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550|回复: 39

关注十届国展(23楼:新增“寻人启事”)没有留下联系方法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百无一用流浪客 于 2011-7-13 16:48 编辑 , n0 ~: g( x) g1 H! ^1 L
- Q8 F) j! ~- T2 C  g, n. k
关注十届国展
( Z- I9 n$ A, i
3 ^$ w: `; K9 f+ Y
楔子
; \; c8 ^0 |: A" \2 A$ }+ u

0 m# D: j) K! W1 |* b第一篇  回顾九届国展
0 x2 O5 F( }' k8 J/ L, B6 }
7 H9 p) {( s% o一、事件部份
) @( C3 R1 i; y: o  O  _8 `二、评述部份
4 o3 N- o2 p* R' v7 R$ U" H5 S) @# B  ^" |9 @; o; ~2 `5 L. q; b

& X1 `* y& h* f: C% V) {; I第二篇  关注十届国展4 Q( U* r3 u, {! \
; M1 x, k: T3 f" ^0 v. t: M7 N
一、十届国展进度5 J* D2 M: ~3 I0 {2 v, V* M

" V3 {/ I' {  }' d  e$ }& n二、反思:1 z" A) c; X/ j# j
反思一、新闻媒体问题& v6 {! V" o( h3 h, x
反思二、评审时间
, r  U  h1 H1 D反思三、观察员问题
) _1 }- p5 g7 X! q反思四、评委问题
2 h8 i1 J: `% O: W反思五、对违规者的处理1 n# B  C" A5 \% x) H+ B
反思六、制度
4 F. l2 J" O% ]6 f9 j. @3 R$ q% [9 v反思七、东道主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楔子
, g- p5 b) w8 r* U( a( k
我认为,在当下,国展确实是繁荣书法的一个很好的法子。
7 I& U4 l5 \9 i) ]* S我至今没有怀疑过中国书协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事实是,书协的存在,使得现行的体制让更多的人
! C7 L9 \* K* q受益,这也使更多的人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书法中。
, \' Q6 f, x" z! |% q+ b大家都知道我和中书协死磕快三年了,个中感喟不是三言两句能说得明白的!支持者顶我,反对者# M& Q1 G, i  h8 X; P6 _
损我。当然支持者、反对者参杂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想法,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0 M* W# W2 S1 g! A1 }2 q有一点,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确实能给别人带来现实的机会,加入中书协是你在学习书法中被人认
. ?( e8 K5 \) ?& j, `! G' @1 M可的重要条件。有人坚持不入中书协,我们要尊重他的选择。有人想进中书协,我们也要尊重他的
; h1 m. K! O* ?8 e努力,都不容易。我相信,在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并在说不想入中书协的人当中,98%以上,是想
" y; m. D' H- `* A3 j# v进中书协的。现今混迹于书法圈子的,哪个不是国展出来?哪个不是沾中书协的光出来的?至今,% N+ G+ e6 i8 M2 s$ S/ |
那些骂中书协的人有几个退出中国书法家协会?有些人培养别人远离中书协,而自己却在中书协待6 q9 ^" s# w3 ~: J- a
着,这对追随者来说,本身有着极大的不公平!
. z" R2 o9 Z2 Z5 C3 X不入书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真不入,一种是入不了。无论那种,我们都要客观对待。
1 ?. }- y+ L- x6 i, |8 Q入了中书协的,有什么错?在中国,那个机构不存着问题?因为别人的问题,我们就要远离?就要8 L5 e- X1 E' }$ g* P# P' N
发表《去国声明》?负责任的做法,是一大批精英要进到里面改造它。
& Y) N2 u0 a) }: w1 I' `& L- Z+ {没有入中书协的,也没有什么错。他们可能因书协的评审模式,因为其它已知、未知的原因。) y! m/ y, [& j: j
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退出了中书协,一是吴丈蜀先生,不过,他没有公开声明,只是说了一下,
/ M$ Z( k* d- a8 Y至今百度,还有他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身份的介绍。所以,吴先生只是口上说的玩玩。真退的,
