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发表于 2009-8-21 16:40

读过看过借过,总觉维忠老师的字象剪出来的,可能拙点、厚点更好乎?

如龙 发表于 2009-8-21 17:23

em1 em1

陈勇 发表于 2009-8-21 19:18

先占各位子!
评论随后附上!

鹤乡拜泉人 发表于 2009-8-21 21:21

em2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春溪草堂 发表于 2009-8-22 07:13

张老师书法柔中带刚,特别是楷书可谓“雅俗共赏、水平甚高”em1 em1

张英涛 发表于 2009-8-22 07:29

      祝贺张先生网展成功!!!em1 em1 em1   张先生是当今军队及全国书坛中实力派书家。先生在近几年全国书法大展中频频获奖,曾经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创作奖,可见先生创作实力,令人钦佩。
       观张先生楷书,不难看出多年来他一直在北碑墓志之中追求,先生书有一种刚劲之美。散淡清丽,清秀精爽,造势平中见奇,点画飘逸而稳重,先生深入传统,又不被传统所羁绊,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学书之路。然先生行草书以碑为根基,又融汇二王神韵,狂放而沉稳,疾速而求和,观先生书融入古法与今意,如同欣赏一首古典名曲,使人心情畅达,悠然自在,若有所得。
       早闻张先生性情敦厚,为人谦和,最早一次见到其作品是在梁披云杯全国书法大展中,先生一幅楷书荣获一等奖,正如先生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折服不已,今有感而评,不足之处请先生指正。顺致书安!
      如能入选请先生赐斋号【鸣古轩】及作品集
      张英涛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四龙中学艺术组   邮编 02423313848065001

[ 本帖最后由 张英涛 于 2009-8-22 10:49 编辑 ]

知遇书屋 发表于 2009-8-22 08:43

em1 em1 em1 好漂亮的楷书啊,收藏了。张老师的字以碑取势,用笔率意不拘小节,既灵动洒脱,又古拙端严,点画精微,富有古意,一派大气象。能把楷书写的这么好,实在难得。老师的这种风格,也是学生一直所追求的。如有幸能得先生题赠斋号,必将珍藏,作为范本,刻苦学习。叩谢!!!em1 em1 em1

彭双龙 发表于 2009-8-22 09:11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叶武兄辛苦了,绝对经典好帖!
图片也做的极好,这么多小字都能毫发毕现,很不容易,辛苦了!



张维忠先生书法印象                                     文/彭双龙

   问叶武兄好,辛苦了,感谢奉献精彩大贴,这是我见过的张维忠先生最全最经典的一次网展!
   张维忠先生是我非常喜爱也是很早就关注的著名书家,可以说是仰慕已久,原因很多:第一,字如其人,冷静低调,不事张扬;第二,出碑入贴,软硬兼施,大奖无数;第三,漫步魏晋之间,对楷书的激活和诠释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第四,有漂亮贤惠的妻子和聪明可爱的儿子和很多书法战友。
   以前在夜雨风荷的采访中了解了很多维忠先生的故事,今天看到叶武兄的大贴,更增加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维忠先生的书法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得“趣”字。
   维忠先生的楷书出于魏碑而加以行草笔意,其书作广泛涉猎墓志、摩崖、造像、塔铭、浮图等,并以六朝碑版行之,出现了过去少有的古朴厚重和气象苍茫。鲜活跳跃,生气十足,古风扑面,毫不板滞,可谓趣味十足,其鲜明的个性是建立于传统功夫之上的个人性情的流露。魏碑的最高境界不是沉着,而是飞扬,把魏碑写死的人很多,能把魏碑写活的人很少。愚以为,维忠先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化而用之,并参以个人情感体验,可谓高境界。
   第二,得“雅”字。
   当代许多好手写魏碑,徒取其形,取其霸撼,取其大气,而失之雅,失之生动,须知魏以上有晋,虽分南北,但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还是虚和冲淡,不激不厉的中庸文化,中国文人也不自然的受其影响,能在魏碑中体现魏晋的风流蕴藉实属难事。
   第三,得“清”字。
   其人,维忠先生很清雅,其楷书则在魏碑雄浑的基础上取其“清秀”,读之令人心旷神怡,技法的锤炼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通过魏碑上溯晋之萧散,可谓追宗溯源,得之本源。正如菜根,虽然清淡,却极有嚼头,耐品,耐看!
   第四,得“健”字。
   健笔凌云气自豪,维忠先生书宗魏晋,通过长期反复的提取魏碑精华,其笔下的点画生动而劲键,没有一丝的孱弱,通观其书法,真如军中骄子,列队待发,气宇轩昂,英姿飒爽,这与维忠先生的军旅生涯是分不开的。
   第五,得“动”字。
   自然生动是书法的本源,作书最忌造作,维忠先生的楷书不露雕琢痕迹,有方有圆,有静有动,自然书写。曾见维忠先生在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央视书法大赛现场的挥毫,下笔迅疾,找不到笔的方向,这与其长期的训练有关。
   第六,得“变”字。
   维忠先生书法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国展高手都注重对线质的锤炼,维忠先生的楷书可谓极具生命力,一横之中有变化,一竖之中有起伏,一点之中有方圆,可谓变化莫测,整体章法气势畅通,韵味生动,苍朴中蕴含清灵,流美中透着奇拙。正如孙过庭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并且在楷书之外,其行草也颇具规模,章法新奇,笔力矫健,跳荡不拘,变化莫测,规模魏晋,有章草古味,也有魏晋文人的飘逸潇洒,明清士子的跌宕恣肆,简牍帛书的率意天真,墓志造像的拙朴真淳。其章法也变化莫测,不可端倪,墨法则兼顾浓淡,已臻妙境。

