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8-8-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896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0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回顾- i9 w1 X0 h9 p9 X. ]" w C3 }
, q6 O6 V4 F1 Q# v7 F7 ]在十届国展之前,已有九届,回顾从前的时光,是快活并痛的,如果从好久的以前的第一届说起,
2 |/ t9 l( O3 z/ H: f- d/ u+ V; V" q会让我们累心累眼,最好的法子,从回顾上一届的九届国展开始。那个近,好激活起大家记忆的元$ k, @0 k: a( B" \ I" J1 \
素,也会因为记忆,使更多朋友的热情得以雄起,雄起了才能给力。为了给力,那,就从上一届的
0 @) I6 n! w! U& m九届国展回顾起吧。
) E; e- T: o4 s4 v有关回顾九届国展的资料全部来自网上的搜集,本人在此特向著作权人表示诚挚的谢意!/ v! p0 J8 j. A' k( q" j
$ j! J/ v0 ^6 a2 s g: i, y一、事件部份: s3 v" ^, o7 }: ~0 R
2007年4月26日, y: f3 x x1 D _: `' u) F/ D
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出了《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征稿启事》% [4 R* X- ]9 X$ ~' r2 w$ A0 T
2007年9月20日) G9 S- b: k( n$ m; o7 L
征稿工作结束。
" B% `. E- @6 S4 u; w5 v0 ~九届国展共收到作者来稿55319件,其中广东7082件,河南6253件,山东5061件,江苏4722件,浙/ M n1 F7 h/ y) t5 J
江2612件,位居各省投稿量的前五位;海外投稿作者涉及10个国家和地区,来稿81件;集体投稿的
% C7 H! b+ y/ ]/ n2 e- \省市自治区有25个;册页作品535件。其中篆刻占来稿总数的4%、篆书占8%、隶书占13.6%、楷书) I& t( s$ ?9 s" g( _. }
占13.8%、行草占60%。
8 Z; D" Q6 R, g/ m/ K10月19日,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承办的8 l5 z7 K) @) \$ M
全国最高规格的、倍受书界关注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审工作在广东省中山市圆满落- x1 K a5 I' e6 i
下帷幕。评出入展作品993件,获奖35件,获奖提名69件。
1 F, Z8 N: p* x+ R& Q3 s! ]2 U3 U九届国展是开创了多项第一,首先,前八届都是在长江以北举办的,这次南下广州,可以说是自
9 ^& X4 m% G# S- c* o' Z% X- {1980年首届国展以来第一次”过江“,备受书法界的注目;其次,本届作品之多、评委之多也破了
1 v$ B3 }# W( U往年的纪录;再次,本次“国展”有音乐剧《曲水流觞兰亭会》作为开幕演出,也是开先河之举。5 k: D2 X( L* \# [8 a+ T4 F) g
另外,本次评审中,必要时将采取电联的方式,让获奖作者到中山现场进行挥毫测试,以检验和排
, a7 {* C, `6 T6 Y& Y" K4 f- a u: R查出一些‘请人代笔’的现象,让获奖的作品含金量更高。
8 j9 L l& X8 A2 ]; ]; Y" w12月18日至25日在流花展馆举行展览 k8 k7 X) s) C* h7 c1 h
浙江作者楼英彪篆书作品入展,作品图片上网后,部分作者来电来函,检举楼英彪抄袭第三届楹联0 ? R: r) L3 j% i3 V2 B
展上的获奖作品,并寄来了两人的作品图片;
+ j/ I* Z! s6 L+ n7 }% B3 s篆书作者王然可被举报抄袭《纪念老子展作品集》250页作品,举报者将图片全部发到网上和展览