& q% A" V% e' g7 a; A) e只有刘佑局先生,他是公开的发了声明的。
4 O$ f! {/ P9 F所以,再有人大骂中书协,你只需要弱弱的问他,你为什么不退?
; g5 U& H; R' G: }2 y- F5 W$ Q我不喜欢这样,男人要敢担当!我说以上的话,不存在我被谁招安了,我说的是真实的话。说听两& q) r4 g4 @) ^5 p* t
由之
# R* N2 p0 J3 r' o+ P# `7 c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身份给很多人带来了在现实中的根本性的变化。没有中书协的会员身份,你% k, f' E* y: X9 x" G
说破大天,社会不会接纳你。有了,你就能有机会,有人想帮你,就这个理由就能让你混的很好。. B* M% n. j4 o! w% X
我不支持言行不一致的人和事,我支持所有特立独行或是随波逐流的人们,只要你过的舒服、坦然
* x4 `# r$ M) c( z  n7 M,没有让自己的心累着。更重要的是你能够有一种担当,那就OK了。
1 D9 q% F' Q% b0 y+ v所以,我们有相当的理由,勇敢的面对十届国展。面对投稿;面对评审;面对对自己的创作的无情
+ e" A7 ?: |% D9 m的判定,我们可以服,也可以不服。服,会更努力;不服,也要尊重事实。但是,不管服不服,我3 ~# K5 L, [2 y4 W2 s4 u, U
们都想知道,是什么拉开了成功与否的距离?这个,必须有权知道。而且,作为国展的投稿人,也! K" |% W" L8 s" l+ {; t& ^
就是国展的参与者,当然有权知道国展的运作机制,并且有权为这个机制做出建议。我希望,我的" z2 R( _5 T8 u! Z
帖子能和大家一起共鸣,在共鸣中,为十届国展的运作贡献一份聪明才智。
0 I/ r" i/ b; b6 j' n( r6 O来!我们不要骂国展,不要做一边骂一边投稿的事;+ C% g+ n; `- a) {; I* o& D. w. z% ^
来!我们不要自暴自弃,任人由之,我们要积极建言,不但让作品投国展,也要用我们的言行参与
" A  j3 T; \% I国展。+ C- k1 c7 t  g* |, c+ }
来!我们一起努力打造学术的民主,为这个学术的民主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携手;
! t+ s; Y1 p% W0 b( t5 |' Z/ K' R来!我们用自己对国展的热情,打造对书法的挚爱。
% B% M; i8 h- Y6 g9 q把你所有想到的,都说出来,把你所有想做的,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国展真正地走进书法人的心里
! H9 B2 ]$ M+ {3 \;让国展不在因某些人入展与否而被责骂;让国展在书法人心中树立起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让国5 t# W7 y$ {( {% G1 l3 K- i
展为那些努力的书法爱好者们铺出一条金光大道。是为关注十届国展系列文章序。4 Z$ T& M+ T$ ~! D2 g8 u
大幕开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回顾& J2 {' p; [5 B0 j

) \2 C5 F+ F7 o- D7 o
在十届国展之前,已有九届,回顾从前的时光,是快活并痛的,如果从好久的以前的第一届说起,/ @- D  |% [5 v5 X5 c5 y8 d* J
会让我们累心累眼,最好的法子,从回顾上一届的九届国展开始。那个近,好激活起大家记忆的元
4 ]! u3 r! U$ h9 J7 ]! k素,也会因为记忆,使更多朋友的热情得以雄起,雄起了才能给力。为了给力,那,就从上一届的' t/ x& R% `5 u% D# c
九届国展回顾起吧。# t  ]4 X4 S% V4 z
有关回顾九届国展的资料全部来自网上的搜集,本人在此特向著作权人表示诚挚的谢意!5 C. i( Q) k/ U5 n! C! T

: J3 ~) v* I+ k一、事件部份+ C* c1 b! o9 l! ^( g
2007年4月26日
5 A3 X+ a" ~. c: v# g4 R8 i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出了《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 c, h9 |" p. O' \! W* r2007年9月20日
8 t$ k) \/ ^; z( q征稿工作结束。% w( G) ]! i5 G3 s4 s
九届国展共收到作者来稿55319件,其中广东7082件,河南6253件,山东5061件,江苏4722件,浙8 O9 [( ~+ B" ?# p: k( F) a
江2612件,位居各省投稿量的前五位;海外投稿作者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来稿81件;集体投稿的
* Q5 \9 w6 V# L4 V. y  \省市自治区有25个;册页作品535件。其中篆刻占来稿总数的4%、篆书占8%、隶书占13.6%、楷书2 h2 D' H# |" y. Y  ^+ e; |4 _
占13.8%、行草占60%。: [  {3 k& s- u1 A* N, M
10月19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
2 d% v" \8 y3 p! a$ P7 y2 H  T全国最高规格的、倍受书界关注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广东省中山市圆满落
4 A, x9 d6 Q! a0 w, e0 }下帷幕。评出入展作品993件,获奖35件,获奖提名69件。
% c0 [0 n9 ?. [3 z! L% N; w九届国展是开创了多项第一,首先,前八届都是在长江以北举办的,这次南下广州,可以说是自
& p& K. k2 t8 U/ |% z% J0 F5 _8 m1980年首届国展以来第一次”过江“,备受书法界的注目;其次,本届作品之多、评委之多也破了3 W$ P& Z9 c- _# S
往年的纪录;再次,本次“国展”有音乐剧《曲水流觞兰亭会》作为开幕演出,也是开先河之举。# ]! b9 i/ I0 @
另外,本次评审中,必要时将采取电联的方式,让获奖作者到中山现场进行挥毫测试,以检验和排4 q6 r+ a% e3 }' \
查出一些‘请人代笔’的现象,让获奖的作品含金量更高。
( a: Y; f6 e3 W, H12月18日至25日在流花展馆举行展览
7 s/ W) S* C- n浙江作者楼英彪篆书作品入展,作品图片上网后,部分作者来电来函,检举楼英彪抄袭第三届楹联
) N9 V) L2 \( G3 e# F4 w. ^展上的获奖作品,并寄来了两人的作品图片;
* Q# K6 y' K9 z) }# w篆书作者王然可被举报抄袭《纪念老子展作品集》250页作品,举报者将图片全部发到网上和展览
: H2 Q5 B) ~! d, ^+ F部信箱;5 y9 h: D9 `' \( q0 r& K, U+ e
2007年10月7日、12日,中国书协副主席、九届国展篆书评审组组长陈永正,评审组副组长丛文俊
# G+ h2 e, n( z对楼英彪和王然可作品复印件认真核对比较后认定:楼英彪作品内容、章法、结字、边款题字系完
/ o5 T, S# Z7 G全抄袭朱明辉作品,王然可的作品系抄袭《纪念老子展作品集》250页江苏作者汪洋舟的作品。根& e# G6 Z3 ?( S2 ?  e
据九届国展评审细则的规定,此类抄袭作品不予入展,决定取消楼英彪、王然可九届国展入展资格
7 h1 `+ I5 ]' {: f& F. W) ]7 _' j& h; e
黄景中,作者取法中山王器,现场较紧张,发挥较一般。另对篆法不够熟练,写错两字。现场书写: h" z) Y) R( b8 ]" J
作品与投稿作品相差悬殊,怀疑主体字非本人所写(作品为主体与边栏粘贴),且边栏落款小字有
0 z; U, K& E0 |- I" S( T三处问题:两处错字(媚误为堳,湛误为堪),另一词错。建议:将此件获奖作品降为入展作品。1 g; X& d( P4 e
评委签字:李刚田 赵熊  赵山亭  高庆春4 C/ Z4 Q4 n* ^: Y/ E0 A6 g  u
07年11月10日下午,九届国展评审委员会行草评审复核人员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议室复议二等奖作7 k  n+ U: S6 q  n
者何豪的作品。复核组现场抽取李白诗《关山月》命题创作,连同自选内容《节录带经堂诗话》,6 F1 i7 W! s; |2 f' Z! M, ?
