哩?”
  方二菊接口说:“那不是么?我早就注意到了:每回,只要老洪哪早上稍微出去早一点儿,第二天早上,老方保险就要比他出去得早得多!”
  刁耗儿说:“反正我说,这也不能算是积极!不信你们看,只要考学那事一过,保证他们就没得恁好的精神了!”
  上魁元纠正他的同族兄弟的话说:“老弟,也不要恁概说;换上你我,也是球一样,——人嘛!”
  陆队长笑嘻嘻地说道:“我只在想,可怜老洪跟老方象恁个吼一歇,干一歇,不晓得最后好事儿到底落不落得到他两个头上呦?不要又象去年那样,到头来,还是大队干部些的舅子老表,才有搞头!”
  后来七队搞起了山头广播的事传到大队干部们耳朵里。他们都象这样说:
  “那两个知青还是对。其实,我们做这些工作,早就该依靠他们!”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去,洪波和方春庭都明显地拖瘦了好大一圈。眼下,他们不光是在外面忙,而且一些家务事也非得及时处理不可:自留地的麦子早就该割,红苕地急需快办出来,豇豆、四季豆也早该上架。事不得已,于是他俩只好从百忙之中专门抽出了将近两个整天的时间,加紧地处理完了这些事务。使两人稍感庆幸和欣慰的是,最近一直还有着一些胡豆杆、豌豆草和麦秸可以供他们烧,否则,还得要在这种情况下,花上很大的工夫去弄柴……


(《红尘心蜕·乡中苦斗》)




(总 1096 篇之第 969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69、晓月未残星有光.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小·《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九百七十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在乡下时,另有一较为深刻之印象,那便是对遍布于各社队的学校的。当然,细分起来,那乡村学校,社之校,一般都为“完小”,甚至于还带有“戴帽初中”;而队之校,则基本只有小学阶段的中低年级,习惯上即被人称之为“村小”。知青在乡下时多有在各级学校代课者。咱的情况多少有点儿特殊:虽是后来被当地所谓“区高完中”弄去代课,最后还正式“入编”了,可在此之前,却无论在社在队,那是都没有过份儿的。不过听说本大队情况似乎也与它处不大一样:或许是当地领导格外看重“教书育人”(也可能仅是“教书领薪”)之神圣权利罢,反正,说是自来就没有过知青进校代课的。而这所说的“校”,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啊!据自己先后从旁对好些所这种乡村微型学校的了解,发现其实情况大致都差不多的。多年之后,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自己曾有过一首径直名之曰《村小》的七言律诗,特地对那学校作过描述。现不妨就将其录附于后,以作为对这儿所出示的同名之画的大体注解。当然,诗与画毕竟是不可能一一完全对应的,就姑且让二者彼此都为对方提供或拓展让咱人想象的空间罢。相信这一点,也毋须在下再对读者诸君多说什么了。


村小


黄泥院坝宽三丈,
四面皆空哪用墙。
一处歪斜炊爨屋,
几间伧陋读书堂。
师尊或作夫妻店,
学子多排兄弟行。
却乃人文滥觞地,
滋毫发墨逸幽香。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纯粹为远忆当年所见乡村“学堂”最基本的面貌与作用。而至于说到每个时期那“学堂”所贯彻的“教育方针”为何,以及教育实效怎样,则显然都不该是可由这样的文图得能议及的了。




