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5-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0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5-3-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画学研究的里程碑:张强的中国画学(七卷本)丛书出版
[UploadFile=BBADC2DB_1109687382.jpg]) k% j; C! j$ Y8 M9 _9 ]
中国画论体系* j/ J( B0 Y, x, b; J4 ^1 i4 |
目 录1 t" M F& L) |9 S1 v
导论:一个有关衍义系统的架设 1 G6 C G" H; L, l
第一章 先秦至两汉 素朴的审察与功能的实践
% `3 X) w9 [! `+ Z" s" {& t. O$ [0 {1 D 一、先秦:视知觉认识与精神理念
, O+ b5 _( X5 C (一)视知觉活动的认识 (二)理念与色彩秩序(三)绘画精神状态的描述
( L; f4 `% r3 l 二、两汉 绘画视觉表现与功能认识
: d% h8 _! n4 U- @$ Y* M (一)对绘画视觉表现的认识(二)对绘画功能的认识1 J# a! ~: ]! c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 先验的冥视与哲学的外观
) |" r+ b1 S4 N 一、绘画的独特性 ( }5 l. X% z& }, i& o3 {4 ?
二、绘画的主体性 , ]$ a4 S0 t, d# y9 s$ a
三、品评的出现及其框架的确立
* A4 [, D& B$ r. h) M8 F 四、审美范畴的进一步扩大
1 X& i; E8 N; ^& ]7 F 五、山水精神
# I$ x/ w& \! ~( l S (一)功能 (二)方法 (三)目的
9 C: e2 c( a, e ]' C% ?1 z0 y# Q' @5 I第三章 唐代 人伦秩序与道法自然
7 L8 s2 v; R h9 |+ f; s# D8 o' {; g# ~ 一、六法歧解:品评的宗法及广泛的基础$ h4 L0 G# A! d+ \1 D
二、书画同源异体:一种深刻的荒谬 , J: p0 h1 z/ }, W) A# a3 w6 B' I1 B
三、绘画起源与功能;一个有意误会的猜想
. J& Y# C( t7 V8 X 四、山水画论的转机:创作本体的理论还原2 B: z+ X* M. ]2 Q( g
(一)唐代山水画发展的背景及理论阐说 (二)一种新的理论体格结构' u+ K8 [' u) s. B1 i- E7 T6 @! }: t
第四章 五代两宋 文人意理与物化人本
+ b' v, E( `* M; F2 r一、品格的交错变形: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审美交置
- x. q$ n# T% {6 m5 I二、院里度数的基本准则
( |8 T% M. u: y# }* b三、文人画理论系统的设立
; J6 E, _& K% H) r( o, n, p (一)意趣的提升(二)文人审美的观照0 E7 J8 c* ]8 r' ~
四、分科意识:中国画学系统的分别营建
4 i% b) c8 v4 T7 D4 n( p* C+ {山水 (一)自然的天籁定数(二)观照与栖养(三)喻象系统的建立' n- Q1 Y: T' Q
(四)透视:一种视觉违反的动态展示+ s, b/ G, z& s6 X7 J5 o7 _+ t
人物 (一)对过去的清理沦为观念的产物一一 吴道子判断6 C: K( W: p( q1 B4 [3 K6 _
(二)传神之于人物画的理论意义0 B8 X3 t9 D3 n5 R8 i& E4 g
(三)从人物画特点引发的史实与真实的讨论
! R$ h6 M$ M# ?- d! E$ _6 e 花鸟 (一)拘泥的象征(二)表现的体格(三)花卉易象系统的展开
9 }1 x1 m; C, X5 f! X) N畜兽 (一)一个图腾的现实还原(二)人类精神气质扩张体验的栽体- h/ \, M i" m7 \# U
(三)由图腾理念进入欣赏悦目$ Y; I3 n: u! v% `, p! b
第五章 元代 人化自然与古意皈依
1 M& O0 D9 J) K2 n. J& M T% U3 G一、从“逸”与“气”的交叠到“写意”的成立 一个相关内核的物过程) _( M& d# L2 z4 {+ Z6 J" c& S
二、区别“写意”还是“古意”——审美上的新的重要范畴还是复古的误区
/ n7 J4 ~* |3 I三、书画本来同:相关艺术门类的更深层联结9 h. i/ r/ n; ]( E) Y' }8 f ~
四、技迹与文化:有关植物认识理论系统的确立与展开
! G. X; ]/ u9 t3 Q2 A+ p6 ]五、人物:真实传达与反证定位5 d4 f' t) U/ |* y D/ n
(一)人物写生的复归(二)对已有人物画之评审
( J) o6 K/ M# r. A5 E/ m六、山水:禁忌下的判断
3 |( i/ W, O& L7 x2 k5 g第六章 明代 历史格局与禅宗浮泛8 O( F# s; Z2 I
一、禅境的设立与南北宗之区别 ~( `( R5 m1 E/ T4 ?$ v
(一)禅的文化环境(二)南北宗的基本要义(三)禅的图式体验
% t7 [+ [$ d4 e (四)禅在明代画论中的全面浮泛' l2 l7 |) R* O
二、艺术修养与门类互渗, v9 |2 z+ z: W4 f
(一)书法再度深刻地与画面相联系(二)诗文在画面上的境界营构
, N3 o# E' ?$ }( s1 c(三)主体品格的操守与锻炼
+ B& S+ W8 b, Y! s9 _5 B5 i `. p2 l" | 三、品评:格调的确立与实际操作
- Y9 R$ }7 B" C/ E5 f% }- ?" l8 a(一)综合的判断(二)范畴的分别营建(三)浙派的审美确立与相关判断8 \- v, H# o1 T/ \6 |0 I
(四)对过去范畴的涵义重整6 `' A- e; x+ n; @- l3 L$ p$ S
四、山水艺术观照# [8 v4 [# u1 R2 t! n! q3 w
(一)重整的自然观照态度(二)重整的技术系统2 Y' W0 F; m R- G9 F8 k# ?
五、衰落与发扬:人物 花鸟 畜兽
6 ?( Q2 ]8 j2 u+ Y (一)富于体系性人物绘画的心理定势(二)君子心迹的延伸8 h$ j# _6 w0 x
(三)花鸟写意(四)式微的畜兽1 L* J+ l4 o* h9 D# W% s% J- j
第七章 清代 全面拟古与观念泛化- C1 N3 d2 u! q" |! n
一、中国绘画学思想体系的全面营建" ~; F. `7 B1 n, z0 G5 Q+ k
(一)石涛的画学系统(二)其它画学系统的建设' w, D% H9 ^ A2 I2 h9 K3 b) }
二、形式主义的历史文化涵义9 W, j- }/ m) g" d
(一)范式的确立(二)形式的意味及历史的源发; B1 ~9 Z$ H- y; g* ?* c
三、品评的泛化性重整
. n" G' i9 d @! L3 t- ~/ J (一)泛化的规整(二)泛化的分解(三)伪品性的批判
3 N4 p! {4 B ?; _1 N 四、绘画审美的文化底蕴
, l8 b8 m* E. M& `7 q2 T- h2 T (一)被铺张的南宗思想(二)对南宗绘画风格的认识与规定
' T0 L' Y8 Y: k1 u- _+ z (三)南宗系统的设立(四)绘画奥义追寻9 U2 r7 D. T9 U* J/ [ F
五、创作本体的集合
7 _5 O5 n5 ^6 X& L: f! F& l(一)有关“意”与“境”范畴的设立与交合
* P4 @: ]( |: a' u1 a(二)笔墨章:包含有关色彩及与书法的关系性论述
# i1 z" m0 z/ w; V; y$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