由该作者现场创作行草书两件。参加复议的人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届国展行草书评审& N8 E/ N, S- F6 p& G) A3 V
组组长聂成文、申万胜、吴善璋,评委胡抗美,召集人刘洪彪,九届国展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书' }% q% e6 x* C% o" d5 A  h. c% u$ P
协展览部主任白煦,郑培亮记录。根据对现场创作的两幅行草书作品与公示获奖作品的分析,评审
1 k: Z* v* {9 t! w# v复核组集体认定:该作者现场创作与获奖作品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差距,不具备获奖条件,决定取消' V$ Q5 M0 f! P4 _& Z6 }5 _
其获奖资格。考虑到现场即时创作与长期调整进入创作状态有一定的区别,考虑到托裱与不托裱在2 \6 r& c- q, M, o2 `% R. L) I! B
效果上的区别,考虑到静心书写与在一定压力下书写的区别,该作者尚具备一定的书写水平,决定
2 [* ?/ N+ J2 a将其作品列为入展作品。5 l# _, M& X: \6 Z* [4 f
网友暴料:
/ h: L; _6 ~7 C代笔人:
9 X; w7 u2 Q! I姓名:方建光  地区:山东  作品名称:行草条幅《老学庵笔记》三则  所作书体:陆俨少体  作
" D9 J+ A) k  x+ [  j) N品材质:麻绫9 a) E/ Z) H! E
委托代笔人:% ^1 s& K  l1 [! F" r0 n, w7 K
姓名:王凯  地区:山东  作品名称:行书条幅 录古诗十三首  所作书体:二王体  作品材质:; }  J$ p' d% ?) Q2 t
麻绫 (按:此作属二王一路,需作较细致比照,方可物归原主。提示:注意结字,笔势,“走之
# ^5 T" {/ G9 r4 I$ `5 R底”耳朵的写法。)
* k7 c' u! T  c. ?$ R4 k九届国展后的天大发现!九届国展获奖书家王乃勇和陈云海作品绝对是同一人手笔晚上睡不着,拿
# J3 X7 S0 X2 u出《中国书法》2007第12期翻阅,里面刊登了很多国展获奖书家书法篆刻作品,笔者忽然发现,有
1 ~" |! Y5 P7 b. u* I% j两副作品很相似-----12页王乃勇书法和77页陈云海书法,于是仔细对比,发现,绝对是一人所为
* g3 V: C6 `5 @% _,他俩到底谁是真正的写手或者他两个人都不是,而是都找了同一个人代笔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评述部份
2 ^% A) Q" y0 b4 [, t
' `3 W3 G5 E3 {2 e  v3 D& X% P
郭心得:
9 b# S. b) |$ P9 A7 o; F7 d' \因对篆书评审的看法,发帖《郭心得再战王友谊》,一时,在网络引起轰动。
+ A- }+ x7 E: O6 ~  K7 P' X三江伏鹄:( z& m9 \( C: l
九届国展让我明白了:学篆书不用商斛金鼎点灯熬油,随便集几个字就行。1 x8 e' b. W  B; o% I, t3 N
九届国展让我明白了:学隶书不用秦简汉碑思接千载,随便学一个评委就行。' d: \9 l5 F( o+ c1 C0 q
九届国展让我明白了:学楷书不用晋唐法帖笔秃成坟,只要整里倒歪斜了就行。
4 s# w/ |8 K  j$ ^九届国展让我明白了:学行草不用温文尔雅点画精到,只要象傻老爷们儿扎夯就行。
$ O3 {: s) `* v1 R# R" q% p九届国展让我明白了:学篆刻不用刀耕墨舞石粉没膝,只要弄个名人题签壮门面就行5 h0 P* D- O  N, |. S; ?# D/ T
鱼龙混珠:
9 f; d6 I% d5 h5 A这次国展上,有个别获奖和获奖提名作品的功底实在是叫人不敢恭维,写出来的字,线条、结体、( }+ u; {% S% d/ \! q- e
墨色、章法等几乎没什么美感可言,更妄能称得上代表国家级的书法艺术水平,这不能不说跟部分3 G9 e( H) {6 m# b2 V9 _) y
评委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关。, T) G- x/ F# o( C" X2 i% Q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获奖和入展的作品还是非常精彩,值得大家钦佩的。
' T( I( K& T2 g: U李自珍:' v2 ~2 i# L7 {' K
推荐评语全出自评委集体发言,这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中国书协评审机制的腐败。试问,当初不
$ d- D- A* s4 F' S& C$ @4 K! F& E, h是明文规定,每个评委推荐提名9位作者,可现在为什么要用评委集体来发言?这实质是是中国书" q; R2 h+ n9 E6 E
协的腐败做法,遮掩事实真相。对外界鼓吹艾奖作品是集体讨论决定的。简直是腐败之极!做法十
