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羽一先生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林老讲,硬子需用软笔书。。。。。该是他60岁以后所得。笔谈书法92页句句时践所得抽个周末就能翻一边。。。。。。。。。。。。不看遗憾。搞艺术是为了做雪人‘学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喔,“书法”小姐,你的白字太多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1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您以为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是啊,说的没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说得深奥有什么用呢?谁能用最直白的话说明书法呢?
我也抛块砖吧:把一种人生的态度用一种线条的变化展示出来,技巧是不是妨碍了这种天性的流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0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同样是自传,文盲嘴里说出来和文豪嘴里说出来,其可读性和准确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技巧是帮助我们更好表达的一种工具。一个没有练过书法的人同样可以画出来线条,但它表现出的是一种直白的、残缺的、断断续续的、很难引起较强共鸣的信息,这不叫书法,或可归纳到行为冲动中,这种行为冲动是不自觉得,是感性的、是不完全的,我们也许可以从这些表现形式中得到一些最原始的信息,进行提炼后,用于能准确表达我们人生态度的书法作品中去,这才是真正的书法。我是想尽量说得清楚点,可能显得罗嗦了,请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2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不错啊!
书法是个“技道合一”的妙物!
先技后道,理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2-2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虽然没有看过林散之先生的书,不过却老早就看过类似的论述了。
深有同感,俺一直这么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我也顶一下,免得落个不敬之罪.林老是对的,学传统的人也都在这么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引用林散之老的原话

林老這些話都老生常談的東西.
但都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