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宛陵小城

历史上的今天(10.1)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 国 外


2001年度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和挪威举行 (2001/12/10)  

哈萨克斯坦迁都 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 (1997/12/10)  

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揭晓 (1996/12/10)  

“伽利略”号发回木星数据 (1995/12/10)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获诺贝尔和平奖 (1988/12/10)  

居里夫妇实验笔记被拍卖 (1984/12/10)  

特里萨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79/12/10)  

美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1961/12/10)  

世界首座地下煤气电站试转成功 (1957/12/10)  

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1948/12/10)  

科学家发现爪哇人 (1937/12/10)  

英王爱德华八世逊位 (1936/12/10)  

戏剧家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6/12/10)  

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3/12/10)  

普朗克因发现量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奖 (1918/12/10)  

英军再次侵入西藏 (1903/12/10)  

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901/12/10)  


□ 国 内


物理学家王淦昌逝世 (1998/12/10)  

工商银行在日首发债券成功 (1993/12/10)  

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工 (1987/12/10)  

台湾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 (1979/12/10)  

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1972/12/10)  

诗人田汉逝世 (1968/12/10)  

中日豫湘桂战役结束 (1944/12/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43162_1102724100.jpg]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一百四十三个成员国之一。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各种法律法规性文件也将正式生效。
  中国入世谈判经过十五年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十一月十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WTO;十一月十一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入世议定书上签字,随后即向WTO秘书处递交了国家主席***对中国入世的批准书。至此,中国入世的法律程序全部完成。
  根据WTO规则,中国在提交批准书后三十天,即十二月十一日,成为WTO的正式成员。
  从此,中国将按照入世议定书,享受应有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标志着中国全面重返世界经济舞台,并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入世将大大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贸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始缔约国。一九八六年七月,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但未能如愿。一九九五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复关谈判也转为入世谈判。

□ 国 外


华盛顿联邦地方法院处罚微软公司 (1997/12/11)  

柏林发生一起信件爆炸事件 (1995/12/11)  

俄罗斯决定解除车臣非法武装 (1994/12/11)  

美在南越推行“特种战争” (1961/12/11)  

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12/11)  

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宣布退位 (1936/12/11)  

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1931/12/11)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诞辰 (1918/12/11)  

日本内阁通过对华“二十一条” (1914/12/11)  

法国音乐家柏辽兹诞辰 (1803/12/11)  


□ 国 内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逝世 (2002/12/11)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 (2001/12/11)  

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6/12/11)  

女作家杨沫逝世 (1995/12/11)  

中科院首次获企业捐资 (1994/12/11)  

中国首次举办托福考试 (1981/12/11)  

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神庙 (1981/12/11)  

唐代长安城遗址被发掘出来 (1961/12/11)  

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1948/12/11)  

开明绅士李鼎铭逝世 (1947/12/11)  

邓小平、张云逸等发动百色起义 (1929/12/11)  

广州起义爆发 (1927/12/11)  

袁世凯称帝 (1915/12/11)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诞辰 (1911/12/11)  

清廷五大臣启程出洋考察 (1905/12/11)  

殷墟甲骨开始流失国外 (1903/1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2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11451_1102814816.jpg]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5年,中国***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力主抗敌,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4日飞抵西安,要挟张、杨:如不加紧 “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的卫队进抵蒋介石驻地临潼华清池,与蒋的卫队交火。蒋闻枪声,仓皇越后墙逃走,爬上山坡隐蔽,被张学良的卫队搜索发现后捕获。同时杨虎城部下将留居城中的蒋介石高级党、政、军官员陈诚等10余人拘押。张、杨于12日当即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杨分任正、副委员长。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释放救国会领袖及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孙中山遗嘱,召集救国会议等8项主张。同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中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进攻西安,借机扩大事态,夺取蒋介石的统治权力,进一步与日本妥协。英、美帝国主义及亲英、美的宋子文、孔祥熙则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宋子文、宋美龄委托英籍顾问端纳飞西安探视情况。16日,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并相应作了军事部署,派飞机轰炸西安临近地区。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17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与张、杨恳切会谈,并接见各方人士,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22日,宋子文、宋美龄飞抵西安开始与张、杨及中共代表会谈,24日,达成了改组***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权利,联共抗日等项协议。周恩来曾会见蒋介石,蒋表示以人格担保,履行上述协议。20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团结抗日,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全国抗战的伟大转变。但蒋介石后来背信弃义,使张学良遭长期监禁,杨虎城惨遭杀害。  