3 ?* a9 o6 l, O分可笑。! K4 j! V$ d8 Z2 C
李刚田、 赵熊(篆刻评委)、高庆春本来就不是九届篆书组评委,为什么中国书协不叫原先篆书  t& H. \1 D, w' o
组组成长陈永正、副组长丛文俊作推荐评委发言?而叫李刚田、 赵熊(篆刻评委)、高庆春他们
" d8 i# F( J' C& p% X6 [三人当替罪羊。正因为九届国展书体评选中,篆书是评出最差一届的书体,评委也是最没有实力和
3 E8 `, E, a: n0 O4 B8 o  x) l说服力的一届评委,他们怕了?
& _, N2 @) ~4 y% z2 g貺齋:
# R# v: W" x4 \4 b无论众人如何评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时代在发展,网络在兴旺,国展在进步!虽然众口难调,4 \2 J8 u6 d: [
毕竟姿态是好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权利、利益、感情、名分等等交织在一起的中国书
' X9 S% |. B' j5 q# \6 D" O; E协。祝福协会,祝福中国书法!+ e  r8 a  |6 |& i4 J
一声叹息:
: m  H3 \' h6 u# T( R8 n/ ~篆书作品象在临摹中创作.缩手缩足的小家子气入展还可以获奖的确还差那么一点书写味' e/ [; ?" r. z- d, B
楷书不是笔法欠火候.就是结构有问题真不能打动我
$ d" Y, r" l& T行草个剔是走火入磨.还是评委入了魔道,或者是我自已还没入道
3 T; I, j5 d+ @总之看后有两种置疑,一置疑当今的书法评判标准,二置疑自已近三十年来的书法线路是不是走错了
+ S% g8 J- @* F6 E3 B+ H,所以至九届后至今不想下笔# b" X- R( F7 u4 V* f/ n: N4 B
wuwei 2 @2 q6 }! z. ~' A- D
九届国展部分落选名家访谈及近期作品) b6 @* l: ?3 N* ^
王金泉、吴广水、崔寒柏、徐世平、李双阳
& q: O# l6 [$ U# s& I1 Z2 E+ r因篇幅原因,九届国展的有关事件回放和相关评述,就此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关注十届国展
( o* _* ]2 T0 S6 N/ a$ p$ l
6 W# ^: @+ V+ }( e' P
一、十届国展进度
5 z8 M1 E/ |/ ^* r" |

4 s/ ]6 O& Y& o
2011年3月28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出《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R, w2 ~7 h, T  C" E3 U
书法、篆刻作品评审初步定于2011年9月份举行;刻字作品初步定于2011年8月份进行初评,9月份
( {4 t* X% C5 {* v终评。全部作品评审结束后,由主办方核对原作准确无误后,及时公布评审结果。
' g2 ?: M+ O. c1 t3 @4 ~自见报之日起,截至2011年8月15日(刻字作品截稿日期为2011年7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 S0 b' i8 s9 R/ J  K$ ?8 h0 k* i' M2011年7月9日下午三点,我电话了解了上海区和广西区的收稿情况。
" g+ Z( m  C  @上海区
- f( w3 ~8 h) x  r目前收到投稿作品的情况介绍如下:8 N$ Y- B. F9 T) k
截止7月8日晚上为止,共收到作品1936件。其中楷书485件(小楷53件);草书1085件;隶书3658 M, J. I, n# |4 I
件。; A- ~% c  ^" ?1 M; ]: ~: ?/ G2 M
在收稿中出现下列问题:+ a3 J2 w$ D9 k% ], X
一、尺寸过大。有的是八尺;有的四幅粘在一起(单件是符合尺寸要求的),其总宽度超过了三--- b' z& A" h" G# c
四倍。' ?: \& D1 ^! V, W! P% {! u
二、有的寄了一件作品的报名费,却寄了四--五件作品。有的寄了好几件作品,却只寄了一件退稿) A, W3 z: ^( Z; w0 O; a- U  z
费。
0 ]9 C: ~  O6 H% ^4 f  `5 u& |1 M三、投稿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法。2 U! p4 X& B; J$ G( U0 f
目前,上海区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 [* Z1 T# O6 a! |
一、上述的一、二短信告知。有的没有留下手机号的,留有座机的,就电话座机告知。
, r- a) y7 Y+ U* A二、对投稿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法的,出于对投稿者的负责,经我与上海区沟通后,上海区同意3 w2 f; M* M8 ?