# z& M% y. \& u部信箱;/ U" w% E( C4 B6 U- A9 q7 \
2007年10月7日、12日,中国书协副主席、九届国展篆书评审组组长陈永正,评审组副组长丛文俊6 V$ Q; M. @ T+ B( i+ \* D
对楼英彪和王然可作品复印件认真核对比较后认定:楼英彪作品内容、章法、结字、边款题字系完
8 m# r, |" [! Y/ _全抄袭朱明辉作品,王然可的作品系抄袭《纪念老子展作品集》250页江苏作者汪洋舟的作品。根9 r$ z' X& W2 l- n" S5 b+ X
据九届国展评审细则的规定,此类抄袭作品不予入展,决定取消楼英彪、王然可九届国展入展资格
$ \# t8 K9 L. ^4 j。
- I+ W! `. |$ G ^7 k7 O5 j3 W, z1 C黄景中,作者取法中山王器,现场较紧张,发挥较一般。另对篆法不够熟练,写错两字。现场书写7 q' c$ ?7 q" O& f8 k" a
作品与投稿作品相差悬殊,怀疑主体字非本人所写(作品为主体与边栏粘贴),且边栏落款小字有! B6 E; l' E( G: G' u
三处问题:两处错字(媚误为堳,湛误为堪),另一词错。建议:将此件获奖作品降为入展作品。
/ F! `. w9 U$ H Q) I2 R; `% U评委签字:李刚田 赵熊 赵山亭 高庆春
. o/ b% f* h1 N D07年11月10日下午,九届国展评审委员会行草评审复核人员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议室复议二等奖作
! L. |4 I% U6 y D7 ]+ N者何豪的作品。复核组现场抽取李白诗《关山月》命题创作,连同自选内容《节录带经堂诗话》,
3 u' e; [% @& S" Y/ @; V0 e由该作者现场创作行草书两件。参加复议的人员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九届国展行草书评审
+ N R( S v: i) S组组长聂成文、申万胜、吴善璋,评委胡抗美,召集人刘洪彪,九届国展评委会副秘书长、中国书
/ C h7 H" {( v% d协展览部主任白煦,郑培亮记录。根据对现场创作的两幅行草书作品与公示获奖作品的分析,评审6 ?) j8 f& P4 v( t
复核组集体认定:该作者现场创作与获奖作品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差距,不具备获奖条件,决定取消
7 N( R) L$ O' Y4 K: i* n& L; m其获奖资格。考虑到现场即时创作与长期调整进入创作状态有一定的区别,考虑到托裱与不托裱在
% m/ n2 n# c7 ~, _效果上的区别,考虑到静心书写与在一定压力下书写的区别,该作者尚具备一定的书写水平,决定
& Z4 F, g5 d+ F% @将其作品列为入展作品。3 b: u4 i$ r* S$ f# R l
网友暴料:/ [9 n: `* T# n0 h# o: v
代笔人:5 A/ _. o' C& w+ W7 |9 {. v
姓名:方建光 地区:山东 作品名称:行草条幅《老学庵笔记》三则 所作书体:陆俨少体 作- m. n: a. r% O* H
品材质:麻绫. c8 N! @- T" J' g; S0 R
委托代笔人:
* D; b, W/ c; G( }5 z/ [7 T姓名:王凯 地区:山东 作品名称:行书条幅 录古诗十三首 所作书体:二王体 作品材质:0 ] s% D# _6 V' h4 n" k: A# D
麻绫 (按:此作属二王一路,需作较细致比照,方可物归原主。提示:注意结字,笔势,“走之" A! x9 b' a: D& r. {
底”耳朵的写法。), w4 P% I# b. K
九届国展后的天大发现!九届国展获奖书家王乃勇和陈云海作品绝对是同一人手笔晚上睡不着,拿
! m/ J# s+ i! L9 ]4 m) ~0 o- ^7 t出《中国书法》2007第12期翻阅,里面刊登了很多国展获奖书家书法篆刻作品,笔者忽然发现,有
! z4 D3 m1 S, x& K8 Y- H两副作品很相似-----12页王乃勇书法和77页陈云海书法,于是仔细对比,发现,绝对是一人所为
1 y; p$ |- q. t# @8 M3 @( V' @,他俩到底谁是真正的写手或者他两个人都不是,而是都找了同一个人代笔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