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2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2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墨樵山人

[分享] 帖学五人谈( 张荣庆/徐本一/陈振濂/孙晓云/胡传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振濂:首先是“帖学”在书法史上的意义之评估,我以为这个命题,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如果是以二王之晋人帖系为代表的广义上的“大帖学”,那它的书法史意义几乎无与伦比。因为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没有一种传统、一种风格形态与技法系统,还有书体承传,是像二王的帖学这样,代表了中国书法的精髓与根本。但如果是以宋初《淳化阁帖》为代表的狭义上的“小帖学”,那它除了在延续二王魏晋的观念与大致的风格体式方面有功于史之外,在真正把握、理解、阐述、解读魏晋法帖方面,却是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因此,它在书法史上的意义却是得失参半。尤其是在技法层面上说,它是“失”居大半而甚少有“得”。今天我们提出“帖学”讨论,应该对此有一个冷静的估计与相应的定位。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在研究与提倡碑学,但据愚见,如果说今天我们倡导“碑学”,是基于它的艺术元素过于充沛,因此会有一个“魏碑艺术化运动”的话,那么“帖学”在本质上,却是属于人文的、文化的(当然是综合的)。这即是说,碑学之艺术与帖学之文化,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两极,也确定了帖学与二王统系的核心价值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晓云:我们在论及书法时,嘴上总离不开“帖学”、“碑学”。其实,清代乾、嘉之前,是没有“帖学”一说的。“帖”,最早是指写了字的奏事的小纸片,魏晋人的“法书”就是写在小纸片上的。由于“完法”后,晋书便成了历代书家临摹效仿的“法帖”。所谓的“碑”,就是先将字书写上石,再刻之。法帖一类虽刻于石,但还是属于“帖学”。帖学用笔是毛笔锋颖所直接表现出来的书写效果,而碑学用笔在原碑上所反映出来的“方头錾齐”绝非书写的原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传海:其实,写碑和写帖无多大区别,关键还是在用笔的好坏与否。写帖容易写熟不容易写生,你很难在造型上有突破,因为它很完美。所以,写帖的很容易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写碑容易写生但也容易写怪。以前一般人写碑是去求力而不去求形的;但是现在的人写碑是求其趣的,所以,对其造型非常感兴趣,但往往过了就流于怪。那么长时间人们都从事帖学,是因为搞这门功夫的都是历史上脑子最好的,所谓的碑大多数是下人瞎弄的,直到清末才有人将其整理为一门学科,当时的目的就是希望有新的眼光和视野来重新看待碑的意趣。上等人要搞碑也是放在重要的场合,也要书刻俱优,绝对精到。这和一般地放在墓地一埋了事的墓志之类的有所不同。其实,底层的人在古代要发出声音是很难的,不可能有很多条件通过布帛和纸的方式把他们的笔迹留存到现在。所以,碑刻及摩崖可能是他们流传笔迹的最好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今人与古人有无差距?差距在哪里?% I4 {2 x) S% u* L% E! N4 j

5 a  Q+ t" L+ A2 N! h: L) ~
  张荣庆:有相当大的差距。差距主要在于:今人不如古人心静(亦可作“心净”),多是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功力技法不及古人,“继承传统”成了口头禅,深入的程度比古人相差甚远;学养这一块更不及古人,好多人只是单纯练字,根本忽视学养的增进。所以,大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都面临着一个继续调整修炼心态和功力、学养上继续补课的问题。修炼技法固然很重要,我以为炼心和增进学养则更显得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本一:我常想古人中像张融这样的人其实很少。张融说“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其精神是高蹈的,但如何落到实处,使人不得不产生疑问。张融凭此言而名传书史,可惜其书作不传,终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古人师法讲传承,笔法讲谱系,在大的有序之中并不限制无序的流变,代代有创造,形成丰厚的历史积淀。今人与古人在书法的知性上不会有很大区别,但总体上来说古人保守,今人解放;古人严谨,今人疏狂;古人讲礼,今人求利;古人安分守己,今人做大做强。厚古薄今不好,厚今薄古也未见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振濂:说到今人与古人之间的差距,我以为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技术上,而是在于观念与心态上,若仅仅论书写技术,以今天一个全国书展参展作品的总体水平论,恐怕可以超过任何一个历朝历代的书法水平。至少在总体概率上说是如此。尤其是书法走向展厅文化、走向艺术化之后,书法家们对技巧的揣摩精熟与研究透彻,更是古人未可想见的。但我们今天书法家最缺少的,却是一种对书法所持的“平常心”。在一个“竞能争胜”的展厅文化规定下,当代中国书法家很难以一种沉稳平和之心来对待书法创作,而不得不被逼得心浮气躁,特别是以一种“快餐”式、“速成”式的目标追求,来取代了水滴石穿式的培育与养成。因此,在当代中国书法界,讨论极具人文要求的“帖学”创作,论技术水平并不乏优秀者;但若论全面综合素养则令人大跌眼镜。不仅仅是写错别字问题,书法家写诗号为格律实则打油,及至写古文半通不通,甚至缺乏应有的常识……因此,若详论今人与古人的差距,我以为应该放慢书法界“竞争”的节奏,让更多的急功近利无用武之地。而大力提倡专业学习尤其是读书,并且要具有相应的指标体系,如果能这样,则今人的劣势会慢慢转换,再加上在技术上的优势,当代中国书法在帖学方面,应该是最有希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晓云:今人以“提按”的用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而古人则是以转笔的“取势”发力轻重造成笔画的粗细。今人不转笔,以目取形;古人是转笔,以势取形。完全彻底的两回事,决不可同日而语。在古人的书法字典中,是没有“提按”二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传海:我总觉得现在人写字技法要比古代人好多了,很多小青年的作品都可以放进博物馆收藏,因为,我看到好多古代作品远远不及他们“写”的好,这点你只要看书法三十年来的变化就可以知道。但现代人也有一些方面终是和古人有差距的,古人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修养和气息是我们欠缺的,还有古代大家的作品所达到的高度还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企及的。也就是说普及水平超过了古代,高层的水平还是没法比。经典还是经典。
  r' N- t6 V4 s, J0 t0 m: M# c! i/ M  书法家和书法艺术家完全是两回事。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书法家而只有不太多的书法艺术家,为什么我们必须还要有这么多书法家存在?一是很多人喜欢,你不能去阻止别人的爱好。二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三是书法必须有一个长期的技法训练的过程,等到这个过程弄下来想收手都已经很难了,没有天赋他也不想退出了,所以这么多书法家就存在了。哪些人只是写字而不是艺术,从古代到现在可以罗列出一大批人,反正很多人肚子里是清清楚楚的,只有脑子有问题的才会说出他们的名字,不就是混口饭吃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点出5名你认为目前写帖比较好的青年书家(50岁以下)。& a  @: i) d" H$ m4 Z
) K+ w$ h8 Z. }% x$ ]
  张荣庆:写帖的青年高手可是不少了。姑且举出几位比较熟悉的朋友,如北京的李有来、王学岭,浙江的陈忠康,江苏的陈海良,还有山东的嵇小军。他们都是聪敏过人,书作气息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振濂:我以为当代中国书法中帖学方面的名家最多。只举5名或10名很难概其全,如果不考虑资历与年龄,在全国选出100名帖学专家,其水平绝对可观而且并无滥竽充数之嫌。因此,就当代书法而言,帖学的开拓与创新,应该是最有希望,也最有成功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