□ 国 外


欧盟首脑会议闭幕 通过《维也纳欧洲战略》 (1998/12/12)  

国际头号恐怖分子卡洛斯巴黎受审 (1997/12/12)  

欧盟开始东扩进程 (1997/12/12)  

印孟签署分享恒河水条约 (1996/12/12)  

印尼地震千人死亡 (1992/12/12)  

美租用专机坠毁二百余军人遇难 (1985/12/12)  

美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外第一颗行星 (1984/12/12)  

美国发生历史上最大的现金盗窃案 (1982/12/12)  

全斗焕发动军事政变 (1979/12/12)  

航海家吉切斯特创只身远航纪录 (1966/12/12)  

肯尼亚独立 (1963/12/12)  

毕加索把新作和平鸽献给世界和平大会 (1952/12/12)  

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 (1925/12/12)  

美国著名歌唱家弗兰克诞辰 (1915/12/12)  

法国作家福楼拜诞辰 (1821/12/12)  


□ 国 内


中国银行海外机构发展到546家 (1997/12/12)  

秦山核电站5年累计发电80余亿千瓦时 (1996/12/12)  

上海地铁一号线开通 (1994/12/12)  

鲁迅研究学会在京成立 (1979/12/12)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1973/12/12)  

黄帅事件掀起“破师道尊严”浪潮  (1973/12/12)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1971/12/12)  

教育家吴玉章逝世 (1966/12/12)  

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举行 (1957/12/12)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划分军区 (1954/12/12)  

西安事变爆发 (1936/12/12)  

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张太雷牺牲 (1927/1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43211_1102894380.jpg]
北京时间2001年12月13日晚上11: 00(美国总统布什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12日上午10:00)在白宫玫瑰花园发表讲话,正式宣布美国退出美俄1972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经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没有逾越21世纪的门槛,老布什也曾经努力过的世界和平条约,将要在小布什手里葬送。美国的潜在竞争伙伴痛心,美国的欧洲盟友伤心,国际社会寒心,因为这意味着世界将可能退回到无序而危险的核武器竞争时代!  
 
  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还透露说,布什总统之所以敢不顾美国盟国和俄罗斯对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世界核竞争的担心,不顾反导条约中“要退出反导条约须提前6个月照会对方”的条款规定,不顾美国国内“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有效”的疑问,强行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完全是因为布什总统早已是成竹在胸!今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布什总统在华盛顿白宫和得克萨斯州布什家农场会晤期间,普京总统给布什吃了一颗“定心丸”:就算布什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俄美关系不会因此重创!布什总统如此急切要宣布退出反导条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军方急着要在未来六个月之内进行与反导条约相抵触的反导实验,布什总统想给美军的实验抢时间!
    布什总统在本周的国家安全会议上为退出反导条约亲口进行了辩护:“上个星期,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导弹防御技术的实验。为了和平,我们将继续进行实验计划,以确定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为了能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跨过1972年的反导条约,因为那个条约是在一个不同时代,为对付不同的敌人而签署的。美国和我们的盟国不应该拘泥于历史,我们要能够建立我们需要的防御系统,以对付21世纪的敌人!”
  美苏前领导人倍感痛心 ,听到布什正式退出此条约后,时隔两小时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美国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一事发表电视讲话,说美国的决定“是错误的”,但他认为此举不会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普京总统在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退出反导条约两个小时后,即莫斯科时间13日20时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与其它核国家不同的是,俄美两国早就掌握了克制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体系,“因此,我可以充满信心地宣布,美国总统的决定不会对俄罗斯联邦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普京在电视讲话中说,美国政府宣布将于6个月后退出反导条约,“该条约确实赋予双方在出现异常情况下退出条约的权力”。“美国领导人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退约问题,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对我们并非意外。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决定是错误的。”
  普京说,俄仍将遵循维护裁军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的国际法律基础,而反导条约正是该领域法律基础的承重构件,这一体系是双方用了几十年时间才得以创建起来的。“当世界面临新的威胁的时候,不能允许在战略稳定领域出现法律真空,不能动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扩散制。”