(总 1096 篇之第 970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0、村小.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因疫情自我"软禁"在家,静静反观己身翰墨艺史…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5457&idx=1&sn=3e862a558107448de94224e6e2bceea7&chksm=bae2a2148d952b02cff7f287eeac0595f42047b0c87c9a21eb0b98a5117732cf9aeb3dcf1a32&mpshare=1&scene=22&srcid=&sharer_sharetime=1581390086785&sharer_shareid=7f0a7423a2d1449c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度于自我“幽闭”中回眸反观远岁(整整四十年前了!)之己作。彼时也,图文中既言,乃己身当之“告别以往而奋进于未来”之际;则时下,复又恰值吾整个华夏民族“咬牙冲关”之当口。思之,二者宁无半点关联耶?尤其这原本依次所发之帖今却恰逢于此,内中全然便无半点“天数”耶?甚有意味者,其篇目序数竟可巧就为“66”,——唯愿我国民,皆能“铆”(武汉人语)足了劲,顺顺利利地冲过这道难关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5459&idx=1&sn=0d998d6d44ba41062b762a527744d875&chksm=bae2a2168d952b0049b22f8c678cb5b5ababea4b49ee73e4bf6a5740a7cf818a452d3fc705b5&mpshare=1&scene=22&srcid=&sharer_sharetime=1581654432138&sharer_shareid=7f0a7423a2d1449ccb40069d7abd5770#r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春麓喧嚣长湖静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一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今,吾人终至亦参加“退休人员”组群活动矣。此原属事之必然,不过乃淡定其性,坦然自若面之而已,固毋须多论。只今春这次活动,也是在那南山之上。小酒之余,与当日同事中一相善人士,信步来至山间一处。此却即为昔年所谓“南山水寨”,吾亦尝在这“画中游”中提及过的,而今则重经打造,另具一番情致。吾与友士沿绿波微漾之湖堰徐行,既于水畔三二阁廊内小坐之后,更在坡岸高处,松风抚拂之半崖间,一座木亭内,再坐信意闲谈。是时也,远处可见春阳灿烂,且可感知那“南山公园”一带,人声鼎沸,宛若赶场之日。则近前一派清荫之下,麓岭沉静,堰水空明,沿岸草树,休论是出之自然抑或人工培植者,尽皆突突繁盛于天地间,满含那难以遏制的青春生气。置身于斯境,心之感慨,亦自不消言说;即使只这身为画者,对此乃也颇得其题意焉。于是归家之后,遂以《春麓喧嚣长湖静》为题目,作了幅莫约六平尺大小之画。自觉似也有些意味。当然,这所谓有些意味,即指非是以人间常见之“图式”来对待这真山水了,终是有点切实感受在内中的。想来,读者诸君久已惯见吾画,亦已不消吾辈多加解释。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春。今不觉已至2020年惊蛰时节矣!因疫情肆虐故,此帖连载中断许久;眼下“虫儿既醒”,吾辈亦将此事续上。


(总 1096 篇之第 971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1、春麓喧嚣长湖静.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霾下清江万古流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二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甲午春月,家事烦扰而吾人力殊难以制。一日,与荆妻相言,莫若趁此好天时,还是就近外出散散心罢。遂于小区门外,乘大巴车由经滨江路一线,径直来到朝天门码头对岸,一般公认最宜于观望重庆城市景色之处。此地有某住宅区,当日自家购房时,也曾就因这观景绝佳而颇动心过(彼时房价毕竟远低于今),后却终因立足现实,还是主要从生活与工作等方便之因素出发,选取了现今之居所。记得“改弦易辙”的当时即曾笑言:想观这景,总是很容易的,一车就坐过来了。而今则堪称是正好应验了这话。时下,恰值夜雨初霁,天空虽笼罩雾霭,然而空气已令人觉着十分舒爽。尤可称庆者,尽管身后不远之处即有车辆不断驶来驶去,而这落英缤纷的岸坎边,行人却非常稀疏,甚至是难得见到一二人影。若此,伫立于那新建成的青灰间彩旧式廊楼前,放眼周遭,但见鸿蒙天宇之下,我重庆山城雄阔兼以柔秀,依山傍水,静静地存在于斯。两江行将交汇之地,业已合拢建成方要通车的东水门、千厮门二桥,显然亦为这整个景观平添了亮点。而远远隐约可见的禹迹涂山、慈云僧尼寺、前法国水兵营与一些民国时代的旧建筑物,连同稍近江中的“呼归石”(仍与大禹治水传说有关),及已渐废弃不用的老式趸船……等等散见之景,多少也为之增加了些较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意味。身处如此开阔的环境中,吾人顿觉精神异常清朗。与之相较,这人生何其渺小;且尤其又是,吾人生活中的一切不尽如人意处,又真是算得了个什么呢!凭这感觉,归家后,得此《霾下清江万古流》一画。画作纯以大写意成,力求在粗放疏略中得其相对精准之感。搁笔而觉甚称己意。或许读者诸君并不太明白,其实就这刻意把持着自家毋令稍有“画过”之画,方称是至难的。当然,就算是全以写实手法,细致地画出所见之一切,肯定亦可,甚或还可得到别的美感。但,那却毕竟不再是达某就此认定之画了。呵呵。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