在星期一对这些作品进行局部拍照,搞个认领。估计,我会在星期二左右拿到这些照片,把这些没2 s* y* c' D) E6 b! U8 r
有联系的“孩子”的照片发上来,让大家认领。0 W* _) h/ a. D. P9 [- j
由于大量收稿工作还没有开始,我怀疑他们在后期一天收数千件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将以上的工作
' }& r. @7 Y; T6 j做到位?上海区收稿方表示,他们会将这一工作认真负责的一做到底。我对上海区的这一做法表示+ C( r; P1 y! K3 b/ p& n" z
我个人的敬意。这是书协在国展工作上人性化的体现,也是对众多的作者高度负责任的表现。
; f. n0 x" O. M1 S: ]# M7 b3 K! g广西区
) J) V6 g' A: `目前收到投稿作品
9 H# J3 `1 F9 t6 U8 l. s截止7月8日晚,共收到作品1421件。其中行书作品942件,篆书266件,篆刻67件,刻字作品69件) q# l0 z* R4 K3 w6 O! t6 J( _# @* }
。还有77件尚未拆封。
; U, b9 Q; ~5 j, p在收稿中出现下列问题:& L& O4 N' G# K  |
一、尺寸不符合要求;7 \. m+ [9 R; f% r# j; ?  Q! P
二、没有留下电话;
1 d* ~+ C$ m& `' Y三、多件作品,只有一件寄了评审费;/ O+ m: k- W/ U. B+ S0 c+ r
目前,广西区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下:8 O$ R* C0 e' U
对以上一、三问题都专门打了电话进行了沟通。
1 V, c3 i6 B3 T/ A5 w+ x广西区对工作的负责是到位的。我曾经用投稿人的身份打了电话,其态度专业,比三星级酒店的态
$ @8 c7 A* {3 n) A- L  l1 A度好。0 q; i) m3 y: k" D
综合以上两区的情况,十届国展的组织工作在有序的进行,中国书协的前期工作在高效的运转。4 |& I# c& b' x
我估摸,总投稿量会在六万件左右,更大的工作量会考验他们。
9 l" Q7 D. q7 E& j7 A, ^! s注意事项:
* k; _! t4 \# ?. h0 U根据收稿出现的情况,一、大家一定要细细读懂征稿启事;二、不要不遵守规定;三、留下你的联
* u0 r! E8 g2 Y# t6 Q系方法、通联地址。最好留下手机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反思:
, r0 N: m" M/ m& l) i- s. H
/ e1 k2 r; R6 N; c  |) p8 G
反思一、新闻媒体问题
. o2 x; f% e3 Y6 C0 F  L& s0 ]

6 ~2 u! ?: V8 w/ j/ Y/ V& Z
中国书法家协会自九届国展后,对媒体参与单项展的积极性,因为与网络新传媒的不愉快合作的过
4 d( l+ @7 q; Y% h往,正越行越远。1 e* J: b$ P+ N8 ~( J6 O8 e
最近几次的单项展,我注意了一下,基本杜绝了媒体的参与。这种做法,对于评审的科学性、民主* o& e) Y& r; F. Y
性,是危险的。但是,反思以往,除几家传统的纸媒外,对书法类网站的选择,基本是由书协负责1 Y& @; \- L- q3 D! v
此项工作的同志说了算,想请谁就谁,这样做的后果,是有担当的媒体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为生存而
' k( T7 M6 P+ a1 z8 z/ m2 a低下了头,说话、做事不得不瞧书协脸色而行。
- F$ Q) h. G, ]6 K5 u老实说,现在书协搞活动请那家媒体参加,不是为书协增光,而是为这些网络媒体挣面子和混事的
0 y2 v% [7 ?# \" ]2 n资本。长期以往,书协真的失去了请这些媒体的必要性。没有了媒体的参加,评审的公正、公平、- i8 y0 f4 M, {0 k! W: a
公开的“三公”原则必然受到了空前的置疑,这对书协的国展品牌是造成致命的伤害的。书协在缺
1 E8 L, O3 P9 C5 S$ R失了媒体的约束后,在程度上会造成一家独霸,随意而为之。无论主观上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其做
$ R5 {- X% j' z7 u8 D法在客观上形成了事实,这是一个令人难堪的局面。8 ~, e+ m* N1 P. }) P4 l* m' @
书协在与媒体合作问题上,必须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了。
& x8 D3 v. f6 L+ G# U我以为,像以前那样的做法,也是欠妥的。是人是虫,只要你搞个网站,只要你够得上说话说你是
- d' }5 R/ X  y* h0 X媒体你就是媒体;拿个相机,能拍点照片,就是记者。这样的随意性,也使得网络媒体的权威性遭
% i) [' F' |& B9 j到了空前的挑战。
3 j- k; X0 j9 e1 h1 E书协应当制定出标准,什么样的网站才是符合新媒体的标准?有一点,我须的做个特别的说明,鉴
  k! E7 A( j0 D7 Z; Q% g/ v* t于目前国内网站的现状,我们要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
7 {( u5 S: k4 A* L有了对网络媒体标准的认定,网络自身也会对照。* H  i) D* u! q" @/ e
在此基础上,中国书法家协会适时推出媒体申请人制度。重大活动时,由够资格的网站向书协主管
: C4 O- l) t) H: {3 i# |8 s宣传部门提出申请,书协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或全部批准网络媒体参与报道。这样,由于门槛的相. ?6 [+ }8 A2 r" s* g0 q
对提高,对双方的权威都是一个提升,使得网络在参与报道时,会更加主动的以网站各自的视角,
' n9 L7 ~6 f. O4 B8 n积极报道,传回最新内容。更重要的是,网络会更加大胆的说话。因为,制度在那放着,书协是不
4 r* V9 p$ X# |0 Z) N& R: j是因网络的实事求是的报道,而给予报击报复,方方面面会对照出来。不会像现在,公说公有理、  z* u- W0 P# }% T0 e
