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8-4-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12
- 点评币
-
- 学币
-
|
冷眼旁观“西泠门”,莫共流言兴波风
, }6 U; ?* U/ [. G o' Q6 A: d4 n* Q" v8 O. n* m
关于“西泠门”事件,只能等西泠人来澄清。
% ]% c, J% k* T" i2 U) n# N 真实的“事件”活生生地发生在极少的人中间。但就算他们,也对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主观理解。他们会尽最大努力“客观地”搞清这些事,但总是根据自己理解方式去理解。这是事件的第一次变样——这个时候,“李大嘴”割破了手指。! g0 w. f" ]8 m, I8 y, P
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始说出发生的事。有人努力“说实话”,他挑选最能反映自己理解的话说;有人努力完成自己的目的,他说的时候增加了点东西,又减少了点东西——这是事件的第二次变样——“李大嘴”说:我的手“完了”。
% @2 o8 u$ b; }. {, y 有一种伟大的发明叫“语言”,它使事件在人们的嘴上“风传下去”。李大嘴”说自己的手“完了”,是要说明“痛得很”,到了“秀才”这里,“李大嘴”的手真的完了。这是事件的第三次变样——“李大嘴不小心砍掉了自己的手。”9 J* `& M: U! n2 r! ]7 U/ [/ C" E
“事件”具有吸引力和兴趣,人人将它“风传下去”。
" Q! _" [0 _/ a# F4 z ……! [# C9 \0 f8 n$ t* f
终于,事件又到了“小郭”嘴里、“小贝”嘴里、到掌柜的“佟湘玉”嘴里,就成了“李大嘴”自杀了。1 n9 C9 ~7 O* v5 G2 x; F- r
“西泠门”事件类似:外人不知道实事是怎样的。
+ _% m$ D8 C% U, W% K6 G “西泠门”事件类似:外人在嘴上把它风传。: K6 m: F5 E6 M/ q! _
“西泠门”事件类似:在网上变样又变样。9 J+ f) S, _% u7 U) i
“真实”呢?“真实”在西泠印社的台阶上——它被扔在西泠印社的台阶上,伴着孤零零的春草、春露。
; x: A- V; F6 e 为什么大家总喜欢说来说去?难道不知道真实在风传中变样?其实,外人只有一个作用:把事件风传下去——听到什么传什么,从来不知真与假。
. {5 ]+ I* W# t! s7 l2 g6 m 关于“西泠门”事件,让人家清净吧。如果无意间传递了真实,也许没有什么坏处;如果无意间传递了“误解”,那就是自己厕身“罪人”。
! t# g7 p$ Y8 a “西泠门”的事,只能等“西泠门”的人来说话。外间人说话,或许,是“有所用心”的吧?在网络风传,可能是一种“绞杀”或者“追杀”,但我们不知道是谁发出的“追杀令”。
4 n1 y& v& Y# i/ }& @% p 西泠印社的事,只能通过印社的正规渠道来解决。. ^1 `# p$ x# }! A8 T! l- R
我们能干什么?倾听。: O. K3 Q% D/ C" `2 {+ H- m
9 s. {: g: Y7 @1 L) U1 X& _,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