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80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10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10-10 18:22 发表
9 \( I; z# _7 f2 o3 z! T; d+ ]9 X+ i6 E2 l8 S+ `$ `
! K( _9 l) r( N5 s5 q
其实曾兄没有理解青凯的本意,中青展强调的东西,张扬个性与古人尚有距离,导致一时间学书者跟风而上不去研究获奖的作者为什么获奖,而是盲目跟风,出现了很多营养不良的作品,如果再那样下去绝不是好事
; C# b+ { F3 m& i刘正成 ...
" a6 ^3 _3 J5 T) A$ P刘正成老师评述书法复兴的历史(昨天)如果不谈"刘正成时代",这历史全面吗?刘正成谈"刘正成时代"正好更加可以考衡\体现刘的历史责任感.刘炳森也被称为时代,但似乎在人们的心里积极意义稍逊一些.跟后张海老师\张旭光老师等,老师还在任,现在就总结,是否可以称为时代,为时过早了些.刘正成时代主要是中青展时代积极意义的体现,是特定称谓,是符号.刘正成时代的讨论,应该是讨论"时代"所体现的意义,而不是说,是谁在论述这个时代.2 c: H" c& R3 f* }# x9 a! |
中青展的创作导向使一些人走向极端,但主事者是否也一样失控,把根植传统放弃呢?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G; x$ x3 c2 e3 G$ @8 q
反观刘炳森时代,强调回归传统,表层的意义很积极,但反对"丑书",压制创新空间,这就是消极因素所在.近几年国展系列导向了临摹层次.这更极端吧.回归传统,并不一定要把"丑书"压制了才能体现吧?倡导的前提就有问题.
, o& @/ B/ p r9 y4 t {呵呵,所说是有点跑题,但还是有一定的关联.5 c0 x! |: q2 w9 \0 L
1 V7 Q! T- k1 n7 v2 S Q8 M[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7-10-10 19:2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