婆说婆有理,结果,一拍两散,失去了“做爱”的权利和机会!: q( Y$ L) T3 A+ x# u7 x( Q+ \2 x
平时,对于突发性事件,也可以有渠道能做个公开的说明!中国书法家协会既然是文化人玩的一个. U* a; j( w- A1 d9 @7 L
高雅的、学术性的、艺术性的团体,完全可以把高雅的、学术性的、艺术性做出来,让别人学。
/ u, M1 L5 N6 o, @我之所以没有说到纸媒,基于以下的几个原因:3 J; T( U2 j% i/ T7 x: u
一、纸媒缺乏网络的即时性、突发性;
- `1 p! m/ [+ @' _9 X二、纸媒在拥有更多的受众上,完全臣服于网络;
3 Y7 y) \$ R/ `2 M三、纸媒缺失互动性;: F8 N; m7 B& N" s) S) Y* l% m
四、纸媒传达出来的声音更多的是表现的编辑者的思想。也就是说,所有的观点必须先让编辑者觉
' S7 A2 R; }! {8 g得有道理,编辑者用他们的思想过滤了别人的想法;0 T; Y7 n* o' d7 N9 u8 q# [$ T
五、纸媒婆婆多。它们没有办法爽快的表达;( n" _% G- j- Q1 G* }" b
六、纸媒和书协,各有各的招数,他们互有倚重。
5 B( P/ E7 i: o4 _9 M建议中国书法家协会借十届国展之机,严肃媒体标准,制定出申请报批制度,对媒体的资格、以及
) H7 {/ F( k' \1 \! m+ R4 O参与报道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二、评审时间, E' g& p# m$ t" |/ z5 O7 g
  L/ e, a- y0 u4 w; t& X7 A
我对九届国展不了解,据现在在网上读到的资料讲,九届国展,评委评审作品的时间,平均只有两! V# J, k2 F8 f( W( M: p' R- {
三秒钟,这就不正常了。有那个评委能在长时间的阅读中,没有因为阅读疲劳,而有厌烦情绪?两$ X5 ^' x& ~# O! l' T9 [' f
三秒的阅读,对于作者是绝对不公平的事,尤其是对具有原创精神的作者。两三秒内审定作品的好0 q# D1 N4 j  J2 |5 M
坏,这也是对评委能力的极大的挑战,能够接招的评委少之又少,这也是对评委的极大的不公平。
  R, b& @# b; t1 o; q尤其是对具有原创精神的作者。难怪大家在批评国展时,对国展的创作水平大有责难之词。
( O- w* r( @, k7 o) J9 F两三秒钟只能做什么,只能感受“第一眼”,因此评委好“色”,好“装饰”说,成了忽悠国展的
0 H" J4 U( h/ F# W) Y主讲内容。几秒钟内,第一眼能给别人的是什么?肯定不在作者对书法创作的把握,能抓住“第一' f+ |$ N5 y, n
眼”的必然是形式。国展评审的时间问题成了制约评审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1 C; {2 y" `: b* v# |  i! N
根据实际情况,评审的改革首先要让评审两步走。即初评和终评要分开做。
& }" w3 y+ V4 e3 ~6 m* l, |" I初评和终评分开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9 h8 O4 T4 @( a一、解决了评委阵容过于强大的问题。可以让书协在评委的形成上的环境相对宽松点。不至于在压/ o$ O% F3 i5 K
力下让一些德才有欠失的同志具有太多的发言权。8 V. v( {5 t- f' [3 P
二、初评、终评的评委分开,解决了疲劳问题,解决了评委的假期问题。初评的评委不参加终评,, u! }/ r# w* R& Y
终评的评委不参加初评,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对作品有了考量,会让一些以制作取胜的“第一眼* _' d' e5 o6 Z1 Z5 Q2 K8 w; [
”选手的创作受到了挑战,在学术、创作风气上,也会有一个回归。读第一眼的感觉会弱化,更注( M, p+ w; M8 P' x( O6 n
重于内容、原创、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的好作品会占上风。
: n& }5 ]) [, l( q" L4 C3 P三、增强了评审的权威性。因时间的充裕,再加上两批不同的评委的过滤,选出的作品会让投稿者
0 u" M0 v, Z& T' z& f在情感上更能接受。毕竟,是从5--6万件作品中挑一千多件,没有入选的永远是绝大多数。要让他
3 E+ X  `" Y8 e( O. r; ], _们不骂,做的更好、更科学是唯一的手段。更好是态度问题,科学是思想问题。$ U! c  k8 Y) C& u# q; k
四、增加了评委之间的相互制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三、观察员问题
. E2 A# H/ P+ \) E0 r- N

1 N* Q, V: O7 h  h" A2 Q  @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九届的观察员是一帮做媒体的。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 \+ X' ]5 X" |- ^6 e' ^. W
做媒体的,你的任务就是做好新闻工作,正面的,要喊好;不阳光的,要有勇气把他们拿出来晒晒
; ]% Q: r" o% j7 M) o! z。媒体在这里的作用,就是个言官,知无而不言,就是做媒体的失察了。但是,因为媒体是主办方! Z, \; |* p7 H  L0 Q9 ^
请来的,相对的厉害关系少一点,他们的公信度,有时因良心的问题而受到别人的怀疑,这是相当
$ n4 k$ l% W3 k正常的一个事。且然,由媒体做观察员是不适当的。# i+ @- P# B" F/ f
观察员的作用,是在做监督,那些人做?应当是投稿人。
' |1 I% }8 v0 ~. i% H! x中央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因为是直播,观众充当了观察员的角色,对评委有想法、有不同意见,
. q+ j! Q2 ^2 d3 j观众就会打电话、发短信要求评委解答。有时,余秋雨在上面掉错了书袋,观众也会纠正他。好!
