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能够起到完美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孝文化的熏陶和约束,华夏子孙养成了温和、礼让、兼爱、和衷共济、热爱和平的性格,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人们之间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对于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的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伦理道德正处于重构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繁重,深入研究和大力弘扬传统孝文化中尊老爱幼、和谐友善等文化理念和思想资源,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规范,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摘自《孝文化研究》《序》(张昌尔)〕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会上,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有关情况和工作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人口结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和发展趋势,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对老龄化挑战,促进家庭亲子和睦和协调社会代际关系和谐,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包括弘扬以尊老爱幼为中心的孝文化的精粹。
〔摘自《孝文化研究》《尊老爱幼的孝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熊必俊)〕
孝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洗礼、发育,形成了内涵深刻的孝伦理体系,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孝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孝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状态中闪现出人性光彩与文明印迹。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其中夹杂着一些不良成分,但也掩盖不住它在历史文化中的文明光辉。即使在今天,孝强调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的仁、爱思想和对国家的忠诚意识,也是值得宣扬和提倡的。
〔摘自《孝文化研究》《浅议孝的演进与文明轨迹》(李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