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1:52
案例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1:53
赵孟頫另外一件代表作,这里写的是苏东坡的一首诗,刚才我们看见的月字在这个地方,这件作品我临了不下几十遍甚至快上百遍了,每临每收,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这个我们待会看别人临摹的,用别的方法临的,这个下的起笔很优雅,我们看到启功先生的起笔也是如此,很优雅很优美,具备典型的二王气息,这个形写得多好,很生动,赵孟頫单个字的生动跟他笔画的斜度有关系,我们看一看比如说行吧,也可以往右下方拉,这个是实践类写字的一个技巧,挂起来看他就是很稳当,比方说山字的横画,我们也可以把它放平了,但是你把它放平了他就不生动了,我再找一个,比方说我他就向右上方不是我们想象的角度,,这个角度比我们正常想的要大,但是要挂起来的话他显得就很平,这个字就显得很踏实,如果你把它放平了,这个字就显得不稳当,这也是技巧之一。我们说优秀的作品都很干净,结体笔画都很干净,我们看这个作品的局部,线条很干净其中的一个指标就是线条组想很统一,你看“我”、“看”等他们的横画这个角度都差不多,很统一很干净,看起来也很优美,这也是我们写字的整篇好坏的一个指标之一,这里面还有几个字是典型的赵孟頫的处理,两个求也是比较有特点的,其实这也是二王的一种写法,还有就是这个水,左边靠的很近右边靠得远了点,然后回锋过来写第二个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字我从中受益很多就是云彩的云,我们看看这个云,我把这个字背过来用在我的创作里面很管用,这里面还有好几个云彩的云,这里还有一个,这个也很文雅,写得非常好,想你的创作里面有几个字在里面,那么他的气息就很古,像这个手长草的一个写法但很和谐。
这是赵孟頫的题画,我很喜欢说写字有个人的风格,我很喜欢说盖一个小亭子,在一个山野里在溪水旁边,也别有风趣,但是他跟其一个辉煌壮丽的宫殿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研究建筑的风格的话一般不会研究小亭子,还是会对辉煌的宫殿可能更感兴趣,我看见赵孟頫的整个书法的体系简直就是一个宫殿,非常华美非常庞大,具有很多功能,这个大概就是巴掌大的字,但是我们看了这个结体的时候简直就是无懈可击,书很容易但是我们要是把他当成法书的话那就很难,这个就值得我们学习。放大看他的局部还是很漂亮的内宫收外延比较开放的结体,上紧下松,挪一点就不行,中间调整一点就不生动了。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1:54
赵孟頫在特别放松的状态下写的一首诗,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看一下他的安排其实还是很大胆,局部有很简约,写得很从容,也的最后一笔最后就顺着送出来,也不做挑勾,不做向上的运动,这也是赵孟頫的一个特点,这个点也是二王体系标准的一个写法。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1:59
赵孟頫草书存世不多,宋元草书的发展缓慢,他的草书写的好,但是不是那种高度,写的也是二王体系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00
赵孟頫著名的昼锦堂记,历史有好多人都写过这件作品,这件作品变动幅度很大,我们来看一下比方说希望的望等,这种变化幅度对于我们初学临摹赵体的人有帮助,你看这种变动的幅度很大,这种大幅度是赵体里面很少见的,你比方说后来的后这种风格非常鲜明,对我们把我赵体的写法有很大的帮助,是入手的精华的一个本子,车、衣,很夸张但很从容,结体很漂亮结构很大胆,运转的动作线条的质量很高,手段很高,这个就跟杂技似的难度很高但是做得很从容,我们从中获得好多对创作有用的信息。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03
我为什么把这一张放上呢?这是他的后人孙子辈的一个人写的,赵孟頫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这是赵氏家族里的赵林写的,我们有时候说古人的书法造假,隔了代之后很难分辨出来,比方说这个人造赵孟頫的假的话,我们很难分辨出来。写的很好,这是一个小插曲。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08
赵孟頫的大字与小字在气息用笔两方面各有不同,大字更安详平实。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09
写碑的一个版本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09
董其昌写的作品,古人在师法古人的时候很聪明,我们看看赵孟頫再看看董其昌,董其昌和赵孟頫这两种东西差不多,这个是善于学习的一种典范。用笔结体都很从容,值得学习。
李立山
发表于 2010-10-12 22:10
赵孟頫的另外一个本子,前三行是明代一个人补得,从第四行往后是赵孟頫的原作,补得这三行气息笔画线质还是差得很多,估计这个人也是当时的高手,但是比起赵孟頫的原作还是差得远,线条的质量跟他自身的线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