(总 1096 篇之第 972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2、霾下清江万古流.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世纪之圆,我影在画中》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1NjA1OA==&mid=2699435535&idx=1&sn=0fe59d818032694f9899f7c10122d4fb&chksm=bae2a1da8d9528cc975c2b1b4fc1afc92d69b44177fb2e8570af2ffa7186fcc291b2da9b53cf&mpshare=1&scene=22&srcid=&sharer_sharetime=1583896691303&sharer_shareid=7f0a7423a2d1449ccb40069d7abd5770#rd
吾每为画,皆盼有得。其得也,或得于画,或得于心。得于心时每常有之,而得于画时,心窃称幸。画者毕生每一时段,画作皆何其之多,而私心认定为“得”者,寥寥有数可算。但终又勉力不断为之,或求“心得”,进而更求“实得”。所谓“逐渐进步”,甚或称之“螺旋式发展”,此即是焉。今反观旧辑,其选存也,多乃彼时相对称“得”者,以与时下“有理无理”暂且存留之作有别。此原本似不难理解。而或闻有谓曰:“尔何不少为之,为便为之精品”。吾闻是言,若闻“尔盖楼不如直接便盖高层或顶层”或“作便作其代表作”之笑话者矣。彼诚属“站着说话不觉腰疼”,且更又何知这绘画创作、尤其如这“落笔无悔”之中国写意画作,其“得”也,原为多方面因素构成,又岂是全然可由一己主观意愿所可操控哉! ——己之微信帖《世纪之圆,我影在画中》等五组文图(跨世纪左右)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8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瓜”事之作二帧·《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三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此所示二画,俱写吾昔日经历之实事。而二者皆与“瓜”事相关。请先观吾《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二诗。其一径名曰《南瓜……》,诗作本身又已有两个版本。一:岁岁种瓜十余窠,老甜难待嫩食奢。却将长幼细排序,兄弟暂留先食哥。二:老甜难待嫩嫌奢,枉自种它三十窝!食用还须细排序:暂存兄弟请阿哥。且不管两诗孰优孰劣罢,意思总是一致的,亦都非常明白。既已使当日苦窘之境昭然若揭,此不再展开谈甚了。诗题之其二,名曰《野镇趣闻》。诗云:内迁厂外开新市,老婶摊前卖嫩瓜。中有墨纹油绿者,笑言园后怎生它?这事却是那时吾既已在区乡中学任教,一次在市场上之偶遇。其实诗之叙事也很明显,只须稍加提示细节就行。当时见那老妪瓜堆中居然有个嫩西瓜儿,问之,则其扭捏笑答。说是不知怎的,乍见她家菜园地路边,就有了这么棵不知名的瓜藤,还结了这么个怪怪的瓜;今反正要卖嫩瓜,也就将它一并摘来打算卖了……言外之意,已将那特定时代、潜在事因及由此导致出之堪笑者,尽行表露无遗。两画即以疏简之笔墨,画出这两个“瓜事”场面。可注意其一那屋檐之下,亦有一妪抱着个老南瓜,乃暗示当时土著居民之生存条件,毕竟还约略好于吾辈知青。而其二,画面上肯定是得将那瓜中之“主角儿”,特别给以“突出对待”了。若此,配合老妪动态,也多少显得生动有趣些。好罢,不多说了,恭请读者诸君,倘有闲暇之际,或不妨玩味一下兹二诗与二画。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两首小诗,得来之时,却是至少都要早个七八年的。


另示己箧内《逝去的岁月……》一文中所涉两段相关内容以供参看——


……唉,可叹我每年都种了几十窝南瓜,但在那儿的四年,却既没舍得吃一个嫩南瓜儿,又没等上吃过一个老南瓜,全都是在它们刚好长到最大的时候就把它们严格地依照“长幼顺序”摘来吃掉了!