2 ?1 M' b  V# W5 p2 |十届国展的评委离作者太远,作者没有办法投身现场,所以,根本无法感受到评委的工作,再加上
3 H4 c- R  g3 `6 y7 f中国特色的小道消息多,评委来自四面八方,再加上评审疲劳,出现不到是肯定的,这些更会增加5 ~9 r: Q; V. q0 z$ l9 {- L7 \( L
了小道消息的可信度。
. |; g% Y2 [8 S1 O8 P" L, ^设立观察员在当下是个十分有必要的事。
1 T6 N0 i- a6 {一、观察员随机在投稿者中抽取,尤其是在没有本省评委,书法实力相对较弱的省份抽取。6 i( ^3 {1 |, X( B2 @
二、观察员的作品在入选与否上不能享有特权,他们的作品也同样要接受评委的评审。
5 R# f5 u/ o& x5 m. d7 @7 n7 m三、观察员制度要常态化。  W, Q9 \% K) f
四、不能让观察员制度成为培育书法“新贵族”的温床。
& D! {# w9 r8 D当然,观察员制度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四、评委问题1 p2 F, `. {' W
$ K% L# H; m, A5 Y
评委是历次国展争议比较大的一件事。
' Z  t3 Y' m& N8 Z. M2 o7 |我与许多做过国展评委的人有过接触,在和他们谈到对这一角色的认知时,有一点基本都说到了。  k  I; c) q+ l0 ~( V2 h+ ~
即:2 I4 U; W9 E) F1 D, X
当他们得知自己成为评委时,他们的态度是极其严肃和认真的。他们绝不会硬性的拿掉高水平的作
* [; z5 L2 h5 X; `; m' B品,也不会因为个人原因,选上一些极差的作品。在本质上,他们没有营私舞弊的思想。他们也非  ?* L3 n* z. Y  M/ T
常在意、重视评委的名誉,他们也怕因自己的不合适的工作,让书法圈子的朋友们骂,也怕书协就$ k" I* M0 t' E* h4 |, T
此不会再请他们。
5 _, x6 K* T) G$ [) `% x9 F还有一点,也被很多评委提到,阅读作品的时间和精力不充裕。。; r3 k. D7 @3 L3 m8 u
毕竟,能做国展的评委,说明他已跃居书法行列的一线地位,成了书法界的大鳄。无论是荣誉还是$ W9 m6 I7 r0 j- a. `# N# Y0 J7 I; ?- l5 s
实惠,都使他们不敢大意!8 J1 t! v) i6 z, L, o: U2 H: |
从人性的角度考量评委的心态,以上的说法绝对是可信的,我认为,没有说瞎话。其实,问题的关
' u1 ?7 M& p. D% k; w键不在这,好心、热心、真心、诚心做事,不代表你有能力做事。
5 ~" ?! X8 `  ?* ~3 }/ ~选择什么样的评委,确实决定了国展的品味。最近的几次国展中,比如在隶书问题上,大家对写刘; d+ I3 Z: {' I
文华、张继的能够入展引起了巨大的评议。表面上,是对这人的恭唯,实际上是对这两人的人格在
8 q/ O- X- @, f* b学术上的批判。前人书论,有关取法的论述,早就让我们知道,取法乎上才是学书的必然之路,学9 U: t# F4 F. w+ e4 W. f3 n& M# @
刘、张绝不存在取法乎上。而学刘、张能够入展,至少说明了他们在隶书评审上掌握了话语权。甚9 K( z. R" h9 K* U8 Z& [+ D
或把自己的观点已经能够实现到强加给别的评委的能力,这是可怕的,这种学术上的霸道的存在,
( I  b+ g1 }- X是对事业的摧残。事实是否如此,从众多的议论中不难看出这一端倪。
0 o/ q( c% w! g# J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能说明一点,评委没有一个更好的评审标准。评委的个人意见没有最好的得到) B+ p5 K( |$ O* b! z. l
表述。霸道是可怕的,沉默更是可怕的。3 I. D& o/ u& T
在论及九届国展的争论中,刘正成时代一再的被提及,刘正成时代是个什么情况我不了解,但是,0 Q& f% Z4 b5 |! A) t- z& }9 l
唯物的立场告诉我们:不能用肯定一个时代而否定另一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不
' E, ~- e% D( C5 p# |同的人事、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构成、不同的学术表述。
! z9 H$ K$ y. M- n, m9 C$ a刘正成时代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现在的时代,我们假设称他为赵长青时代吧,也有其非常可
. g8 y$ _9 |, t" e8 ?2 K( `: ^- H取的地方,我们如果出于与学术无关的目的,而任意的抵毁其中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科学的,
- {$ G7 H; t: X7 L0 t8 ?也是不实际的。这其中不但是对主其事者,更是对当事人努力工作的不尊重。也是对国展的不尊重! y0 L$ `! C4 |9 O' i; v6 r