  普京表示,俄美两国不仅应该维护双边关系的目前水平,而且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的双边关系水平尽快制定相互战略关系的新框架。他认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各自的战略性进攻武器削减到1500-2200枚核弹头之内,这一进程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尽快履行法律手续具有特殊意义。
  普京最后说,俄罗斯将在国际事务中坚定遵循自己的原则立场,致力于巩固国际安全与战略稳定。 
    历经三代领导人的努力,反导条约保证了世界30年的和平。布什政府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的决定让当年参加条约签署和推进的美苏两国前政治家、军事家们痛心、寒心。
    反导条约是美苏两国政治家领导人费尽千辛万苦达成的一项维护世界和平的协议。回顾这一条约签署30年的历史,世人必将生出许多感慨:1969年至1979年,冷战时期两个最大的敌手美国和苏联分两个阶段举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一阶段是1969年11月17日至1972年5月26日,两国代表团在赫尔幸基和维也纳先后举行了7轮总共123次会谈,中心议题就是实现对双方防御性和进攻性战略导弹现状的冻结。   
    1972年5月2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签署了最重要的条约——《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前苏联外交官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回忆当年历史性一幕时老泪纵横:“1972年5月26日,苏美代表团带着3年的工作成果——反导条约,乘坐一架美国飞机飞往莫斯科。这天晚上,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应在克里姆林宫签署这份文件。飞机上一片喜庆气氛。我和美方执行秘书加特霍夫不能置身其中——我们得继续核对文本。我们发现了英文文本中若干不准确的地方。虽不是原则性分歧,但作为即将签署的文件却欠妥当。在赫尔辛基我们就估计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随身带了英文打字机。飞机降落在伏努科沃机场,我和加特霍夫乘坐的轿车径直来到外交部,很容易就通过警岗,来到十层楼‘1003’——我的办公室。这时,时间已过下午6点,克里姆林宫的签字仪式晚9点就要开始。我们心急如焚。还没从机场出来的时候,加特霍夫就打电话给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请使馆派一名打字员到苏联外交部来。可不知为什么打字员迟迟未到。没时间等她了,我们只好自己动手。可是,这台英文打字机的花线插头与苏联产的插座不匹配,手边又没有转接器。我找到几个金属别针做了一个类似插头的东西,还真管用。谁知打字机出现了啪啪的响声。一看,原来电压不同,欧洲用的是110伏,我国用的是220伏。早已过了下班时间,无论外交部,还是美国驻苏使馆都找不到人了。幸好签字仪式推迟到了11点。我想了想,对加特霍夫说,签字仪式不得有误,就让领导人在现在这个文本上签字吧。修改涉及的只是英文文本,明天早上你向你们总统解释一下,文本中有不太准确的地方,让他在已经修改好的另一份文本上再签个字。然后你把文件给我,我让我们总书记也签个字。当晚11点,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郑重地在反导条约上签了字,并在闪光灯下举着香槟酒杯露出了会意的笑容。当时,除了我和加特霍夫之外,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以及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两位领导人还得在文件上再签一回字。第二天,加特霍夫向尼克松作了解释,据说尼克松埋怨了几句,还是签了字,勃列日涅夫这边更没问题,他挥笔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总书记对会谈结果非常满意……”当这位前苏联外交官回忆这些历历在目的情景,又谈到美国即将单方面撤出条约时,不禁泪如雨下。
    更艰难的是在条约签署之后两国几代领导人对条约的推进:从1972年11月起,美苏两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举行了近300次会谈,终于于1973年6月22日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在华盛顿签署了《美苏防止核战争的协定》,将双方各自可拥有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由两个减为一个。同年11月24日,美国总统福特同勃列日涅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1982年,美苏在日内瓦开始举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其间由于美国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断,但1985年3月开始恢复会谈,到1991年7月30日共举行了15轮会谈。7月31日,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老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份条约长达700页,是迄今为止最为繁杂、规定最详细的裁军条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儿子的决定可能会彻底毁掉父亲当年的一切努力)。
     尼克松研究中心的一位知名美国防御专家痛心地说,怎么能说这份历经美苏三代领导人30余年的条约过时,没有作用呢?实际上,条约签署30年间让世界免除了核战之剑落在地球上的危险,销毁了数千件的核武器,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成果吗?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得到这一消息时正在与到访莫斯科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削减两国核武器问题举行谈判,甚至还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同意将削减两国核武器问题列入明年春天美俄两国首脑峰会的重要议题。然而,美国即将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的消息却让双方达成协议的喜悦之情大打折扣。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俄美两国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伊万诺夫外长态度坚决地表示:“俄罗斯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立场丝毫没变!”国际社会反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立场也没有松动:今年11月2日,第56届联大以80票赞成、3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题为《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该决议重申了《反导条约》的有关规定,呼吁条约的缔约国全面和严格地遵守这一条约,不部署、不转让反导武器系统,维护《反导条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该决议再次确认了《反导条约》作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基石的重要作用,支持国际社会为维护《反导条约》作出进一步努力。
     舆论指出,冷战虽然已经结束,当前的国际形势与冷战时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反导条约》构成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在其基础上达成的一系列削减核武器条约,以及迄今建立起来的国际裁军与军控法律体系也并没有过时。抛弃《反导条约》,发展导弹防御系统,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利于增进各国间的互相信任,对全球裁军与军控进程将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就连美国国会一些官员也对布什总统退出《反导条约》的决定给予了严厉抨击。参议院外交常设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拜登说:“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将是个严重的错误。政府没有提供任何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为什么进行导弹防御体系试验就必须超越一个30年来维持世界和平的条约。”