……或许“祭物”一说也真是“信则灵”吧?老房东“罗表叔母”非常坚定地宣称自己手下特别“出南瓜”。出于信念,更出于好心,每年当我在自留地边打好三二十个大窝后,她都主动要来为我将南瓜秧虔诚而又果断地栽按进那些窝里。一边栽,一边也就总是又要将“出瓜”之语喃喃地祈祷般叨唠上一遍。当然事实上这事也是很难真正得以验正的了。不过当时的我还是宁愿“信其有”的……唉,说到底这毕竟都是说说而已;多年来真正让我感念的,还是这乡村老妪本身。可以这样说吧:在那儿的几年,要说真有最最令我难忘的人的话,除了知青中的挚友,肯定也就只是这位终其一生都怀着一颗质朴善良之心在难堪苦境中默默忍受和抗争的可敬复又可怜的劳动妇女了……




(总 1096 篇之第 973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3-1摘瓜图.jpg 973-2嫩瓜.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鸡婆·《乡间杂诗·远年怀想》配画


画中游——蜕心堂品玩己画笔记·第九百七十四篇


江南达者 童山雷


幼时,尝见本家或邻家长辈,偶尔将那歇蛋“抱了”(欲孵小鸡)的母鸡,鼻中穿上一支鸡翅毛,说是如此这般,便能令其“醒”来。当时这小小的心中,暗暗地已觉得这事好象有点儿怎么似的,特别当看到有时还将那“顽固”之鸡蒙罩着眼,置于高绷着的绳索之上,任其频频摇晃受着惊吓时。但既见这也的确有效,且是见那鸡“醒”来之后,事实上也并没什么伤害,久之亦就习以为常了。但后来,在区乡生活时所见到的一幕,却颇感触目惊心,竟至于到今天也都还伤感地萦系在心头,一经想起,便隐然嗟叹。那是一天在场镇上,忽闻“咯咯咯、咯咯咯”的独特之声,旋即见一乡下老太婆,就正抱着这样一只鼻中穿毛的“抱鸡婆”,来市场上卖。稍知其情者,皆识这鸡“抱了”之时,不唯瘦骨嶙峋,而且其神情与毛色,也都不堪入目,如何卖得起价,——且倘若不是有甚特殊情况,又如何还会有这买卖之说!果然,当时有人便问及于此。那老太婆叹息说道:“这鸡本算肯下蛋的,一家称盐打油的钱,多靠了它。不是这回实在没法了,哪舍得就把它都卖了哦!”事既如此,情节已明;而观者们,未批评这老太婆心忍,大约都已算是能体谅人的了,谁又还有可能真个掏钱来买下这么只“抱鸡婆”呦。便是咱,即便当时是既同情那“抱鸡婆”,也同情这老太婆,但自家却也正值穷得叮当响、兜里可是连一分余钱都拿不出的。于是,就这么着,怔怔地眼看着这一幕:一个穷苦的老太婆,抱着这么只“抱鸡婆”,渐渐地从场镇上走过去了;且是耳间还听着那“咯咯咯、咯咯咯”的声音,由近至远……多年之后,回想及此,曾在《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中写了这么几句:


皆因歇蛋鼻穿毛,
谁念无功多苦劳?
仍为油盐身上市,
阿婆抱我咯周遭。


    ·《抱鸡婆》·


今因一时没找到别的画题,忽又念及于此,乃径直仍就以这诗题《抱鸡婆》再为画题,画出了这幅随文出示之画。画这画时,先曾想过,是否也该配上点什么乡镇街景或人物。可仔细想想,好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切背景或陪衬,尽会成为多余之物,故尔全作罢了,遂便就有了这幅四周一片空白的至简之画,仅于画上题写整诗,类同于前代文人写意小品一般。自信尽管如此,读者诸君看了它,也决不会就没有一点儿感触。
此画与文俱得自2014年。而其诗之得来,却仍是要早个好几年的。




(总 1096 篇之第 974 篇)