,更是对若干为此艰辛创作的书法爱好者们的不尊重。
- ?7 d+ X' k  @& H4 Q0 c+ y好在刘正成还没有成为深藏于地下的文物,他还活生生的、并精力充沛的在书法圈子,继续进行着
' {# ~! m5 u4 ^/ w  A: d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 ^$ \& U9 y1 S& U. b# V  j, I9 T
在中国,有个有意义的事,我们会因人废事,甚至会全盘否认一个人做过的所有确实是有功于事业
! }/ S3 s2 q% j! H的事!从前,刘正成就受到过这样的对待。新一届的书协做了个了不起的事,在六月份开幕的刘正
7 K" i$ w% Y# j* e' s4 C0 v) u成的个人书法展上,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肯定了刘正成的三大成就:一、创办了《
5 {- `% L* d- p( m) [中国书法》;二、主编了《中国书法全集》;三、主持了中青年。要知道,当年就因为刘正成,把
7 E4 S: y4 |0 @( s  ^& S/ o( p一个很有影响的轰轰烈烈的展览给停办了。
: }% b+ ]/ r1 \% B. e  _- G) K" r我在这里提到刘正成,原因是我在想,我们能不能为了一个伟大的事业,放下所有的外在的东西,
' L6 s. P! _' y4 d% S$ V# w; f# b集中所有的力量,办好学术的、民主的、艺术的国展?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说没有刘正成的参与
( J& d7 {2 `. _! I3 l& J- n/ w,展览就不是学术的、民主的、艺术的,当然,也绝不可能因为刘正成的参与,展览就是学术的、
5 G( S& M& @: m民主的、艺术的。( m0 @' E3 d9 Y* ?. _" j
中国书法家协会有义务、有能力团结好书法界的一切力量,这些力量是做好事情的保证。事业的复1 R% O$ w6 R5 j2 F9 \/ Y" y9 b
兴,团结和学术上的争鸣是必须的。1 ?8 j0 K; I# a4 \( }- n
评委确实不能搞矮子中间选将军的事,要有复兴书法事业的长久眼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思五、对违规者的处理3 U7 O" b2 z3 Z" w5 `

; L) k5 b( r, F. G0 P) W" F# M
九届国展对违规者的处理是不到位的,用小仁慈破坏了大仁慈。表面上是不把一个人打死,实际上- \* c; Z! M- j2 @' i( M& t
,起到了助长这些风气滋生的土壤。比如何豪,由得奖而降为入展,是相当的没有道理的。' I/ C* L3 Z$ f( ^7 p! {/ ?) s5 ~
一、怀疑了何豪不具备得奖的资格,其理由、包括让何豪进京再试都不能让人信服。其实,何豪可; V1 y+ K6 [4 {* E$ |6 x
以不上北京,从法律意义上来说,是没有资格取消他的获奖资格的。何豪进北京了,到底有没有假4 Q; m# _+ |, M# C0 N
?结论是现在这样模棱两可的结论,既然不能肯定他造假,他就是获奖人。
. r7 I% f/ c& l0 X9 G" N二、何豪的现场测试如果与得奖作品不是一人所作,应当好不犹豫的取消他的作品的得奖、入展资
& p# a. q* M" L* A/ N  E8 }7 U; w格。并且,以骗取奖金为由,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示严惩,警戒后人。
$ m* o: v' `8 X" t  p; a9 |2 G8 `三、网上有人说是山东方某代作,应当将方某招至北京,同时进行测试。如果是,开除出中国书协
" `" Z* s; E- l4 i% u; M& C$ F  R,以书协最大化的资源,搞臭他。如此一来,还有谁敢搞造假。造假不仅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还+ f. p! Y8 l! G7 C: C- {9 B
在于他是用犯罪的手段,表现他内心的肮脏,这种人对其只能痛打,不能手软。对这种人的包庇,: \+ E' a6 `. r4 L" g7 i% d; j  [
是对风气的破坏,是对事业的破坏。任何人知其必要痛打。  e% z  S, L' ?( c( U
处理代笔者比处理幕前人还要重要,一次次的以身犯科,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惩戒,会使这些人胆子
) Q& F+ q1 r6 W# Z, Z! ]; X7 u& q越来越大,并会放大到周边,其恶果是显著的。
/ k6 k' l0 c8 H3 b: Y对事后发现的代笔、临摹要痛下杀手,狠狠处理。对这些人的放任,并以做人为善做借口,是对真- n- ^1 k; [+ G4 S% s. K
善的讽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