    附:
  
  ■小资料■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美国和苏联于1972年5月26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它于同年10月3日生效,无限期有效,是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会谈的主要成果之一。
条约包括序言和16条正文,主要内容有:反弹道导弹系统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主要包括反弹道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反弹道导弹雷达;每方只能部署两个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分别保卫首都和洲际导弹发射场。每个反弹道导弹发射场半径不得超过150公里,可部署不超过100部反弹道导弹发射架和100枚反弹道导弹;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者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以及以陆地机动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不使普通的防空系统拥有截击战略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能力,也不进行这种实验;双方应以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原则的方式,使用自己拥有的国家技术手段核查对方的履约情况。每方保证不干扰和采取隐瞒的措施来妨碍另一方的正常核查。按本条约的规定,苏联保留了莫斯科的发射场,美国保留了北达科它州的发射场。
    以下是布什讲话的全文:
      早上好,我们刚刚结束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我们回顾了我与我的朋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过去几个月的多次会议上的会谈情况。美国人民需要放弃1972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今天,我已正式通告俄罗斯,美国要从这个存在了将近30多年的条约中退出。我们认为,《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我们政府寻求保护民众的新途径所做的努力,阻碍了保护民众免遭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的导弹袭击的努力。
  1972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是由美国和前苏联共同签署的。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条约的签定者之一——苏联已不存在,我们之间的敌意也不复存在。在那种敌对状态下,我们两国储存了数以千计的核弹头,使它们处于千钧一发的警戒状态,并且互相瞄准对方。然而严酷的现实就是,哪一方也不会发动核武器袭击,因为我们深知另一方也会做出回应,从而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今天,9·11事件清楚地表明,我们两国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彼此或者世界上其它大国,而是来自丝毫没有警告就发动袭击的恐怖分子或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流氓国家。
  我们知道,恐怖分子和那些支持恐怖分子的人们,寻求一种能力,利用导弹在我们的家门口制造伤亡和毁灭性的事件。我们必须拥有一种自由和灵活性,以发展有效地抵御这种袭击的防御武器。
  作为三军总司令,保卫美国人民的安全是我最优先考虑的事情。我不能也不会允许美国停留在一个阻碍我们发展有效的防御武器的条约中。
  与此同时,美国和俄罗斯已开始发展一种新的、更加孕育着希望和富有建设性的双边关系。我们正在不断前进,用共同合作来代替必定无疑的共同损伤。从卢布尔雅那,到后来的日内瓦、上海、华盛顿以及克劳福斯所举行的一系列会议,我和普京总统找到了双方建立新的战略关系的基础。俄罗斯正处在一个向市场经济和民主过渡的中间阶段。我们承诺,美国和俄罗斯将结成强大的经济关系,俄罗斯和我们的伙伴——北约也将建立新的关系。北约已清楚地表明,愿意寻求和建立“20国联合行动”的机会。
  我期待着对莫斯科的访问,继续双方的协商。我们都在寻找正式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新的战略关系。这个关系将延续下去,超过我们的任期,持续很长时间,并为未来提供一个孕育和平的基础。
  在反恐战争中,作为国际联盟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很紧密的携手合作。在打击阿富汗境内的阿尔-凯达恐怖组织的行动中,我对普京总统提出的重要的建议及给予的合作深表赞赏;也对他在削减俄罗斯战略核武器问题上所做的努力表示欣赏。我再次重申我们曾许下的诺言,将我们用于战略部署的核武器削减至1700至2200枚。普京总统同意,我所做出的退出《反导条约》的决定无论如何也不会破坏我们的新型关系,也不会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就像普京总统在克劳福斯所说的,我们正朝着建立一种截然不同的双边关系的方向发展。冷战早已过去,但今天我们仍留下了它的一个遗物。
  现在不是回顾过去的时候,而是我们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满怀希望、期待着俄罗斯、美国以及整个世界和睦相处,更加繁荣。
  谢谢
  美国东部时间13日上午10:00,布什与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会晤后,在白宫的玫瑰花园正式发表这一演说的。当时,共同出席演说现场的还有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尔斯。


□ 国 外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捕 (2003/12/13)  

美国正式宣布退出美俄《反弹道导弹条约》 (2001/12/13)  

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产生 科菲·安南出任 (1996/12/13)  

阿根廷发生纸币风波 (1981/12/13)  

美国试验成功三叉戟Ⅰ式导弹 (1979/12/13)  

美、法总统发表联合公报宣布美元贬值 (1971/12/13)  

美自学成才的画家摩西奶奶逝世 (1961/12/13)  

四国在华盛顿签订海军条约 (1921/12/13)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失而复得 (1913/12/13)  

德国诗人海涅诞辰 (1797/12/13)  

德雷克的环球航行 (1577/12/13)  


□ 国 内


著名导演、表演艺术家谢添在京病逝 (2003/12/13)  

2008北京奥运组委会今正式成立  (2001/12/13)  

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逝世 (1996/12/13)  

范朝来发明“范氏双速汽车千斤顶” (1994/12/13)  

福州一台资企业发生特大火灾 死伤68人 (1993/12/13)  

大邱庄发生非法拘禁、殴打职工致死案 (1992/12/13)  

戏曲理论家任中敏逝世 (1991/12/13)  

文学史家王瑶逝世 (1989/12/13)  

邓小平的讲话成为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12/13)  

原蒋介石集团高官程一鸣起义回广州 (1964/12/13)  

杀害李大钊等人的凶手王振南被判死刑 (1957/12/13)  

