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661|回复: 13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丛林通常指禅宗寺院,故又称禅林。又以芳香的旃檀树比喻佛门龙象所住的清净丛林,故又称旃檀林。但是,到了后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亦仿照禅林制度而称丛林。丛林之中,寺产一切归公,且依一定规矩而容十方来住的僧众,其住持人选亦经僧众同意,而由十方名德的合适者出任,故丛林又称十方丛林。另据《大乘义章》卷13载,丛林能生智慧、神通等功德,故又称功德丛林。
      我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禅徒仅以道法相授受,多岩居穴处,或寄住于律宗寺院,龃龉时生,马祖道一乃创丛林,以安禅侣;其后复有百丈怀海以禅众聚居,尊卑不分,说法住持未合规制,遂折衷大小乘经律,制定清规。自此,丛林之制,于焉大备。
      初时丛林规模较小,于一寺之中,仅有方丈、法堂、僧堂及寮舍。以住持为一寺之主,尊为长老,居于方丈。初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后世乃立佛殿)。所有禅众尽入僧堂,依戒腊的久近安排位次。又置十务(十职),称为寮舍,每舍有首领一人。其后,丛林建制亦臻完备,禅众亦以集中居住为常,名德住持的丛林,多在千人以上。这些规模较大的丛林,组织完备,内部分工甚细,执法(清规)甚严。方丈之下,基本组织有四,即所谓“四大堂口”:1、禅堂,为丛林的中心。2、客堂,职司接待客人及内务。3、库房,掌管收租及购置物品等事。4、衣钵寮,住持方丈的事务所。或谓四大堂口,是指维那、客堂、库房、衣钵寮。重要事务则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及四堂口的上首共议进行。此外,有首座寮,以安置上座名宿,有待者寮以安置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安置杂务行者及童行,有众寮(云水堂)以临时接待过往禅衲,又有茶堂以安置知事职僧以上的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安置副寺以下的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安置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
     现今的丛林,以其住持传承方式不同,可分为子孙丛林(法门丛林)、十方丛林两种。若广招天下大德高僧为住持,而不由徒弟继承的寺院,称为十方丛林。若师家依法系传法予弟子而任住持的,即自己度弟子担任住持的寺院,称为法门丛林,俗称子孙丛林。
 楼主| 发表于 2004-5-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丛林清规和要则
一、清规
      清规是中国禅宗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日常行事的准则。东晋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以后,即随时有在戒律之外别立禁约之举,如支遁立众僧集仪度,慧远立法社节度,乃至梁武帝造光宅寺于金陵,命法云为寺主,创立僧制,用为后范,皆是其例。到了唐代,禅宗盛行,百丈怀海禅师痛感禅师住在律寺内,虽另处别院,但于说法住持,都不能合法。于是他于元和九年(814)别立禅居之制:尊长老为化主,处之“方丈”;不建佛殿,只树“法堂”,学众尽居“僧堂”,依受戒年次安排;设“长连床”,供坐禅偃息;合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徒众侍立,宾主问答,激扬宗要;“斋粥”随宜,二时均遍;又行“普请”法,上下均力;事务分置十“寮”,置首领主管等等。这些就成了丛林新例,与律法不同,世人即称为《百丈清规》。
(明日出差,今天赶发两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二、丛林要则
     百丈禅师用“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身作则,并警策后进,又制定《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辨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要。
    待客以诚实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平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从此奠定了丛林千年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丛林组织
      寺院的生活制度,大抵都依康唐代元和九年(814)百丈怀海所立天下丛林规式—百丈清规为准绳。当然,清规并非始于百丈,在《道安传》中,也可寻出类似清规的存在。中国的佛教传自印度,当然需要适应中国民族风土的教团兴起,也须有顺应时代的寺院风格,才能维持寺院的生存,同时也须有顺应时代的清规,才能期望寺院的发展。
      中国的寺院,有称为“小庙”或“子孙庙”的,在宗旨和工作方面,都与“十方丛林”不同。子孙庙的主要性质为私有,属于一僧或一系僧众私人所有,可以由他们的意愿处理。而十方丛林则被认为是佛教僧团的公共财产,即或住众不多,仍须依照丛林清规处理准则。
      现将丛林四大堂口及其执事分述如下:
      寺院的中心为禅堂,是为了求得开悟的所在。其他三个堂口:第一客堂,是管接待客人及内务;第二库房,是管购置应用品等;第三衣钵寮,是方丈自己的事务所,掌管财政。在一个拥有数百住众的大寺院里,四大堂口有不同的执事,共约数十人,各司其职。知客,管接待客人;知山,管山上周围的土地;知藏,助理保管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一、禅堂
      佛教的核心是觉悟;寺院的核心便是禅堂,在那里求得开悟。在其他处也可求得开悟;而且也不能说没有禅堂的寺院,就不是佛寺。
      禅堂纵横凡17米与28米。在其一边是阔门,常有幕布掩遮。幕上面挂一块“止静”牌示: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内,过路的都被劝告要轻声走路。在其他时间,则翻过牌子的反面示为“放参”。门外有走廊,长度适如其建筑。廊下乃是一大庭院,有边门与之隔离外面的声音。
      禅堂中央有一佛龛,内奉初祖达摩像。佛龛周围留着很空的地位,作为行香之用。行香与坐禅,乃是禅堂中交替的行为:行、坐,行、坐,行、坐,其目的是克制禅众的昏沉。
      堂中沿墙狭的部分排有“椿凳”,禅僧们各在其“贴单”标名作“禅坐”。其后则有很阔的广单。
      伸向后墙的,是沿墙的椿凳,不是广单,其中间隔着两个“方便门”。两门之间,即是“维摩龛”,方丈的座位。这样,他便是坐在东西序禅僧最下位之下。“下”意即近堂之后面,“上”则是近堂的前面。
      沿墙椿凳伸向前墙的,则在大门的西边,在门右边的第二与第三个坐位的中间,放着一张茶几。此几,是放置仪式中所用的东西。上面悬着一口大钟,钟下挂着一面厚木板。此板是禅堂核心,因为敲在上面的怪声,乃是工作开始的讯号。在其他任何殿堂都没有这样的东西,而其形状则是寺院所属派别的象征。
      另有一块挂在墙上的小板,此为行者发讯之用。各种讯号的运用,都是为了避免用语言,使心志的集中尽可能不受外扰,况且禅本为“无言之教”。有的寺院禅堂外面的牌子,那禅堂的“堂”字没有中间的“口”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4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若能弄写对应图片也许会相得益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谢小城!

