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4-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480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4-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丁 剑:关于这一点,确实!我认为网络图片比现实的照片更具优势,它展示的便利和全面是现实的照片所无法比拟的。当然这是以评委对网络图片使用技术的掌握为前提的。但我想这不是问题,应该没有大的障碍,也可以找到很妥当的解决办法,比如可以由统一的操作者操作,评委只须面对一个大屏幕就可以了。当然,我觉得对于一件书法作品,投稿却使用照片实在不是什么好举措,今天有条件看原迹,为什么要隔着一层看照片呢?评审原迹,我觉得是对作者和评委的双重尊重。如果让我来选择,我认为还是以作品直投的方式为最好,网络可以是最好的辅助方式。
" l( Q' o8 G6 }4 r0 K - V) o. z+ Y: q4 t$ ^
谷国伟:在此之前,我曾经见过其他大赛的征稿启事中要求先寄投稿作品照片,若投稿作品照片通过初评以后,组委会再通知作者寄原作,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评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要求先寄作品照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 U! p& [5 h+ o6 S7 Q; t如果分别拿作品照片与网络图片进行初评,两者比较而言,网络图片的优势就在于浏览方便、快捷,作品照片也可以点击进行放大,可以更加清楚的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选。
4 ^3 J! F7 n, v4 U- {: g9 U5 ]; l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它优势的一面,但是这些优势,对国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我实在想像不出来。) w0 o% k" ^& @- ?, L* a
如果采用网络图片进行初评,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的优势中也蕴含着许多的略势。
0 Z7 Q g: [" D, c第一,网络图片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评选,是将通过初评的作品进行保存?还是将所有参与投稿的作品全部下载,然后将初评打下的作品删除?如果将进入下一轮的作品图片进行保存,那么这个作品的作者、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信息就需要进行重新命名进行编辑,这些工作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评委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G3 ~, E# G: g# b$ [7 Q" A: E
第二,许多身处乡村的书法作者,因为不懂得电脑而无法将作品照片上传到网络,这将会限制这些作者因为“书法以外的业务不熟悉”而无法参与展览的投稿。( d' C2 `' h/ K( ^: R
第三,既然采取网络照片进行初评,并非所有的评委都熟悉电脑的操作,对于那些不熟悉电脑的评委,就需要配备助手进行评选,这就有很多的不便,而没有对作品照片直接进行评选来的直观。* x( }+ @: \+ I$ S$ H+ q' @
2 F8 X0 f$ x/ u高惠敏:由照片比较书法的好坏高低,事实上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那么多的古代精品,真迹我们能看到几件?对现代作品发表议论,大家依据的不也主要都印刷品么? 所以这不是问题,不需要讨论的。图片在网络上传播,看的人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随时、快捷、便利,能收藏还能放大缩小,而且受众面广阔得无可比拟,非洲酋长和北极爱斯基摩人都看得到呢。
$ C$ G6 k/ p3 y$ J2 @, D8 B但须知,“评选”用不着这“优势”。) f5 F3 ^* H8 A) X- E, T, n
为什么?请再读读我最近在网上公布的那七篇东西。在那里我们讨论了书法评选的结果和实质:一百个位子一千个人争,最终总会有九百九十人不高兴的——所有的参展者原本都觉得自己“有戏”(否则他就不会参与),所以感觉“不公平”的一定是绝大多数。那么多的不满意就一定“不公平”?你来弄个“公平的”试试!* u/ p( m) l) W( }9 h3 m0 ^
书家在笔墨玩耍上都没什么大问题,每个人之所以要弄成他的“那个样”,一定是他认为“那样”最好最高的——假如他认为人家的那个比自己的好,早就会照人家那样弄弄不费事的。各有各的看法和标准,这本来是社会的常态、艺术的特质,理应如此挺正常的——但现在偏要给它排个“尊卑有别、少长有序”,这烦恼不是“自找”还能是什么呢?已“入位”的都不是傻子,早看准了你的心有愤懑喋喋不休说到底也是为了“争座位”而且又怕“坏了规矩”——一旦没了“上峰圣旨”,这“展票”立马就一钱不值。所以,吴冠中的“废除美协”,书法圈是断断不敢效仿的。既要靠我维持等级秩序,那么无论你怎么骂怎么闹怎么设计,总之逃不脱只能在“做稳了奴隶” 和“想做奴隶而不得”(鲁迅语)这两种宿命中“二选一”——大家放心,翻不了天的。顺便问一句:古代旧时哪一位名家是评比“推出”的?眼巴巴等着上峰来说好坏,这与艺术创作还有什么关系?
3 ?4 y; C* \0 ^! X说到“国展”,我已多年不闻问,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谁起的。不能否认这个头衔可当忽悠道具,但它能否代表全国“最高水平”,几个人或一群人的“自给自足”说了不算,全国人民好像还都不知道有这回事呢。 , C. b2 Z; B" w K* ?4 F) ?' W
[ 本帖最后由 曾如影 于 2008-4-12 14:2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