南京大屠杀 (1937/12/13)  

肖山令中将殉国 (1937/12/13)  

许德珩等教授被当局秘密逮捕 (1932/12/13)  

《现代评论》创刊 (1924/12/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12011_1102980743.jpg]
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论”。 1906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的物理学会上发表了题为《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普朗克公式,这一天被普遍地认为是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日子。
    马克斯-普朗克(1858年-1947)在1900年首先形成了他的量子论。这一理论如同5年后爱因斯坦发表的相对论一样,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国 外


巴黎发现一具被遗忘100多年的埃及木乃伊 (1987/12/14)  

希腊女船王与克格勃间谍离婚 (1979/12/14)  

联大通过关于给殖民地独立的宣言 (1960/12/14)  

爱尔兰被一分为二 (1920/12/14)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抵达南极 (1911/12/14)  

普朗克首创“量子论” (1906/12/14)  

伊朗革命爆发 (1905/12/14)  


□ 国 内


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12/14)  

首例女变男变性手术成功 (1992/12/14)  

中国作家沙汀逝世 (1992/12/14)  

中国足球队首次进入亚洲杯赛决赛圈 (1984/12/14)  

武夷山首次捕获角怪 (1979/12/14)  

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 (1927/1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2001年12月15日 欧盟首脑会议闭幕  15国首脑一致通过《拉肯宣言》
1999年12月15日 路易十七的心脏被送到巴黎作基因分析
1998年12月15日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题报告会举行
1993年12月15日 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签署
1988年12月15日 北大研制出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
1983年12月15日 中国女子足球队成立
1982年12月15日 首届茅盾文学奖授奖仪式举行
1966年12月15日 美国动画制作家迪斯尼逝世
1965年12月15日 美国两艘飞船在太空轨道相会
1961年12月15日 纳粹分子艾希曼在以色列被判死刑
1949年12月15日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成立
1944年12月15日 美国建立五星上将军衔
1904年12月15日 俄兵亚齐夫执斧劈华人 引起全国人民抗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6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77526_1103153532.jpg]
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这里离法国边境不远,当贝多芬19岁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给贝多芬带来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幼年学习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受到严格训练。1795年出版了第一号作品,此后出版了不少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21岁,他写了一首言志的歌曲《自由人》,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由的事业。26岁时,就创作了3首奏鸣曲。可是就在这时,他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地打击啊!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顽强地坚持创作,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音乐事业中去。在创作过程中,他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支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这个特别的听音器,至今还保存在波恩贝多芬博物院里。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10多岁时即开始承受家庭生活的经济负担,没有结婚。1827年逝世。但是,他留给人类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和其他许多重奏曲、舞剧序曲和管弦乐合奏曲,除最初3部奏鸣曲,其余都是失聪后的作品。贝多芬生前给自己规定:无日不动笔。他在创作时,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幸。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一点自身不幸的痕迹。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给贝多芬以很高评价。他说:“但愿所有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自己同样不幸的遭遇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可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
  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交响乐有《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钢琴奏鸣曲有《悲怆》、《月光》、《热情》等,以及歌剧、管弦乐、协奏曲、室内乐等作品。被誉为“音乐上的英雄”。