   当然,书法的探索是具有局限性的,维忠先生的书作已臻至化境,但从个人局限的角度看,也有些不足,比如由于运笔过快而带来的某些地方有些尖,有些飘,还比如其强调楷书的行化,得灵动,但也忽略了“朴拙”的一面,若能兼顾“灵动”与“朴拙”,同时增加些线条的圆润感,相信会开一新境。当然,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维忠先生书法的热爱,个人以为还可以在以下方面略作尝试:
   第一:寻找新的融合点。
    维忠先生可以说是楷书的新古典主义代表者,其对楷书的诠释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把北碑巧妙融合贴学因素,可谓难之又难,但维忠先生一路走来却轻松自然,毫不造作。但是,当这种轻松率意的新楷书达到瓶颈时,就需要寻找新的融合点来刺激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力,也可以避免追随者的雷同效应。
   第二:“破”与“立”。
    维忠先生对北碑的继承与“破坏性”诠释可谓深刻,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并未停留表面,徒取其貌,而是深入北碑内质,提取碑的语言,再以其超高的天分揉以行草因素,使得魏碑的书写陡然变得鲜活变得趣味盎然。“破”不易,“立”更难,巧妙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更不容易。当然,“破”与“立”是随着作者心路历程、情感体验以及现实经经历的不断变化而随时“破”“立”,并随时再“破”再“立”。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反复提炼的过程,相信维忠先生对碑的诠释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征衣常带淡墨香,落笔惊风气也豪”
   衷心祝愿维忠先生在艺术领域里创造出更多的精品!
   以上纯属管见,不对之处,敬请指正,顺祝安康!
   非常希望能得维忠先生墨宝,谢谢!
   也非常感谢叶武兄提供这么一个好机会,下次去北京有机会当面请教!

地址:广东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航站四路深圳航空公司营销部办公楼504室 彭双龙
邮编:518128
                         ————彭双龙 顿首二零零九年八月二十一日




[ 本帖最后由 彭双龙 于 2009-8-23 12:12 编辑 ]

长江七号 发表于 2009-8-22 11:04

书法视频-启骧讲书法 第八部分

书法视频-启骧讲书法 第八部分2008-11-17 21-50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清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启骧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长大后师从于其兄长启功,潜心学习启功的书法精髓和要领,多年来研究中国传统书汉,并在此基础之上继承发展,整理出一不小套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方法和理论。 本集为第8部分,共9部 楼主: 目露凶光 评论:4人气:205346所需积分:0
http://video.367art.com/showvideo/2483

长江七号 发表于 2009-8-22 11:06

[书法视频]启骧讲书法 第八部分

视频简介: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清雍正皇帝第九代孙。启骧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书法,长大后师从于其兄长启功,潜心学习启功的书法精髓和要领,多年来研究中国传统书汉,并在此基础之上继承发展,整理出一不小套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方法和理论。 本集为第8部分,共9部
http://video.367art.com/showvideo/2483
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焦点】优秀书法名家专题 >> 北京·张维忠(读帖有奖)