    如下月我能进南普陀,对你所说就能进一步了解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下面引用由兴平蛋糕2004/05/24 10:52am 发表的内容:
若能弄写对应图片也许会相得益彰!
俺学问不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2004/05/24 07:39pm 发表的内容:
谢小城!

    如下月我能进南普陀,对你所说就能进一步了解啦。
:em15:  :em15:  :em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2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三—丛林的组织和常识

二、客堂
1、知客的职务
      人们第一次参访一个寺院,先由客堂的执事接待。因此,让我们先从一个知客的工作方面来说起。

      在一般的大寺院,可能有六个或八个同样名称的执事,轮流做日常工作。若有更多的事务而致当值者来不及应付,他可以依次请求将要轮到的二三人帮同接待,使每一批重要的客人都有一个知客照应。“大知客”有照看一切的责任。他的助手们称为“二知客”、“三知客”等,都是听从他的指挥的。
      他们的责任是接待客人,主要的是僧侣和居士两类客人。有些寺院,通常不容许居士们在寺院中过夜,但四大名山和一些寺院接待朝山的信众还是供给食住的。只供给住宿的施主、老朋友或居士来请法师们为他们亡故的亲人做佛事的。观光的人们在白天是欢迎的,可以参观寺内各项公共处所,也供给膳食,但必须傍晚之前离去。在另一方面,特殊的客人都有特殊的招待——舒适的房间,上等的素菜。在某些寺院,另有一位担任娱客的执事名叫“知宾”。
2、怎样挂单和送单
       在居士们当中,只有少数受礼遇的才能住在寺院。但是任何受了戒的善良比丘,就都有资格到各大寺院挂单。当他们来讨单的时候,其程序也有一定的规定。他先将“衣单”放在客堂门口的左面或右面。如果是放在左面,当他用左脚先跨过左面的门限,而坐在靠左墙的横凳上,在等人来时,从此处仍可看到自己的“衣单”。如果是放在右面,则依例反之。坐的姿势,将双足在前成八字形。若知客师不在,当由一个“照客”去找他来。他回来一进门,那“讨单”的便应站起来,合掌行礼,即向佛像顶礼三拜。在第三拜起立时,便说:“顶礼知客师”,通常知客即答:“问讯(合掌)好了。”他仍转向佛像深深问一讯,或者,如他觉得应隆重些的话,可在佛像前再一拜。
       以后,他便又坐回横凳上去,准备作一口试。知客则坐在靠门所设的椅上,问他的名字,原来剃度师的名字,受戒的处所,最近的行止,以及许多所应问的其它问题,以消解他是否是一个善良的、受过戒的比丘的任何疑点。若因他所答不得体,或在时局不安定而常有诈伪之事发生时,而知客未能解除疑点,当可要求看他的戒牒,并传戒寺院所授与的钵。在通常情况下,知客是不会要求看这些东西的。也不会将他的名字记录下来,甚或研究他在戒牒所盖的寺印。他可以凭个人的观察,如果是诈伪的话,当场就会露马脚。
       知客问完了其它问题后,他便会问他关于以后的打算。如他只想住一两夜,他便说“打扰常住”,如果他希望住一段长时间,便说“亲近常住”,最后“送单”,知客领他到按其情形所适当的住所。若是一位高僧,则必须到“上客堂”,若是一位前任执事,或与寺院有其它联系的,则领向“客单”,也是上等的而不太讲究。大多数云水僧则被领往往“云水堂”或“寮房”,这是沿墙架设的铺位,很多人排列着睡。
       这新来的又施行在客堂内同样的礼节。他将衣单放在外面,又在佛像前问讯或下拜,作为向云水堂的寮元示敬,最后则合掌送知客到门口。行完礼节,即被领到一个空着的铺位,按其年龄(老的在西,少的在东)在寮房的东面或西面。如是即可依其意愿住多久,但须合于规约:每天早晚随众上殿、过堂,而在云水堂则由寮元率领坐禅(一般三支香)。多数寺院都容许云水僧在白天可以外出,只要得云水堂寮元的允许,而在晚课前回来。如果云水堂真不再有余地,或米粮不敷于再增加云水僧时,客堂外即有“止单”的牌示,但这是少有的事。
       贵宾们住特别上房,无必要遵守此种日常规则。他们的三餐是由方丈的小厨房供给,由照客伺候,凡客堂的一切杂事都有照客们去做。在有些寺院中,照客们自然是出家人;有些寺院,则用俗家的工人,那就称为“茶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