1999年12月16日 中美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使馆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
1996年12月16日 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逝世
1996年12月16日 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6年12月16日 《人民日报》首次发表“股评”引发“股票地震”
1996年12月16日 美中关系全委会发表美中战略走向报告
1995年12月16日 新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之一水华逝世
1993年12月16日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逝世
1987年12月16日 卢泰愚当选南朝鲜总统
1986年12月16日 意一妇女一胎生四个试管婴儿
1970年12月16日 《海牙公约》签署
1965年12月16日 英国作家毛姆逝世
1963年12月16日 罗荣桓元帅逝世
1949年12月16日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45年12月16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
1920年12月16日 宁夏海源大地震二十三万人丧生
1917年12月16日 俄国与德国等签署停战协议
1890年12月16日 人类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疗疾病获得成功
1775年12月16日 英国作家奥斯丁诞辰
1770年12月16日 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诞辰
705年12月16日 武则天去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1998年12月17日 中俄中美领导人就伊拉克局势交换意见
1998年12月17日 中国首届青少年网络大赛闭幕
1992年12月17日 墨美加签署北美贸易协议
1986年12月17日 世界第一例心肺肝同时移植手术完成
1971年12月17日 印度和东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结束
1948年12月17日 法国电影的“票房火车头”德帕蒂约诞辰
1941年12月17日 中共施行“精兵简政”
1940年12月17日 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病逝
1935年12月17日 瓦窑堡会议召开
1902年12月17日 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
1888年12月17日 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丁汝昌为海国提督
1830年12月17日 南美独立战争领袖玻利瓦尔逝世
1538年12月17日 罗马教皇宣布开除亨利八世教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这个贴子最后由宛陵小城在 2004/12/20 07:21am 第 2 次编辑]

[UploadFile=77591_1103498296.jpg]
[UploadFile=77592_1103498333.jpg]
[UploadFile=77593_1103498366.jpg]
[UploadFile=77594_1103498375.jpg]
[UploadFile=77595_1103498383.jpg]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在俄亥俄州的凤凰城长大。
  1968年,他用35毫米摄影机拍摄了第一部短片,是描写一对夫妇徒步远足的故事。
  1969年这部影片在亚特兰大电影节上放映,大获好评,成为斯皮尔伯格事业上的起点,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份长期导演合同。
  1969年,这位导演神童执导电视系列剧《晚间剧场》中的一集,主演是好莱坞的老牌明星琼·克劳馥。看到年轻的斯皮尔伯格,她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毛头小子要来导演她。但是斯皮尔伯格表现出的职业水准让她折服,最终二人合作愉快。
