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锵锵三人行

【锵锵三人行】:关于九届国展的对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朋友也耽心,九届国展还是二王风吗或是其它什么风?二位怎样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仁兄说的好!正大的书法才是最上层的书法,才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在艺术中(书法)的凝结和表现。而不是纠结于技术的手艺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1:45 发表 1 x" B+ Z7 O) v$ \

! m; l9 X9 ^" C; D青凯问的好!作品的展览效应,使得书法的美术化趋势愈加明显。动辄8尺巨制,好色成风,印章满盖,染纸作旧,我以为作为一个展览的导向是很重要的。树立怎样的风气,值得思考。
+ \% U' E* N: Z0 P# ~! A# w当然,这与艺术的多元不矛盾。

, @7 J7 p3 i) ]: k- V: {( J* u: Q* i我记得八届国展中的篆刻作品,细朱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说明一个问题,细朱文容易体现功力,好上展,或是评委喜欢,搞别的可能他们不懂,投稿人只有去迎合评委.
: _' C1 }5 b  h/ Q: r9 c+ d国展不象其它展览,他的投稿作者相对宽泛,最注要是体现出大展的气度.3 B! c+ |6 H9 k' O' w
如何体现出气度,那就是包容,但包容就必须多元,接受要一切可以接受的,不能因为评委的喜好去抵制多元.所以这就需要一个有力量的评委名单,这是组织好一场国家级大展的首要条件.
5 }6 I$ `" r2 z6 y

. d7 |' B+ {) v, \, U[ 本帖最后由 柳青凯 于 2007-4-26 22: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黔墨 于 2007-4-26 23:59 发表 & X$ Q8 l8 Q' o( a/ K7 z
   很多朋友也耽心,九届国展还是二王风吗或是其它什么风?二位怎样看?

7 }# _. g$ P( z; [作为媒体时代,我们拥有前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二王书法在当代的流行本来是个好的趋势,但也正是因为媒体时代的传播能力,对于二王书风的理解上趋于一种跟风的“匠解”和僵化,全是浙江那一种理解,这就有失偏颇,真正的二王不一定是今天的这样一个“局面”而大家好象都是陈忠康了。这是不对的。看来媒体时代也是一把双刃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1:45 发表
3 V0 o. ]$ v! O  v- R5 J' \+ [; L  S8 k0 `
青凯问的好!作品的展览效应,使得书法的美术化趋势愈加明显。动辄8尺巨制,好色成风,印章满盖,染纸作旧,我以为作为一个展览的导向是很重要的。树立怎样的风气,值得思考。
; \; u% x; }, s6 l当然,这与艺术的多元不矛盾。

! r  O" |+ M; Z+ n+ O
' i0 {1 V6 w: p) Q. B" X! ~3 S  其实在下认为,不管作品是什么形式的,第一看字(书法的好坏),第二看作品有没有***、有没有中国书法历史内涵!最后打动评审,给观者以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4-26 22:02 发表
: O$ N) r4 s0 K& \7 B% k2 i; ~
6 ]* K# G8 d, y( \我记得八届国展中的篆刻作品,细朱文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说明一个问题,细朱文容易体现功力,好上展,或是评委喜欢,搞别的可能他们不懂,投稿人只有去迎合评委.3 M8 l+ k! J; I, N9 V
国展不象其它展览,他的投稿作者相对宽泛,最 ...

4 J4 v1 V' `4 _, W: u* j- K
8 x+ q8 Q/ d/ g6 X$ u5 n0 X/ O  最好篆刻评委也是来自多方面的,个人风格也是多方面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的人来当评委的都有,这种让青凯兄耽心问题就出现少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西现象","小行草""手扎风""写经体""谢无量""流行书风""艺术书法""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二王书风""现代书法"等等,书法现象依托于展览而派生出的风向标不停的游走与演化,呈现出书坛的繁荣与多元,中国书协的全国展览每一次都在引领着当代书风的发展走向,% Z( A- S& a( H/ @5 f* D' I
如果九届国展能够承载书法艺术发展的正大与多元,必将成为一次有益于书法的大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黔墨 于 2007-4-27 00:08 发表 ; E5 y& k! `& c( p
. d' x5 A! O' _

: w1 C/ U2 E4 P# W( R6 v. L+ D( h8 d5 U  其实在下认为,不管作品是什么形式的,第一看字(书法的好坏),第二看作品有没有***、有没有中国书法历史内涵!最后打动评审,给观者以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8 m1 [4 v" A1 b; O黔兄讲的已经是很具体了。我个人以为仅就二王书风,当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旭光等先生提出的新帖学的主张,也许正是迎合了这个时代的必然逻辑,我是比较认同这个观点的,尽管我对在新帖学的理解方面可能有些自己的想法,但二王作为书法史上最精英的风度和源头却是不可怀疑的。那么在当代媒体时代出现复兴也就有了可能性和契机。% l$ {2 K3 E  _2 O
这应该是可喜的。二王的魏晋风度在当代如何诠释和转换实际上是个关键,也许“二王”在当代才刚刚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剑 于 2007-4-26 22:08 发表
' m# m! Z) V3 w: q5 }# [) ]6 _- v4 V3 T0 n( U$ q
作为媒体时代,我们拥有前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二王书法在当代的流行本来是个好的趋势,但也正是因为媒体时代的传播能力,对于二王书风的理解上趋于一种跟风的“匠解”和僵化,全是浙江那一种理解,这就有失 ...

7 d2 L: w' l- y4 L# i# x
3 c& d8 e) G: P. g  说得好!但我看二王书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应该占据一定的位置。因为我也很喜欢二王。出现更多的陈忠康、张东明、陈海良等书坛俊杰不是坏事。当然我也希望出现更多的张国辉、刘新德、乔坤龙、漆刚来。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青凯 于 2007-4-26 22:21 发表
9 [6 L# h4 B! h"广西现象"、"小行草"、"手扎风"、"写经体"、"谢无量"、"流行书风"、"艺术书法"、"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二王书风"、"现代书法"等等,书法现象依托于展览而派生出的风向标不停的游走与演化,呈现出书坛的繁荣与多元,中国书协的全国 ...
, X$ m0 T7 q. O6 I- ~# V. b; L
/ c0 E2 z" J+ V6 M' J+ U
  说得好。看来大家是有共识的!我真希望呈现出书坛的繁荣与多元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