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6-6-2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5129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临言 于 2008-6-15 13:19 发表
: N& T5 T5 j8 O2 S6 N( l7 i类似的现象在诗歌上也雷同。在小白读者们的支持下,下半身诗歌等暗黑流、符号流诗歌流行。其他诗歌形式也是被排斥在流行之外的。- Q# z0 A% b8 P* `
今日,如图四月的季节,为了夏日的阳光,互相拥挤,疯狂生长。书法二王路线必定没 ... * x, Z4 F4 j9 Q% ?" M, p% Q) F- C# j
虫甬:* Z) k; J7 i# K& l K4 a
诗就不多说了。
7 `& D; b5 @/ @' k! J 记得我曾写过一则《从花瓶到痰盂》,粘贴一下省事:
! l8 |# `+ Z1 ^4 R7 z5 j
9 k5 {+ B( C' m; r' y 从花瓶到痰盂2 V8 I, d8 q2 T, D4 ]6 [2 e
( }4 P D8 T7 }: d! e* B
早先的诗歌,像一尊的花瓶,诗人们都努力为她捧上高雅、美好、尊贵的事物,受众也仰视她。后来,诗人们不满意了,要求革命,将它弄到低处,把脖子喊粗,把肚子搞大,于是成呕吐物、排泄物的最佳去处,人们也将它看成痰盂。从花瓶到痰盂,大概是始作俑者所料不及的。+ P" O9 p' A. S% @$ O3 d7 P
而如今,书法的丑陋一点也不少。9 h3 ~$ Y8 {( I0 Z6 B/ M. w
一些人因为急着要出名,而自身的书法功力与创造力却严重匮乏,于是打出“创新”、“实验”的旗号,照搬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方法,对书法进行了阉割、丑化等破坏性行为,生产出一批稀奇古怪、面目可憎的所谓“现代派书法作品”。他们或许以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为座右铭。殊不知,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将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外化到书法创作上,而他本人不仅是位反清志士,还是位良医,身上有着很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和书法功底,因而能够较好地实践自己的艺术主张。而如今的有些书者,既没有多少中华文化积淀,也没有较好的书法功底,口号成了遮羞布,致使书法审美标准模糊……
# l9 D3 f) j6 b# u6 s9 c1 x; x8 i1 f/ }" x3 l( y$ H
如今各级的书法家协会,成了书坛中最黑的部分,种种官场陋习在这里都很有表现,真让人不齿。
& {& p/ j& v, n j/ Q5 ]7 @ 还有那些书法刊物,也很让人失望。前一段时间在《中国书法》、《书法导报》上以大篇幅对所谓“天下第三”的草书,进行的肉麻吹捧,让人哭笑不得。
# R% e- \" l8 m0 x 等等,等等…………
, y4 p' }' L' W( ~, q' ~, m" H5 M( y6 N. z
从花瓶到痰盂,难道书法也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