  斯皮尔伯格进入好莱坞的时代,是导演决定一切的时代,而现在却是市场决定一切的时代。经历了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仍然历久不衰,保持着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导演的地位,这就充分说明了他的才华和他的灵活性。没有谁比他的作品更受欢迎,然而他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他的作品《紫色》和《辛德勒的名单》,都表现出他最高的艺术品味。当艺术性和娱乐性最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外星人》这样的传世之作。
  斯皮尔伯格有一种洞察力,他发现,二流的俗套故事加上一流的制作,再配以最新的特技,就能给电影带来大批的观众,而这正是他对现代电影最重要的贡献。他导演的影片《劫夺方舟》和其他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影片《第三类接触》、《外星人》和《侏罗纪公园》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他没有亲自导演而只是作为制片人的《回到未来》系列影片、《龙卷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等电影也都具有同样的特点。
  每一位导演都有自己的代表意象,即一个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当有人请斯皮尔伯格选出一个代表意象来总结他所有的影片时,他选了《第三类接触》中的一个画面一个小男孩打开客厅的门,看到不明飞行物那美丽而令人生畏的亮光。男孩很小,而门很大,门外是很多的希望和危险,光明和神秘。对于许多导演来说,黑暗隐藏着神秘;而对于斯皮尔伯格来说,恰恰是光源隐藏着神秘,神秘意味着希望,而不是威胁。这种观念来源于一次童年的经历。
  斯皮尔伯格的父亲是一位工作狂,难得陪他游戏和外出。一天夜里,父亲突然叫醒他,要带他去看流星雨。他受了惊吓,心“突突”跳个不停。他不知道什么是流星雨,父亲又不肯解释,只是把他抱上车,两个人就出发了。他看见很多人躺在毯子上凝望天空,父亲也铺开了一块毯子。他们躺下来,小斯皮尔伯格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天体。虽然他刚从梦中惊醒又不知道要被带到哪里去时有些害怕,但凝望天空却是一次让他心旷神怡的经历。从那以后,他开始觉得天空是一个神秘诱人的地方。这种想法反复地在他的科幻片中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重要的戏剧性电影是1974年的《蔗田快车》。当时科波拉等一些导演都以独立拍出《公民凯恩》的奥尔森·威尔斯为偶像,努力在不受电影厂干预的情况下制作出最伟大的美国电影。然而,一年以后,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彻底改变了现代好莱坞的历史进程。《大白鲨》成本巨大,但也带来了高额的回报。不出几年,各电影制片厂就纷纷效仿,使制作费高昂的动作片成为电影业的主流。追求商业效益也成了新一代雄心勃勃的年轻导演们的目标。当然,这一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能把它完全归咎于斯皮尔伯格。
  斯皮尔伯格深知自己的缺点。有人指责他剪辑得太快,爱用广角镜头,不擅于表现妇女,喜欢在地上挖个坑,把摄影机放在里面从下往上拍,爱用特技,对摄影比对故事更为偏重,等等。斯皮尔伯格本人也承认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把他的优点列成单子,无疑会比这长得多。最重要的是他有着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他的电影让所有的人都着迷。他有一句名言:“每个月天都要塌一次,砸在我头上,当我苏醒过来时,我就会发现,另一部我想拍的片子。”
  斯皮尔伯格热爱孩子,他总是把影片中的儿童演员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启发他们发挥最佳的演技。《外星人》中迷人的小姑娘德鲁·巴里摩尔深受他的喜爱,拍完这部片子,他产生了强烈的做父亲的愿望。
  斯皮尔伯格的第一位妻子是艾米·欧文,两人于1989年分道扬镳。他的第二位妻子凯特·卡普肖是一位女演员,曾经在他的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片中担任过角色。当然,他早就如愿已偿,做了一名幸福的父亲。
  1994年,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95年斯皮尔伯格又被授予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他执导的新片《拯救大兵瑞恩》一经公映就大获好评。