以赤子初心、文士才情、 达人意趣、艺者性灵,搜觅人生旅途种种苦乐参半事境,乃借助拙手所持翰墨丹青之技,得成带有一己独立标识之画品。
974、抱鸡婆.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疫困”中埋头继续“滇西行”组画。此《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为昨、前日得来,尚未钤章与整理幅面。既附“作画适时手记”,不赘述。而清晨倚于床头,照例借助电子产品浏览此前之作,其得于1995年的《溪岗暝雨图》(《画中游》(正记)98-2)及1979年的《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画中游补遗》43),令己沉思。早岁之作,其优劣自呈于斯,也不消说了。唯这1995年,虽是当时所书字儿嫌嫩,颇“连累”了一下画作,但似乎其画技本身,的确大上了一个台阶,且即使依今之眼光看来,也甚有可取处。现关键则是:咱今后致力的“画面感”,倒是偏重于哪方面的好?当然,今之“据实求境”,与当时的“凭虚求境”,终是没法强究短长。而好在日后“凭虚求境”(或莫如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共谋其境”)亦然大有可为,此“提醒吾心”便罢……
同附此三画并相关文字(《溪岗暝雨图》为其文次附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2020年3月)·


暮霭之下,湖山宁静。此岸老树荫浓,滩涂平坦,一子垂钓水边,则隔岸麓原丘岭,场镇屋楼,并水中汀沙及舟艇与点景塔儿等物,俱一一可见。其幽淡紫灰色笼罩中的那些许云影水光,最觉细腻且是情味悠长。此果谓彩云之南真山真水也,观之有若实临其境,而细审其整体布局,终又非是可由照片记录或西画现场写生所能直接比拟;兼参以从容挥毫间所自然形成之笔情墨趣,确称另成一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中游》“正记”98-2(1995年)·


也不记是梦抑或是曾经为真了,乘木船儿泛行于浅曲深邃之山溪内。其时天色微晦,两岸峰崖,尽在若薄暝类细雨之渺浩间。溪畔乔松高柳,杂树散落,景色颇称幽丽。余醺然侧卧于船篷,觑着眼前这片冥烟杳杳的无尽溪山,耳间亦偶闻舟子不时所发虽呕哑嘲哳却不失潇洒自在之俚歌,一时间对己身所置这似真还幻之鸿朦世界,感之至深。是以有此《溪山无尽 天道曷极》一画。似乎同得之境,换取另一视象,亦得一《溪岗暝雨图》,兹顺带述之,并示于此,可作参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画中游补遗》43(1979年)·


当时毕竟很想自家亦能题句,画出纯属一己的境界。此示之作,即系如此这般得来。客观地看,其句“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单说气象,还算是有的,而且确也堪称脱离了常规的那般风习。但,有鉴于那时对“对仗”的理解,就尚有欠缺,所以句子本身不能臻之至境,先天即已呈定势。然而话又说回来,这艺术形式主体终又是画而非文学,关键还得“玩出画味”,才是真资格的。今观此画,画面视觉美感、完整性及对意蕴的追求,似皆有可取;而且要说整体面目的与众不同,好象也都是有的。若说到其不足,笔力(画与字两方面)的相对嫩拙,这情况当然照样存在,也属老生常谈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自己心目中的“翰墨丹青之美”(特定时代与个人趣味的“国画美”),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致力,才是?当然,这是一生一世都在困惑、诱导、激励和鞭策驱动着自己的事,心有所念,笔下即自也留有其迹。这,已然是关注吾画的读者诸君不难发现的了。同时吾也心知:或许,诸君中亦不乏其人,暗暗还会觉得,如这儿的画,恐怕还比后来的,要“好看”些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趁晴好天气,却在阳台上又画幅油画写生玩玩。让自家记住这“阳台写生·2020 春”吧!其明艳光感,又恰与近二日所得中国画《寂林书院》(滇西和顺古镇得来)之幽森氛围两相对比。看看,它们像是出于同一画手吗?另,是时阿猫仍在一旁逍遥自在玩耍,偶然拍到它一张照片,居然就像是躲在暗地里,正用“潜望镜”甚的在观察咱似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