与小演员的合作使斯皮尔伯格萌发了作父亲的愿望  


1989年,斯皮尔伯格在第一位妻子艾米·欧文的陪同下出席金球奖颁奖典礼。  


斯皮尔伯格和艾米育有一子,但后来他们离异。  


斯皮尔伯格与第二位妻子女演员凯特·卡普肖相爱笃深  




1996年12月18日 ***主席会见董建华
1995年12月18日 联合国宣布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
1987年12月18日 我国制成第一部完全国产化机器人
1981年12月18日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谢胡“自杀身亡”
1979年12月18日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通过
1978年12月18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 我国参加首次全球大气试验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贬值
1969年12月18日 英国废除死刑
1956年12月18日 联合国接纳日本为会员国
1946年12月18日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诞辰
1942年12月18日 日本制订“对华新策略”
1938年12月18日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日
1913年12月18日 南非的一次“非暴力抵抗运动”
1911年12月18日 南北停战议和
1903年12月18日 美国迫使巴拿马签订“美巴条约”
1890年12月18日 无线电发明家阿姆斯特朗诞生
1882年12月18日 蔡锷诞生
1865年12月18日 美国废除奴隶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今天(10.1)

[UploadFile=77840_1103498457.jpg]
2001年12月19日 马向东郭久嗣伏法
2001年12月19日 国画大师黎雄才逝世
1998年12月19日 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逝世
1998年12月19日  美众院通过两项弹劾克林顿条款
1997年12月19日 俄罗斯发生恐怖分子劫持瑞典外交官事件
1997年12月19日 金大中当选韩国第十五届总统
1996年12月19日 美国电视节目实行分级
1994年12月19日 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在天安门广场矗立
1988年12月19日 印度总理拉·甘地访问我国
1988年12月19日 科普作家高士其逝世
1985年12月19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建立
1984年12月19日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
1972年12月19日 最后一次“阿波罗”登月计划结束
1956年12月19日 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40年
1906年12月19日 勃列日涅夫诞辰
1903年12月19日 《中国白话报》在上海创刊
1793年12月19日 土伦之役
1742年12月19日 瑞典著名化学家舍勒诞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